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永葆中國軍人精神!</p><p class="ql-block">供搞:楊海、郭祥裕</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黃土高坡</p><p class="ql-block"> 保邊衛(wèi)國一帥哥,</p><p class="ql-block"> 重憶軍營激情烈。</p><p class="ql-block"> 同壕情誼連海角,</p><p class="ql-block"> 青春勵志績業(yè)碩。</p><p class="ql-block"> 須發(fā)霜染壯年過,</p><p class="ql-block"> 珍惜難得老來樂。</p><p class="ql-block"> 中國軍人精神聞名天下,這個稱謂不是中國人自己給的,而是世界軍人給的,也是世界軍人對中國軍人最敬佩的稱謂!</p><p class="ql-block"> 最近有些人在這樣說,從青春到夕陽,人生的路有多長?遠去了的是風華正茂,迎來了的是兩鬢染霜。</p><p class="ql-block"> 憶往昔崢嶸歲月,幾度春秋幾度愁,到達兩鬢染霜彼岸,一路走來是要付出心酸,靠一種精神力量支撐著奮斗這個過程就是中國軍人精神,或者是曾經(jīng)的中國軍人精神。</p><p class="ql-block"> 有個戰(zhàn)友是我的同鄉(xiāng)叫付丙山,高高的個子,黑黑的臉龐看上去非常健壯,文化程度不高,幾乎是文盲,憨厚老實人品極好。73年入伍和我一樣被分配到我們紅一連,經(jīng)過三個月的新兵基礎(chǔ)訓練后又被分到了機槍班??笝C槍倒還可以,個子高大,就是軍人的起碼標準~隊例訓練讓他作難了,連長一聲令下起步走、全部隊要整齊劃一同時邁步甩臂,他卻和別人相反,人家出左腿,他出右腿經(jīng)常搞得全連戰(zhàn)友們哈哈大笑。后來有個機會后勤有個飼養(yǎng)戰(zhàn)備騾馬班,向連隊要一名飼養(yǎng)員,連隊自然就讓他去了。這樣既解除了他本人在訓練中出現(xiàn)的尷尬現(xiàn)象,同時連隊的隊列訓練也輕松多了。</p><p class="ql-block"> 付丙山戰(zhàn)友我前面說了人品極好,忠厚實在到了馬號班之后,工作積極上進肯吃苦耐勞,腳踏實地忠于職守,雖說不用出早操做訓練,可白天弄草料做準備,晚上起床喂騾馬,也是個很艱苦的工作,馬不吃夜草不肥,所以他們幾呼是整休不能入睡。戰(zhàn)友們一塊聊天時我問他,喂騾馬晝夜不能睡覺,累不累?他說已習慣了堅決干好這項工作。三年來經(jīng)過付丙山戰(zhàn)友喂過的騾馬膘肥體壯,經(jīng)常受到首長的表揚,并且還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p><p class="ql-block"> 結(jié)束了三年的軍旅生涯復原退伍回到了山東大平原農(nóng)村,這里既沒有礦資源,也沒有什么適應退伍大兵的好工作,全靠種地為生還生育了一雙兒女,孩子們漸漸長大,丙山戰(zhàn)友心想我這一輩子沒有上好學,讀好書,一定要讓孩子們上學讀書,為了貼補孩子們的學費,于是他除了種好自己的責任田之外,再去坑邊壕沿建筑工地,撿收廢品破爛靠拾荒供給孩子們讀書交學費。大人的舉動感染了孩子,同時也激發(fā)了孩子學業(yè)有成,兒子在山東名牌大學畢業(yè)后被安排到國企,目前付炳山戰(zhàn)友已幸福的定居在了泉城濟南。這是不是堅韌不拔的堅持了中國軍人精神,退伍返鄉(xiāng)后,對生活充滿陽光,不畏懼不退縮,永葆堅苦奮斗精神。失去了這種精神終身成為孤家寡人,也確有之!</p> <p class="ql-block"> 丙山戰(zhàn)友退伍不退色艱苦卓越的精神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條件好的又有幾位能居住在省城一線城市的!祝你好好享受生活吧</p> <p class="ql-block"> 楊海近照</p> <p class="ql-block"> 我楊海71年兵山西人,出生在一個農(nóng)村農(nóng)民家庭,兄妹4人我是最小的一個,父親在我15歲時病故,與母親兄姐相依為命靠生產(chǎn)隊掙工分過日子。1971年應征入伍至陸軍四師十一團紅軍一連一排三班戰(zhàn)士。 </p><p class="ql-block"> 入伍后在部隊領(lǐng)導首長們的教育培養(yǎng)關(guān)懷下,學知識學文化,忠于職守苦練殺敵本領(lǐng),節(jié)假日星期天,堅持下炊事班 幫廚做飯打掃衛(wèi)生及清除公共廁所,幾年來堅持別人訓練我參加,別人休息我大干,深受班排長好評,多次受到連獎勵,并且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入黨后自己對自己更是提高標準嚴要求,維著連隊中心工作搞好傳幫帶,讓我們紅軍一連好作風好傳統(tǒng)代代相傳。1975年部隊決定我退伍復員。</p><p class="ql-block"> 組織的決定就是我的志愿,打起背包就回到了本村毛家?guī)X,這時姐姐出嫁哥哥成家,我只能與年邁的母親娘倆生活。75年那時農(nóng)村生活條件及差娘倆住一間房,生活用品依然如故,仍然蓋我在部隊已蓋過四年的二斤半舊軍被,穿我摘去領(lǐng)章帽徽舊軍裝舊軍鞋。干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產(chǎn)隊勞動爭工分工作,為了帖補生活自己又干起了小作坊賣豆腐,老支書見我參加生產(chǎn)隊勞動積極啃干,支部書記決定我進支部并兼任民兵連長一職,在村委會一干就是三十年。沒房住在村委會的支持幫助下,先后兩次打了十個窯洞并接成磚房,解決了住房大事。</p><p class="ql-block"> 這一生中建了兩次房, 在修建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經(jīng)驗受了很大挫折,第一次考慮不慎窯洞塌方,地址選擇方向也不對坐東朝西,夏天還好些,到了冬季西北大風一刮門簾都吹地不知道跑到哪里了,室內(nèi)寒冷的結(jié)冰。于是就堅持再從新蓋,沒錢就下煤窯,挖鐵礦想辦法掙錢,下班后再做豆腐賣豆腐,在幾年的努力下建成了現(xiàn)在住的冬暖夏涼三合院,退伍返鄉(xiāng)后保持了,不屈不撓不怕苦不怕累敢于犧牲一切的中國軍人精神,蓋著多年的舊軍被穿著舊軍裝,依舊雄赳赳氣昂昂,完美的撐起了這個家,撫養(yǎng)兒女考上了醫(yī)大,竟然還是一位白衣天使生活工作在省會城市,現(xiàn)在兒孫滿堂,雖說比不上很好的人家,自己和自己之前相比也覺得可以滿意得啦!我的立身之本就是誠實,守信。村里選書記,我有四次當選,兩次全票,雖說我不當,但在這個村里活的值。一步步走來這些應該都歸功于部隊這個大容爐培養(yǎng)教育的碩果。</p> <p class="ql-block"> 楊海戰(zhàn)友庭院遠景</p> <p class="ql-block"> 這些這些都是359旅新一代紅軍一連退伍老兵風采,還有還有很多沒了解到的新人新事,慢慢了解報道,望讀者不久等!感謝閱讀欣賞,感恩轉(zhuǎn)發(f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