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過電影《智取威虎山》的人,都知道楊子榮。楊子榮(1917年1月28日—1947年2月23日),原名楊宗貴,山東省牟平縣嵎峽河村人。</p><p class="ql-block"> 1945年參加八路軍,歷任戰(zhàn)士、班長、團偵察排長等職,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參軍只有一年多時間。從1946年2月進駐海林剿匪,他參加大小戰(zhàn)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獎,并被評為“偵察英雄”、“戰(zhàn)斗模范”。1947年,一舉將“座山雕”及其聯(lián)絡部長劉兆成、秘書官李義堂等25個土匪全部活捉,創(chuàng)造了深入匪巢以少勝多的戰(zhàn)斗范例。在繼續(xù)追剿丁煥章、鄭三炮等匪首的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時年僅30歲。</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10日,楊子榮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 楊子榮捉拿座山雕的戰(zhàn)斗故事,被編成電影《智取威虎山》,故事曲折離奇,激動人心。其實真是的情況并不是這樣的。</p> <p class="ql-block"> 1946年,解放軍在東北剿匪,由于不能派大部隊,只能派幾人十幾人的小分隊進行剿匪。經(jīng)過近一年的剿匪戰(zhàn)斗,大股土匪已基本被消滅,但二三十人一伙的小股土匪仍有不少,外號叫“座山雕”的土匪就是其中之一?!白降瘛北久麖垬飞剑綎|昌濰,兩歲時隨堂兄到牡丹江,15歲進山當土匪,18歲便當上了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歷經(jīng)清末、北洋軍閥、偽滿洲國三個時期,內(nèi)部人稱“三爺”。按照以往的經(jīng)驗,對這種小股土匪,用大部隊圍剿是行不通的。團里決定,由楊子榮帶領(lǐng)5名偵察員,組成一支剿匪小分隊,扮成土匪模樣,進山搜尋“座山雕”的匪窩,并待機剿滅。同時,派出部隊跟蹤配合。</p><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26日,農(nóng)歷正月初五,楊子榮一行6人接到命令后進山剿匪。在一個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工棚里住著十幾個人。楊子榮先是用土匪手勢和黑話試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難,走投無路,想請人幫忙牽線,投奔個山頭。一個自稱姓孟的工頭搭了腔,答應領(lǐng)他們?nèi)ヒ粋€地方,把他們帶到了20里外的一個空木棚子,交待了幾句后就走了。楊子榮他們在工棚里一連等了兩三天,也不見孟工頭的影兒。正在著急的時候,孟工頭回來了,這回他把楊子榮一個人領(lǐng)到了附近的一個屯子,并在屯長家里見了兩個人。兩人先是一番土匪黑話試探,見楊子榮對答如流,才亮出了真實身份。一位自稱姓劉,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稱為連長,兩人表示同意引薦楊子榮等人上山。兩天后,兩人如約來到楊子榮他們住的工棚。楊子榮讓戰(zhàn)士把兩個土匪給綁了,并假意解釋說: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說。兩個土匪覺得到了山上自會見分曉,也沒太在意,就領(lǐng)著楊子榮他們直奔“威虎山”。</p><p class="ql-block"> “座山雕”一路上設了三道哨卡,當初要是派大部隊清剿,不論驚動了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無影無蹤。楊子榮他們每過一道哨卡,都由兩個土匪上前搭話,然后,把崗哨也一塊綁了,一同押上山。過了第三道哨卡不遠,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當?shù)厝朔Q做“馬架房子”的木棚。楊子榮命令各自占據(jù)有利位置,槍口對準土匪。棚子里一共7個土匪,其中一個白頭發(fā)、黑臉膛、長著一副鷹鉤鼻子、留著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頭就是臭名遠揚的土匪頭子“座山雕”。楊子榮命令戰(zhàn)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幾個土匪一起綁了,沒費一槍一彈,端了土匪的老窩,活捉了“座山雕”和土匪13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