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眾多榮譽中的部分證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藝術研究室揭牌儀式時,陜西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陜西省文化廳原廳長、黨組書記霍紹亮等領導揭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賈四貴:德藝雙馨剪紙藝術家</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首屆中國民間美術進修班先進班主任教師,現(xiàn)任教于延安大學、兼任榆林學院等多所高校教授;現(xiàn)任上海世界非遺文化城管委會剪紙委員會顧問、景德鎮(zhèn)市當代紅色文化陶瓷設計院院長、耀州窯唐宋陶業(yè)有限公司藝術總指導等職。中共陜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他“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等分別授予他“民間工藝美術家”“新中國德藝雙馨剪紙藝術家”等13項榮譽稱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設計的部分郵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國郵政選用他創(chuàng)作的《祥運普照》等發(fā)行特種郵票和珍藏版?zhèn)€性化郵票93枚。出版有《賈四貴剪紙藝術精品選》《中國剪紙藝術》《中國剪紙文化藝術教科書》等13部專著。他撰寫的《弄懂原生態(tài)的本質屬性是保護民族文化藝術的關鍵》《論中國剪紙藝術的繁榮發(fā)展》等10篇論文,榮獲全國理論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獎。他創(chuàng)作的《光明在前》等3000多幅剪紙,在全國及國際大展賽中榮獲最佳作品獎、特等獎、金獎等40多次。他主剪創(chuàng)作的30集剪紙動畫片《延河灣》,應邀參加了“2011年常州國際動漫節(jié)”,榮獲首屆“金喜鵲”原創(chuàng)動漫大賽優(yōu)秀作品獎;是目前中國唯一、全世界最長的一部剪紙動畫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1958年出生在陜西省吳堡縣辛家溝鎮(zhèn)高家莊村,1965年隨父母遷居山西省蒲縣古縣鄉(xiāng)永平村,在蒲縣他從小學讀到高中畢業(yè)。他自幼在黃帝部族活動地域的秦晉兩地農村生活,深受晉南和陜北民間藝術的熏陶,從小就受雕刻石獅子的父親賈忠周和他母親霍錦民剪紙藝術的培育,四歲起他漸漸學會了剪紙、泥塑、繪畫、捏面花、刻印章等民間手工藝術。1977年賈四貴定居延安,四十多年來他吮吸著黃土高原民族民間文化的豐富營養(yǎng),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古土新神”四貴剪紙藝術風格(即:貴在繼承傳統(tǒng),貴在貼近生活,貴在不斷創(chuàng)新,貴在出神入化)。他的作品反映出博大精深的民族民俗文化內涵,集知識性、藝術性、先進性、歷史性、時代性于一體,具有很高的欣賞和珍藏價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贈送給西班牙王國特命全權大使呂凡獲獎作品《光明在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為西班牙駐華大使卡內羅贈送《和平幸福》國寶美人秦嶺大熊貓剪紙作品,祝賀中國—西班牙建交四十五周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承古創(chuàng)新彰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人類文明習俗的進化傳承,地方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剪紙藝術,是根植于民族民間、興盛在中華大地上的深受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獨特造象藝術品種,是中國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形式之一。200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剪紙藝術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從1962年起學剪紙至今,數(shù)十年如一日他的初心始終不變,對剪紙與剪紙文化進行廣泛的搜集和研究;他奔波于黃河兩岸,進而向西部和全國擴展,在二十多個省份走訪了一位又一位從事剪紙和剪紙文化研究者;他深知:“剪紙符號,精煉不簡單!它是用陰陽極致的太極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民俗學理念,創(chuàng)作‘心靈形象’美的一門獨特藝術學科。同時,它又是啟迪、培育和提升其它藝術創(chuàng)作品位的開心鑰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剪紙作品《搖錢樹》2000年2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剪紙世紀回顧展》中,榮獲特等獎,并被中國美術館等收藏。(1972年創(chuàng)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賈四貴在延安市文化館工作了14年,后調到延安大學任教至今,他理解“追求集中完美的藝術享受,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群眾文化,是沿著普及基礎上的提高與提高指導下的普及循序漸進的。藝術是時代文明進步的標志性符號,是人類群體智慧經(jīng)過用心者敏銳觀察、靜心思考、準確提煉后創(chuàng)作的心靈結晶,是啟智育人的精神食糧,是源于生活高于現(xiàn)實,但比現(xiàn)實更具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賈四貴巧用優(yōu)秀傳統(tǒng)剪紙藝術表現(xiàn)手法,彰顯民族文化與時俱進的思想內涵,突破了墨守陳規(guī)的傳統(tǒng)觀念,剪出了一幅幅人見人愛的承古創(chuàng)新作品。著名作家賈平凹看了他的剪紙后寫到“陜北的剪紙名揚國內外,賈四貴的出現(xiàn),使這種民間藝術更上了一個層次,因為他的作品既是傳統(tǒng)的,又是現(xiàn)代的,所以他是杰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設計的部分徽標、標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全國人大付委員長布赫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著名畫家劉文西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古元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力群題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現(xiàn)代書畫研究會會長林曦明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熱愛祖國用剪紙藝術展現(xiàn)中華文明</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把根深深地扎在了黃土地,他與這里的人民有著血肉的聯(lián)系,五十多年來他在這里如饑似渴地吮吸著民間藝術營養(yǎng),僅為搞懂“坐帳花”作品的含義及故事來由,他就踏遍了一百多個村莊,尋訪了二百三十多位民間老藝人。在山西蒲縣、陜西榆林和延安有上百個村莊,只要賈四貴到來,鄉(xiāng)親們便奔走傳喚“咱四貴回來了!”就是在這里,四貴和鄉(xiāng)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婆姨媳婦和老太太們翻箱倒柜把自己珍藏的剪紙作品拿出來和四貴共同研究探討。他刻苦好學,閱讀了《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中國美術史》《世界美術史》《中國工藝美術史》等大量的文獻史書。他長期堅持深入城鄉(xiāng)考察、記錄民俗民藝活動。他寫出了數(shù)百萬字的民間藝術論文。在全國理論學術研討會上屢屢獲大獎,受到專家、學者的高度贊揚和肯定。他花費近30年時間,用西北黃土高原粗獷、豪放、簡練、明快、大刀闊斧的傳神剪意手法,剪出的685幅歌頌五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開基創(chuàng)業(yè)偉大功績的大型系列剪紙作品,填補了中國史上圖文并茂系統(tǒng)反映黃帝功績的空白。《人文初祖》系列剪紙博得了海內外炎黃子孫和社會各界的公認,《中國文化報》《華夏文化》雜志、臺灣《民俗曲藝》雜志等數(shù)百家報刊、辭書在顯著位置上選登?!盀榱俗屖澜缰乐袊艏埬芨枭莆琛保麜円顾伎?,用兩年多時間苦心探索,主剪創(chuàng)出了全世界最長的30集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剪紙動畫片《延河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黨的十八大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并積極倡導、培育和踐行,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熱烈響應。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賈四貴懷著對黨和祖國與人民的無限熱愛之情,選用24句中國吉祥成語,將成語的第一個字組合觀看,創(chuàng)出彰顯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幅四尺條屏剪紙藝術作品,祝福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因為,剪紙藝術的創(chuàng)作需要達到陰陽極致,所以,比其它造型藝術的難度更大,而且形似容易神似難,神才是作品的靈魂。賈四貴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濃縮在一幅幅剪紙作品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個集自然、人文等社會的大舞臺。他剪出的花草自然大方、生動活潑;剪出的動物靈巧可愛、呼之欲出;剪出的人物更是形神兼?zhèn)?、栩栩如生,在我國剪紙藝術領域中獨領風騷。總之,他的這些作品達到了雅俗共賞的程度,使讀者初看賞心悅目,細品寓意深刻,深究祥和吉慶。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剪紙藝術大師,93歲的力群先生看了他的作品后,題寫了“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四貴剪紙寓意盛豐”;中國藝術研究院著名理論家、剪紙藝術大師,94歲的陳志農先生30多年前觀看他的作品后,寫道“圣潔心靈美,飛剪綻新花,品德天趣厚,浩然華夏魂”;剪紙藝術大師傅作仁先生看了他的作品后,寫下了“古土新神,華夏瑰寶”;……因為,美的造型藝術是沒有國界的。所以,具有豐富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中國剪紙藝術,已成為人類分享的精神財富和藝術瑰寶。賈四貴先生,通過自己長期的辛勤調研和創(chuàng)作實踐,把這種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提升為具有新的表現(xiàn)力的藝術品種。從此,“他將中國剪紙藝術的理論研究和創(chuàng)作實踐,推上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他在民間文化的保護、繼承、研究和創(chuàng)作方面成績卓著,為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事業(y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因此,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等各級組織為他頒發(fā)了多項榮譽稱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國書畫院名譽院長等韓亨林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著名書法家鐘明善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賈四貴獲獎作品應用在北京朝陽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2年重陽節(jié)賈四貴為黃帝陵捐贈大型作品儀式現(xiàn)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陜西省政協(xié)主席韓勇等一行人在賈四貴藝術研究院參觀調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奉獻為榮讓千家萬戶分享研發(fā)成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把民族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了一幅幅剪紙藝術精品。1990年他將自己精心創(chuàng)作的200幅體育剪紙藏書票贈送給第十一屆亞運會,受到組委會和各國獲獎運動員的高度評價。1992年他將自己嘔心瀝血創(chuàng)作的149幅《人文初祖》大型系列剪紙敬獻給了黃帝陵。1993年,他將自己用6年多時間懷著崇敬的心情創(chuàng)成的48幅緬懷毛澤東豐功偉績的剪紙作品,捐獻給北京毛主席紀念堂收藏。2008年1月,他將自己花兩年多時間,用32句成語的第一個開頭字連在一起組成的“中華兒女與全世界人民一起共同祝賀第二十九屆奧運盛會在北京圓滿成功”的32幅系列作品,捐獻給陜西省檔案館收藏。2008年5月,他將自己的獲獎剪紙作品《光明在前》,捐獻給了汶川地震災區(qū)。2008年11月,他為呼吁保護“國寶美人——陜西秦嶺大熊貓”,創(chuàng)作出29幅反映熊貓的剪紙珍品,捐贈給了參與香港《大公報》“大熊貓系列報道”的獲獎者。2010年12月,他將自己懷著感恩之情創(chuàng)作的《造福吳堡》10幅系列剪紙原作,捐獻給了家鄉(xiāng)吳堡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春節(jié)后,他用100多天時間,為養(yǎng)育他成長的山西省蒲縣創(chuàng)出了《蒲縣東岳稟福呈祥》16幅六尺整張系列剪紙作品。2014年5月,陜西省榆林市吳堡縣檔案館成立了“賈四貴藝術展覽室”,館藏了他捐獻的價值3000多萬元的剪紙珍品。2016年,堅持文化自信,弘揚國粹藝術“賈四貴藝術研究院”在陜西省吳堡縣辛家溝政府成立,他為研究院捐贈了40多幅剪紙藝術珍品。2017年至2018年,吳堡縣文化廣場落成,無償使用賈四貴的剪紙作品圖案,建起了一公里多長的紅色喜慶的文化長廊。2019年3月28日,賈四貴任院長的景德鎮(zhèn)市當代文化陶瓷設計院,設計出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的“中國夢”主題文化瓷《強國瓶》《強軍瓶》《世界和平瓶》系列珍品在景德鎮(zhèn)榮耀問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國剪紙協(xié)會付會長敷作仁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徐鳳龍為賈四貴先生題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說,要想把剪紙藝術得以傳承,唯有創(chuàng)新,才能進步。具有時代性、民族性,并且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去,才是對剪紙藝術最大的保護。截至目前,他的作品多達3萬余件,他已把自己的剪紙藝術結合在瓷器、玉器、紫砂、木雕、絲綢、布藝、茶藝、石刻、郵票等載體上,他還設計了130多個注冊商標、公司徽標。他最大的愿望是促請相關部門把剪紙藝術融入到小學、中學課程中;辦一所中國剪紙大學,培養(yǎng)一批剪紙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們相信,剪紙將在賈四貴等剪紙藝術家們的不懈努力下,上接千年歷史文化,下啟萬眾傳統(tǒng)活動,必然使剪紙走進千家萬戶,其實賈四貴的剪紙早已走出秦晉、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剪紙作為文化、作為藝術,代代相傳。(文/張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賈四貴為西北工業(yè)大學講授題為《讓藝術生活化,讓生活藝術化》的講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牛轉乾坤》喜慶剪紙作品,1984年創(chuàng)作于延安。2000年2月在《中國剪紙世紀回顧展》中,榮獲特等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佑中華》:用漢字藝術體變形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守護神——抓髻娃娃”之狀,展現(xiàn)出十位不同姿態(tài)的男女老少,寓意中華兒女全民奮進,戰(zhàn)勝困難,祈福迎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福祿長壽》:用升起的太陽組成一把傘頭,傘面上鏤顯出中國國旗上的祥符“五星”,藝術“家”字,頭為壽桃,長臂巨手撐起國、家大傘,神奇的寶葫蘆盛裝著防疫妙藥,一縷祥云將高舉的傘和家連接在一起,體現(xiàn)出“有國才有家,幸福萬年長”的祥和美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使呈祥》:白衣天使展翅飛翔,舍生忘死奔赴一線,戰(zhàn)勝了病毒,挽救了生命,送去了希望之光,迎來了幸福之花!祝愿華夏兒女:“六六大順,健康長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抗疫奪勝》:一只巨手從地面伸出,握成了強有力的拳頭,騰空噴出了兩個漢字祥符“加油”!在畫面右下方,標明了“全力抗疫奪勝利”的必勝信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獲獎作品《盤古開天地》1973年創(chuàng)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獲獎作品《伏羲畫日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獲獎作品《女媧補天》1973年創(chuàng)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獲獎作品《光明在前》1965年創(chuàng)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人民英雄劉志丹 1980年創(chuàng)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學家巴金 2013年創(chuàng)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家 陳忠實 2017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