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時光荏苒,光陰似箭,40多年前非常有名氣的【海鷗203】活躍在軍營的故事,盡管如白駒過隙一般轉(zhuǎn)瞬即逝,但它會永遠根植于每一位戰(zhàn)友的內(nèi)心深處。</p><p class="ql-block"> —題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多少年過去了,如今<span style="font-size:18px;">知道“海鷗203”</span>的人也許并不多了,但是如果你看過《林海雪原》這本書或者電影就會知道部隊首長們有代號,如團參謀長少劍波的代號是“203”,聽陸軍戰(zhàn)友說這一代號解放后一直延續(xù)了下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延續(xù)到什么年代,是否延續(xù)至今,或者到什么時候戛然而止我也沒考究過。然而我在空軍部隊的軍旅歲月中卻沒聽說過首長們有這種代號,也許空軍部隊的首長不需要代號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要說的“海鷗203”可不是什么首長的代號,而是上海照相機廠出產(chǎn)的一種照相機品牌,這里我權(quán)且也把它稱呼為代號吧,這或許是受作品的影響亦或是軍旅歲月的使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老的相機品牌,海鷗照相機在1960年代就已享譽海內(nèi)外。在那個食品和娛樂都很短缺的年代,擁有一臺海鷗牌照相機那可以使你成為要多神氣有多神氣的人。而我有幸竟然在1970年代也成為了那一部分神氣人中的一分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還是上個世紀的1975年,我在部隊提干時才19歲,這又開始發(fā)工資了,那可不是當(dāng)戰(zhàn)士時的津貼費,第一年6元,以此類推,7、8、10、15元…。對于我這個年齡的23級正排小干部來說,每月領(lǐng)著52元的工資也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啊,恰似每月進賬一筆巨款,拿的眼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不知道怎么花銷,也根本沒有花銷的地方。什么找對象,什么結(jié)婚成家,什么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顧,都需要花錢的事和我都沾不上邊,心無旁騖的學(xué)習(xí)、訓(xùn)練、娛樂著就是年輕的我全部的軍旅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其中也源于我所從事的軍種是空軍地勤。其它不說,單就這伙食標(biāo)準每天0.9元,除了飛行員的伙食標(biāo)準外,還有誰能與之相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時候的祖國并不富裕,那時候的軍隊也非常艱苦,那時候的人民在黨和毛主席的領(lǐng)導(dǎo)下萬眾一心建設(shè)著我們的家園。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黨和人民給予我們空軍地勤的伙食標(biāo)準還是非常高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們每天0.90元的伙食標(biāo)準,吃的都是大米、白面,僅有百分之十的粗糧是小米,大都用來每天早餐做小米粥,連隊還經(jīng)常將結(jié)余的伙食尾子用于購買糖果、水果發(fā)給大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概念呢?我們來對比一下,當(dāng)時我所在的空軍部隊飛行員的伙食標(biāo)準是每天2.5元;干部灶0.50元;普通灶0.45元,對比中可見地勤伙食標(biāo)準之高。?再看看當(dāng)年城市職工每個月平均工資也就二、三十塊,農(nóng)民每天勞作一天的工分也就幾毛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個年輕的小干部有了工資,有了支配權(quán),進而就有了怎樣花的想法(當(dāng)年還沒有消費一詞)。已經(jīng)不滿足于部隊每天三點一線(食堂、營房、機場)的一日生活秩序了,幾番躍躍欲試想學(xué)點什么、干點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思來想去,就想到了探家乘火車在北京中轉(zhuǎn)時要住一宿,白天要在北京等一整天,利用這樣的機會,在游覽天安門并照相留念,在這神圣的地方,你會感受到這是每一位途徑北京的人一大心愿。我就聯(lián)想到擁有照相機的那一個個照相人,在天安門廣場畫個圈,三腳架一支就滿足了所有人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一聯(lián)想可就激發(fā)了我的興趣,想方設(shè)法琢磨相機,買個什么樣的相機呢?行動起來以后才知道,那個年代相機也不好買,無論怎樣努力竟然發(fā)現(xiàn)買不到。戰(zhàn)友們也湊在一起議論紛紛,出謀劃策當(dāng)起了參謀,其實大家也都希望我買個照相機,也好借個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也是緣由當(dāng)年照張相只能到駐地照相館且路途較遠還得利用周日請假前往,每當(dāng)周日,部隊又有著15%的外出比例,照張相也真是不容易,生活、訓(xùn)練、學(xué)習(xí)等照片更是想都不要想,也不知是誰出了一個主意,說給上海照相機廠寫封信試試看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了這一想法,我就執(zhí)筆寫了一封信,述說了我對照相機的需求。大意是人民解放軍守衛(wèi)著祖國的邊疆海防,守衛(wèi)著祖國的藍天,遠離城市,服役幾年間不允許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能靠通信聯(lián)系親人,匯報個人在部隊的成長,這種見信不見人的聯(lián)系給軍人以及親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思念,因此非常希望手中有一架照相機為部隊?wèi)?zhàn)友們留下年輕的身影,郵回家也讓父母親人看了放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為了買到相機,為了說服照相機廠,我是不惜口舌筆墨,洋洋灑灑滿篇都是大道理,寫了好幾大篇郵了出去,當(dāng)然也沒有報什么指望,更談不上什么希望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令人驚喜的事時而總會發(fā)生,記得那是一個中午,戰(zhàn)友們即將列隊吃飯的檔口,不知誰那么大嗓門的喊起了我的名字,說上海照相機廠來信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戰(zhàn)友們呼啦一下圍了上來,非要我當(dāng)即打開信念給大家聽,我記得上海照相機廠的來信熱情洋溢,字里行間充滿著對人民軍隊的熱愛,答應(yīng)幫助我們解決,要我把錢直接郵寄給上海照相機廠,然后廠里發(fā)貨。(寫到這時似乎有點夢想,感覺當(dāng)年廠里送咱一架多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封來自上海照相機廠的回信在連隊在軍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和反響,現(xiàn)在想來那也是一次生動而現(xiàn)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這議論紛紛中,戰(zhàn)友們對這封來信以及信中字里行間對人民解放軍的熱愛和購買相機的支持,內(nèi)心都滿懷著喜悅和自豪,又一次升華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愛,升華著保衛(wèi)祖國的責(zé)任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遺憾的是隨著工作的變動,信件沒有保存下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海鷗203相機在戰(zhàn)友們的期盼中郵來了!相機采用皮腔折疊式,攜帶很方便。速度從B門至120/秒,光圈從3.5至22,并且裝配了自動測距功能,在那個年代算是先進的配置了,該機使用120膠卷,<span style="font-size:18px;">價格大概是80多元,為了這架相機幾乎花了我三個月的工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小照相機很快就在連隊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span>機場、營房、操場、單雙杠,吊環(huán)、滾輪、秋千等等地方都留下了戰(zhàn)友們矯健的身影,記錄下了戰(zhàn)友們軍旅歲月豐富多彩的人生。照片向雪片一樣紛紛揚揚飛向了祖國的四面八方,飛到了父母親、戀人、同學(xué)、親朋好友的身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小照相機承載著戰(zhàn)友們的期盼,那個年代每周只放一天假,對于軍人來說,這也經(jīng)常是一種奢望。然而就是周日這一天也讓我變成了大忙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早上開始兩眼一睜,就應(yīng)邀為這一伙,那一群戰(zhàn)友走東奔西拍照留念,一天下來要拍十多卷柯達膠卷(當(dāng)時是最好的膠卷),也不知要走多少路,到了晚上感覺就是精疲力盡,比保證飛行訓(xùn)練還辛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張張方寸大小的照片了卻了多少父母的牽掛,牽起了多少千里姻緣,一張張照片讓親人們大飽眼福,帶給親人無限的驚喜。至今戰(zhàn)友們相聚的時候還是會興高采烈的回憶起那難以忘記的一段段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著對相機的熟練掌握,就開始不滿足簡單的拍照了,開始嘗試沖洗膠卷。為此要買顯影粉、定影粉,分別倒進兩個水杯中,用溫水調(diào)好,要準備一杯清水,把紅塑料皮剪出手電筒燈光處那么大小的一個圓放上去,作為紅燈,配上一兩位助手,準備工作就基本就緒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連隊門前不遠處的地道給我們派上了用場,這還是那個年代,為了貫徹“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指示為了預(yù)防核戰(zhàn),我們下連伊始就修建地道,我所在的營房到處都是地道,當(dāng)然一直也沒用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進漆黑的地道中,將膠卷打開先在顯影水中反復(fù)來回的卷(因配發(fā)的搪瓷杯容積不大,只能從一邊卷到另一邊),憑著感覺顯影時間到了,過一遍清水,然后再放到定影水中如此反復(fù)卷來卷去,直到感覺好了,在放入清水中洗凈,用蒙著紅塑料的手電筒照看有影了,就說明沖洗好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期這種簡陋且原始的沖洗過程有著許多的失敗,報廢了許多膠卷,這是因為膠卷在從相機取出以及打開的過程中有點亮光就容易曝光,在顯影定影的過程中對時間的把握全憑感覺難免出錯,這種失敗對于當(dāng)年的攝影愛好者或許都有著相同的經(jīng)歷,在拍照的初始階段也是難以避免的一些損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是,每當(dāng)看到因為技術(shù)原因報廢的膠卷,每當(dāng)看到戰(zhàn)友們興高采烈的迎了上來,得知結(jié)果卻又流露出來那無奈的眼神,那時的我真有些無地自容,令人沮喪。好在戰(zhàn)友們也沒那么多說道,膠卷大家買,報廢了也就全當(dāng)交學(xué)費。隨著照相、沖洗膠卷技術(shù)的不斷提高,廢品也就越來越少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后我又拿著自己沖洗的膠卷到離我們駐地10來里路的陸軍部隊照相館請教師傅,又報名參加了攝影(函授)培訓(xùn)班學(xué)習(xí),總算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由此照相技術(shù)是越來越好,成了深受戰(zhàn)友們喜歡的軍營小小“攝影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回憶起來覺得那時候的消費似乎有些超前了,有點奢侈了,剛提干那個時段,穿一件自己買的“的確良”襯衣,戴上手表,都要被指導(dǎo)員訓(xùn)斥一番,勒令不許穿戴,而擁有這照相機確沒有挨過訓(xùn),或許這也得益于戰(zhàn)友們包括指導(dǎo)員的歡迎與喜愛吧,大家都是受益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春良這小子(幾十年前我們就是這樣親切的稱呼),同批兵,比我還在部隊多干了兩年,看了我的這篇回憶,給我發(fā)來不少照片,并由衷的感嘆說這作品是我的杰作。我竟然驚奇的發(fā)現(xiàn),我們有在同樣的器械上拍出的作品,只是姿勢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還別說,40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仔細看看仔細想想這拍攝的角度,按快門的瞬間,光圈速度的把握,這就是差距啊,這小子看到也無法辯解,估計不服都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你看前后三張作品都是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我們兩個戰(zhàn)友互為對方拍的照,這玩器械的技術(shù)含量咱先別論,當(dāng)年的戰(zhàn)友都懂得的,這拍照的技術(shù)豈不是立判高下,當(dāng)年就是這樣邊調(diào)侃邊拍照。<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哈,當(dāng)我在這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當(dāng)年的時候,這有多開心快樂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幾十年過去了,當(dāng)年的《海鷗203》活躍在軍營十多年,伴隨著我直到轉(zhuǎn)業(yè)。在這篇回憶接近尾聲時,想到除了它辛勤的建功立業(yè)外,它讓戰(zhàn)友們掏了不少錢買膠卷,也讓戰(zhàn)友們費勁了不少的心思琢磨如何照相、選景,它是否也不同程度的影響了戰(zhàn)友們的日常秩序,其是非功過與誰述,就讓戰(zhàn)友們品味吧,就讓它永遠的留在戰(zhàn)友們的記憶中吧。</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