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告別辛丑牛年,迎來的是壬寅虎年。<br>民間流傳的虎言虎語不少,古代傳下來的有的已經(jīng)成為“成語”,有的排不進“成語”,只要有個“出處”,在虎年里也會流傳一陣子;現(xiàn)代虎語更是層出不窮,不過要進入“成語”系列,恐怕也要等上百年千年的,還要考核是不是能夠流傳下去。<br>近期來了興致,收集了一些吉祥的、祈福的、或者還算平和的、間坊流傳的有關(guān)虎的四字詞語,創(chuàng)作了三十余方印。為了節(jié)省石料,有的一石刻上三印三款。算不上是什么篆刻作品,只是本人好鐵筆金石而習之,自稱其為“虎言虎語印”。<br>牛撤虎臨,借“美篇”平臺而集之,以此恭祝親朋好友新年快樂,虎年吉祥!<br> 金石迎虎年01/云龍風虎<br>云龍風虎,意為:云隨著龍生,風隨著虎起。形容同類事物相互感應;也比喻明君遇賢臣或賢臣遇明君。<br> 金石迎虎年02/吉虎迎瑞<br>中國傳統(tǒng)吉祥文化,逢年過節(jié)總是祈禱吉星高照,吉祥如意,哪怕兇猛可怕的老虎,在生肖文化中也變得威武而馴服,神氣而友好的獸王。"吉虎迎瑞"印即由此而刻作。<br> 金石迎虎年03/猛虎出山<br>猛虎出山,意思是指像兇猛的老虎出山一樣。形容動作勇猛又快速。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六回。<br>"猛虎出山"印,學著用單刀法刻作,不知是否能被行家所接受。<br> 金石迎虎年04/武松打虎<br>武松打虎,《水滸傳》中的故事,主要講述梁山好漢武松回家探望兄長,途經(jīng)景陽岡,至酒家沽飲十八碗,醉后欲行趕路。酒家告以岡上有虎傷人,勸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岡上果然遇上一吊睛白額大虎。武松奮起平生之力以雙拳將虎打死,為當?shù)乩习傩粘ヒ淮蠛?。后被世人傳為佳話?lt;br> 金石迎虎年05/打虎上山<br>打虎上山是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一場,該劇第五場名叫“打虎上山”,是楊子榮扮裝土匪登上威虎山的經(jīng)過,因本場主要是楊子榮的一大段演唱,故有人把這段唱段名稱也叫做“打虎上山”。該唱段是本劇的中心唱段,也是現(xiàn)代戲的經(jīng)典唱段之一。<br> 金石迎虎年06/生龍活虎<br>生龍活虎成語出自宋.朱熹《朱子語類》。意為像有生氣的蛟龍和富有活力的猛虎,比喻活潑矯健,充滿活力。<br> 金石迎虎年07/虎踞龍盤<br>虎踞龍盤,此成語出自漢?劉勝《文本賦》:“條枝摧折;既剝且刊;見其文章;或如龍盤虎踞;復似鸞集鳳翔。”<br>意思是像龍盤著,像虎蹲著,形容地勢雄偉險要。今特指南京。<br> 金石迎虎年08/龍騰虎躍<br>龍騰虎躍成語,意思是像龍在飛騰,虎在跳躍,形容跑跳時動作矯健有力,也比喻奮起行動,有所作為。<br>出處:唐?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圣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lt;br> 金石迎虎年09/如虎添翼<br>如虎添翼成語意為:好像老虎長出了翅膀。比喻本領(lǐng)很大的人又增加了新的本領(lǐng)或援助,能力更強。<br>出處:明.西周生《醒示姻緣傳》"……教得個女兒如虎添翼一般……"。<br> 金石迎虎年10/佩虎納福<br>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一個現(xiàn)象,很多人喜歡把肖形物件佩帶在身上,以此祈求平安納福?;⒛甑搅?,佩帶虎佩物件祈福的人自然多起來,家里擺設也會多置一些布老虎之類的吉祥物。此民俗即佩虎納福。<br> 金石迎虎年11/金石迎虎<br>所謂"金石迎虎",是用印石或其他材料篆刻吉語或肖形印章迎接農(nóng)歷寅年的到來。2021年歲末,一邊看電視,一邊刻作,辭舊迎接,歡度元旦。<br> 金石迎虎年12/虎嘯丹青<br>虎嘯丹青,即書畫家們用筆墨在紙上描繪老虎的百態(tài)雄姿,書寫獸王的詩文佳句?;⒛昕斓搅?,朋友圈里的畫友們書友們不斷展示自己的虎姿大作。由此而刻上一方“虎嘯丹青”助興。<br> 金石迎虎年13/虎背熊腰<br>虎背熊腰意思是像老虎的脊背,像熊的腰身。形容人的身體魁梧高大。也作“熊腰虎背”。<br>成語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五回:一個面如重棗,一個臉似黃金,都是虎背熊腰,相貌非凡。 <br>此印用了小篆,故印面設計用柵格處理。<br> 金石迎虎年14/虎氣沖天<br>虎氣沖天不是成語,只是俗語,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氣勢不盛何成獸王?<br> 金石迎虎年15/虎蘊吉祥<br>虎蘊吉祥,祈禱虎年蘊含人們所盼望的國泰民安吉祥如意。這是今天發(fā)行《壬寅年》生肖系列郵票第2枚的票名。4天前走過郵票公司,見到集郵愛好者已經(jīng)用小板凳在門口排隊,可見郵市雖趨弱而人們對生肖題材郵票的熱情仍保持著一定的溫度。隨便也畫個虎年紀念戳圖,讓金石方寸與郵票方寸同框自賞。<br> 金石迎虎年16/虎佑平安<br>虎佑平安,祈福之語。舊時新春臨近之日家家戶戶都有寫春聯(lián)貼年畫之習俗。來年是寅虎之年,則寫個有關(guān)祥虎祈福之類的春聯(lián),貼張鎮(zhèn)山虎之類的年畫,小孩兒則戴上虎頭帽穿雙虎頭鞋,祈禱虎年能驅(qū)邪納福保佑平安。<br> 金石迎虎年17/臥虎藏龍<br>臥虎藏龍,意思是指隱藏著未被發(fā)現(xiàn)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出自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lt;br>在我的朋友里,臥虎藏龍般之高人奇人比比皆是。佩服!佩服!<br> 金石迎虎年18/燕頷虎須<br>燕頷虎須,漢語成語,意思是形容相貌威武。<br>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lt;br> 金石迎虎年19/虎頭虎腦<br>虎頭虎腦,漢語成語,形容雄健憨厚的樣子。<br>出處:老舍《趙子曰》三:"是個年壯力足,虎頭虎腦的英雄。"<br>現(xiàn)在一般用來形容小男孩的憨厚可愛狀。<br> 金石迎虎年20/虎嘯風生<br>虎嘯風生,意思是猛虎長鳴,則大風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順應時代潮流而出現(xiàn),并且對社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亦指豪杰奮起,大展宏圖。<br>此成語出自 《北史?張定和傳論》:“虎嘯生風,龍騰云起,英賢奮發(fā),亦各因時?!?lt;br> 金石迎虎年21/祥虎共舞<br>祥虎共舞,虎為獸王,人們敬畏其勇猛果斷的氣勢,又寄托它給人們帶來吉祥安寧的環(huán)境,就象舞獅一般的習俗。祈?;⒛昙椋煸~語也不足為奇了。<br> 金石迎虎年22/祥虎招財<br>祥虎招財,虎年的祈福,如同恭喜發(fā)財、喜接財神習俗一般。做生意者都愿來年生意興隆,買彩票者都想中個大獎。愿天下百姓事事順心,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br> 金石迎虎年23/虎跑夢泉<br>虎跑夢泉是新西湖十景之一,也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中很有故事的一個老景點,早已名揚四海,以前杭州人叫作“虎跑”,但是虎跑的故事又因“夢泉”而來。因此,在1980年代新西湖十景評選時把此景點命名為“虎跑夢泉”,也可以與其他的景點名稱對稱起來。在孩提時,總是把“虎跑”理解成老虎跑出來的地方,那時虎跑公園里有一個洞穴,洞口塑有一只老虎。聽人講虎跑故事也把“跑”理解成走的意思,老虎跑了一圈,水就來了。那么虎跑的“跑”字應該作何解釋呢?《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有兩種釋義:一是“獸用腳刨地”,一是“奔跑”。用于“獸用腳刨地”的釋義時讀作二聲pao;用于“奔跑”的釋義時讀作三聲pao。顯然用前一種釋義來解釋“虎跑”更具有合理性。如果把“刨”字作為“跑”的通借字,“虎跑”就是“虎刨”。<br>虎跑夢泉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之一,也就多寫了一點文字介紹。<br> 金石迎虎年24/虎虎生威<br>虎虎生威,意思是像老虎一樣有一種令人敬畏的氣勢和聲威,象征威武雄渾或肉體氣勢旺盛的模樣。<br>行書入印古已有之,但不常見。此印“虎”字取自明代董其昌《閑窗論畫》;“生”字取自晉代王羲之《興福寺半截碑》;“威”字取自元代趙孟頫書法。<br>取古人之長為余印所用。<br> 金石迎虎年25/照貓畫虎<br>照貓畫虎,比喻只從形式上照樣子模仿,沒有新的創(chuàng)意。<br>清.李綠園《歧路燈》十一回:“這大相公聰明得很,他是照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lt;br> 金石迎虎年26/調(diào)虎離山<br>調(diào)虎離山,比喻用計謀調(diào)動對方離開其有利環(huán)境,以便乘機行事。<br>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六回:“若要送,不知正中了我的‘調(diào)虎離山’之計哩?!?lt;br> 金石迎虎年27/談虎色變<br>談虎色變,原指被虎傷過人,一談到老虎就嚇得變了臉色。后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情就緊張恐懼。<br>宋.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二:“嘗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于眾……真知須如田夫乃是?!?lt;br> 金石迎虎年28/龍爭虎斗<br>龍爭虎斗,比喻勢均力敵的各方之間,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br>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敘傳上》:“于是七雄虓闞,分裂諸夏,龍戰(zhàn)而虎爭。”<br> 金石迎虎年29/眾虎同心<br>眾虎同心,現(xiàn)代詞語,比喻眾多有本事的人團結(jié)一致,力量會更大。<br> 金石迎虎年30/ 敲山震虎<br>敲山震虎,也作敲山振虎。意思是指故意示警,間接警告對方,使人震動。<br> 金石迎虎年31/龍?zhí)痘⒀?lt;br>龍?zhí)痘⒀?,也作虎穴龍?zhí)?,指龍居住的深淵,虎藏身的洞穴。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br>出處:唐.林滋《望九華山》詩:“龍?zhí)度f古噴飛溜,虎穴幾人能得窺?”<br> 金石迎虎年32/降龍伏虎<br>降龍伏虎,比喻有極大的本領(lǐng),能戰(zhàn)勝重大困難或強大勢力。佛教故事中說一些高僧能用法力降服龍虎。<br>出處:元. 馬致遠《任風子》二折:“學師父伏虎降龍,跨鸞乘鳳?!?lt;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