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二)</b></p><p class="ql-block"><b> 1960年農(nóng)歷十一月廿七日夜晚,霍州市李曹鎮(zhèn)懸泉山腳下一個叫沙溝的小村莊并不寧靜,村中掛著“清河第”匾額的一農(nóng)家小院里,有三、五個中老年女人在小聲地說著話,小心地做著事,屋內(nèi)屋外彌漫著某種沉寂而又緊張的特別的氣氛。寒冬的夜里,土窯洞中,老土炕上,煤油燈下,一位賢淑良善的小女人在痛苦中呻吟,一個十月懷胎的小生命即將誕生。年輕的父親是一位人民教師,剛剛接接生婆一并趕回家中來了,又氣喘噓噓地忙碌著眼前他應該做的事情。具有豐富生育經(jīng)驗的祖母、外祖母緊密配合接生婆七手八腳地共同鼓舞這個小生命的分娩。古老的沙溝人就是這樣繁養(yǎng)生息,一代又一代……</b></p><p class="ql-block"><b> 生了,是一個男娃。</b></p><p class="ql-block"><b> 全家人的心象一塊石頭落了地,大汗淋淋的母親很功勛地睡過去了,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小生命被安臥在母親的身體傍邊不時地蠕動蠕動,老土炕上還散漫著某種血腥的異味。</b></p><p class="ql-block"><b> 天亮了,人們竟煮好了一大黑鍋的湯面,以犒賞這位功勛的母親與接生婆,兼忙碌了大半個夜晚的人們。那是一個令人不可想象的年代,全社會的貧窮與小農(nóng)村的窮困是以“地薯”為主糧度曰的,這一大黑鍋的湯面還添雜了一半的玉茭面,村上的人們統(tǒng)稱為“斜斜子”。接生婆、祖母、外祖母、父親等都分別將“斜斜子”吃下去一、二海碗。</b></p><p class="ql-block"><b> 吃飯中間,人們也隨口為小生命命名。沙溝人對嬰兒的命名從來就是不嚴肅的,因為沙溝人對八歲以下的嬰兒統(tǒng)統(tǒng)是呼喚乳名,待八歲上小學堂的時侯才可能取一個正經(jīng)名字,沙溝人謂之“官名”。所以為嬰兒命名只是順口的事,大約是“豬豬”、“狗狗”、“屁股”、“尻尻”之類。這位父親是一位老師,老師可是有文化的人,有文化當取一點有文氣的名字。他在門檻處蹲著,手中還握著一張吃空的海碗和一雙筷子,稍加思索了一個片刻,別樣地說:“我給他取名‘賽跑’,因為我自學校趕回家來是賽跑,我接虎奶奶(接生婆)的一路上是賽跑,總算是跑過了他?!碧芍哪赣H說:“賽跑?太古怪了,叫賽賽吧?!备赣H又說:“上王村他那個堂舅也叫賽賽,叫賽賽的人兒太多了,也太一般。叫賽奔,行吧?”祖母、外祖母、接生婆都說好,父親則說:“就賽奔吧!”賽奔由此誕生。</b></p><p class="ql-block"><b> 賽奔依照生命的本能和規(guī)律自然生長,他在啼哭和吃奶這兩個基本要素中長起來了,他懂點事了,他逐步地學會了微笑、說話和走路,還學會了嬉戲、玩耍和打鬧,他明白了那小院中人與人之間的親情、熱情與關愛,也明白了那小院中人與動物間的殘忍、殘酷與殺戮,閹豬的,殺雞的,宰羊的,打牛打孩子打老婆的,懵懂中賽奔目睹這一切一切,在他幼年與童年的心靈中播下了一粒粒不尋常的種子。他給大人們基本印象是十足的聰明,好動,活躍,淘氣的孩子,而給大人們進一步的印象是哭笑,喜怒,好惡,愛恨分明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b> 賽奔自土窯土院中成人,賽奔還自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中長大。毛主席說:“農(nóng)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毛主席的話是針對知識青年講的,相對于土生土長的農(nóng)村孩子,何嘗不是如此呢?賽奔廝守沙溝,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太多太大的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知識,領略了太深太厚的農(nóng)人農(nóng)民情感。古老沙溝,窮山惡水,標準典型的山莊小寨,在那兩道溝兩道梁為一體的懸泉山山腳下,看似荒涼的,卻是生機的;看似骷髏的,卻是血肉的;看似貧脊的,卻是豐富的;看似狐兔也守不住的鬼地方,卻是沙溝人們修養(yǎng)生息,傳宗接代的一方熱土。在這一方熱土地里長高長大的人們,肉體和精神似乎是特殊的,別樣的。他們的面目是慈祥,他們的心底是善良,他們的皮肉耐歲寒,他們的大愛無邊疆。</b></p><p class="ql-block"><b> 一歲至十九歲,賽奔在沙溝村中長大的。一歲至十九歲,在一個人全部的生命路途中,可算是一個重要階段,如今的人們都把它叫“起跑線”。賽奔出生沙溝,十九歲上離開沙溝,求學隰縣師范,進修省教育學院,供職源頭中學,霍縣一小,霍州二中,算不得走南闖北,可也跌跌撞撞,一路走來已是漫漫七十年了。在這七十年歲月長河中,倒頭想來,還是沙溝村中的十九年才是富有,在那一方兩道溝、兩道梁為一體的熱土地里,可謂是他學問的寶庫,知識的海洋。</b></p><p class="ql-block"><b> 近幾年,無論他走到那里,他的心總在沙溝。在北戴河海濱,他看海上的日出,北戴河的太陽不正是懸泉山巔升起的那一輪太陽嗎?為什么北戴河的太陽才是奇觀?在北京長安街上,他仲秋賞月,長安街上空的月亮不正是沙溝村上空的那一輪月亮嗎?為什么說北京的月亮才見嫦娥?在唐山世博園,他瀏覽園中的酸棗,茹茹,灰姑娘,花打碗……這不正是沙溝村漫山遍野的酸棗,茹茹,灰姑娘,花打碗嗎?為什么要千里迢迢到唐山來觀賞?在太原動物園,但見牛驢騾馬,雞鴨豬狗,這些不正是我們沙溝應有盡有的動物嗎?為什么這里的動物就是這般地珍貴?在書店或者圖書館內(nèi),他讀魯迅的小說,祥林嫂家的阿毛被狼吃掉了,則成為中國國民醒世之作,而在沙溝,據(jù)說乾隆年間也被狼吃掉了一個女娃,為什么她就莫名地死去?而不曾揪動霍州人的心靈?在曰常中,。他讀《紅樓夢》,曹雪芹筆下的“圪蚤”、“老鴰”、“坎肩”、“杌子”、“韶刀”、“扔崩”、“盤膝”、“叨登”、“背晦”、“慪人”、“胡孱”、“鋪排”、“指靠”、“下氣”、“摸黑”、“攛掇”、“敁敠”……不正是沙溝老大爺老大娘的口頭禪嗎?為什么在《紅樓夢》中就字字千金?……如此說來,千古沙溝,也有千古奇觀,也是千古奇書,那里亦有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歇的寶藏,那里亦是莘莘學子永生向往的世界。</b></p><p class="ql-block"><b> 八歲那年,賽奔去上小學。做老師的父親為兒子擇取“官名”,那正是全國人民都背誦“老三篇”的年代,父親受“張思德”、“白求恩”、“老愚公”的啟發(fā),給大哥取名“張思恩”,給賽奔取名“張思公”。父親在土炕上一旦說出囗了,隨即就被母親否定掉了。什么“張思恩”,什么“張思公”,似乎要酸倒人們的大牙。母親父親爭論了一通,最后大哥還叫“小有”,賽奔還是叫“小平”。賽奔自此更名“小平”去沙溝小學堂上學去了。小學堂是一位叫李樹林的老師,李曹公社關崖底村人,四十來歲,光頭,被人們稱為“電燈光”。沙溝小學堂位在沙溝村中部,東側是飼養(yǎng)處,西側是小學堂,院中心是古井臺,是村上人們最聚集的地方。小學堂是白天學生上課的教室,晚上是社員開會的會場,“文化大革命”的所有批斗會都是在小學堂的教室里召開的。批斗張祥寶,批斗焦德茂,批斗馬志良,小平都是在會場現(xiàn)場的,咋好好的張祥寶、焦德茂、馬志良竟是“階級敵人”、“反革命分子”、“地富反壞右”?村上的社員晚上開批斗會,白天貼大字報。大字報總是貼在學堂對面飼蕎處的墻上,書寫大字報的筆跡一個是張國保,一個是成金喜,似乎成金喜的筆跡比張國保的筆跡要規(guī)整一些。大字報上角或者下角總是畫著各式各樣的插圖,將王三丑畫得很丑陋,把李喜子和郭福鎖畫成狗,伸出長長的紅舌頭,舔王三丑的屁股。</b></p><p class="ql-block"><b> 小平一定程度上也喜歡開批斗大會,因為李樹林老師帶領小學生去羅澗大隊開過批斗大會,還帶領學生去李曹公社開過批斗大會。往往開批斗大會的這一天,他們小學生就不上課了,而是排著整齊的隊伍,唱著嘹亮的歌曲,邁著矯健的步伐,雄糾糾,氣昂昂,走向羅澗,走向李曹。小平最厭惡坐在教室的小板凳上上課的規(guī)章,石板上寫這個數(shù),寫那個字,背這段課文,背那條語錄,寫不好背不過總挨老師的打,或者罰站,實在讓他恨透了那上課和做作業(yè)的規(guī)章。</b></p><p class="ql-block"><b> 好在小學堂有個放學,星期日,麥假、秋假、年假日,一旦放學了放假了他們就可以放開了玩耍。沙溝很大,山上山下,梁上梁下,垅上垅下,樹上樹下,溝坡溝底,河里水里,田間地頭,院外屋內(nèi)……到處是他們玩耍的地方。他與村上的小伙伴們共同去采野菜,摘山果,掏鳥窩,捕魚蝦,逮小動物,喂大牲畜……他們還跟隨大人們上山扛柴,挑水擔糞,田地做工,碾米磨面……其間有太多太多的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知識,又有更多驚心動魄的人物故事,還兼有一些嬉戲打鬧甚至打架斗毆,小平歷經(jīng)歷練,這好這壞,那對那錯,誰美誰丑,孰善孰惡,小小年紀似乎就是一個基本明辨是非,愛憎分明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b> 小平在沙溝小學堂讀書四年,算是小學畢業(yè)了。小學畢業(yè)后緊接著讀初中,而沙溝村沒有初中學校,他們就先后去羅澗、韓壁、張家樓村去讀初中。那是一個各方面講均不安穩(wěn)的年代,讀小學四年是換了七個老師,讀初中三年是換了三個村莊,滾騰來滾騰去其實是開會多,勞動多,活動多,讀書學習并不多,謂之“開門辦學”。記得他在初中畢業(yè)年齡了竟不懂漢語拼音,珠算也只是會一點加法,減法乘法除法干脆不通,不懂。好在父親是一個老師,還是一個作家,給家里買了很多書,日日夜夜在家的小土炕上寫小說,小平一邊讀父親寫的小說,一邊也讀作家的小說,漢字竟認識了不少,也弄懂了一點寫作文的要領。截至初中畢業(yè)的時侯,小平已陸陸陸續(xù)續(xù)讀完了《金光大道》、《艷陽天》、《春歌集》、《創(chuàng)業(yè)史》、《紅巖》、《歐陽海之歌》、《苦菜花》、《連心鎖》、《汾水長流》、《劉胡蘭傳》、《山里灣》等等?!皶凶杂悬S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贝嗽挷患伲鋵嵭∑皆诔踔挟厴I(yè)時就甚明白人事中間的諸多道理,只是他年紀尚小,體格瘦弱,面目疲憊,談吐虛弱,不曾被人們發(fā)現(xiàn):其實他是一個甚懂事、甚內(nèi)秀的孩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