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山水畫廊,本身就是一個很美的名字。這段山水位于皖南歙縣,全長約百里,以徽文化與自然風光相結合而聞名。兩岸生態(tài)環(huán)境呈立體樣式:“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魚”,徽派古民居點綴其間,新安江像一條玉帶從中緩緩穿過,整個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 新安江歙縣三潭至深渡段,是新安江山水畫廊的華彩段落。江兩岸依坡就勢種了枇杷林,像鋪上了一片片綠油油的地毯;而到了春天三四月份,油菜花開了,村落旁、江水邊、山坡上,到處是金燦燦的色塊,這是新安江山水畫廊最美的時節(jié)。 游人們沿江游覽時,有機會欣賞一個水上表演項目,叫“九姓捕魚”。所謂“九姓”,據(jù)說是舊社會受官府欺壓,當?shù)赜?個姓氏的百姓不準上岸定居,不準穿長衫和鞋子,不準讀書應試,不得與岸上居民通婚。這有鼻子有眼的傳說,給捕魚表演增添了情趣。<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新安江山水畫廊展現(xiàn)的是畫里青山,水中鄉(xiāng)村。一些掩映在青山綠水中的村落有歷史、有文化、有景物。 漳潭村里有一棵千年古樟樹,樹高26米,樹身周長9.2米,需要十余人才能合抱。唐朝詩人張志和就是這里人,他所作的《漁歌子》就是詠新安江的: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新安江的村落大多坐落在江畔,江畔總可以見到幾條橫斜的小船,這既是村民的生產(chǎn)工具,也是交通工具,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伴。油菜花開的時候,小船在油菜花影里輕輕搖曳,為新安江山水畫廊增添了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