<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圓明三園中的長春園北部,有一處充滿歐洲風格的園林,俗稱“西洋樓”,建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它集西式建筑、大小噴泉及園林小景于一體,沿北墻呈帶狀分布,由諧奇趣、黃花陣、養(yǎng)雀籠、方外觀、五竹亭、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線法山等十余個景觀組成,占地近10公傾。是由當時在華的意大利、英、法籍人(朗世寧、蔣友仁、利博明、艾啟蒙等)所設(shè)計營造,成為巴洛克建筑風格進入中國的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歷經(jīng)150多年的不斷營造,圓眀園是當時規(guī)模最為宏大、珍藏文物最多、中西合壁、建筑風格最為獨特的世界名園。正如法國大文豪雨果在斥責侵略強盜時所說“既使把我國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guī)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這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無與倫比的杰作”。說白了,圓明園若排名第二,世界上恐永無第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就是這樣一座被稱為“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卻被英、法兩個列強搶劫並梵毀,西方博物館中收藏的許多中國文物,相當大的一部是從圓明園掠奪而來,而火燒圓明園的殘酷暴行,無疑是世界上最為惡劣的文化毀滅行為,所謂“西方文明”不過是他們赤裸裸地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一塊遮羞布罷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西洋樓”遺址上的一石一瓦,不僅記述著一代名園的苦難蒼桑,也是中華百年風云的歷史見證,更是我們進行教育、反思的課堂。相信每一位瀏覽至此的國人,留下的不僅僅是那一聲嘆息,更是要為中華崛起,民族復興的心中吶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明之后,游圓明園,將所攝“西洋樓”遺址照片,與正覺寺大殿中展出的“圓明園銅板畫”對照列出,記之為《圓明之殤~一代名園的前世今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當年伊蘭泰(滿族)所繪制的圓明園銅板畫(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掠奪,現(xiàn)存于法國國家圖書館),是現(xiàn)存唯一能看到的西洋樓原景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