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為了不忘記 第三篇:知識青年</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支趕車的鞭子</b></div> 在連隊沒有“油特”(四輪拖拉機)的那幾年,去新華(團部)拉東西全靠老胡頭這部馬車,馬車每周跑新華得兩三趟,活雖然不是太重,但是非常辛苦。</div><div> 每次去新華,凌晨兩點多喂牲口的小張就要起來喂馬,我讓小張3點多把我叫起來,做出車前的準備,我起來后先要把牲口中午要吃的精、粗飼料分別備好裝到車上,根據(jù)要拉的東西準備好麻袋或裝車的工具,我還要把喂馬的馬槽和飲馬的“喂德羅”(上粗下細的桶)綁在車上??斓?點鐘時,估計胡大爺快來了,我先把轅馬套在車上,然后把拉套的馬按外套、中套、里套的順序套好,將三個拉套的馬用鏈馬扣鏈在一起。一會兒,胡大爺拿著大、小鞭子來了,檢查、詢問出車準備情況后,大約4點半,我們頂著月亮,冒著刺骨的寒風(fēng)出發(fā)了。<br> 因為是為連里拉東西,所以史保管經(jīng)常與我們同行,同行的還會有一些搭車去團里辦事的人,坐在馬車上一會腳就會被凍僵,我們不得不跳下馬車,跟在馬車的后面跑,東北有句話叫做“凍死懶人”,如果不及時活動活動會凍壞的,就這樣我們一路上在車上坐一會而,就要跳下車來跑上一段。就這樣大約8、9點鐘,我們的馬車就到新華團部了,這時團里的各連隊也該上班了,我們跟著史保管到各個后勤連隊去拉連隊需要的工具、糧食、飼料和鹽等物品。等車裝的差不多時,史保管就去聯(lián)系其他事宜了,胡大爺將車趕到一個背風(fēng)的地方將車停下,我拎起“喂德羅”打來水飲馬,卸下喂牲口料槽子,拌料喂牲口,喂上牲口后我會找個附近單位的鍋爐,熱一下我們帶的干糧,要點開水,我和胡大爺邊喂牲口,邊吃午飯。馬喂好了,我們也就著寒風(fēng)填飽了肚子,靠在車邊休息一會兒,來團里辦事的保管員,通訊員們也都辦完事陸續(xù)回到車邊,我們趕著大車奔跑在了回連的路上。從連里到團里來回將近100里路,這就是我們馬車跑長途的一天生活。<br> 記得那一天在團里拉上飼料,因為有返回我連附近四連的“油特”,所以搭馬車來新華的人都乘四連的車返回連隊了。胡大爺和我趕著裝滿豆餅的馬車走在回連隊的路上,當馬車從新華走出近30里路時,一輛迎面開來的裝滿圓木的解放卡車,從我們車邊呼嘯而過,卡車上圓木的樹杈,將插在馬車上的小鞭子給掛帶走了,我在卡車后面大喊停車,但是司機哪里聽得到,我們只能眼看著掛在汽車上的鞭子越來越遠地離開了我們的視線。<br> 我知道一桿順手的鞭子對于胡大爺?shù)闹匾?,盡管胡大爺嘴上的說丟就丟了吧,但是看著他丟了鞭子后的沮喪和惋惜,于是我決定讓胡大爺趕上車先走,我一個人原路返回團里找回丟掉的鞭子。此時已經(jīng)是下午2點多鐘了,既然決定了就不能再耽誤時間了,因為我知道我今天還有70多里路要走呢。<br> 我以最快的速度步行近30里路返回了團部新華,來到汽車連遠遠的就看到了那輛裝滿圓木的汽車上隨風(fēng)搖擺的鞭子,我高興極了,總算沒有白跑,從卡車上取下鞭子時已經(jīng)是下午4點多鐘了,太陽已漸落山,我不敢有一點松懈和停留,趕緊又踏上了回連的路程。走了一個多小時天就完全黑下來了,好在有一輪明月照在白雪上,使我能清晰地看到大路,路上看不到一個人,我是越走越累,但不敢停留,走到四連時看著那盞盞燈光,我真想去四連食堂討口飯吃,歇歇腳,但是我知道這時候如果歇下來我今天就回不去了。<br> 穿四連而過我沒有片刻的停留,走出四連的地界過了一個小橋就是通往連隊的山路了,山路兩側(cè)都是柞樹林子,聽著路邊樹棵子中的嘩嘩響聲,我看見的是一對對發(fā)著藍光的眼睛,我知道這不是狼就是野豬,此時我有點后悔了,后悔沒有留在四連過夜。這時我想起了一句俗語“麻桿打狼兩頭怕”,我仗起了膽子,甩著手中的鞭子不斷發(fā)出清脆的啪啪聲,繼續(xù)往前走著,我不時回頭看看在我身后20多米遠路兩側(cè)林子中尾隨的亮光。下山了我看到了連隊的燈光,我的心放下了,再回頭看時尾隨的藍光不見了。到了,我可算到了!這時已經(jīng)是晚上11點多了,胡大爺在馬號一直等著我,他把我接到家中吃飯、喝酒為我壓驚。這一天對我來說是難忘的,這一天我除了跟車去新華裝車,我還往返步行了70多里路找回了意外丟失的馬鞭子。<br> 有人可能會說“為了一根鞭子你走了70多里路,擔(dān)驚受累的你可真夠傻的!”但是你如果親歷了那個坐在馬車上的日日月月,看到老胡頭細心收拾自己鞭子的情景,你就會感受到那根鞭子對于老胡頭的重要,那根鞭子對于我們的重要,也正是這件事更進一步拉近了我和老頭的距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