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上篇所提到的拍攝水星凌日奇觀中,我們與專家團隊成員們相處,度過了愉快的一天。2016年6月,在星球脊梁夏總與伙伴們相邀之下,“追星”小分隊再次齊聚。我和程蓉小姐妹一起參加了星球脊梁團隊組織的山南之旅。</p><p class="ql-block"> 6月25日傍晚,我們一行人帶著相機、無人機來到了布達拉宮的后花園———拉魯濕地,用無人機進行了航拍。拉魯濕地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寒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濕地,屬于蘆葦泥炭沼澤,被譽為拉薩的“大氧吧”,有“拉薩之肺”、“天然氧吧”之稱。</p><p class="ql-block"> 天漸漸暗淡下去,暮色四合。山那邊似乎下著小雨,隨著夜色的降臨,布達拉宮的燈光閃亮登場,在各色光彩的映襯下,從拉魯濕地的角度拍攝布宮,在莊嚴肅穆之下增添了幾分親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6月26日一早,我們一行幾人搭乘一輛皮卡猛禽,還有一輛豐田越野車直奔羊卓雍措。從盤山公路往上到了頂峰,羊湖就是一條藍玉帶,在群山之間蜿蜒而行。站在羊卓雍錯湖邊,閉上眼睛,仿佛在天堂一般,心靈也得到了凈化。從遠處一眼望到湖與山的畫面時,只看到了邊界線的弧度,中間一大片用了平滑的畫筆,一筆而過。整個湖呈碧藍色,水面毫無波瀾,靜態(tài)得猶如假象,一度以為是不會流動的水,甚至是鋪上去的藍色瀝青。</p> <p class="ql-block"> 到達羊湖后,小伙伴們便開始尋覓合適的露營地點,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開始搭建帳篷。做好露營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后,天色已經漸晚,大家也都饑腸轆轆了。在內地的山野出游,舟車勞頓會使人感到勞累,特別是這樣的戶外活動還是在高原進行了。搭建好夜晚的容身之處后,我們便繼續(xù)做其他的露營準備工作。在“咕嚕-咕嚕-咕?!钡亩亲哟叽俾曋?,我們拿出炊具做起了簡單的食物來填飽饑餓的胃。這天的天氣不是那么給力,積雨云籠罩著天空,云底霧蒙蒙的,就像要刮胡子時涂滿老人灰白須髯的泡沫。時而老天爺給了我們一個驚喜,東邊山頭又出現了一道彩虹……</p> <p class="ql-block"> 由于帳篷內亮著燈光,順間便吸引了黃色的蟲群。面對大量飛蟲的襲擊,伙伴們瞬間亂成一團,七手八腳地驅趕著蟲群,什么工具都使用上來了。有的用外套扇風,有的上下晃動毛巾,還有的直接用手驅趕。但是蟲子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在燈光的吸引下,不斷地向我們的帳篷發(fā)起“沖鋒”,從各個縫隙往里鉆,嚇得我只好在汽車里呆了一晩上。伙伴們都感到特別疲憊。</p> <p class="ql-block"> 6月27日,我們乘車圍繞羊湖的路程中經過了浪卡子縣城。從羊卓雍措出來后,跨越4330的斯米拉山口后就來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ㄈ衾ㄎ挥谖鞑乩丝ㄗ涌h和江孜縣的交界處, 是西藏三大大陸型冰川之一,也是年楚河的東部源頭。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山口南面6647米的卡魯峰,是年楚河和羊卓雍湖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此處雪山高聳,周圍冰川地貌突出??ㄈ衾褚粋€靜靜梳妝的美人,在群山之中脈脈遠眺。在道路的前幾公里處,驅車向右行駛便到了卡若拉冰川的正面。巨大的冰川從山頂云霧飄渺處一直延伸到離公路只有幾百米的路邊,晶瑩幽藍的冰川寒氣逼人,捎來幾許涼颼颼的感覺,頗有種來到了生命絕跡的天涯盡頭之感。雖然由于長年受公路上灰塵的影響,冰川整體呈黑白分層的形態(tài),但冰川的上半部在陽光的照耀下,猶如一幅巨型唐卡畫掛在山壁上,熠熠生輝。遠遠看,冰峰安靜地坐落在高天之下,透明如絲的陽光透過云層照在身上,很是舒服。沿著寺廟道路向上走,磊子、東子沿著山壁走進了冰川。這時,前面有個湖泊阻止了前行,自然之力的阻擋讓人毫無抗衡之力。只好使用無人機航拍。通過航拍,來將腳步無法到達之地的景色傳達。在接收界面,才得以一窺奇險之景。(由于大氣變暖,冰川逐漸縮小。)</p> <p class="ql-block"> 6月28日,我們從浪卡子縣城出發(fā),直奔普姆雍措。普姆雍措,位于山南地區(qū)浪卡子縣城東南方向58.4公里處,與羊湖相擁。普姆在藏語中是“少女”的意思,所以普姆雍措湖又名“少女湖”。這里海拔5010米,面積295平方,四周被連綿的雪山所圍繞,巍峨的”庫拉崗日“神山就在湖旁。普姆雍措湖水湛藍清透,湖中小島猶如巨龜,靜靜地守護著這位“少女”。傳說普莫雍措曾被蓮花生大師所加持,從而有了神圣的氣場。普姆雍措湖每年12月至次年的2月會結冰。那藍色的冰湖,比冬天的貝加爾湖更勝一籌。冬季正是一窺普莫雍措藍冰、翡翠冰的最佳時節(jié),藍冰中的裂痕、氣泡清晰可見。普莫雍措湖畔,還有一片被稱作“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村落”的推村。每年湖面結冰的時候,村民們會把牛羊趕到湖中的小島上。湖中小島相對于村子周邊,草料更豐富。在藏歷新年來臨之際,村民們會將牛羊趕回岸上。千百年來,一直如此。西藏大抵是每個人心中的夢。我們一起去世界屋脊看圣湖,去尋找探索的藍冰。</p> <p class="ql-block"> 從浪卡子縣城去洛扎縣城的路上,普莫雍措邊上有座小山,公路邊的推村,據說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海拔5100)。穿過村子,便能看見依山傍水的寺廟。甘丹托門林寺(稱為“懸崖上的寺廟”)是噶舉派(白教)的寺廟,目前廟里各項事宜由幾名僧人負責,是推村及附近村民的精神寄托。寺廟面積不大,靜靜依靠在湖邊,獨具特色。它默默陪伴著普姆雍措湖和庫拉崗日神山,見證著他們之間那矢志不渝的愛情,守護著天下有情人。寺廟收拾的干凈、整潔。寺廟門前的空地對于游客會收取5元的停車費,時間隨意。這幸虧是在西藏,如此秀麗的山、水,絕好的位置,換到內地,一定會成為多方利益的博弈中心,絕不會如此閑置。</p> <p class="ql-block"> 6月29日,這一天依舊是好天氣,車行過光與影變換的山巒,翻越了波拉山,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車子在峽谷間穿行,我們來到了??ü磐兴拢ㄓ置惪ü磐兴隆⑸磐兴拢?。寺廟位于洛扎縣色鄉(xiāng)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以南約600米處,處于西南之地,南臨不丹國,海拔3700米左右,是噶舉派(白教)瑪爾巴大師的第一座寺院,由米拉日巴以一人之力,用六年時間建成。??ü磐幸鉃椤熬艑庸颖ぁ?,是瞻仰密勒日巴尊者(米拉日巴)修行遺跡的首選之地。寺廟坐西向東,平面呈正方形,寺廟周圍有圍墻,東西長為98米,南北寬約48米。它的風景美麗。寺廟內主殿被稱為噶瓦久尼殿,寺廟的正中間是米拉日巴當年修建的九層碉樓,高28米,樓頂是金頂。擦肩而過的藏族人嘴里念念有詞,手里撥著佛珠或菩提,圍著寺廟一圈圈轉經??拈L頭的人不計其數,他們衣衫襤褸蓬頭垢面,身上的藏袍油光發(fā)亮,額頭上的繭子又厚又硬,嚴肅恭敬,偶爾的微笑袒露出內心的滿足與幸福。年紀大的阿媽在固定的地方放上石子,用來計算轉寺的圈數。傍晚時分,霞光打在他們臉上,映襯出一顆顆堅毅的心。黃昏緩慢而又悠長,時間都沾染上一分敬畏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ü磐兴潞蟾臑楦耵斉?,在五世達賴喇嘛的執(zhí)政時期,噶廈政府規(guī)定對??ü磐兴?,每一個繞迥(12年)維修一次。公元1944年由桑珠寺活佛主持,對寺廟進行了最后一次維修,維修以后,桑卡古托寺也就開始以格魯派的佛事活動為主。色喀古托碉樓共有九層。它的一、二層是地下室、儲藏室;三、四、五、六、七層是原本的建筑;八、九層是1985年重建的(原建筑已坍塌損毀)。色喀古托碉樓面積的三分之一均為樓梯,它除了一、二層外,其余的碉樓層,均供奉有佛像。磊子、東子兩位“公子”虔誠地圍繞著九層墻壁轉了幾圈。攀爬在上面時,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小心翼翼地行走。</p> <p class="ql-block"> 離開了??ü磐兴拢覀円恍欣^續(xù)前行到了洛扎縣城:洛扎,藏語之意是“南方大懸崖”。這座縣城位于西藏山南市喜馬拉雅山南麓,是西藏的邊境縣之一。吐蕃時期西藏約茹千戶之一。元朝,洛扎屬于羊卓萬戶府轄。帕竹地方政府政權時,這里出現了多宗、僧格宗、拉康宗。1960年4月3日各宗合并,稱洛扎縣。</p> <p class="ql-block"> 6月30日,我們一路前行。沿著雪山腳下盛開的油菜花,在山谷里盛開的更加燦爛。圣潔的雪山穩(wěn)穩(wěn)佇立,鮮花三兩朵星星點點綴在村莊間??</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啊走,不知翻越了多少險道,我們終于到達了洛扎縣卡久寺。寺廟全稱是“吉祥隱修院”,位于洛扎縣拉康鎮(zhèn)背后名為“佳普晉”的云霧繚繞的山巔上,距縣城75公里,海拔4019米??ň盟滤旅挠蓙碛袃煞N說法,一種說法是:巖石像勝樂余剛騰飛天空,從巖石的縫隙中流下清泉,因此得名“卡久寺”。“卡“在藏語中是指巖石或城堡,這里指巖石?!熬谩痹诓卣Z中是指水。另一種說法是:如白色水晶堆積的雪山,向四方流下如牛奶般的八股甘泉,直流下到“卡”欽天母之山,因此得名卡久。</p> <p class="ql-block"> 卡久寺始建于公元1568年,是蓮花生大師五大隱修圣地之一。其主供佛為朗開寧布,隸屬寧瑪派,是歷代努氏朗開寧布學習佛教經典、研修藏傳佛教密宗教義、潛心修行的祖寺。相傳蓮花生大師為普度眾生,讓佛法與世長存,在卡久修行法洞周圍埋藏了許多珍貴佛教經典遺教及稀世珍寶,還親自修建并加持佛塔??ň盟掠?007年被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寺廟雄踞于一座山頭之上,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讓人有種置身于人間天堂的錯覺。此地既有天然圣湖,又有名貴草藥,山水花木間都顯現著佛教圣跡。四周群山郁郁蔥蔥,原始森林植被豐富,云霧繚繞時遠看卡久寺如同空中樓閣一般。置身卡久寺,四周云霧忽而升騰、忽而又云開霧散晴空萬里,云海波涌。漫步其間就如同神仙漫步云海,時而享受著天降甘霖,時而又沐浴著明媚陽光,彩云、彩虹也經常相伴隨行。</p> <p class="ql-block"> 在旅行的這幾天里,讓我們全身心的體驗到了雪域藏南之美。由于時間關系,我須盡快返程了。返程途中,在浪卡子縣城往羊湖的路上,前面的車突然停在了一片麥田旁,一個個都拿出相機、腳架尋找最佳拍攝機位。我們疲于趕路,這時才發(fā)現了周遭的美景。此時正是雪域高原的日落時分,大片麥田像金黃的錦緞,綿延在碧青的原野間。風吹過,麥浪搖曳,漣漪重重,空氣里充斥著麥粒的清香。伙伴們拍照。此時磊子、東子又教我一招:找好角度,從麥浪上拍一張、再對焦在湖邊山上拍一張、接著再對夕陽天空拍一張,通過后期制作后,就能充分展現出夕陽西下風吹麥浪的韻味。在急于拍攝的過程中,我還一不小心踩進了泥里,費了好一番功夫才把腳從中拔出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旅行的一路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團隊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團隊,吃苦耐勞,為了宣傳雪域高原的美麗,歷盡千辛萬苦,記錄自然脈動、星辰大海,也探尋生命的力量。從羊湖下山,接近村莊的一個地方,天一片漆黑之下,團隊行車途中發(fā)現了一起汽車交通事故。一輛連牌照都還未上的車,車上載著一家人。汽車側翻在了公路旁的溝里。團隊伙伴們遇此險情,沒有慌亂,也沒有視若無睹,而是緊急打開車燈示意,減速后把車停了下來。下車后,組員們迅速到車里拿拉車的繩子及其相關工具,有條不紊地實行營救行動。我和程蓉妹妹一個站在車前方,一個站在車后方,避免來車,及時提醒,防止再次發(fā)生意外。當受傷人員和遇險車輛得到妥善安置后,我們目送營救的車向村里行去。隊友們收拾好營救工具后,繼續(xù)向目的地前行……</p> <p class="ql-block"> 當“星球的脊梁”團隊再次出發(fā)阿里進行拍攝。在行駛過程中,路邊不時有著騎摩托車、自行車的各類游客。當汽車開到阿里地區(qū)馬攸木拉山時,前方路面一片狼藉,摩托車零件破碎四散,原來是一位摩旅游客騎車下山時,路遇連續(xù)顛簸路面而車輛失控,連人帶車向前翻滾,摩托車受損嚴重,騎手奄奄一息。團隊成員見此情況,立馬做出行動。司機負責把車停好并做好一系列安全措施;隊員們則迅速下車展開救援,協助醫(yī)護人員將重傷者送往了阿里地區(qū)人民醫(yī)院,聯系了傷者在山東的家人。在受傷者家人還沒來之前的那些天里,團隊隊友們晝夜輪守,看護著傷者。在隊員們的悉心照料下,這名傷者撐過了最危險的階段。后來我總是在回想,要是當時這名傷者沒有遇到“星球的脊梁”團隊的話,或許早因沒得到及時的救治而離去了。</p> <p class="ql-block"> 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就是這樣癡迷于星空攝影的攝影師們,為了完成一部風光紀錄片,深入青藏高原進行了長時間的拍攝,在幾年時間里踏遍了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他們用延時攝影、航拍的手法,記錄著世界屋脊的原始風貌,展現風起云涌、斗轉星移、日升月落等本源的自然法則。一路上經過了雪山、草地、湖泊、沼澤,遭遇了風雪、車輛故障等困難。他們每到一處,都以環(huán)保為前提,盡量的保護著環(huán)境。他們用最真實的鏡頭記錄著旅途中的一切,用最平實的畫面展現著在極端環(huán)境中反復超越自我、追逐夢想的年輕人。他們深愛著這片土地,處處助人為樂。在他們身上體現著可貴的奉獻精神,他們就是——“星球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扎根雪域、逐夢高原的重慶人,四十載激情歲月,四十載風雨兼程,用腳步丈量無悔人生,用鏡頭守護美好過往,用字符連接過去與未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