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12日,深圳</p><p class="ql-block">把握好邊界感,是成年人最基本的社交原則,什么是邊界感呢,分享一個具體案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有一個從來沒有聊過天的微信好友,突然有一次發(fā)信息給我,說自己也很喜歡我這個行業(yè),想跟我聊一聊合作,看什么時候方便要約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午發(fā)的信息,但當時我沒看手機,直到下午很晚了,我才看見,當我拿起手機回復他消息的時候,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被她刪除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刪除之前的最后一句話是,不回復是吧,不回復代表你拒絕我了,既然你這么高傲,那我知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時看到了這個消息我既想笑,又為她感到惋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并不是突然發(fā)生的,是長期累積起來的,他會習慣性的認為別人沒有及時回復信息就是不認可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會習慣性的認為別人就應該理所應當馬上回復他的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也是典型的缺乏邊界感,別人的時間的所有權屬于誰?屬于他自己,你并沒有權利占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一旦要占用別人的時間,就需要經(jīng)過對方的同意。強行占用,就屬于越界。</p> <p class="ql-block">成年人的世界,把握好邊界感,是基本的原則。</p><p class="ql-block">每天早上7點30,一起共讀,掃碼預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