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又是人間二月天。雖沒有先賢們“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那樣頗具儀式感的踏春,也還是要出門走走的,去嗅一嗅泥土的味道,去和春風撞個滿懷才夠愜意。況且是和市作協(xié)的老師們一起踏春采風,期待已久,今日終于得償所愿。<br> 初春的陽光已有暖意,走在這鄉(xiāng)間小路上,風還有些許乍暖還寒的料峭,卻擋不住一行人去程莊一睹古村落風采的熱望?!俺糖f位于寶豐縣李莊鄉(xiāng)向東三公里落鳧山余脈北側(cè),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傳統(tǒng)民居掛牌17處?!甭犞穆?lián)老師的介紹,更讓我心向往之。 <br> 村子近了,匆匆的腳步放緩了,抬眼望去,一片原野鋪陳,麥苗綠得樸實喜人,偶有早開的油菜花夾雜其間,金燦燦地跳躍著,和春風打著招呼,渾然無覺地奪人眼目。 挽著春風,滿懷期待地走進程莊,目之所及,果然是一排排古樸厚重的老屋比肩而立,紅石為基,青磚砌墻,灰瓦覆頂。最惹人注意的是那精巧細致的木格窗,有了它的搭配和點綴,這略顯粗笨的青磚墻居然秀氣起來,眉目生動,別具一番韻致。腳下的石板路,雖是后來鋪就的,卻和這些明清時期的宅邸很是相搭,完美契合。走在上面,似乎能聽到歲月的回響。<br> 路邊有柳,二月的柳條已然變得身姿柔軟,細細看去,有嫩黃的芽苞鼓在上面。柳絲輕拂著雕花的木格窗欞,發(fā)出沙沙的聲響,不知窗內(nèi)的人兒,可是在穿銀針引彩線繡著春天的花香?癡癡看了半晌,直到同伴喚我,才戀戀不舍收了目光。沒邁出幾步,又被另一座古老宅院的高大門庭吸引了,這就是有名的程家大院。 據(jù)村支書介紹,程莊村有程、劉兩大家族:程姓以讀書取仕立業(yè),世代官宦;劉姓以躬耕經(jīng)商發(fā)家,殷實富足。程家是程莊的官宦大族,據(jù)說是宋代理學大家程顥、程頤的后人遷居至此。聞得二程大名,不由肅然起敬,想起李綠園詩句“一時門外雪,千古座間風”,哪天定要去探尋下寶豐城西的商酒務春風亭。<br> 思緒飄忽間,已隨一眾人立于程家大院前。這棟故事一樣的老房子,是三路一進三院的四合院,有一眼望去氣勢壓人、高大肅然的大門,大門上方是雕刻精美的門楣??邕M大門先進入的門樓房是待客之所,出來門樓房是大房,九層紅石臺階通向主屋房門。青磚墻體高大堅固,兩側(cè)均有精雕細刻的木格窗子鑲嵌其中,整幢房屋顯得端莊沉穩(wěn)又不失雅致秀氣。凝神望去,似乎看到時光之手正悄無聲息地撫摸著這一方方散發(fā)著古木香氣的窗格。我順著時光的手再往上看,屋頂深灰色的瓦楞間,不知藏著多少兩個世紀前的風雨和日影,又有多少輪明月把朗朗素輝灑在這一片片青瓦上。<br> 在每道屋脊上和檐角挑起處,蹲著姿態(tài)各異的小獸,它們依然在仰望蒼穹,傲迎風雨,固執(zhí)地護佑著這深宅大院的前世和今生。當?shù)卮迕裾f,這屋頂?shù)摹拔寮孤淝莴F,六獸長龍釵”和主房門前的九層紅石臺階,充分顯示了程氏家族政治地位之顯赫。 再往里進是深深的庭院,滿地都是茵茵綠草,院落東西兩側(cè)皆矗立著兩層小樓,是為東西廂房。院墻外有柳枝隨風輕舞,恍惚間仿佛變身六一居士,不自覺就吟出“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的雅韻來。仰望著這古色古香的樓閣,腦海中閃出這樣的畫面:住在這高門大戶里西廂閣樓上的小姐,一手提著曳地長裙,一手輕把流蘇小扇,嬌嬌地遮著粉面,迤邐挪動著三寸金蓮,緩步登上繡樓,黛眉微蹙,櫻唇慢啟,和著春愁,唱出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br> 在程家大院最西路程文奇老宅的最后一進院里,聽八十多歲的程家大爺講,這老宅內(nèi)院是家財聚集存放處,大都設有防御功能,墻堅且厚,主屋一層的地面與院內(nèi)地面有兩米的落差,門內(nèi)設有陷阱,內(nèi)置葛針,平時用木板覆蓋。老人還把左右木門下方的圓形槍孔指給我們看,不禁訝然于老宅主人處事的嚴謹與縝密。<br> 一行人看著贊著,講著程莊的昨天和今天,時不時發(fā)出幾句感慨。隨后又饒有興致地去看了同在一條街上的劉家大院和祠堂,無論是建筑布局還是房屋設計都充分體現(xiàn)了明清民居特色,尤其是那大巧若拙的石雕,精致講究的木雕讓人嘆為觀止。先輩們精湛的技藝和別具匠心的建筑智慧,雖歷經(jīng)時代變遷、歲月洗禮,還能如此完好無損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一飽眼福,實乃幸事。 望著這古樸堅實的明清建筑群,兩個多世紀的光陰倏然而過,無數(shù)的歲月印痕都鐫刻在此時此刻正沐浴在陽光下的每一塊磚石,每一片青瓦上,無處不彰顯出歷史的厚重與滄桑,無處不凝聚著程莊村最質(zhì)樸淳厚的民風。<br> 不遠處的田壟上蹲著一位老農(nóng),指間夾著一支煙,慢悠悠地吸著,瞇著眼望向這一片綠油油的麥苗。我想,此時此刻的他一定看到了金黃金黃的麥穗,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子堆滿了谷倉…… <br> 出村時路過健身廣場,運動的,曬暖拉家常的,一派祥和景象。一位靠著青磚墻曬太陽的百歲老人,干枯的手摩挲著拐杖上的龍頭,看到我們,笑容掬在爬滿皺紋的臉上,嘴里喃喃著:“日子好了啊,日子好了……”<br> 是啊,這一切不由我不去感慨,當下日子的好,他們臉上的笑,還有那掛在嘴角飛上眉梢的幸福,已經(jīng)溢滿這個小村莊周遭的每一方空氣中,滲進他們腳下的每一寸泥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