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假山王國”-獅子林(江南行六)

雨巷

昨天下午從黃山回到上海,今天(2009年3月28日)早上八點鐘,我們租了一輛十人轎車,從上海出發(fā),兩個小時后到達蘇州,今天我們分別游覽了獅子林、蘇州古運河、寒山寺等三個景點,下面先隨我一同游覽獅子林…… 獅子林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城區(qū)東北角的園林路3號。平面成東西稍寬的長方形,占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因園內(nèi)“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惟則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獅子巖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系,取佛經(jīng)中獅子座之意,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屬于蘇州四大名園之一。 <div> 這是獅子林的游覽示意圖,今天我們的游覽線路是:從右手的大門進入,依次參觀了原家祠、原居宅、燕譽堂、小方廳、九獅峰、指拍軒、古五松園、真趣亭、石舫、湖心亭、飛瀑亭、問梅閣、扇子亭、御碑亭、修竹閣、立雪堂,下午將近一點鐘時出景區(qū),結(jié)束了獅子林的游覽。</div> 我們早上八點出發(fā),十點左右到達蘇州獅子林。獅子林與拙政園相鄰,是僅存的元代歷史名園。始建于元未,以佛教意境命名。元未著名畫家倪瓚(云林)曾作(獅子林圖),清康熙,乾隆曾數(shù)次臨幸,并在圓明園,避暑山莊內(nèi)分別仿建。獅子林即有古典園林亭臺棧閣之勝,更以大型湖石假山群薯稱,被譽為(假山王國),洞壑曲折盤桓,猶如迷陣。全園詰枸緊湊,長廊貫通四周,有曲徑通幽之妙。<div><br></div> 我們一路走來,從園林路進入獅子林東大門,即原為承訓義莊正門。門上懸乾隆書獅子林御匾。解放前為私宅時,不輕易開啟,解放后遂辟為獅子林正門。清乾隆皇帝六次游玩的中國古典私家園林。曾經(jīng)的主人就是蘇州博物館設計師貝聿銘的父親。<div><br></div> 十點半左右,我們進入景區(qū)。獅子林距今已有670多年歷史。歷經(jīng)中國元、明、清、近代的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廳、堂、軒、廓之人文景觀,更以湖石假山、洞壑深邃而盛各于世。<div><br></div> <div> 獅子林主假山以湖石堆疊成山,重巖復嶺,深溪洞壑,宛如迷宮,引人入勝,是中國洞壑式假山群的唯一遺址。2000年11月,獅子林被聯(lián)合固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br></div> 跨入園內(nèi),首先見到的一處建筑就是貝家祠堂。祠堂是供奉、祭祀祖宗,族人聚會的地方,在屋頂上塑有福、祿、壽三位神仙和一個小孩的塑像,表明了園主希望他的子孫后代能夠出類拔萃、光宗耀祖。走廊入口處有磚砌“春華”二字,意思是園內(nèi)春光爛漫。 進入貝家祠堂大廳,正中的一塊匾上有 “云林逸韻”四字,兩邊走廊的木欄桿上雕有牡丹、鳳凰及壽字圖案,上有帶花瓶與貝葉圖案的掛屏。因獅子林最后一位園主姓貝,所以這里就有了這個貝家祠堂。<div><br></div> “云林逸韻”匾額是顧延龍手書,是贊揚獅子林的設計者之一倪云林的設計有虛靜清逸的韻味。 獅子林游覽指示牌。 過祠堂西側(cè)門,進廊道見西側(cè)有一圓洞門,門上前后各鑲有磚額“入勝”、“通幽”,穿過圓洞門就是燕譽堂前院,庭院的地面用鵝卵石和瓷片砌成五蝠捧壽。 <div> 過了貝家祠堂就是燕譽堂,燕譽是安祥、快樂的意思。燕譽堂為全園主廳,原是園主宴客所用。此廳是蘇州園林中較為有名的鴛鴦廳。所謂鴛鴦廳就是在一座大廳內(nèi)用屏門,掛落隔成南北兩部分,從內(nèi)部看似兩廳相連,但布置相異。北廳的梁柱用圓木,南廳的梁柱用方木,兩廳的門窗圖案,家具布置各不相同,匾額也各有題名。<br></div> 燕譽堂中堂一面屏風,巍巍而立,屏風中刻著《重修獅子林記》,記述了貝氏重修獅子林的經(jīng)過。<div><br></div> 穿過拱門,繞到屏風背面,就是后堂。后堂是密友聚談、女眷歡聚的地方,稱“綠玉青瑤之館”。<div><br></div> 燕譽堂后有小方亭,這是賓客集會唱曲聽戲的地方。亭中一副對聯(lián)頗有禪意:“石品洞天,標題海岳;鐘聞古寺,境接嫏嬛”。獅林寺曾名“菩提正宗寺”、“承天能仁寺”、“圣恩寺”、“畫禪寺”。以“古寺”對“洞天”,以“鐘”對“石”,既肯定了獅子林的寺院性質(zhì),又點明獅子林的顯著特點,以寺院的鐘聲襯托出園林的幽靜。 東西兩側(cè)墻上有呈矩形的磚細月洞,東窗外是素心臘梅,西窗外是稱為城市山林的假山和林木。以窗洞、門洞為畫框,觀賞外面景色,稱為框景。兩幅“框景”,如兩幅山水畫,盡現(xiàn)造園主人的匠心獨運。 小方廳后面的庭院中,有東西兩座半亭。西側(cè)的半亭叫“對照亭”。雖然亭頂有四角攢頂,但四面封閉,似乎叫閣更為貼切。 半亭南、東、北三面都鑲嵌著著彩玻璃。半亭大名“對照亭”,里面的匾額卻是“打盹亭”。 “打盹”就是看上去半睡半醒的狀態(tài),用禪宗的專用術語來說,是“悟禪入定”。這里是信仰佛教的園主當年坐禪悟性的地方。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來到了獅子林的鎮(zhèn)園之寶——九獅峰。此峰立于粉墻之前,是一座高大的太湖石峰,初看渦孔遍布,無甚奇特之處,細察像有九頭小獅自在嬉耍,故名“九獅峰”。<div><br></div> 庭院北墻上有四個外形不同、內(nèi)容不同的花窗,分別是“琴”、“棋”、“書”、“畫”,這是古代文人的雅趣,很值得觀賞?!熬弄{峰”初看是一座由小塊太湖石堆疊而成的高大的石峰,渾如一體。細看,石峰中有許多形態(tài)各異、神情不同的石獅子。據(jù)說乾隆下江南時,在這座石峰中看出有九頭獅子,因此得名。<div><br></div> 九獅峰西,對照亭北,有一座海棠花形的洞門,門額“探幽”。從門洞中走過,進入獅子林的花園假山區(qū)。雖然現(xiàn)在這是一座開放的園林,游人眾多,早已沒有了幽靜的感覺,但景色依舊優(yōu)美,依舊令人意趣盎然。 穿過長長的回廊,現(xiàn)在來到的就是指柏軒,這是僧人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也是貝家親屬們聚會的地方。指柏軒是園內(nèi)的正廳,兩層樓閣,高爽軒昂。底層有圍廊,翻軒有掛落。<div><br></div> 指柏軒全名是"揖峰指柏軒",出處:一是獅子林為現(xiàn)存的唯一一座"禪意"園林,其建筑名稱大多與禪宗的公案有關。指柏軒來自"趙州指柏"的典故。軒內(nèi)家俱陳設有天然幾、花幾、供桌、太師椅、正中置銅鼓,古色古香俗稱“諸葛鼓”。<div><br></div> 另一說源于宋代朱熹的詩句"前揖廬山,一峰獨秀";明代高啟的詩句"人來問不應,笑指庭前柏"。指柏軒體態(tài)高大,四周圍廊,有欄桿圍合。軒前古柏數(shù)株,為獅子林主景之一。 庭院西北方是一座單檐歇山頂?shù)男?,取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意,叫“見山樓”。樓下墻上有鐘狀的空窗,有禪鐘警醒世人的意思。 見山樓倚山臨水而建,登臨此處可盡覽園內(nèi)山水佳景,右側(cè)樹后建筑是臥云室。 走廊通向花廳“古五松園”, 這個廳名是用來紀念康熙年間黃氏園主的,這里曾經(jīng)有過五棵大松樹,這五棵古松在貝氏接手獅子林前就已不在。古五松園現(xiàn)為東西向廳堂,"古五松園"匾由蘇局仙題。匾額下,吳致木先生作絹質(zhì)五松聯(lián)屏一幅。 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是花籃廳,面水而筑,前有平臺。廳南14扇落地長窗,刻有唐詩各一首,廳北6扇長窗均刻有山水人物故事。廳內(nèi)步柱不落地,柱端雕刻成花籃形狀及梅、蘭、竹、菊。<div><br></div> 過去曾是荷花廳,1945年,這里舉行過侵華日軍駐蘇部隊向中國軍隊投降儀式;1968年,一場至今未查出原因的大火將荷花廳毀于一旦;1975年又將原長風廠鄭氏楠木姐妹廳南廳移建到原荷花廳的位置上,成為今天的花籃廳。 真趣亭金碧輝煌,因乾隆皇帝題匾而衍生的傳說故事吸引了不少游人。亭前水池中遍植荷花,夏天生機勃勃,一片盎然。 傳說乾隆皇帝曾六次下江南,每次都要去獅子林游玩。有一次,他在假山的洞里穿梭,卻怎么也找不到出口,過了兩個時辰,仍然走不出來,最后還是大臣把乾隆皇帝接出來了。出來之后,乾隆皇帝越想越有趣,于是他就寫了“真有趣”三個字,把那個寫的非常好的“有”字賜給了隨行的紀曉嵐,所以,就變成了“真趣”兩個字了。 繼續(xù)往南是“暗香疏影樓”,看名稱就知道與梅花有關。林和靖詠梅的兩句名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暗香疏影”幾乎已經(jīng)成了梅花的代名詞。室內(nèi)布置得很是雅致,但側(cè)面的花窗鑲嵌著彩色的玻璃,貝氏復建小樓在保留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同時也融合了一些西方的元素。 <div><br></div> 樓依湖而建,一層為通道。上樓南面可欣賞到園景大部,與問梅閣、五疊瀑布、聽濤亭及400年的古銀杏樹組成園西部景區(qū),古樸而幽靜。 石舫,又稱旱船,位于獅子林水池西北,建于民國初年,系二十世紀最后一位園主所建。石舫中、后艙均為兩層,四周安有86扇鑲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橋與池岸相通,猶如跳板。其制作精巧,造型逼真,細部花飾已帶有一些西洋風味。 石舫說明性文字。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全園的主景區(qū)——旱假山群。別看它只是一個假山群,可它卻是用四大名石之一的太湖石來當材料的。太湖石有四大特點,它們是:瘦、皺、陋、透。瘦是指胖瘦的瘦;皺是指皺皺巴巴的皺;陋是指丑陋的陋,而透呢,那就是指這種石頭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孔洞,雨水和陽光都能從里面漏進去。<br> 假山堪稱一絕,它成群連片,從小石橋進入,蜿蜒曲折,忽上忽下,猶如迷宮。步入其中眼看“山窮水盡疑無路”,一轉(zhuǎn)身卻“柳暗花明又一村”。<br> 石林迷宮洞壑盤旋,嵌空奇絕,回旋曲折,層次深奧。是用太湖石堆疊而成,凸現(xiàn)出假山的“透、漏、瘦、皺”。 假山,層層疊疊,層巒疊嶂,那是一座巖石的迷宮。當年乾隆皇帝還在里邊迷了路,是靠大臣給背出來的。但導游說,不要把皇帝當弱智,皇帝當然找得到路,是因為蘇州官員為了奉承皇帝,在假山里頭的每個小洞穴都安排了美酒佳肴,還有美女侍候,所以就樂不思蜀了。 我們愉快的穿行在巨大的假山之中,尋找著不同的洞口,每一個洞口出來觀看園林的景色都好像是處于一個嶄新的天地,這種感覺就是園林帶給我們的獨特的感受。<br> 獅子林的趣,在于紛繁復雜的假山上。獅子林的湖石假山多而精美,洞穴巖壑,奇巧盤旋,迂回曲折。穿梭其中,時而登上巔峰,時而沉落谷底,此間趣味,只有設身處地、細細品味才能感知。<br>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是由石灰?guī)r遭到長時間侵蝕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兩種。水石是在河湖中經(jīng)水波蕩滌,歷久侵蝕而緩慢形成的。干石則是地質(zhì)時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紅壤的歷久侵蝕下而形成。 通靈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澤以白石為多,少有青黑石、黃石。尤其黃色的更為稀少,故特別適宜布置公園,草坪,校園,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疤币蚴a(chǎn)出于太湖地區(qū)而古今聞名。 這座假山峰是目前古典園林中最著名的湖石假山,有多條山道,互相纏繞,錯綜復雜,里面還有一個棋盤洞,傳說是呂洞賓和鐵拐李下棋的地方。假山峰上有含暉、吐月等名石。石縫間長著奇松怪柏,恰似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獅子林假山是中國園林大規(guī)模假山的僅存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行走在假山湖石中,你不得不佩服古代建筑設計者高超的技術和精湛的堆砌石頭的技藝。建筑設計者獨具匠心,“胸中有丘壑”,“胸中有典故”,“胸中有想象”的設計精妙,構思新穎,想象奇特,堆疊了玲瓏俊秀,洞壑盤旋,狀如石獅,別具洞天的園林藝術。 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走廊往西,走出假山,前面是一片水塘,據(jù)說這里是荷塘,夏天滿池的荷葉。 經(jīng)歷了山腹中空靈曲折、宛如迷宮的洞穴,峰谷間顛倒上下、蜿蜒盤旋的山徑,經(jīng)歷了迷茫與無奈,來到平地,眼前豁然開朗。<div><br></div> 假山西側(cè)這個碩大的池子,池子彎彎曲曲,池岸全部由太湖石所疊,形若獅子,或臥如睡獅,或似小獅活潑嬉戲,形態(tài)各異,觀賞不盡。<div><div><br><div><br></div></div></div> 經(jīng)曲橋到六角湖心亭,又名觀瀑亭,與飛瀑亭一高一低,相互應答,更增添了園中情趣。此亭是觀賞園內(nèi)湖山景色的最佳處,從亭中西眺,四周假山林立,樹木森森,西部筆陡的山坡懸崖處,瀑布如經(jīng)湖石多疊直瀉而下,奔騰不息,氣勢磅礴。<br> 荷花池中的觀瀑亭六角攢頂,飛檐翼角,盡現(xiàn)曲線美,亭子通過曲橋一頭連接西岸,一頭通向東邊的大假山。曲橋九折,所以人稱九曲橋。人在橋上,觀山、觀水、觀瀑、觀梅、觀荷、觀魚、觀云,都入佳境。 橋作九曲,從美學角度來看,曲勝于直。從佛學角度來看,是不是意味著要經(jīng)得起艱難曲折才能領會佛學的真諦?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還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div><br></div> 現(xiàn)在橋上滿是游人。橋下一汪綠水,但是此刻既沒有翠翠的荷葉,更沒有紅紅的荷花,如果是夏天到來,這里將是一副什么樣子呢。<div><br></div> 由于林園幾經(jīng)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tǒng)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于一體的寺廟園林。 周圍的假山綴山不高,但洞壑盤旋,嵌空奇絕;雖鑿池不深,但回環(huán)曲折,層次深奧,飛瀑流泉隱沒于花木扶疏之中。獅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風格,為元代園林代表作。園以疊石取勝,洞壑宛轉(zhuǎn),怪石林立,水池縈繞。 南區(qū)水假山東起“小赤壁”西端,即御碑亭西側(cè)矮墻至扇亭東墻,沿花園南面走廊,東西約長32米,南北寬約5.3米,面積約為169.6平方米。南區(qū)水假山峰石有十二生肖之說,但尚能形似的有兔、豬、猴、馬等幾處。 園內(nèi)水體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體水池中心有亭佇立,曲橋連亭。在園西假山深處,山石做懸崖狀。<br><div><br></div> 園中水景豐富,溪澗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巒之間,隱約于林木之中,藏尾于山石洞穴。 每一處景色每一處留白甚至只是一顆小小的盆栽,可能都是設計師手里最好的棋子。<div><br></div> 蘇州的園林講究理景堆山,講究透景,通過一處景物的鏤空雕刻或者的故意的留出空白,是希望賞景之人透過此景看它后面所映出來的景色,就是這樣的獨具匠心的設計,使得每一次去參觀園林的人都會有新發(fā)現(xiàn)。 獅子林假山是疊石名家精妙構思的經(jīng)典體現(xiàn),氣勢磅礴的假山群堪稱中國古典園林中最曲折最精妙的。獅子林的假山從建造年代劃分,可以區(qū)別為兩個不同時期。<div><br></div> 黃石“小赤壁”假山,是最后一位園主貝仁元1918年擴建時所建。獅子林的假山以“適、漏、瘦、皺”的太湖石堆疊而成,玲瓏俊秀。人行其中,上下回旋,時而穿洞,時而行橋;有時明明看見相向而來,卻非同路;有時聞聽話聲近在咫尺,卻難見其人。忽明忽暗,忽上忽下,進進出出,來來回回,樂趣無盡。 獅子林是禪宗寺廟園林,公元1342年“天如禪師維則之門人為其師創(chuàng)造”, 獅子林不同于一般的文人山水園,其假山群深含禪意,體現(xiàn)了獅子林創(chuàng)始人的宗教思想。<div><br></div> 在佛學中佛為人中獅子,獅子座為佛之坐處,泛指高僧坐席,林即禪寺,故稱“獅子林”。在獅子林的滄桑變遷中,即便獅子林成為私家園林,這些建筑重建后,題名依然不改,可見獅子林是禪宗與中國園林相互影響的一個例證。<br><br> 獅子林假山的立意,以佛經(jīng)獅子座為主題,匯集佛教故事中珍禽異獸的精華,采用了比喻、夸張、借代等手段。園內(nèi)姿態(tài)各異的獅石獅峰,竟多達500座。” “獅子林假山,三面環(huán)水,以‘取勢在曲不在直,命意在空不在實’的手法造型。山體兩側(cè)有澗水一道,分假山為澗東澗西。東部石級,忽登忽降,高低莫測;西部石洞,盤旋曲折,有如回紋;每一部分又獨自構成一個大環(huán)狀。水澗北端,東西兩部分假山又跨澗而連,分而復合見匠心。而其中會隨季節(jié)而變 的水假山,更是獅子林假山一絕?!?lt;br> 假山高處,水源出自山澗之中,沿湖石五迭而下,落入池中,成為蘇州園林中唯一的人造瀑布,其形其聲,動人心弦。 飛瀑亭建在瀑布旁,為方形卷棚歇山頂,置身亭中,流水潺潺,如聞濤聲,故又名“聽濤亭”。<br> 山頂石峰有“含暉”、“吐丹”、“玉立”、“昂霄”、“獅子”諸峰,各具神態(tài),千奇百怪。山上古柏、古松枝干蒼勁。<div><br></div> 假山西側(cè)設狹長水澗,將山體分成兩部分??鐫径煨拗耖w,閣處模仿天然石壁溶洞形狀,把假山連成一體。園林西部和南部山體則有瀑布、旱澗道、石磴道等,與建筑、墻體和水面自然結(jié)合,配以廣玉蘭、銀杏、香樟和竹子等植物。<div><br></div> 這里石峰間古樹交錯,綠葉掩映。群峰起伏,氣勢雄渾,奇峰怪石,玲瓏剔透。具有巖壑曲折之幽,峰回路轉(zhuǎn)之趣。 蘇州盛產(chǎn)石料,蘇州園林疊山石料的品種很多,以太湖石和黃石兩大類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幾乎全部疊石而成。能夠仿真山之脈絡氣勢,或仿真山之一角創(chuàng)為平崗小埠。其中以遠香堂南部的黃山利用太湖石和黃石的經(jīng)典搭配處理最為經(jīng)典。<div><br></div> 這里狹長的水澗,小橋流水、假山綠樹構成了一幅天然圖畫,使游人在游覽園林,欣賞景色的同時,領悟“要適林中趣,應存物外情”的禪理。 園內(nèi)水系曲橋連亭,似分似合,水中紅鱗躍波,翠柳拂水,云影浮動,真是“半畝方塘一鏡開,天光云影共徘徊”。水源的處理更是別具一格,在園西假山深處,山石做懸崖狀。<div><br></div> 園中水景豐富,溪澗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巒之間,隱約于林木之中,藏尾于山石洞穴,變幻幽深,曲折豐富。 靜影沉璧、湖光倒影;桃花含苞欲放,紅粉春風滿面,著實別有一番情趣。<div><br></div> 沿西邊假山上的爬山廊往南走,前面是問梅閣。這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建筑,按古代建筑等級看,規(guī)格不低。元代時這里有一棵老梅,因為它的虬枝奇曲,因形取名叫做“臥龍”。臥龍梅早已不存在了。問梅閣這座古建筑復建后還好好地矗立在園西爬山廊中段。 問梅閣筑于土山之上,閣前遍植梅樹,問梅閣周邊種有一小片紅梅、綠梅,林中鋪地也以梅花點綴。重檐巍峨的問梅閣中,懸掛“綺窗春訊”匾額,取自唐代王維《雜詩》“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詩意。 問梅閣的得名出自一則叫做“馬祖問梅”的公案故事。馬祖道是禪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師,他派人去余姚大梅山測試弟子法常,并向法常帶去了這樣的問話:“大師近來佛法有變,以前說即心即佛,現(xiàn)在說非心非佛,不知你怎么樣?”法常答道:“這老漢是在迷惑人,他說他是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瘪R祖聽了以后,認為法常對于自己的信仰已經(jīng)十分堅定,便對眾人說:“大眾,梅子熟了?!遍w內(nèi)的藻井、家具、窗欞、鋪地都是梅花形,緊扣著一個“梅”字。 沿爬山廊繼續(xù)向南,竹林中有“雙香仙館”,這是一座長方形的廊亭。什么是“雙香”?夏天,荷花香遠益清;冬天,梅花暗香浮動。 從一路稍嫌幽暗的長廊中走出,到了西廊與南廊相接之處,我們見到的是扇亭,這里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處扇亭,用一段弧線連接兩條垂直的直線。外形象扇面。月洞,靠椅,石臺都是扇形。置身其中,可飽覽園景。<div><br></div> 亭中的一切布置都成扇形,亭后還布置了一個小院,讓一律的幾何形狀增加了一點變化的空間感。 繼續(xù)前行,周邊景色依然如畫。 現(xiàn)在我們見到的是文天祥碑亭又名正氣亭,亭內(nèi)碑刻是文天祥狂草手跡“梅花詩”:靜虛群動息,身雅一心清;春色憑誰記,梅花插座瓶。 南廊北側(cè)東端,一座水閣坐落在碧波之上,閣旁翠竹搖曳。過去獅子林以竹子為主要植物,這里更是修竹竿竿,所以這座閣取名“修竹”。修竹閣南北無墻。南面,假山壘成峭壁,池水幽深成港<div><br></div> 北面,隔水與南廊、復廊相望。這里是一個小天地,這里是竹子的世界。古人曾有贊獅子林的竹子“密竹鳥啼邃,清池云影間”的詩句。 臥云室為僧人休居的禪房。它呈凸字形,兩層,上、下各6只戧角飛翹,造型奇特,蘇州園林中獨此一“室”。樓閣周圍空間極狹,似在石壁重重的山坳中?!芭P云”出自元好問詩句“何時臥云身,因節(jié)遂疏懶”。<br> 臥云室內(nèi)天如禪師惟則的法像掛在正中,上面是程德全題寫的匾額“臥云室”。程德全曾是一個窮書生,后來入仕,官至江蘇巡撫。在辛亥革命中第一個反正的前清大員。后來在常州天寧寺出家,圓寂后葬于蘇州寒山寺側(cè)。由這樣一個歷經(jīng)滄桑后歸隱禪門的人來書寫此匾,也是恰當。 臨近出景區(qū)大門時,我們來到了復廊以東幽雅的立雪堂庭院?!傲⒀┨谩钡奶妹麃碜砸欢谓凶觥盎劭闪⒀钡亩U宗公案?!斑_摩祖師過金陵,逢慧可講法,眾皆歡欣鼓舞,獨達摩不語?;劭梢粴庵聦⑦_摩齒牙打落,達摩仍然一語不發(fā),只是將齒牙取出,放在桌上掉頭便走?;劭尚南?,傳聞西天圣僧來東土傳法,此人毀譽不動,莫非就是此人?!庇谑羌泵ψ分辽倭炙逻_摩面壁處。此時正值天降大雪,慧可心想,祖師說過傳我法須要天降紅雪,而自己又曾對師不敬,理應自責,于是,他便拿出隨身戒刀斷已左臂,然后又抄起一捧紅雪,對祖師說道:“天降紅雪了?!边_摩看他心誠,終于收他為弟子。 立雪堂內(nèi),北、西、東三面都可以透窗欣賞框景。庭柱上有明代唐伯虎的舊聯(lián):“蒼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風是故人?!?lt;div><br></div> 立雪堂庭院中,原植修竹多竿,今則以散漫石峰組成以獅子為主題的組合型湖石小品。北面,一牛頭伸向前方,緊盯著近在咫尺的獵物。而匍匐在地的螃蟹,則怒張著雙鰲,氣勢洶洶地針鋒相對。牛頭旁邊又有一鼓形小石桌,頗似琴臺,可敷衍出"對牛彈琴"的典故。<br> 最形象的是庭院西南角的獅子造型。這只佛教中的神獸守護著立雪堂這座禪宗法堂的安全和寧靜。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騎在獅子背上,是不是很威風? 圓形的窗戶配合假山翠竹,形成一出完美的框景。 獅子林形象真的讓人難忘,這就是蘇州的獅子林,一個充滿文化底蘊的獅子林。 帶著對獅子林的重重感嘆、不盡思索和深深地眷戀走出了景區(qū)大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錯的,蘇州園林不愧是江南的代表,中國建筑的典范!有機會我還要再來的。<div> 雨巷有詩云:</div><div> 玲瓏剔透各自異,</div><div> 堆山疊巖始為奇。</div><div> 暗道幽深藏真趣,</div><div> 帝王到此亦著迷。</div><div> ——《絕句.游獅子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