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廣州市二十五中學,因為學校比較小,當年被戲稱為白鴿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廣州市二十五中學校址,前身為“廣東大埔同鄉(xiāng)會”,始建于1925年。黑白照片就是萬川樓舊照,彩色照片中的黃色樓就是現(xiàn)在二十五中內的萬川樓。1930年,私立廣州大學文學院以及私立廣州大學附屬中學遷入萬川樓。萬川樓所屬的校址在不同時期,先后設立過不同的學校。一直到1955年,最后舊址上的“私立萬川學?!?,才正式編定為“廣州市二十五中學”。</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二十五中學讀初中及高中的時期,正是文革時期,那時候說把司法的裁判權交給群眾,萬川樓首層是個禮堂,我們曾坐在萬川樓禮堂地上,聽著老師講著等待由我們裁決的案例,老師每讀一個案例,我們全班齊說“殺”,覺得很好玩。唉,文革,就是這樣把法律當兒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0年,廣州市二十五中學合并到廣州市十三中學,設為十三中的初中部,現(xiàn)在又成了文德路小學。廣州市二十五中學從此消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陪伴廣州市二十五中學幾十年的廣州市13路線公交車站,因為在2021年8月28日撤消了13路公交線路。所以,13路線公交車總站也相應被撤消了?,F(xiàn)在站在原二十五中學門前往南望,13路線公交車總站原址上,一切顯得那么靜悄悄。</p><p class="ql-block"> 歲月變遷,市二十五中與13路線公交車總站,都攜手乘鶴西去。是乘鶴西去而并非異地搬遷。嗚呼,留下的只有記憶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是本人在廣州市二十五中學初二四班的紅衛(wèi)兵章。當年紅衛(wèi)兵戰(zhàn)歌是這樣唱的:“我們是毛主席的紅衛(wèi)兵,大風浪里練紅心,毛澤東思想來武裝,消滅一切害人蟲”。唱到這里,左手捧著紅寶書,右腳要用盡吃奶的力度,跺出讓地球抖三抖的震級,咬牙切齒地向下猛然一跺( 千萬不要考慮自己的腳是否會跺斷,否則就要狠批私字一閃念),右手隨即惡狠狠地向下一劈,以顯示紅衛(wèi)兵一口氣可吞三只蚊,導彈打來當咸蛋的英雄氣概。唉,當年的熱血青年,無知無謂,正因為無知,所以無謂。</p> <p class="ql-block"> 以前我們讀中學,每學期都要去學農,叫做去農村分校。廣州市二十五中學的農村分校,在花都赤坭公社竹洞大隊。</p><p class="ql-block"> 我們去竹洞大隊學農,要去大沙頭坐船,后來的學生也有去南方大廈對面的一號碼頭坐船的。去到赤坭碼頭落船,再步行約三公里到竹洞大隊。</p><p class="ql-block"> 竹洞大隊,現(xiàn)在叫竹洞村。現(xiàn)在竹洞村社區(qū)服務中心所在地,就是當年市二十五中的農村分校舊址。如果我們從廣州市去農村分校舊址,自駕游的話,定位到竹洞村社區(qū)服務中心。如果是坐地鐵前往的話,可以坐地鐵三號線,坐到高增站(機場南站前一個站)轉地鐵九號線到飛鵝嶺總站下,再坐花39路或花68號長線等的公交車 ,在藍珠二社站下車,步行約600米,就可到竹洞村社區(qū)服務中心。游玩完后,午餐可在村委大樓旁的路直入約幾百米的飯店食飯。飯后出公路,到藍珠二社站乘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回花都飛鵝嶺地鐵站,再坐地鐵回廣州。</span>因為回飛鵝嶺地鐵站的公交車是過路車,搭乘時間要在飛鵝嶺公交站事先咨詢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圖中的竹洞村黨群服務中心所在地 ,就是當年二十五中學分校的舊址。舊址上的舊建筑已經(jīng)全部拆除,新建了現(xiàn)在的樓房。</p><p class="ql-block"> 全景圖中標注當年二十五中學分校各個建筑物的位置(放大全景圖看標注),每屆學生學農的不同時期,建筑物可能會有所增減。</p><p class="ql-block"> 由于原分校舊址上的建筑物都是后來新建的,拍攝近景意義不大,所以在遠處連帶地型地貌一齊拍攝,有助于同學們對五十年前農村分校的回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竹洞村黨群服務中心大樓(課室舊址)</p><p class="ql-block"> 原址是二十五中農村分校課室,對課室的印象不深,但對當年發(fā)生的一件尷尬事,卻記憶猶深。某日,班主任要我們上交學農小結,我寫完小結后,又寫了一封信給媽媽,想要幾元零用錢。結果陰差陽錯,學農小結寄給了媽媽,而問媽媽拿錢的信,卻上交給班主任。媽媽收到我的學農小結后一頭霧水,這孩子是向我匯報學農情況了?而班主任收到我給媽媽的信,打開一看:“媽媽,給5元錢我零用”,班主任心想,我只不過是帶學生來學農,怎么無緣無故多了個孩子?給5元錢是小事,無緣無故多了個孩子,可是個說不清楚的問題。其實在當年,5元錢也不是件小事,當年做是36,不做也是36的年代,如果折算成現(xiàn)在月收入3600元的話,那5元錢就是現(xiàn)在的500元了。班主任經(jīng)過和數(shù)學老師用勾股定理、小數(shù)點精確到后三位的一番計算,覺得性價比不高,斷言拒絕了5元錢可以白賺一個孩子的要求。唉,尷尬呀,我沒能按時上交學農小結,零用錢也拿不到手,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宿舍,拿起從家?guī)淼拿骠i肉(離家學生標配),挖一挖看還有沒有吃剩的豬肉粒。以上都是真實的事,請不要笑,不然我會很難過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化家園(學生宿舍)</p><p class="ql-block"> 原址是學生宿舍,印象中學生宿舍前面是一片平地,幾個班的學生都可以在此排隊聽老師訓話的。早期我們去學農,是分散到農民家住的,后來才有學生宿舍,我們后來學農,也是住學生宿舍,睡碌架床。記得晚上,每當校領導訓完話后,我們的班主任(有同學補充說是教英語的曾老師曾碟卿)就會說:“我要補充兩句,關于衛(wèi)生問題”,我們在昏昏欲睡中聽著曾老師慷慨激昂地補充“兩句”。聽著聽著,不覺睡著了。當猛然驚醒的時候,曾老師才講到第四個大問題第七個小問題的第九點,也不知道后面還有多少章節(jié)?唉,曾老師喜歡補充衛(wèi)生問題,怪不得我的英語那么差了。不過英語難學,也不怪得老師的。我情愿學廣東英德的英語,也不愿學英國倫敦的英語。時間一過已經(jīng)50年了,現(xiàn)在還想聽聽曾老師囉嗦的訓話,已成為奢侈的夢想了。</p> <p class="ql-block">廁所仍在</p><p class="ql-block"> 說也奇怪,舊址上的課室和宿舍都拆掉重建,唯獨這間廁所沒有拆。其實也不奇怪,新建樓房都會在樓房內建洗手間,誰還有閑心去拆那間舊廁所?廁所,當?shù)剞r民都是實在而親切地叫屎坑。當年分校的屎坑,現(xiàn)在風味依舊,風韻猶存。站在屎坑邊,不禁想起程琳唱過的那首《童年》,歌是這樣唱的:“屎坑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環(huán)顧四周,不見榕樹,更不見知了,只有松柏環(huán)繞。松柏陪伴著孤獨、蒼涼、悲壯的屎坑,堅守著昔日的榮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圖是在村委樓頂向下拍的廁所舊址,可以看到廁所后邊是一個小山坡。當年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件事,在一個月黑風不高的夜晚,一個歹徒進入女廁想耍流氓,女生大聲呼叫,當人們追出來后,那人已經(jīng)從廁所后山跑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師宿舍</p><p class="ql-block"> 在學生宿舍下面,是教師宿舍。教師宿舍沒有什么印象,也沒有什么故事。教師當年都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應該有值得回味的往事,這里由教師補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飯?zhí)脧N房</p><p class="ql-block"> 以前飯?zhí)脧N房的舊址,現(xiàn)在改為廁所。有興趣的同學校友,可以進廁所嗅一嗅,或者還可以嗅到當年飯?zhí)脧N房的飯菜香味。在早期我們去分校的時候,是分散住農民家,吃飯由各個班學生自己輪流煮。記得有次我們男同學去捉了好多小螃蟹,女同學把小螃蟹連殼一齊炸來給大家吃,味道非常。到后來,學校才建了分校的宿舍和飯?zhí)?。記得在飯?zhí)们霸?jīng)發(fā)生過一段有趣的事,一天,同學們都在排隊打飯,有幾個女同學不打飯,站在一旁,廚師好奇,走出來問:“你們怎么不打飯?” ,女同學回答:“我們在等瓜”。廚師大驚失色地說:“你們年紀輕輕,這么快就等瓜了?”,真是的,人家小妹妹是等瓜,不是等瓜(等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飯?zhí)门赃?,原先是一口水塘,現(xiàn)在已經(jīng)填平,設置了一個盆景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登上竹洞村委樓頂,可以拍攝竹洞村的全景。也可以看到當年農村分校舊址的分布(放大看文字標注)。</p><p class="ql-block"> 在樓頂往右邊望,那座山就叫打鼓嶺。當年我們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年,離開家去農村分校,難免會想家。也不知道聽誰說,上打鼓嶺可以看到廣州,搞到我們都想上打鼓嶺看看廣州,最終是沒有上去。但聽當?shù)厝酥v,上打鼓嶺是看不到廣州的,如果天氣好的話,上飛鵝嶺是可以看到海珠廣場的27層(<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廣州賓館</span>),飛鵝嶺是哪座山?不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打鼓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面與大家一齊分享竹洞村黃花風鈴和竹洞美麗的鄉(xiāng)村風光。</p><p class="ql-block"> 我個人認為,花都市竹洞村的黃花風鈴,種得比較散,如果沿湖邊都種,開花時候,花倒影在湖上,會更加好看。廣州洲頭咀路的黃花風鈴種得比較有場面,但背景是高樓大廈,好看不好拍。而竹洞村的黃花風鈴,背景有魚塘有村莊,很有鄉(xiāng)土氣味。黃花風鈴的開花時間,廣州要比花都竹洞村開早一、兩天。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環(huán)湖觀光小火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村委大樓面前的第二條橫路,叫竹洞黃金路。如果面對大樓,并以大樓為中心的話,右邊的竹洞黃金路雖然沿途都種有黃花風鈴木,但左邊竹洞黃金路的黃花風鈴會更加好看,因為沿途既種滿黃花風鈴,也有湖有水有村莊做背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竹洞村的鄺氏宗祠,位于湖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據(jù)73屆的同學們回憶,當年我們在讀初中去分校的時侯,男同學就是在個祠堂里打地鋪,在蚊蟲叮咬中,度過一個個學農的夜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廣東傳統(tǒng)的鑊耳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磚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富人家有后花園,農民家有后蕉園,地點環(huán)境雖然不同,但相同的,都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理想場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盆景園的盆景,沒有進去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黃花風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落在汽車前擋風玻璃上的黃花風鈴花,拍得好一樣可以出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紫荊花,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區(qū)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半個世紀,時光如梭。如今的竹洞大隊已經(jīng)舊貌換新顏。今天,在竹洞村委黨組織的帶領下,竹洞村以精品盆景和黃花風鈴為主導,已經(jīng)把竹洞村建設成了一個美麗的旅游景點。</p><p class="ql-block"> 半個世紀,彈揮之間。我們這些當年來竹洞大隊分校學農的青少年,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女同學當年亭亭玉立,現(xiàn)在或者搖搖難立。男同學當年玉樹臨風,現(xiàn)在或者老樹怕風。生命苦短,時光不在,有空的話,當年曾經(jīng)去過竹洞大隊農村分校學農的二十五中的校友們,大家可以去看一看現(xiàn)在竹洞大隊的變化,去追尋當年學生時代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可以任意分享,精美大圖喜歡的話可以任意下載,可以點贊、評論,但謝絕打賞送花送禮物。美篇App本身自帶的廣告,本人無法排除,將就吧。</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