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驚蟄”,您開始行動了嗎?您曬太陽了嗎?您有“理想”該開始了!</p><p class="ql-block"> 祝您虎虎生威,萬事如意,心想事成!</p>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3個節(jié)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歷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 黃經就是黃道上的度量坐標(經度)。<br> 地球的公轉在地球上人看來就表現為太陽周年視運動(一年中,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一周),其運行線路(即地球公轉軌道在天球上的反映)稱為黃道。一周即為360°。我國古人把太陽黃經的360度劃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為一個節(jié)氣。兩個節(jié)氣間相隔日數為15天左右,全年即有二十四節(jié)氣。<br> 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春耕季節(jié),海上捕魚好時節(jié)!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jié)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qū)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qū)日平均氣溫為3-6℃,沿江江南地區(qū)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開"。驚蟄節(jié)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后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div> 驚蟄節(jié)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后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div><div> 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后,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