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自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父誕逢春今又是,高香一炷獻悼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龕前輕奠展視頻,凝眸無語已拽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人人都過20歲,年年過“生兒”味不同。但父親20歲生日那一天,卻迎來的是“宜瓦戰(zhàn)役”最關(guān)鍵的一天,是將自己一生最光彩的一天獻給祖國和人民的一天。他在冰天雪地的宜川城下也許忘了那天是他自己的生日,但歷史已將這光輝的一天載入史冊:那一天是1948年2月28日,農(nóng)歷正月十九!瓦子街戰(zhàn)役的紀念日,也是父親的生日,宜瓦大捷是送給父親最珍貴最隆重的成人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晉綏野戰(zhàn)軍是入陜后西北野戰(zhàn)軍的主力,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繼一縱二縱入陜后的1947年8月,三縱的五旅丶二旅也進入陜北作戰(zhàn)。一過河便北上一打榆林,南奔葭蘆河畔救出“聲東擊西”的陜北中央于危難之中,最后各縱取得沙家店戰(zhàn)斗的空前勝利,扭轉(zhuǎn)了被動挨打的局面。二打榆林,清澗、宜川瓦子街丶澄郃丶荔北戰(zhàn)役,就這一時期的陜北外線作戰(zhàn)中,僅當年的父親戰(zhàn)斗生活過的西野三縱五旅十四團(神五支隊)的歷次戰(zhàn)役中,獻出近兩千人的生命,再不斷從晉綏邊區(qū)補充兵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有縣志記載有烈士證的各村英烈,還有眾多的無名無犧牲地杳無音信的好男兒至今下落不明,一個大后生就在親人的淚灑惜別后,永遠消失在八十年前的記憶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覺悟跟立場是人的立身之夲,至古忠孝不能兩全。父親總是手腳麻利的做好自己的分內(nèi)工作,也手腳麻利的走了。人生就像一場賭局,特別是那種每天的生死考驗,大多數(shù)人是“保注”。在以后漫長的人生歲月里,父親都能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各中挑戰(zhàn),應(yīng)該感謝這段烽火歲月的歷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是一年春來到,父親的生日也隨著他的離去慢慢被遺忘,我卻不由得想起當年在陜北那溝溝岔岔中受盡磨難的父親,以及侄兒那艱辛的軍旅生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總想著當年日寇的繩索不能將十六歲的父親綁定,他卻義無反顧的加入到了解放戰(zhàn)爭的炮火硝煙之中,這是什么力量讓他做出這樣的決定,這也可說是人的良知和一種民族大義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親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的生命歷程是曲折精彩的。這是前年國慶大閱兵時我寫的一篇紀念文,略有改動。謹以此文向父親和侄兒以及所有軍人表達我最誠摯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代軍旅情結(jié)</b></p> <p class="ql-block">〔烽火歲月中父親的隨身文件包〕</p> <p class="ql-block">父親于隨軍地圖簡歷記載如下:</p> <p class="ql-block">拓展資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宜瓦戰(zhàn)役是1948年1月20中央西北野戰(zhàn)軍前委在地主莊園米脂楊家溝作出的一項重要決定。是西北野戰(zhàn)軍由被動轉(zhuǎn)入外線殲敵的一次重大勝利,它直接影響了后來挺進關(guān)中的一系列重大戰(zhàn)役的順利進行,那是一次圍城打援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父親所在的三縱隊于2月24日(一九四八年正月十五)執(zhí)行了彭總的一號進攻令,已完成對宜川縣城的攻勢,據(jù)說年輕的戰(zhàn)士一度打入縣城又退了出來,圍而不奪打來援之敵,是這次戰(zhàn)役的主旨。三縱后于3月1日反向從宜川城下和兄弟縱隊從四面八方齊會縣城西南的瓦子街東西20多里長,南北不足10里的狹長地帶。此役將國民黨王牌二十九軍全殲,上至軍長、師長、旅長等傷亡無數(shù),父親說軍長劉戡用日本小瓜手雷自爆身亡。敵傷俘、亡近3萬人,而我軍自損5千余人。殘酷的戰(zhàn)斗是在瓦子街,將逃竄之敵堵在這一狹長地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還是國軍的精銳。西北野戰(zhàn)軍在此傷亡很重,上至團長丶參謀長丶營長,下至戰(zhàn)士,5287名烈士長眠于瓦子街烈士陵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這冰天雪地的1948年3月(農(nóng)歷正月),宜川戰(zhàn)役中二十歲的父親為三縱五旅十四團六連通信員。經(jīng)歷了這次槍林彈雨的考驗,1948年5月父又調(diào)十四團二營任營通信員,代營長記得是黨玉小,指導員郝海明。1948年8月調(diào)團直屬通偵連任通信員,不僅又調(diào)到團長李嘉夫身邊任貼身警衛(wèi)。</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年8月到10月,3縱參加了澄(城)郃〈陽)戰(zhàn)役,荔(大荔)北戰(zhàn)役,殲滅戰(zhàn)與運動戰(zhàn)并重,考驗著年輕的戰(zhàn)士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四團的前身是成立于1946年許光達任司令員的晉綏二分區(qū)獨五旅(賀炳炎上將)十四團(李嘉夫,政委王展,解放后任武漢軍區(qū)副政委)。十四團的前身又是由晉綏二分區(qū)戰(zhàn)斗在神池的獨立營和神池、五寨武工隊、游擊隊組成的神五支隊組建,李嘉夫任隊長,王展政委。到了西北野戰(zhàn)軍為三縱五旅十四團,雁北支隊為五旅十三團,忻郭支隊為五旅十五團。三縱又是由晉綏二分區(qū)(獨二旅丶獨五旅)演變而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親跟隨李嘉夫參加完荔北戰(zhàn)役,李嘉夫腿部負傷。1948年11月,李調(diào)往三縱留守處任主任,父跟其去往山西河津干夾林整訓。李嘉夫后為天水軍區(qū)丶甘南武都軍區(qū)司令員,參加了甘南剿匪斗爭,1955年授銜為大校,后于身體原因(風濕病)62年離職,副軍級待遇,他是荊州石首人,享年79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加夫,1908年出生在荊楚大地之石首縣大垸鄉(xiāng)柴碼頭村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7歲父母雙亡,10歲給地主當長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8年春,李加夫加入農(nóng)民赤衛(wèi)隊。1929年3月,轉(zhuǎn)入著名的湘鄂農(nóng)運領(lǐng)袖段玉林的游擊隊。1929年冬從石首隨賀龍部參加紅軍,次年入黨任紅三軍九師警衛(wèi)連長。1935年10月隨紅二方面軍長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3月,李加夫進教導團學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9年春,調(diào)120師警備六團任一營營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0年9月,任晉綏二軍分區(qū)獨二旅714團一營營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3年后,從二分區(qū)警衛(wèi)營長到神池獨立營長以及46年的五旅十四團團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7年8月,隨五旅過黃河保衛(wèi)黨中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8年冬留守河東,隨后轉(zhuǎn)戰(zhàn)關(guān)中,蘭州戰(zhàn)役后挺進甘肅酒泉、張掖、武威剿匪留任武都軍區(qū)`天水軍區(q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打過津市,長征后參加百團大戰(zhàn),他從抗日戰(zhàn)爭晉冀察到解放戰(zhàn)爭陜甘寧,在炮火銷煙的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九死一生;重傷不下火線,身上前后九處留下永久的傷痛,后無奈留守。1955年大授銜為大校,曾任甘肅天水、武都軍分區(qū)司令員。他晚年又患嚴重的風濕病,癱瘓在床,不得辭退工作,62年到家鄉(xiāng)荊州干休所療養(yǎng),副軍級待遇。1987年李加夫病逝,走完他光輝的一生,享年79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0年12月1日,晉綏二分區(qū)成立(岢嵐丶五寨丶神池丶河曲、保德、偏關(guān)、朔州五區(qū)平魯一帶)。司令員彭紹輝,后許光達。部隊有獨二旅(新358旅包括一二0師由忻崞獨立團組建的7l4團,一二0師留守警備6團(9團)以及暫一師包括36丶37團,雁北6支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5年4月18日,抗戰(zhàn)一直戰(zhàn)斗在家鄉(xiāng)的警6團三營曾經(jīng)歷1940年7月平魯大林山突圍戰(zhàn),解放八角后,警6團調(diào)入綏蒙軍區(q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彭紹輝的新358旅一直戰(zhàn)斗在晉西北。晉綏二分區(qū)成立后編為獨二旅到三縱的獨二旅和五旅于1947年8月入陜作戰(zhàn)。三縱二旅的36團(一軍三師20團)在1952年冬入朝的抗美援朝的《奇襲白虎團》和西海岸線老禿山到臨江津的防御中,拼出20團8連的“二級英雄連”和21團1營長(傅全友)堅守198高地一戰(zhàn)成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張宗遜的老358旅(715丶716團)于1938年秋轉(zhuǎn)入冀州,在百團大戰(zhàn)中,由冀中返回晉西三分區(qū),戰(zhàn)斗在忻縣到婁煩呂梁山區(qū),1943年6月入陜保衛(wèi)陜北,演變成西北野戰(zhàn)軍主力一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立于1938年1月的新編一二0師714團也由彭旅轉(zhuǎn)入張旅,一雪大蟲窩前恥,1948年正月血戰(zhàn)宜川東南山,拼盡最后一滴血,涌現(xiàn)出“硬骨頭六連”的英雄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暫一師活動在神池東境的37團〈五支隊〉,還有抗戰(zhàn)后期從保德到岢嵐丶五寨丶神池的36團(高永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抗戰(zhàn)初的1940年4月的獨二旅〈新358旅〉714團下轄三個營,一營李加夫,二營蓮金海參加了陽方口奔襲戰(zhàn),大蟲窩突圍戰(zhàn)。三營在鄰近的石板溝村同樣遭襲。714團1938年l月成立,1939年留守晉歸彭旅,5年后又歸老358旅入陜?yōu)橐豢v714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15丶716團仍為老358旅主力直到一縱主力,西野一縱仍保留714丶715、716番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嘉夫在“百團大戰(zhàn)”那會兒為獨二旅(彭紹輝)714團一營營長,1940年8月末714團從河曲長奔夜襲陽方口大勝后,轉(zhuǎn)移身困朔州張蔡莊大蟲窩,1940年9月4日,傷亡慘重的714團突圍大蟲窩。獨二旅714團一部,于9月14日再次配合參加百團大戰(zhàn)第二階段的戰(zhàn)斗,任務(wù)完成后從烈堡南下50里,9月15日晚集結(jié)九仁村,四十畝溝,到16日晚南去集結(jié)太平莊西嶺,水泉梁。根據(jù)《獨臂上將彭紹輝日記》曾路居九仁村,南上管涔山。此次損失還有9月5日溫嶺公社石板溝的突圍戰(zhàn),因714團3營11連連長叛敵告密,10連遭遇日寇襲擊于石板溝。</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資料說他在“百團大戰(zhàn)”的大松寓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腸子都流了出來,但很難在網(wǎng)上查到;倒有這次大蟲窩突圍戰(zhàn)記錄,可能為一地誤記。</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這說來,父親人生中的貴人李加夫或許還在1940年帶著重傷曾路居九仁村。8年后,西北戰(zhàn)場上當了自己警衛(wèi)員的白禎祥的老家九仁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他也許當時還在昏迷中,或是在擔架上,故鄉(xiāng)的土炕上,支撐著虛弱的傷體飲過家鄉(xiāng)東溝的甘泉,滋潤著他那干裂得嘴唇吃過家鄉(xiāng)的莜豆面,但他絕不會想到:八年后,這個村的小娃娃他看中當了自己的警衛(wèi)員,這就是緣份吧!他們也許在以后相處的日子里,在那難忘珍惜的半年多的時光里由于戰(zhàn)事頻繁,他們還沒顧下敘舊,有文化的父親就被他選派住軍部教導團離他而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這也許是他們心中永遠的迷,也是他們心中那份不舍和永遠的傷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百團大戰(zhàn)”后,抗戰(zhàn)初由359旅派曾丶毛二同志在忻縣丶崞陽上陽武以及陽曲發(fā)展起來的游擊隊被充入二分區(qū)二旅號稱一團丶五團,〈誰為團長,有待考證,李在40年9月確實為7l4團一營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1940年11月,二旅五團番號變?yōu)闀x綏二分區(qū)警衛(wèi)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1943年12月,李加夫擔任晉綏二軍分區(qū)警衛(wèi)營營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1945年初,警衛(wèi)營一部與神池4大隊于八角三道溝成立獨立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1945年8月,獨立營與神五武工隊和游擊合編為神(池)五(寨)支隊,李加夫任神五支隊長,政委王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6年春,神五支隊改為雁門軍區(qū)獨立一團;11月,改為五旅十四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l947年8月,晉綏野戰(zhàn)軍三縱在許光達司令員的率領(lǐng)下,二旅丶五旅全部西渡黃河保衛(wèi)陜北根據(jù)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李加夫為西北野戰(zhàn)軍三縱(許光達)五旅十四團團長,直至為三軍留守處主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49年2月,三縱改為三軍,十四團番號為三軍9師26團(楊平,政委王展)李加夫也離團留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52年6月,26團番號為7師〈9師歸入7師〉303炮兵團,統(tǒng)歸一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69年12月,26團改為一軍3師(3縱)炮兵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75年6月,3師由河南信陽移駐浙江金華,從武漢軍區(qū)轉(zhuǎn)入南京軍區(qū)〈八大軍區(qū)對調(diào)〉,后為摩步第三旅,隸屬東部戰(zhàn)區(qū)73集團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這里走出西北戰(zhàn)場上屢立戰(zhàn)功,抗美援朝,對越自衛(wèi)反擊中再創(chuàng)新功的一軍軍長傅全友〈三縱二旅二十一團〉。鄧公點名任成都軍區(qū)司令員,后蘭州軍區(qū)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授上將軍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軍服</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軍服</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軍服</p> <p class="ql-block">情景再現(xiàn):回村當會計的父親如有這套辦公桌,那該多高興??!他將算盤中最難的“獅子滾繡球”打得從容不迫,也將那香爐腿炕桌割的靈巧端莊,在平淡的歲月中常常遇到當年的戰(zhàn)友,輕輕的談?wù)撝麄兊倪^往以及犧牲了的戰(zhàn)友,臨終前的日子里,還仔細端祥著我給他的記錄家鄉(xiāng)戰(zhàn)事的書籍,我理解他的那份心境。</p> <p class="ql-block">后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親在二00六年九月二十一日晚亥時,一次意外的感冒奪走了父親的生命,病逝于自家南城窯,享年七十八歲,十一天后歸葬祖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