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味永遠(yuǎn)在心中回蕩 ——記小時候那年那月那些事</p><p class="ql-block">回味無窮心中蕩,</p><p class="ql-block">兒時年味別樣濃。</p><p class="ql-block">我盼年來心急切,</p><p class="ql-block">熬天煮月盼過年。</p><p class="ql-block">歲月不居,時光如流。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化,對一年比一年過得更快的感知越來越強烈;唯一不變的,是沉淀于心又不時泛起的記憶。</p><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新春到,春節(jié)是我們中國人一年當(dāng)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年年歲歲年相似,歲歲年年情漸濃。對于我們出生七十年代的人,過年是一個極其盼望的事,那時過年的記憶深深地刻在我們心中。在那個物質(zhì)比較匱乏的年代,鄉(xiāng)下都過著清苦的日子,過年是我們的期盼,有娘做的新衣服、新鞋子、親手磨的豆腐,還有從供銷社買回來的糖果點心。作為一年到頭靠玉米、紅薯、土豆飽腹的我們來說,也只有在過年時可以吃到米飯、白面饅頭、豆腐和豬肉,來滿足味蕾,因為吃是大事,民以食為天,所以過年是我們小孩子那時候年年期盼的日子。</p><p class="ql-block">農(nóng)村的孩子在父母的忙碌中夾雜成長,認(rèn)識事物的能力來自父母的日常生活的勞作中,思想簡單,生活儉樸,容易滿足。生在大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啥樣,童年生活簡單而快樂,玩石子,打沙包,跳皮筋,跳方格,爬樹,捉謎藏,麥草舵栽樁翻跟頭,掏鳥窩,打彈弓等,男孩會的幾乎沒有我不會的,還有春季和村里最要好的伙伴揪苜蓿,夏季在河里摸石子玩水,秋季偷吃別人家熟透的果子,冬季打雪仗溜冰,每每想起這些心里美美的。</p><p class="ql-block">小時候家里窮,一年四季都吃不上白面饃饃,平時都是黑面饃或者是玉米面和麥面夾雜在一起做的饃,只要過年娘才會把瓦罐里積攢了很久平時不舍得吃的不多的白面盛出來蒸上幾鍋子,看著剛出鍋的雪白雪白的饃,那種渴望已久味覺饞人的感覺油然而生,小手不由得伸出去抓娘剛從鍋里端出來還沒來的及挪放在案板上的饃,娘一聲別燙著才驚醒了我,原來饃這會好燙不能吃,會燙到嘴和手的,那種急切的想要吃的感覺時常在記憶中回蕩。</p><p class="ql-block">那時候,由于家里姊妹多,還處于集體合作社掙工分的大家庭里,父母早出晚歸的勞動,只能換來基本的溫飽,何談穿衣的好壞,一身棉衣就是一年四季的服裝,冬季填充上棉絮,夏季套出棉絮當(dāng)單衣穿,第一次有毛衣還是上初中時候,大姐給我買的。煤油燈下娘縫縫補補的情景歷歷在目,哥哥姐姐穿過的衣服,娘就改給我穿,過年能盼得一件新衣服別提有多高興,時不時的撩起來自我欣賞著,會心的自我陶醉著。</p><p class="ql-block">夏收完以后,村里的孩子和大人就投入在採槐米的副業(yè)勞動中,孩子等待換來的錢買學(xué)習(xí)用品,大人則帖補家用,當(dāng)時爬樹的技術(shù)可不簡單,村里的孩子都會。秋季是野果成熟的季節(jié),也是當(dāng)時我們山村一年一季等待已久的掙錢的出路,滿山遍野都是人,採野杏核,打山桃,摘山楂,等等,曾今收獲的喜悅和快樂記憶猶新,何曾不是為了生活滿山遍野四處奔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度過的。</p><p class="ql-block">對農(nóng)民來說,冬季是一年四季最清閑的時候,娘每天閑下來就坐在熱乎乎的炕上給一家人做鞋子,每年過年新衣服不一定有,但新鞋子都會有的,男式的有八眼的,松緊的,深口淺口,女式的帶帶鞋娘會給鞋面上扎一朵小花點綴,娘做的針線活針腳細(xì)密,樣式好看,我坐在娘旁邊看著娘飛針走線麻利的動作,也想要過來試一試,可拿到手上歪歪扭扭怎么也做不好,娘說這是功夫活,一兩下學(xué)不會的,尤其拉千層底,手軟的拉不動,至今都沒有學(xué)會。</p><p class="ql-block">漫長的一冬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時間也進入了臘月,村里的人開始為過年而忙碌著,喜歡喝娘熬的臘八粥,清香甜甜的味覺享受在唇齒留香永遠(yuǎn),想起來都好香很香的那種。過了臘八就是年,爹開始收拾庭院,上山打柴尋找樹根準(zhǔn)備好初一早上點篝火用,順便在折一些松柏樹的枝條,這個燃燒起來啪啪的響著,而且還有一股好聞的味兒,娘則在溝邊尋找白灰把家里的墻面漫的白白的,然后向在縣上工作的堂哥要一些報紙把墻糊一下,再把窗戶以前的舊紙撕掉糊一張新的紙還貼上紅紅的窗花,一副嶄新的畫面呈現(xiàn)在眼前,年的氣氛也漸漸的濃了起來,臘月十八殺豬,二十三祭灶,二十六跟年集,二十八蒸炸果子 ,三十煮肉做涼粉。娘幾乎每天都為過年忙個不停,一切在年三十下午準(zhǔn)備就緒,然后貼上對聯(lián),放上一串炮,爹還點上三炷香嘴里念念有詞,說是在迎接老先人過年,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娘調(diào)的涼盤子,吃著爹跟年集買的糖果點心,包著餃子,說著笑話著,談?wù)撋弦荒甑氖粘?,下一年的計劃,這就是守夜,我則吃著糖果,時不時摸摸兜里揣著爹給的五角錢的壓歲錢,那是我一年的期盼換來的,初一凌晨四點就燃起一堆篝火,烤著火放著鞭炮,看著高高的火焰是不是的扔上幾支松柏枝,在娘一聲吆喝聲中天也亮了,“吃餃子了”早上吃餃子,中午吃八大碗,然后叫上村里的大人小孩打牌,初二走親戚,一直到十五鬧元宵,年才算過完了,過年的整個過程這會回想起來都是滿滿的快樂著!熱鬧著!幸福感十足。</p><p class="ql-block">小時候生在農(nóng)村的我隨然生活簡單住處簡陋,可時時能感覺到無憂無慮的快樂,尤其過年,領(lǐng)我回憶永遠(yuǎn),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挨過餓的人,懂得東西珍貴,遇到好東西就貪婪?,F(xiàn)在日子好了,這些看起來就像笑話,孩子們們聽了就像聽傳奇,飲食豐富了,合理飲食,健康成長,顯出有滋有味的生活品味來。我記憶深刻的還有八九十年代以來,改革開放后大家生活富足,春節(jié)那震耳不絕的鞭炮聲和此起彼伏照亮天空的煙花,人們由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進入一個物資豐富的年代,心情可想而知,對于我們六七十年代饑餓記憶深刻,對吃的期盼那是刻骨銘心的,特別是童年、少年時對于過年的期盼那種心情早已隨風(fēng)而散。時代發(fā)展,物資豐富多樣,但年味卻越來越淡了,吃對于今天的人們已是平常事,大魚大肉各種應(yīng)時蔬菜,各種南方珍奇水果,已經(jīng)隨時可以買到。人們對于吃頓好的、穿套新衣服已視為日常。人們似乎天天在過年,至于我們童年的過年記憶,已經(jīng)是歷史了。</p><p class="ql-block">又到了一年除夕。想起兒時的年味,常常會有一種沉浸式的懷念,那是遙遠(yuǎn)的縈繞在夢中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我恍然感覺到父母當(dāng)年的苦衷,那儉樸持家的家風(fēng),那舔犢情深的情懷,那些讓我不能忘懷的鄉(xiāng)情,歷歷在目,件件年事都入心不去。歲月流逝,年味尚在。時光溫暖,更有馨香,這就是我們的年味釋放出來的鄉(xiāng)俗文化的芳香。年對于萬千中國人是一種最隆重的儀式,是一代代人心中的念想,那些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回家過年成為一種執(zhí)著,所以才有繁忙的春運。年是中國的元素。年味更是中國人幾千年經(jīng)久不衰的味道!</p><p class="ql-block">站在人生的路口,輕輕抖落一季的風(fēng)霜,與秋含笑道別,轉(zhuǎn)個身,便遇見了冬天,秋去冬來的光陰,讓生命從容;悲歡聚散的經(jīng)歷,教人心看淡,唯有精神與情感的追求,貫穿一生,回味無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