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03</p><p class="ql-block">風樹之悲: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p><p class="ql-block">人也許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我對父親,是滿心的歉疚。父親患病的這些年,因為我離得遠,照顧不到他。尤其在父親病情反復加重的這三四年里,每次病重,幾乎每年都要回家探望。</p><p class="ql-block">有人說,父母是遠遠挺立的兩棵樹,年年歲歲守望著故園,日夜期盼著兒女歸來。古人說,父母在,不遠游。每次回家父親看到我回去,他看起來精神好許多。2019年春節(jié)是我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回家陪父親過年,早上我給父親洗臉,喂飯,上下午大部分時間我在家陪伴他。那些天父親情緒穩(wěn)定,我時不時陪他說話聊天。我知道父親平日里身邊的子女照顧不到他時,大部分時間里他要忍受無數的孤獨。 </p><p class="ql-block">記得2019年初一下午四點,午休起來看見他一個人形單影只坐在院子里,在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坐著。我心一酸,大初一,身邊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我趕緊把輪椅推到有太陽的地方,問他吃零食嗎,他說吃,我拿來了水果零食給他吃。家里地上到處都是瓜子殼,快速打掃干凈,又去門口小河清凈好拖把后,又再次來到父親面前陪伴他。父親晚年與幼兒一樣,只要動一下也需要人照顧,甚至連翻身的力氣也失去了。</p><p class="ql-block">父親真的老了,無論情感還是生活。每次回家,只要有空我陪伴在他身邊,他已對我產生了依賴。父親整天坐在輪椅上很少活動,為他御寒給他買了兩個暖手寶,白天暖手,晚上睡前充好電放在他腳邊。據說花椒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一周時間每到下午五六點我煮好開水泡上花椒給父親洗腳,邊泡邊加熱水,他很享受我給他泡腳的過程,洗好、擦干腳我小心翼翼給他剪剪指甲,母親坐在一旁說,一周給他泡兩次花椒水就可以了,我說好。</p><p class="ql-block">父親在最后四年的日子腿腳不利索,很少到處走了,他被歲月禁了腳步,大部分時間里他一個人太孤單了?;丶夷嵌螘r間,天氣晴朗的日子,我總要問他要不要出去走走,他說想去公路上人多的地方看看。夕陽西下,我小心翼翼地用輪椅推著父親繞著村子轉,休息間隙,我看到父親一臉的微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薄弱的孝心,如同微風中小草,如何能回報父母如海的恩澤?報答慈父多年的養(yǎng)育?</p><p class="ql-block">父親去世后才從四妹那里得知,父親生前曾經跟老四說,這幾年我每年都跑回去看他。只要我回去就給他泡腳、按摩,他享受了三姑娘十多天的福。一想起妹妹說的話就黯然。我照顧不到老父親,心里一直愧疚啊,可是父親卻很知足。父母偉大,浩蕩如天,我如何回報都渺小若塵,微不足道,但世上所有父母都是奉獻大于索取,而我多年來又何曾報答多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與許多人一樣,人世飄忽,為了生活,多少人背著行囊漂泊在天南地北,不知何時停留,何處是歸期,一如我當年執(zhí)意離開故鄉(xiāng),千里迢迢來到廣東嶺南。年少時母親曾請算命術士給我批卦,說我此生注定遠離故土,方可嫁得良人。意思很明了,我不適合近嫁。多年來輾轉行走,我坦然接受了命運安排,二十多年里,我遠離了故土,漂泊異鄉(xiāng),自然淡泊了親情,冷落了生我養(yǎng)我的父母。每逢回家,生怕二老擔心,對父母也是報喜不報憂。每次離開家,看著父母花白的白發(fā),加深的皺紋,以及神情里流露出來的不舍悲傷,我也覺得蒼涼。</p><p class="ql-block">百善孝為先,人生有太多不可彌補的遺憾和缺失,因為當時的忽視而終生歉疚。2020年秋,父親再次病危,回家十天左右,我看父親身體恢復了以往狀態(tài),原本想著等有時間再回來看他,于是,沒給父親打招呼偷偷去了西安旅游。事后母親告訴我,父親很不愿意我離開,他想我多陪她一些時日;那次父親生氣了,急火攻心,他昏了過去。也許父親早已有預感他時日不多,他知道我這一去,又是相隔萬重山,難得相見,對他而言,見一次面就少一面,下次相見,就歸期未定了。</p><p class="ql-block">總以為自己還年輕,卻忽略了歲月的腳步,忽略了至親的感受,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忘了世事無常。2022年壬寅剛至,好像全世界就一直在提醒著你,要學會珍惜。正月初二,父親開始昏迷,得知父親病危確切消息,我匆匆趕回,等我再次回到父親身邊時,他已躺在床上,兩眼緊閉,不能言語。我對父親說,這次我要在你身邊陪你,我再也不任性了。那一刻我頓時明白了,人活著本來就是一次次減法,來日,并不方長,那一刻我頓悟孔夫子說的風樹之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涵義,真是追悔莫及。</p><p class="ql-block">痛定思痛,光陰薄涼,陰陽兩隔,如今當身邊的至親變成了回憶,忽然發(fā)現眼前的風景依在,父親已不在。為彌補對父親的歉疚,有關父親生前的視頻、照片,我默默作了永久保存。父親生前沒來過汕尾,我想這次帶著他去看看,了卻他未來過的心愿。這次回粵,當我下了廣州站乘上回汕尾的高鐵時,我取出父親遺照,面對著飛馳的列車,透過窗戶,讓父親看看窗外鳥語花香的南方。遠在天國的老父親,兒很想你!我只想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我深沉的思念、懷念……也唯有此刻,讓我們銘記生而為人的守望。</p><p class="ql-block">我們轉山轉水轉佛塔,都走不出父母厚地高天的的恩情,躲不過父母血肉相連的今生之緣。生命,脆弱如塵。生命是一樹花開,春來一樹繁榮,但終會被寒風收拾掉所有的繁榮而終究歸于沉默!我們每個人都是季節(jié)收割的莊稼,終究會被時間這把鐮刀干掉。</p><p class="ql-block">睡至二三更時,凡功名都成幻境;</p><p class="ql-block">想到一百年后,無少長俱是古人。</p><p class="ql-block">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我們離死亡很近,也很遠。近的時候,就一口氣,轉身之間,生死相隔。引用一段爆紅網絡的一句話做結尾:哪怕我們只是萍水之交,我們意見相左,我們未曾見面,我也祝你平安,祝你健康。</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劉欣,曾用網名曰靜月書閣、黛媚幽柳。枕讀策劃主編,籍貫豫地古腹地宛城人氏。素愛讀書,然自學不成才;年愈長每嘆書海浩渺,高手如云,故經年好學不懈。曾北漂紫京城十年有余,幸出版若干本工具小書,06年出版的學術專著《持衡定律》,其“動態(tài)平衡”理念引起管理界的廣泛關注,被同行跟風模仿。滄海一粟,常為千江之一葦葉而抱憾;十余年來筆耕不輟,拙筆五百余篇,作品散見于《漢江文藝》、《躬耕》《南陽文化》、《汕尾日報》、《大河報》等省市報刊雜志及自媒體網絡平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