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踏春環(huán)游賣花漁村

小松鼠

<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25日,晴到多云。早飯后8點一刻騎電動車到文盛莊園A區(qū)乘1路公交(8點40分)到南源口站下,開啟踏春環(huán)游賣花漁村一日游。其行蹤路線圖:沿途拍照并步行至南橋頭,拍攝南源口雙橋與沿新安江兩岸村莊景色,而后,在雙橋下中間地帶“換乘點”購單程車票(15元)去賣花漁村,接著游玩觀景亭和賣花漁村村居后,中午11點一刻,從賣花漁村徒步上洪嶺古道至夏坑村(12點一刻),從夏溪(坑)源頭游玩到高速橋洞下(1點半),三江口(漸江和練江水匯合成新安江),三江口南岸為朱家村、北岸為浦口村、西岸為榨川村,順新安江而下到大梅口村木橋頭,穿村而下,回到南源口公交站橋(3點半),乘1路公交車返回到縣城文盛莊園A區(qū)站(3點50分),騎電動車回到家4點多(環(huán)游徒步近18公里)。</p> <p class="ql-block">  環(huán)游第一站南源口,一下南源口公交車,頓時有種“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村容村貌變化很大,煥然一新,尤其南源口通道拓寬改造和濕地公園建設,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路更寬、村居更靚了……</p> <p class="ql-block">  南源口雙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在南源口橫跨新安江上,一座是徽杭高速公路南源口雙向大橋,2004年10月18日,全線通車。從此結束了黃山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將黃山到杭州的通車時間由原來的6小時縮短為2小時,對黃山融入“長三角”、提高社會經濟綜合發(fā)展水平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另一座是南源口公路大橋,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車。成為黃山市境內第一座橫跨新安江的公路大橋,結束了新安江主河道上無大橋、沿岸群眾只能靠渡船載運的歷史,徹底解決和改善了新安江沿岸5萬多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促進了沿岸經濟更好更快地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  現在南源口公路大橋南橋頭底下,已作為游人旺季時前往賣花漁村賞花的車輛換乘點,發(fā)展成為花卉盆景和綠色農產品交易市場。凡去賣花漁村賞花的車輛統一停在橋下停車場,而后在換乘點乘坐區(qū)間交通車(單程15元/人)前往賣花漁村,確保交通順暢,行車安全。</p><p class="ql-block"> 此次環(huán)游第二站,9點半我步行到南源口公路大橋底下換乘點,乘坐區(qū)間交通車到達賣花漁村村口停車場,而后徒步在村內和山崗上觀景賞花。</p> <p class="ql-block">  賣花漁村:坐落在歙縣雄村鎮(zhèn)東側,北接瀹嶺下村,南聯莊源村,東鄰瀹嶺塢與瀹坑村,西靠夏坑村。村民以洪姓為主,唐乾符年間,始祖洪必信自績溪遷居于此,世代在一個狹長的山澗里以植養(yǎng)花木盆景為業(yè),此地不產魚,只產花木盆景,“游龍式”梅樁是其代表作,是徽派盆景的起源地,村民植盆景已有千百年歷史。該村距雄村鎮(zhèn)政府約15千米;距徽杭高速歙縣進出口僅4千米;距歙縣縣城約15千米。</p><p class="ql-block"> 全村現有200余戶650多人口,村民通過種花、賣花及經營農家樂,農、林、旅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家家戶戶走上了富裕路,約有四分之一農戶年收入10萬元以上,成為徽派盆景第一村。2013年獲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2017年入選全國美麗鄉(xiāng)村示范村,成為黃山市唯一獲此殊榮。</p> <p class="ql-block">  賣花漁村村名的由來:該村原名洪嶺,以姓名村;又名梧村。時因洪氏蒔花藝在徽州養(yǎng)花界中已耳熟能詳,聲名遠揚,為避重名,村民們將在梧村加“賣花”二字,稱賣花梧村;因“梧村”與“漁村”在方言中音相近,經數代相傳,漸漸地變成了賣花漁村。另一說,因該村落形似魚形,且依溪伴水,村頭似魚嘴,村腰如魚肚,村腳分叉向兩翼展開如魚尾。村人姓洪,世代育花賣花,喻水洶涌,魚得水則生機盎然,故在魚字邊加三點水,稱賣花漁村。</p> <p class="ql-block">  踏春賞花好去處一一賣花漁村。他隱居在歙縣新安江旁的一個小山塢里,四面環(huán)山,竹木掩映,漫山松梅,種花歷史可溯至唐禧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村民從自然栽植,逐漸轉向人工施“藝”,尤以培植樹樁盆景,其游龍式梅樁獨占鰲頭,村民以栽花賣花為生,現作為產業(yè)發(fā)展,已有千百年歷史。</p><p class="ql-block"> 每到冬春時節(jié),春節(jié)前后,那綠梅、紅梅、白梅……萬樹梅花,爭相綻放,村邊山坡上,村居庭院里,房頂墻角處,到處都是千姿百態(tài)的樹樁盆景,梅枝上紅花點點,芬芳四溢,置身其中,宛如進入了盆景大觀園,如癡如幻,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徽派盆景,在中國盆景八大流派(揚派、蘇派、川派、嶺南派、海派、浙派、徽派、通派)中,它以古樸、蒼老、遒勁、莊重、幽雅為其特點。常用樹種有梅樁、松柏、山茶、天竺、丹桂、杜鵑、枯藤、老樹等。其傳統造型主要有游龍式、 蟠曲式、扭轉式和懸崖式等。施藝技法以蟠扎粗剪為主,喜用棕、麻、蘆皮和鋁絲作材料,韌性大、拉力強、干濕無損,既無損傷樹皮之憂,又有定型後自然腐爛,無需解、剪等優(yōu)點。近年來,徽派盆景在國內全國梅展中,屢屢獲獎。</p> <p class="ql-block">  在賣花漁村游玩一上午,從花園里、村居中、后山上,到觀景臺,極目四望,一路欣賞、一邊拍照、一旁訪問,一晃兒,不知不覺就臨近中午了,簡單吃了午餐,中午11點一刻,又從賣花漁村老祠堂里邊右側一石板古道,徒步登上蜿蜒盤旋的洪嶺,前往環(huán)游第二村夏坑村,站在洪嶺山崗上,賣花漁村幢幢新居老屋,粉墻黛瓦,沿溪而筑,錯落有致,村居街巷,縱橫交錯,游人穿梭在村居花園及山梁花海中。直到洪嶺亭一過,便橫過山脊,接著順著新筑的水泥步道下行穿梭在峻嶺樹叢中,大約12點一刻,到達雄村鎮(zhèn)夏坑村頭,開啟首游夏坑。</p> <p class="ql-block">  夏坑村,又名下坑、夏川,以溪名夏水流經村居故名夏坑。村民以徐姓和汪姓居多。隸屬于安徽黃山歙縣雄村鎮(zhèn)朱家村行政村,離雄村鎮(zhèn)政府5公里,距歙縣縣城12公里。該自然村有210余戶690余人。農業(yè)上以茶葉、蠶桑和竹木收入為主。</p> <p class="ql-block">  夏坑村,曾經是個行政村,鎮(zhèn)村改革后,夏坑和義成兩村并入朱村。走進夏坑,雖有兩道水口壩,垻上植香樟樹。問及村民,該村原較富有,地主都有兩三個,老房及祠堂現已破敗枝解。其村容村貌與村民收入水平與一山之隔的賣花漁村相比,實乃天壤之別。一條夏溪穿過村中,村居依溪而筑,舊房老屋破敗不堪。有些村民剩著雨停泛晴之際,在山上或家中劈柴,以便農業(yè)忙季燒飯所需。據村民說,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大多在外地或縣城買房。還有山洪暴發(fā)沿溪住房時被山洪急流淹沒,村民耕種的山地曾遭野獸侵害,留守村民農業(yè)收入逐年萎縮,生產生活難以經營。</p> <p class="ql-block">  夏坑土漆:在縣城一帶,昔日流傳“夏坑出土漆 渣少質量高”?!巴疗帷保址Q“生漆”、“國漆”或“大漆”,屬中國特產,是我國傳統出口的重要物資之一。它是將漆樹樹干韌皮部割破,收集流出的乳白色黏稠液體,經濾去雜質而得到的生漆。過去,是油漆家具和木制器具的優(yōu)質滌料。經濟實用價值很高,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劑、耐熱、隔水和絕緣性好、富有光澤等待性,也是工業(yè)設備、農業(yè)機具等的優(yōu)質滌料。</p> <p class="ql-block">  順夏溪而下游看夏坑村之后,很快就到了徽杭高速公路大橋下的夏坑路口,這里上行約里許便是朱家村。從夏坑流出的夏溪之水在朱家村下游注入新安江“三江口”;即,從屯溪流下的漸江水與從歙縣縣城流下的練江水在此匯合成新安江(新安江起點),并以“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著稱?!叭凇?,東下流經豐村與大梅口村兩岸,南岸為朱家村,西上兩岸是義成村與雄村村,北岸為浦口村與榨川村。這里水流豐沛,曾是昔日徽商船來船往的繁盛之地,是徽州直向江浙蘇滬的重要水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p> <p class="ql-block">  從三江口沿新安江南岸順流而下約2公里許即是大梅口村,一進村頭在一條小溪上建了一座四角各有1根2米多高的石柱和中間兩邊各1根木柱架起的四角涼亭——木橋亭,亭北邊便是江水滔滔東流的新安江。方型石柱上各有一副亭聯"幾度經營坦道速成思柳下 此間憑眺暫時小憩話梅干",民國二十五年丙子里人江兆蘭撰 汪福灝書;"食德服疇既遵道而得江總路 居仁由義先人之清芬"丙子里人江曙撰 許承堯書。</p><p class="ql-block"> 一條穿亭進村的水泥路通往大梅口村內,田園美景環(huán)繞村居,新安江畔古樟樹沿河分布,濃蔭蔽日,那粗壯的枝干伸至江上,似乎在向過往的船舶“揮手致意”。兩岸青山、粉墻黛瓦倒映水中,隨波搖曳,時有白鷺騰飛掠過水面或捕食水面露頭的小魚,靈動的美景,無處不是春的生機,不由得接連按下相機快門。</p> <p class="ql-block">  大梅口村,因村周古梅樹較多,村居又坐落在小溪注入新安江口上,故名大梅口村。該村村落較大,古老而滄桑,沿新安江呈長條狀分布,從村頭至村尾約有1500米,村中間有條小溪分隔成上大梅口和下大梅口,該村西靠朱家村,東連瀹嶺下,南鄰賣花漁村,北依新安江。隸屬于徽城鎮(zhèn),村委會駐地。該村有360余戶,近1180人。</p><p class="ql-block"> 據傳,大梅口汪氏毛豆腐較有名氣,因為煎制毛豆腐依然用最鄉(xiāng)土的方式,用的平底鐵鍋煎制,用干松柴當燃料,用地道的土菜籽油,白絨絨的毛豆腐,在鐵鍋里“滋拉”聲中變成了香噴噴金黃色,外表似虎皮,里嫩白如雪,又鮮又香,充滿誘惑。該毛豆腐在汪家已傳承了四代人,近兩百年歷史,算得上是毛豆腐的“老字號”。</p> <p class="ql-block">  從大梅口,經雙橋下,現僻為到賣花漁村賞花游客私駕車輛換乘中心和土特產交易市場,走過公路大橋,回到公交站原點。</p><p class="ql-block"> 南源口村,因村落地處瑯源(南源)河口,故名。位于新安江北岸,新安江山水畫廊入口處,距縣城和鎮(zhèn)政府約8公里。該村東臨南屏村,南臨新安江,西接鮑川村,北靠就田村,村民委員會駐地。境內有杭徽高速、南大公路、老杭徽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村230多戶,630多人。村民退捕上岸后,其農戶經濟源自茶、桑、果為主導,兼顧畜禽養(yǎng)殖和打工收入等。南源口村已被縣新農辦列入新農村建設示范村。</p> <p class="ql-block">  初春時節(jié),天空晴朗,吾饒有興致地來了一趟乘公交踏春環(huán)游賣花漁村一線旅行,這就是簡單的生活。一路覽來,以洪嶺界隔,自瀹嶺下、瀹嶺塢以里到賣花漁村,看到的是春花燦爛,生機勃勃,車水馬龍,一派繁忙。而翻過洪嶺,途經夏坑和大梅口,依舊是曠野凄涼,村落人稀,斷墻瘡痍;可謂“一程山水兩重天”。這也見證了,人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才會活出最佳狀態(tài),交出自己滿意的答卷。只有面對新生活,向著既定目標去努力,全身心地去追尋,沒有什么能阻擋你的腳步。抓住機遇,從容向前,未來可期。愿付出有所得,所想皆成真。</p><p class="ql-block"> 謝謝您的欣賞!</p><p class="ql-block"> 20220310作于園藝新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