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雞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七歲時,母親拉著我去小學報名入學。負責報名的老師給我出了道“九個雞蛋加一個雞蛋”的算術題,我答對了。第二天,我背著書包走進校門,成為一個小學生。過后我想:雞蛋誰沒吃過?現(xiàn)在想想,當時享受的是供給制,雞蛋還是常吃的。</p><p class="ql-block"> 九歲時,父親轉業(yè)到工廠。工廠在市郊的江邊,生活區(qū)在江邊的山溝里,都是日本人戰(zhàn)敗后留下的建筑。生活區(qū)屋前房后都有和住房面積相當?shù)目盏亍W〖覒魰蒙缴峡硜淼幕h笆杖子隔成籬笆墻,種上菜。門前用舊磚壘個雞窩,養(yǎng)兩、三只雞,隔三差五在雞窩里能拾到蛋了。</p><p class="ql-block"> 在食品短缺的年代里,職工利用業(yè)余時間,在房前屋后種些菜、養(yǎng)雞,工廠還是允許的。所謂養(yǎng)雞并非多養(yǎng),這是不成文的底線,所以絕對不敢群養(yǎng)。</p><p class="ql-block"> 即便如此,長年累月,能吃到幾個雞蛋決不亞于現(xiàn)在的山珍海味。在舉國上下都聞不到肉香味的困難時期,能吃到雞蛋,可見雞蛋之珍貴。家里只能每周吃上一二次蒸蛋糕,一枚雞蛋,打成蛋液,加水后再攪拌,蒸熟成蛋糕,上桌后全家只能品嘗一下就光盤了。</p><p class="ql-block"> 每逢寒暑假,在外地上大學的兩位哥哥回來后,母親會給他們做蛋炒飯;開學返校時,母親會給他們蒸蛋糕。吃剩的碗底,母親會讓我或者弟弟妹妹舔干凈。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母親的用意: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像哥哥那樣)吃上蛋糕吧!就像今天的孩子吃肯德基。</p><p class="ql-block"> 其實養(yǎng)雞下蛋并非輕而易舉。每到春天,母親都會買十幾只小雞娃喂養(yǎng),隔三差五會發(fā)現(xiàn)少個一兩只,察看后才知道是被老鼠叼走了。加上生病死掉的,成活長大的也就三五只。天黑后要趕進雞窩,窩門用石塊頂住,以防黃鼠狼偷雞。即便如此,冬天下雪后,黃鼠狼夜深人靜時還是會來造訪。雞的慘叫聲驚醒家人,跑出去驅趕黃鼠狼。稍微晚點雞就沒命了?,F(xiàn)在想想,那時吃個雞蛋也挺不容易的。</p><p class="ql-block"> 成家立業(yè)有了孩子后,雞蛋是每日少不了的營養(yǎng)品。當時還沒有現(xiàn)代化的大型養(yǎng)雞場,國營菜場的雞蛋也是收購上來的,憑票才能買到。買回來的雞蛋常有壞蛋和臭蛋在內。</p><p class="ql-block"> 好在政策松動,雞蛋、蔬菜等農產品允許在自由市場上賣了。為了吃上好蛋,星期日吃過早飯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騎上自行車到火車站買雞蛋。附近農村的農民們會扒上運煤車和拉礦車,將自家養(yǎng)的小公雞、老母雞和一筐筐的雞蛋,運到火車站廣場前的空地上賣。我會買些雞蛋,順便買三兩只小公雞。于是西紅柿炒雞蛋、小公雞炒辣椒成為餐桌上最受歡迎的兩道菜。</p><p class="ql-block"> 處于改革開放前的國有大型企業(yè)福利是非常好的,逢年過節(jié)前,公司福利科都會到四川、陜西采購豬肉,到沿海地區(qū)等價交換浙江的帶魚、山東的大蔥、大白菜,分配給職工。有毒有害廠礦的職工還可以每日喝上一斤免費牛奶。所以女兒從小到大營養(yǎng)沒缺過,身高一米七,比我還高點。</p><p class="ql-block"> 眼下,想吃啥都能買到。遺憾的是,我和老伴都是七十開外的老人了,吃點好的消化不了,解了饞,肚子就不舒服了。但打個雞蛋到小米粥里還是挺養(yǎng)胃的,平時西紅柿蛋湯、菠菜蛋湯還是少不了的。如今超市里的雞蛋至少也有二三個種類,雖說價位不一,但很少買到臭蛋壞蛋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