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天從哪里開始</p><p class="ql-block">春天從每一個溫暖的日常開始</p><p class="ql-block">陽光溫暖,春風(fēng)和煦</p><p class="ql-block">空氣里流動著甜軟的香氣</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萬物萌生</p><p class="ql-block">爽朗可愛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上周正值春分節(jié)氣,大班的孩子們體驗“春分立蛋”游戲。這個習(xí)俗其實也有一定的科學(xué)原理,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等分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的軌道平面剛好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tài),有利于立蛋。</p> <p class="ql-block">在本周的自然科學(xué)課上,我們一起探究怎樣使生雞蛋借助多種方法在桌面“立正”。孩子們分別試了鹽、白糖、大米和毛巾,甚至只用三粒大米也可以使雞蛋“立正”,操作的過程中盡是大家高興歡呼的聲音。原來,不管是蛋殼底部和鹽粒之間產(chǎn)生的摩擦力,還是材料堆積在蛋殼底部周圍,增大了蛋殼與桌面的接觸面積,這都構(gòu)成了穩(wěn)固的支撐結(jié)構(gòu),雞蛋就可以立住啦!</p> <p class="ql-block">孩子們分組操作并且記錄,大家還想到用畫的雞蛋多少來表示立雞蛋的難易程度。</p> <p class="ql-block">結(jié)合本周的教學(xué)主題,融入民族建筑的搭建活動。孩子們說蒙古族的蒙古包很像一個“包子”。了解了蒙古包的特點,大家開動腦筋分組搭建,其中一組孩子選擇用小椅子圍成圓圈,外圍用布條毯子圍起來。最后要把床罩吊起來時,晗晗想到可以用繩子綁上毛線小葫蘆,再扔到房頂上的細(xì)管子處垂下來,這個方法真是又快又解決問題,孩子們在實際操作中,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奇思妙想和豐富的經(jīng)驗。</p> <p class="ql-block">我們還用小木條,挑戰(zhàn)搭侗族的鼓樓建筑。一層層一圈圈,都凝聚了孩子們的耐心和毅力。德國哲學(xué)家黑格爾曾說過:“如果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筑,那建筑物則是凝固的音樂?!苯ㄖ彩俏幕妮d體,中國的古建筑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中國建筑文明,而且有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成果。通過民族建筑搭建活動,孩子們在操作和體驗中感受到了民族建筑的風(fēng)采。</p> <p class="ql-block">春天來了,我們在自然科學(xué)課上知道,許多植物是從其母體所結(jié)的種子里長出來的,而豆子就是豆類植物的種子。玻璃瓶里的紙巾吸收著水分,兩天后孩子們看見有一根細(xì)小的根,穿透豆子堅硬的表皮長了出來。另一個瓶子里完全浸沒在水下的豆子也開始發(fā)芽了,但因為沒有足夠的空氣,很快就停止了生長。</p> <p class="ql-block">我們把培育的幼苗種在了花盆里,孩子們一有時間就觀察并記錄小幼苗的生長情況。</p> <p class="ql-block">還會用尺子量一量小幼苗長得多高了。默默開心地說:“小幼苗現(xiàn)在好像一條小蛇,還有分叉的舌頭呢!”</p> <p class="ql-block">自然科學(xué)課上,我們先了解到農(nóng)業(yè)種植和園所種植的不同,以更寬廣的角度來探究春季種植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孩子們用思維導(dǎo)圖的方式記錄春季種植的多種選擇,為后面的戶外種植做好鋪墊。我們知道人類和動物生存所需要的氧氣就是由植物制造的,我們很多衣服是用棉花制成的,看的書的紙張則是用樹木的纖維制成的,水果和蔬菜是有益于健康的食物,還有許多美味的食物也是用植物制成的。在一次次的探究中,孩子們越來越了解綠色植物,也更珍惜我們身邊有用的植物們。</p> <p class="ql-block">正如中國現(xiàn)代兒童教育之父陳鶴琴先生所倡導(dǎo)的那樣,“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奧妙無窮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部蘊含著無窮無盡科學(xué)素材的教科書。我們要把幼兒帶到大千世界,引向生活——生活無處不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