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些情感,也許只有到了不惑之年時才能理解;</p><p class="ql-block"> 有些思緒,也許只有到了夜深人靜時才能放飛;</p><p class="ql-block"> 有些味道,也許只有到了遠離家鄉(xiāng)時才能體味。</p><p class="ql-block"> 于我而言,葛粉算是一種后知后覺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在我印象里,葛粉不受待見,不僅是它略帶土腥的味道,而是葛根的生長環(huán)境實在是不怎么討人喜歡。葛藤喜歡長在陰冷偏僻的地方,不大不小的綠色葉子,細細長長的藤蔓,枝條上還滿是極細的絨毛。</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的我們,是極能尋找樂趣的。大到在四五百米長的信江河里來回暢游,有時是為了嘗嘗河對岸沒有人看管的梨,也有時是為了吃吃那酸酸甜甜的桑椹,更有時是為了撈那河里被炸藥炸暈的魚;小到在那廢棄的油庫里捉迷藏,到那田間地頭抓青蛙,到那堆滿柴草垛的高地體驗“蹦極”。</p><p class="ql-block"> 但我們似乎從來沒有注意過它,它也似乎從來沒有帶給我們什么快樂,我們似乎從來就沒有過交集。它日復(fù)一日的生著,年復(fù)一年的長著,不乞求人們的憐憫,不期待上天的眷顧,而我們,也在慢慢長大。</p><p class="ql-block"> 元旦期間咳嗽的厲害,順便回了一趟老家,老媽很是擔(dān)心,而我卻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這時,她從奶粉盒里倒出一些白色面粉的東西出來,先在碗里放些許清水?dāng)嚢?,然后把沸騰的水倒在碗里,并用筷子快速的攪勻,使這些東西和開水完全融合。不多久,一碗熱騰騰的土灰色的米糊就好了,老媽說這個東西要趁熱喝,喝了就不咳嗽了。按照我以往挑剔的飲食習(xí)慣,類似于這樣米糊的東西,我是抗拒的,奈何老媽那殷切的眼神,又不想她太擔(dān)心我。于是,我還是順從的把碗端了過來,也不管味道如何,一口氣喝完,喝完之后感覺全身發(fā)熱,一股濕氣噴涌而出。</p><p class="ql-block"> 我問老媽這是什么東西,她說這就是葛粉。哦,這就是葛粉!曾經(jīng)不起眼的東西,如今卻成了普通百姓家清熱去火的必備良品。老媽說,與其去醫(yī)院開藥打針,不如喝一碗葛粉湯,見效快而且還沒有副作用。</p><p class="ql-block"> 到了第二天,咳嗽果然好了不少,我頓時對葛粉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樣的東西如此神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媽說,別看這么這樣不起眼的東西,真正制作起來的話,絕對是要花大工夫。</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挖。葛根是深埋于土里的,它不像花生、蘿卜之類的作物,輕輕松松就能拔出來。好的葛粉,葛根長的就越深,生長的年份越久越好,所以挖葛根是一個體力活。在挖的過程中,葛根要盡量保持完整,不要把它挖斷,挖的時候務(wù)必要順著葛根的脈絡(luò),邊挖邊看,切忌隨意,這樣會破壞葛根的質(zhì)感。當(dāng)一根粗壯而完整的葛根被挖出來的時候,考驗的不僅是臂力,更要耐力。另外葛根一般生長在偏僻陰冷的地方,容易招致蚊蟲等叮咬,所幸的是葛根只有十一、二月才能挖,蛇出沒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危險系數(shù)也相應(yīng)的低,所以沒有一定的膽量,是絕不敢輕易嘗試這一項工作的。</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洗。挖回來了之后要把葛根上的泥土去除,表皮務(wù)必要清洗干凈,但葛根由于長年累月的埋于土里,表皮尤為粗糙,用刷子刷不干凈,還要搬出鋼絲球這個“救兵”。光清洗環(huán)節(jié)就要反反復(fù)復(fù)幾次,直到表皮干凈光滑,才能開始下一步的行動。</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的是榨。要想把葛根變成葛粉,就必須把葛根榨成汁液,這個時候就要借助“石槽”。將洗凈的葛根放入石槽,再用木棰不停的捶擊,反復(fù)多次,直至葛根的汁液流出,把葛根的殘渣取出,再將汁液倒入早已準(zhǔn)備好的木桶里,這樣才算是完成工序的一半。</p><p class="ql-block"> 完成這道工序,需要兩個人配合為好,輪流執(zhí)棰,能稍稍緩解一下。還有不能忽視的一點,掄棰不能太用力,因石槽較小,用力過猛容易撒出汁液,而當(dāng)汁液部分聚集時,就需及時倒出。這也是個力氣活,反反復(fù)復(fù)的捶打容易腰酸背痛。不過,據(jù)說現(xiàn)在有一種專門壓榨葛根的機器,可能會省事不少,但味道較手工而言,還是有一定差距。</p> <p class="ql-block"> 然后是沉淀。當(dāng)葛根汁液流出后,必須要放置一段時間。隨后用紗布口袋過濾,過濾到大缸,或者大桶里,加入適當(dāng)?shù)臎鏊磸?fù)揉搓,沖洗,因為葛根粉在水里,所以水不要倒掉。等到缸里的水沉淀三四個小時后,把水慢慢倒掉,缸底白色的就是葛粉了,把粉刮下來,曬干水分儲存。</p><p class="ql-block"> 過濾時手法顯得尤為重要,搖動紗布口袋時用力要均勻,不然葛粉汁液容易灑出來,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留下來的沉淀物既不能太稀又不能太粘稠,否則造就不了葛粉最佳品質(zhì)。</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工序是晾曬。對于產(chǎn)量不高,制作手段比較落后的作坊式產(chǎn)品,晾曬基本靠天氣,大晴天是晾曬的最佳天氣。把沉淀的粉塊均勻的鋪在竹簸箕上,同時還要不斷的翻動,讓冬日的陽光把葛粉曬個通透,曬干里面的水分,使之成為淀粉狀。如果不幸遇上連綿的陰雨天,葛粉的品質(zhì)就會大打折扣,時間一久甚至變味變質(zhì)。</p><p class="ql-block"> 此時此刻,葛粉就好比老媽的心肝寶貝,她細心呵護,精心照料,不容有半點閃失。可能在別人眼里,區(qū)區(qū)葛粉算不得什么,可在她眼里,只有通透的晾曬才能造就完美的葛粉,她會抓住一切能利用的晴好天氣,翻動著每一塊葛粉,直至?xí)窀伞?lt;/p><p class="ql-block"> 哦,這不就是我們平時做事應(yīng)有的態(tài)度嗎?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盡力去做好每一件小事,不留遺憾。</p> <p class="ql-block"> 至此,葛粉的制作過程才算告一段落,制作好的葛粉顏色暗白,狀態(tài)像人工打細的石子,有棱有角也有粉狀,用手很難碾成粉末,稍稍碾細后有細顆粒感,而一般市場買的淀粉顏色很白,手一碾就成粉末,很細膩。</p><p class="ql-block"> 以葛粉和水為1:2的比例調(diào)勻的液態(tài)變得細膩、均勻、不粘碗、匙等,且顏色會變得比干粉純、白。與淀粉剛好相反,淀粉粉白無雜質(zhì),可加水調(diào)勻后顏色會變成比粉黒,表面看似有雜質(zhì),且有粉粒粘在碗、匙上。</p><p class="ql-block"> 常見的沖泡方法一般為調(diào)勻后的葛粉用沸開水沖泡后,即成可食用的可口食品了,當(dāng)然你可加適量的冰糖調(diào)味。沖泡后就變成了均勻、細膩、可口、深褐透明色油態(tài)物,湯匙從中取起時象從食用油中取出一樣,液態(tài)物象滴油一樣一滴一滴很下滑。一般的淀粉沖泡后顏色為淺黃帶白,透明度不高,且有塊狀,會粘在碗或匙上。</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食用的時候,葛粉加糖沖泡食用無任何異味。如果你要即沖即食的話,建議你邊吃邊用湯匙攪動幾下,這樣能加快冷卻且不會燙嘴,還能使其變得更加細膩可口。但你想冷卻后再吃,建議你不要攪動,讓其自然冷卻,這樣存放時間會長一些,但也不宜在超過20℃溫度下存放2小時!最好是在未冷卻到自然溫度前食用為好。</p> <p class="ql-block"> 葛粉對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適宜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偏頭痛等心腦血管病患者、更年期婦女、易上火人群(包括孕婦和嬰兒)、常用煙酒者、女性滋容養(yǎng)顏,中老年人日常飲食調(diào)理等。</p><p class="ql-block"> 葛根味甘微辛,氣清香,性涼,主入脾胃經(jīng)。有發(fā)表解肌,升陽透疹,解熱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療脾虛泄瀉、熱病口渴、主治外感發(fā)熱,頭項痛強,麻疹透發(fā)不暢,溫病口渴,消渴,酒毒,胸痹心痛等病癥。常食葛粉能調(diào)節(jié)人體機能,增強體質(zhì),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抗衰延年,永葆青春活力。 </p> <p class="ql-block"> 毫不起眼的葛粉竟要歷經(jīng)五六道繁瑣的工序,每一道工序的完成都不能著急,最后造就的卻是簡單而樸素的味道,其中凝聚了老爸老媽的心血。他們告訴我,無論做什么事,都應(yīng)該用心。愛上葛粉的味道,愛上家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路遙曾說:“那最好的世界,就是平凡的世界”,我也想說:“那最美的味道,就是平凡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