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月首驢,因劉紅想走金印峰,活動發(fā)起人姣姣說跟行。去年五月我曾連續(xù)兩周驢行此峰,第一次是與九江走遍廬山群同行,第二次是與劉紅、KK、劉老師四人同行。雖是野路,但山不很高,路線也不太長,作為五老峰下的五小峰景色也是絕佳,劉紅去了一次就說以后還要再來,而我對廬山確實是真愛,不說金印峰,就是去了無數(shù)次的太乙村我都從未嫌棄過最近二個月走得不亦樂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3月5日,驚蟄節(jié)氣,半夜就被淅淅瀝瀝的雨聲給驚醒了,天氣預報本無雨,再看即時預報德安雨早上會停而廬山無雨,早六點劉紅在群里說下雨是不是改地點呀,我回了句廬山?jīng)]下,還是按原計劃進行。早七點出發(fā),車過東林大佛后,右邊一輪紅日破云而出,左邊油菜花初開的田地里升起陣陣晨霧夢幻如仙境煞是好看,雨洗后的廬山山脈歷歷在目,那些走過的山自是望了又望。廬山還在封山中,海會登山處依然不讓進,只好車停稍遠處的停車場,我們?nèi)r停了不少車,木木說征途今天走幡竿峰難怪許多車。</p> <p class="ql-block"> 八點過七分抄小路進山,劉紅領路,去年走幡竿峰也是從這出發(fā),劉紅駕輕就熟,繞過廢棄的海會師范老校舍,穿行在刺棘伏竹的山地中,小心挑著腳下的路,走上成熟路后一個右拐下到一處澗里,我直說對了,可等劉老師過來卻說不是這,再細一瞧,左手邊石頭象,可右邊場景全然不是,因為上面居然有石刻,那就真是錯了,前兩次走哪有這東東撒,瞧我這記性,得虧劉老師來了。石頭傾斜上面的字只認了幾個字,落款為民國。</p> <p class="ql-block"> 按我想法是要退回去,可劉老師一向喜歡探索新路,既然有路再前行向金印峰方向應該是可以走到正道上去的,只是再走幾腳沒路不說還見墳了,這時劉紅五人返回向右前行,劉老師則堅持無路強行左切,都是不回頭的主????這才半小時不到就兵分兩路。姣姣打開軌跡圖找到金竹庵,看著腳下丑不拉幾個路,我又在那嘀嘀咕咕,就如上戰(zhàn)場樣的我們左攻右突面臨無路時來了一支隊伍,居然也有和我們犯同樣錯誤走錯路的,得知瑞昌驢友也是去金印峰的,有這么多人做伴,心里有底氣了,過一處亂石,終于到正路上了。</p> <p class="ql-block"> 正路走著走著就眼熟,路況好走得那叫一個愉悅????九點引導瑞昌驢友過澗,這才是前兩次走的澗,澗上一塊大石頭視野很好,天好前方五老峰感覺離我們很近,回首鄱陽湖及沙山風車清晰入目。我們五人在這等候劉紅順帶石頭上樂拍樂拍!</p> <p class="ql-block">最喜歡看嬌的笑容,特有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九點二十至金竹處,去年五月第二次來時見過剛長的金竹,色新黃養(yǎng)眼,先我還提議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金竹冬筍,劉紅對冬筍情有獨鐘,特意網(wǎng)搜找冬筍決竅,理論歸理論,放之實踐加以運用還是頗有難度,本來嬌嬌說要是挖到金竹筍就去劉紅家加工,看樣子金竹筍與我們無緣,大家嘻嘻哈哈與金竹快樂的合著影。</p> <p class="ql-block"> 《吳志》(觀音)閣西南華嚴寺后有金庵,......[桑記]:華嚴寺寺西北有金竹庵,西南有芝山寺基。</p><p class="ql-block"> 金竹,金竹庵,兩者果有關聯(lián),宗教專業(yè)用詞庵為小廟,此庵雖廢棄,但所余殘垣斷壁倒還小有氣勢,高高的石頭砌壁,面積不小的占基,想必當初香火不凡,如今庵中高大竹木成林!</p> <p class="ql-block"> 前行幾分鐘,九點四十六又一處稍小稍矮舊屋基,第二次來我以為這是李庭筠書堂遺址(這次來糾了錯),當時從這屋后右拐上山發(fā)現(xiàn)路不對中途又左切金印峰后面一路錯了又錯多走不少路。只是這回我仔細屋后找書堂后石壁還是未見,混亂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屋前繼續(xù)沿路跡上行,途中有嘩啦啦水聲,書堂這是有瀑布的,前兩回都沒到,劉老師說要去看看,我著急趕路說不去,嬌嬌、木木、舍得三人腳快走在前,劉老師和我居中,劉紅一車人墊后,走著走著,又有岔路,劉紅在后面說應該朝右邊山路口上,但前面嬌嬌說她的軌跡圖顯示所處位置離金印峰只有三百米,第二次兵分兩路。等我和劉老師走到她們歇腳處見到一澗時這兒我是有記憶的,第二次來經(jīng)過這里當時還說澗中石頭就是第一次下過的石頭澗,過澗有條上山的路跡,我堅持走石頭上,因為第一次從澗石只下了幾分鐘就到書堂處,但劉老師說應該是劉紅走得路才對,過澗山路是第二次來繞山脊的那段遠路,當時我在那理了半天也沒理出個頭緒,我們五人澗邊補給了些能量,十點一刻決定還是沿石頭上。邊走劉老師邊說從金印峰下來的石頭比這大。澗中石頭有些濕滑感覺不安全還是右拐上山,穿一段野路至路跡上前行與劉紅會合。</p> <p class="ql-block"> 走著走著,見山了,離峰近了,十點五十至一石屋,嬌嬌軌跡上顯示書堂,仔細一看這才是李庭筠書堂,第二次來因錯走是沒到這以至我把經(jīng)過的第二處小石屋當成書堂,難怪我找半天也沒找到屋后的石壁,往前走也不見澗中大石頭,屋不對當然怎么尋也找不到的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至書堂,當時下雨穿著雨衣,餓著肚子,從屋后石壁自然伸出形成可遮風擋雨巖腔還想著可以在這吃飯,印象可深啦,其余倒是啥也沒看清。這次玩拍中細瞧四周才發(fā)現(xiàn)書堂居然依山峰而建,這地選的也不怕危險。和志書描述如出一轍。</p> <p class="ql-block"> 拍拍書堂,劉紅帶單反拍拍屋前的我們,我和劉老師、木木在屋后石壁處玩拍,這回我可要仔仔細細好好瞧瞧,看清楚看明白,將是不會再認錯了。</p> <p class="ql-block"> 書堂過去就是第一回從金印峰下的澗石,劉老師指著澗那邊說第二次來就是在我先認定的那澗石處上山脊走野路繞了幾個山坡才走到這的,我先認為劉紅走的岔路才是那條線,我站那又在腦子里理了下當時還是有點暈,不過幸虧沒堅持從那上走山而是選擇走石,否則同樣錯誤一犯再犯該是多么蠢不可及,那路確實不好走,還是劉老師記路強些??????</p> <p class="ql-block"> 開始爬石,舍得一馬當先,只是爬幾分鐘就無路了,姣姣發(fā)現(xiàn)一路口我們隨其擇山而上,一到這路上就覺得這便是第一次從金印峰下的山路,那根橫在地上的樹依然橫在那眼熟得很,這段路上行有幾個陡坎,兩位男士前后相助,我埋頭苦登時,傳來瑞昌驢友在峰頂呦喝的聲音,他們在上面放無人機,同時為我們鼓勁。</p> <p class="ql-block">三上峰頂?shù)谝粋€拍照處</p> <p class="ql-block"> 十一點四十七至金印峰頂,今天的金印峰人頭攢動,瑞昌17驢又見面了,比他們晚了半個多小時,之前遇見時聽說他們是準備去小石船峰,當時劉老師還一個勁地問我去啵?我是聽說那峰是有用繩處的,我現(xiàn)在對那些未知不安全是很抵觸的,當然不會去啦,峰頂再聊是錯上金印峰,再次相遇自然開心。峰上人多移動不便,嬌嬌和舍得行動麻利去了另一山頭,峰頂風力大,感覺還是待在大部隊中更安全些。</p> <p class="ql-block"> 十二點,瑞昌驢友決定還是去小石船峰,合完影他們撤出金印峰我們開始午餐,木木帶了魚罐頭和木瓜絲,在印石旁就著陽光美景做伴享受美食,山中神仙也不過如此!</p> <p class="ql-block"> 品嘗美食時劉紅一車人也上到峰頂,吃完就是峰上各擺姿式臭美時光,自從劉紅背單反驢行后,大家的美照質(zhì)量大幅提升,機重難背辛苦他了????玩拍中眼尖的發(fā)現(xiàn)遠處小石船峰瑞昌驢友登山中的身影,半小時就到了那,劉老師又在念該去個,我是不為所動。</p> <p class="ql-block"> 第一回雨中金印峰是沒去另個山頭,上次與劉紅同行,我們?nèi)巳チ四巧巾?,劉紅在金印峰用手機幫拍自認效果不佳。今天劉紅一句話讓我很感動,說特意帶單反來拍,雖然這天風有些大,去那山頭有些小難度,就沖這句話,我說五人都去下那山頭玩玩。</p> <p class="ql-block"> 嬌、木木在前快快的上了頂在那玩拍,我小心翼翼跟行,劉老師和舍得前后保護,終究還是大意了些,一陡石處看見木木踩樹上去,我望了望樹有點不踏實,現(xiàn)在登點山不知多小心,就這么一動念劉老師在上面搭手結(jié)果一抬腳膝蓋與石頭來了個親密接觸,當時痛得蹲那好一會兒,發(fā)現(xiàn)把舍得攔在身后,又挪個地繼續(xù)蹲,我對痛特別敏感,忍痛的事做不來,非得把痛勁緩過去才行。膝蓋磕著了幸好帶了內(nèi)護膝,小腿前脛骨也腫了,這地我是第二次上,居然還出狀況,戶外風險無處不在,一定要慎之又慎。</p> <p class="ql-block"> 峰頂上有驢友用石塊壘的瑪尼堆,我上去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石頭中間的鳥兒石,走遍廬山群領隊枕潮八年前驢行金印峰拾得此石放于這,終于一睹真容。八年過去了,這塊酷似鳥兒的石頭靜靜地在這看著驢友來來往往,護佑著這些驢友,希望一直在,修成靈石??????</p> <p class="ql-block"> 峰上玩拍時瑞昌驢友終于登上小石船峰,我們在兩邊峰頂互動呼應,五老峰下五小峰上響徹我們的聲音。</p> <p class="ql-block"> 劉紅在金印峰那一路下去拍著峰上的我們,一點二十下撤,選擇一個崖口速降,這條路有紅標記,走出來就是澗石,想起來了這是我們第二次來上的路線,出口也有標記,來時我們在這拍照拍得起勁沒注意到標記,一直向上到另個路口,這次來上峰頂是第一次下的路線,下峰頂是第二次上的路線,將是理清了,把路口好好拍下來再也不會錯了。</p> <p class="ql-block">下山澗石。再多瞧幾眼,上來時在這還拍了照,路囗有紅絲帶都沒注意到??</p> <p class="ql-block"> 說歸說,這不前面走的人順著澗石又多下了些而錯過書堂,我正準備隨他們走,劉老師在后面說書堂到了,果然透過林子依稀見屋,稍不留神就錯過了,我倆從書堂經(jīng)過,再一次瞧瞧這石頭峰下的書堂,我總在那納悶,古人選書堂,風景好是好,可是不危險嗎?</p> <p class="ql-block"> 過書堂后與前隊會合,二點十二同從小石船峰下的瑞昌驢友又重逢了,這么快就回程,看樣子難度不大嘛,劉老師下金印峰時還在問我去小石船峰啵?真是念念不忘呀。我最關心的就是好不好走,說不難這才起了下回去走走的念頭,不過后面與瑞昌驢友聊天說還是有處用繩又沒想法了。</p> <p class="ql-block"> 時間早,順著水聲去了瀑布。志書記載,五老峰陽有獅子峰(驢友現(xiàn)稱幡竿峰),狀若刻削,云物隱映,尤所肖似。獅子峰前,為金印峰,其上有石如印,其下有李庭筠書堂,李庭筠不知何許人,嘗舉進士,仕為四門博士。書堂雙石出云,飛瀑在下,乃匡廬佳境。五代李徵古復即書堂讀書,亦舉進士,仕南唐為樞密副使,判洪州。復過書堂,召賓客,置酒樂飲,作記勒石乃去,后書堂毀。雙石見了,瀑布看了,三驢金印峰,值了值了????四點至停車處,驢行順利。</p> <p class="ql-block"> 三驢金印峰,前兩次都有驢行記錄,此次本不想寫,事不過三撒,碼字于我也不是項輕松活,但這次來發(fā)現(xiàn)二驢金印峰對書堂位置描述有誤,想想還是應作更正,第三次也有新發(fā)現(xiàn),剛錯路時的石刻,書堂后的石壁,瀑布,還有結(jié)識瑞昌驢友,金印峰線路的清晰,收獲還是滿滿的?;貋砺飞衔艺f不知第四次再來金印峰還會不會走錯?不知會走出個啥創(chuàng)新來,期待中!</p><p class="ql-block"> 驚蟄后,年前年后濕冷天氣終于退場,去冬初春身體頗多狀況,壬寅虎年開局,疫情未除多省爆發(fā),俄烏戰(zhàn)爭炮火連天民多苦難,天災人禍揪心苦郁,世界總不太平,人類和平發(fā)展道路艱之又難,主席說:廣積糧,深挖洞,不稱霸!以至最近驢行路上總說找處山中洞穴好避難????古兵法云:伐兵最下策。人類發(fā)展至今,和平成世界主題。國家強大才是王道,國強民安,要強到他國不敢冒犯,更不能以強主動發(fā)起戰(zhàn)爭。現(xiàn)代戰(zhàn)爭有很多種,武戰(zhàn)是底線,造成的災難經(jīng)年難消。虎年第一愿:戰(zhàn)爭早日結(jié)束!世界和平!人間太平!智慧的人類終究要走和平發(fā)展希望大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