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大海非常遼闊,地球上70%以上的面積是海洋。在深不見底海底終究竟還有多少我們沒有見過的神秘海洋生物呢!?研究指出人僅僅探索了5%的海底生物,剩余的95%到底藏著什么生物我們是無法理解的和想象的。有可能我們口耳相傳的“水怪”或是“人魚”就活在深海底也說不定!
深海里究竟還有多少未知生物呢?等你看了以下的海底生物以后,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
深海龍魚生活在1500公尺深的海底,他有一個會發(fā)光的釣餌,來誘捕獵物上鉤。體型不大,卻是個兇惡的掠食者,有著兇惡的僚牙。 劍吻鯊(goblin shark):這是一種深海生物,擁有鋒利的牙齒。幸運(yùn)的是,這種鯊魚對人類幾乎沒有威脅,因?yàn)樗鼈兇蠖鄶?shù)都吃海底魚類。據(jù)悉,劍吻鯊分布在全球各大洋中,從墨西哥灣到日本海都能找到它們的存在。 當(dāng)你看到皺鰓鯊的第一眼,不禁會覺得那是某種傳說中的生物,然而它確實(shí)真實(shí)存在的,這一令人驚嘆的史前物種可以追溯至約8000萬年前,可以想象,這一物種數(shù)量及其稀少。皺鰓鯊因其頭部有帶有褶皺的鰓裂而得名,因其外型鰻魚相似,故又名“擬鰻鮫”,是地球上最原始的鯊魚種類之一。一般生活在海底1500米左右。盡管外型似鰻,這種鯊魚卻擁有300顆、超過25排的銳利牙齒,一看就是兇猛的海中捕食者。 深海小飛象
由于長了很像大象的耳朵的魚鰭,因而得名。這個圓圓的耳朵也太可愛了吧。 博比特蟲(bobbit worm):生活在溫暖海域,平均體長為1米,最長可達(dá)3米。博比特蟲將自己長長的軀體埋在泥沙中捕獵,用5條觸須探索獵物。由于其牙齒鋒利,加上攻擊速度快,獵物常被其切為兩半。 5.囊鰓鰻(Gulper Eel)
從已有的少量標(biāo)本來看,大部分的囊鰓鰻都是深海魚類, 囊鰓鰻缺少部分骨骼,他們也沒有魚鱗、腹鰭或魚鰾。嘴巴一般較大,其中部分甚至可以吞下比自己更大的魚類。 大王具足蟲(Giant Isopod)
又稱為巨型深海大虱。成年大王具足蟲的體長可達(dá)19至37公分,這樣的巨大體型在深海動物中是很難得的,通常大多只有1-5公分。
大王具足蟲是深海環(huán)境中重要的食腐動物。水深170到2140公尺的范圍,都可以看到大王具足蟲的蹤影,大王具足蟲食源廣泛,他們大多是肉食性的,主要是食用死去的海洋生物的尸體,如鯨魚、魷魚和其他一些魚類。
大王具足蟲食源廣泛,他們大多是肉食性的,主要是食用死去的海洋生物的尸體,如鯨魚、魷魚和其它一些魚類。此外,他們也會主動獵食一些行動緩慢的海洋生物,如海參、海綿、線蟲、放射蟲等海底動植物。當(dāng)然大王具足蟲有時也會捕食魚類,比如攻擊捕魚網(wǎng)等。當(dāng)大洋深處食物匱乏的時候,大王具足蟲只有靠天活命,它們可以忍受長期的饑餓。當(dāng)一次性遇上大量食物時,大王具足蟲可以把自己填飽到最后只能勉強(qiáng)行動的地步。日本三重縣鳥羽市水族館飼養(yǎng)的大王具足蟲“1號”絕食5年零43天后死亡,這也是目前已知絕食時間最長的動物。 彩帶鰻魚(rainbow eel):盡管其看起來很漂亮,但卻十分有攻擊性。彩帶鰻魚體長可達(dá)1.3米,且可改變顏色與性別。 花帽水母
主食是魚,但偶爾也會吃吃同類。隨著食物供給的多少,可以調(diào)整自己的大小。 沒有殼的蠕蟲蝸牛:這是一種海洋蝸牛。與其他生活在殼中的蝸牛不同,牠一般生存在管子裡。 閃亮的獅鬃水母:這是一張從底部向上拍攝的正在伸縮的獅鬃水母,鮮艷的觸角看起來格外美麗。 滑行海星:這種海星名叫Gorgon's Head,因?yàn)槠鋻贼P的形狀與蛇發(fā)女妖美杜莎的頭發(fā)一樣。牠是白海裡最大且最稀有的無脊椎海蛇尾綱生物。 一只可愛的蠕蟲:這個小巧的生物名為Pterosyllis finmarchica。沒人知道為什么這只神秘的小生物會有這麼多捲鬚,看起來非常像一隻觸手。不過不可否認(rèn)的是,牠真的非常可愛。 海蝴蝶:這是一種名為Limacina helicina的海蝴蝶。牠一般生活在黑暗的殼中,上方的兩個像『耳朵』一樣的側(cè)翼幫助牠在水中游動。
驚艷!盤點(diǎn)地球上你所未知的美麗海洋生物 冰海小天使:這種自由游動的軟體生物叫做裸海蝶。牠沒有殼也沒有腳,在不斷的進(jìn)化中僅剩下了像翅膀一樣的側(cè)翼,因此牠也被稱為是海中的天使。 螢火蟲:這種穴居的蠕蟲名為Chaetopterus cautus,而下圖中展示的這個外形尤為奇特。牠像是一個奇異的花朵和一隻帶刺的蜈蚣的結(jié)合體。不僅如此,牠還會發(fā)光。 奇特的水母:下圖中展示的是一種名為Bougainvillia superciliaris水螅水母,牠的身長僅有1公分,外形與果凍相像,看起來非常小巧可愛。 扇狀扁形蟲:這種名為Pseudoceros flowersi扁形蟲的邊緣是如花瓣一樣的扇形。牠的顏色也非常的鮮亮,大小約和我們的手掌一樣大。
穴居蠕蟲:這種多毛蟲名為Alitta virens,一般生活在海底。 閃爍的透明水母:這是一種微型的水螅水母。牠在水中看起來非常的漂亮,因?yàn)槌思t色的觸須外,牠身體的其他部分都是幾乎透明的。 閃爍的透明水母:這是一種微型的水螅水母。牠在水中看起來非常的漂亮,因?yàn)槌思t色的觸須外,牠身體的其他部分都是幾乎透明的。 致命之花:這朵神奇的致命之花名為Lucernaria quadricornis,牠也是一種水母的。之所以稱之為致命之花是因?yàn)闋梢月榀w一些海洋中的軟底小生物,而被牠麻痺的小生物就會成為牠的盤中之餐,被牠吃掉。 月亮海膽:你一定會感覺這個海膽好像在看著你,但這僅僅只是你的一種錯覺。因?yàn)槟遣⒉皇撬难劬Γ皇沁@隻海膽的另一端而已。 海樹:圖中展示的是一個名為的Dendronotus frondosus海蛞蝓(海兔)。在海洋里,你會發(fā)現(xiàn)各種顏色的海蛞蝓,有白色的、粉色的、奶綠色的,有些還帶有小斑點(diǎn)。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jì)海兔有3000多種,中國有大約30多種。
以后我還會以專輯的形式介紹各種海兔。
葉海龍
海洋生物,每日一題---葉海龍
葉海龍(學(xué)名:Phycodurus eques)屬于海龍科,主要棲息在隱蔽性較好的礁石和海藻生長密集的淺海水域。無論形態(tài)、生活習(xí)性和食物習(xí)性都與海馬很相似。因其身上布滿形態(tài)美麗的綠葉,游動起來,搖曳生姿,被稱為“世界上最優(yōu)雅的泳客”。分布于南澳大利亞南部及西部海域,通常生活在較淺及和暖的海水。屬肉食性,捕食小型甲殼類、浮游生物等。
葉海龍可長到30~45厘米,它的身體由骨質(zhì)板組成,且延伸出一株株像海藻葉瓣?duì)畹母街梢宰屓~海龍偽裝成海藻,安全地隱藏在海藻叢生、水流極慢、且未受污染的近海水域中棲息與覓食。海龍沒有牙齒,它們的嘴像吸管一樣,能把浮游生物與像小蝦的海虱吸進(jìn)肚子里.
葉海龍生活在3-30左右的水深,是海洋里的出色的偽裝大師!
棲息在礁沙混合區(qū)海域,屬肉食性,捕食小型甲殼類、浮游生物、海藻和其他細(xì)小的漂浮殘骸為食,會模仿海草隨波漂浮,雌性葉形海龍將卵寄生在雄性海龍的尾上直到卵孵化。但在50米深的水域也可以發(fā)現(xiàn)葉海龍的蹤影。幼體的葉海龍一般生活在較淺的水域,而成體葉海龍則喜歡生活在10米以深的海域。
葉海龍沒有牙齒,它的嘴巴很特別,長長的像吸管一樣,這一結(jié)構(gòu)特點(diǎn)使得葉海龍適應(yīng)于吮吸的攝食方式,可把浮游生物、糠蝦及海虱等其他小型的海洋生物吸進(jìn)肚子里。
與同一家族的海馬一樣,葉海龍?jiān)诜跤蟠倪^程中也往往存在“角色顛倒”的現(xiàn)象。每年的8月和隔年的3月是葉海龍的繁殖季節(jié)。在交配期間,雌性的葉海龍會將一定數(shù)量(一般是150~250個)的葉海龍卵排放在雄葉海龍尾部的由兩片皮褶成的育嬰囊中,而雄葉海龍則要擔(dān)負(fù)起孵化卵的重任。葉海龍卵一般需要在雄性個體的育嬰囊中待上大約2個月的時間,才可以孵化成為幼體葉海龍。
由于澳大利亞南部淺海水域遭到嚴(yán)重的污染和葉海龍不易游動的身體使它經(jīng)常保持靜止不動的習(xí)性,以及極高的觀賞價(jià)值,使得這一珍稀動物遭到一些不法人士的大肆捕捉。另外葉海龍從產(chǎn)卵、受精、孵化到存活其概率都很低,僅有5%,因此澳大利亞有關(guān)部門已將葉海龍列為重點(diǎn)保護(hù)珍稀動物。
葉海龍分布于南澳大利亞南部及西部海域,通常生活在較淺及和暖的海水里!
雖然不像其它神秘海洋動物那樣難覓蹤影,但親眼見到這種特殊海龍的人卻變得越來越少了。由于環(huán)境污染和工業(yè)廢物流入海洋,葉海龍已瀕于滅絕。特別是外表細(xì)致華麗的葉海龍,更是相當(dāng)稀少珍貴。
繁殖季節(jié)從10月到3月,雄性葉海龍負(fù)責(zé)受孕孵化,在交配期間,雌海龍將大約120個卵排在雄海龍尾部的育嬰囊中,雄海龍受精,30~35天后孵化出20毫米長的小海龍。
與海馬相同,海龍最特別的也是由雄性負(fù)責(zé)懷孕生產(chǎn)。在交配期間,雌海龍將150到250個卵排在雄海龍尾部的育嬰囊中,雄海龍就孕育著這些小海龍蛋長達(dá)六到八個星期,直到它們變成迷你海龍寶寶,再把他們生出來。每年八月到隔年三月是海龍的繁殖季節(jié),在這段期間,通常一只雄海龍可以孵兩窩蛋,可惜的是,在自然環(huán)境里,大約只有百分之五的小海龍寶寶有存活長大的機(j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