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此文寫于2017-07-04日</p><p class="ql-block"> “窩”的記憶</p><p class="ql-block">文/楊英</p><p class="ql-block"> 知青歲月,伴著一代人的腳步漸行漸遠,今天我們芳華已逝,不再年輕,往后余生,不負時光,不負自己,致敬青春,致敬親愛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題記</p><p class="ql-block"> 夏日的一天,我和知青同學們,一起去了趟當年插隊過的知青點兒原址,綏化東津公社先進大隊。重溫故地,回望經年,感慨萬千,和大家說說,關于知青點兒“窩”的零星記憶。</p><p class="ql-block"> 每個走過知青歲月的人,都有一個如夢的記憶,更有關于“窩”的回憶。因為它陪伴我 度過了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時光。</p><p class="ql-block"> 記憶中的知青點兒“窩”,是一座用紅磚砌墻,房頂上鋪著一層厚厚茅草,坐北朝南的平房。東西兩側各三間分別為男女宿舍,每個宿舍有南北兩鋪 通長的火炕。中間三間是廚房和餐廳,房前有一大片菜園,長滿了各種蔬菜。</p><p class="ql-block">每天都能看到菜園里,頭發(fā)已經斑白了,藍褂子后背上滿是白色汗堿,家住“胡跡臉子屯”的老胡頭,在烈日下?lián)]鋤忙碌的身影。</p><p class="ql-block">不遠處是野花遍地,雜草叢生,布滿沼澤,一馬平川的河套地和幾片稻花飄香的水田,并有一條清澈的小河由西向東流過。每到農閑時,河套沼澤里就會出現(xiàn)當?shù)乩相l(xiāng),劃著用輪胎做成的橡皮船,一邊下網,一邊用船槳拍打船幫,發(fā)出“啪啪”聲捕魚的場景。</p><p class="ql-block">小船蕩漾在茂密水草野花 的沼澤里,與藍天上成群的野雞,水面上覓食的野鴨,匯成了一幅水墨丹青畫作,宛如仙境一般。</p><p class="ql-block">屋背后和東西兩側都是長滿松樹,高粱,苞米,柳樹,差不多與房頂平行的高崗地。站在屋后“萬大溝”高崗上,看到整個“窩” 都掩映在樹木,莊稼中?!案C”都被松樹,高粱,苞米,柳樹遮住,只留下個茅草房頂露在外面。使“窩”顯得更加寧靜,面對遠方大喊一聲,便有回音在耳邊回蕩。距最近的“張菜籽”屯,也得有一里多地的路程。仿佛建在與世隔絕,死一樣靜的世外桃源里。唯有白天,布谷鳥與野鴿子之間的打情罵俏”聲,以及茅草屋頂上 飄動的吹煙,才讓我感覺到這里還有生命存在的信息,安靜的有些怕人。</p><p class="ql-block"> 收工了,晚飯時分,寧靜的“窩”有了生機,終于盼到了一個星期一次的改善伙食,每到此刻,“窩”內便充滿了誘人撲鼻的香味。同學們的歡聲笑語和打鬧聲,把安靜無聊的“窩”搞得像過年一樣熱鬧。望著冒著熱氣,雪白松軟的大饅頭,香嫩爽口,飄著一層油的燉豆腐,讓我忍不住口水直流。就連女同學 都顧不得什么淑女形象了,一天的勞累早已忘的無影無蹤,抓起饅頭就往嘴里塞,一口氣吃了五個三兩多重的大饅頭,兩大碗燉豆腐,好香!我沉浸在過年的喜悅里。</p><p class="ql-block"> 隨著夜幕的降臨,河套里的蚊子,旋風般地從四面八方 向“窩”卷來,把“窩”圍的水泄不通。爭先恐后如同搶紅包似的,躺在炕上準備睡覺的我,只得耐著性子,不厭其煩地,頃聽著“異性”蚊子們在耳邊“柔聲細語的情話”,當說到動情處時,在你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猛地“吻上一口”,哎呀!這一吻,真是人間最美的享受。經過一陣陣,三番五次,驅趕不掉,難以招架的輪番“強吻”后,已是睡意全無。看著滿身凸起“的唇印”,讓我有苦難言,哭笑不得,開始想家了。</p><p class="ql-block">與此同時,“桃源”開始沸騰了,河套沼澤地里,大小老少,成千上萬,無數(shù)的蛤蟆開始活躍了。歡聚一堂齊亮歌喉,共同演繹一首首大氣磅礴而輝煌,交響樂伴奏,高亢激昂氣勢宏大的大合唱。嘹亮的“凱歌”聲從窗外,門縫擠入“窩”內,把天棚上的灰 都震下來了,用震耳欲聾來形容,一點兒都不為過?!皠勇牭母杪暋弊屓藦匾闺y眠,直到天亮才肯謝幕。</p><p class="ql-block">一夜的煩惱,把我弄的精神恍惚疲憊不堪,睡眼惺忪地穿好衣服,跌跌撞撞地走出“窩”外 ,拿起鋤頭向“萬大溝”走去,新的一天開始了。</p><p class="ql-block"> 聽當?shù)乩相l(xiāng),家住“門家屯”的范景龍說,青年點兒的房子位置選的好,房前是視野開闊的平原,有河有魚,屋背后和東西兩側都是高崗,有樹 有田。用老話講三向是崗頭,難得的好風水,是萬里挑一的風水寶地。誰能有幸在此居住,日后必大富大貴,衣食無憂。并且對我說:“你在這里蓋上三間房,娶媳婦吧,看誰家姑娘好我給你介紹,準能給你生個大胖小子”。當時覺得很可笑,當笑話聽,并沒有感覺到眼前的環(huán)境有多么好。唯有早晨那夾帶著蒿草和松葉味道,有著泥土氣息滋味的濕潤而涼爽的空氣,還有用柳條圍著,無論冬夏常年向外冒水,冰涼甘甜,清澈見底的泉眼,“萬大溝”大片的松林,以及松林內百鳥的歌聲,才讓我對這里產生了一絲絲的好感。城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常在此山中”,熟悉的地方,沒有景色。</p><p class="ql-block"> 回去看“窩”,已沒有昔日的影子,舉目望去,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莊稼,遠望田野里綠色一片。曾經庇護我渡過了兩年半無憂無慮知青生活,充滿了歡聲笑語,為一點小事吵吵鬧鬧的“窩” ,完成了他的使命,退出了歷史舞臺,已不復存在了。一口帶有轆轤,略有些渾濁的水井,喂飽了孩子們“乳汁”后,悄悄地走了。一排排當年知青同學們種下的扎根樹,失去了當時的決心,離開了。房前,緊挨著菜園,用泥坯壘成,房頂上蓋著一層厚厚茅草的倉庫,籃球架,也一并消失了。屋后,通往“萬大溝”松林的小路,也不再有人走了,松樹的旁枝,厚厚的落葉,各種雜草,成片的小樹,將小路的痕跡覆蓋上了。不知不覺,我竟開始懷念“窩”的一切了。</p><p class="ql-block"> 抬頭眼望老柳樹上的鳥巢,思緒萬千,一切仿佛都還像剛剛過去不久,屈指算了算,卻發(fā)現(xiàn)早已流過四十二個春夏秋冬。懷念那段難以忘懷苦中有樂的青春歲月,剩下的只有靜靜的回味,靜靜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時光匆匆,歲月無聲,曾經的蛙鳴蚊叮,被消逝的歲月,埋藏在了我的回憶里 ,再回首恍然如夢,記憶中的“窩”,只留下了歲月的痕跡,目之所及皆是回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