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樓觀鎮(zhèn)團標村村史調(diào)查</p> <p class="ql-block"> 團標村位于關(guān)中環(huán)線團標站,距周至縣城16公里,與姚村、上三清村、肖里村、西樓村為鄰。以蛋雞養(yǎng)殖業(yè)、旅游業(yè)和獼猴桃種植業(yè)為主導(dǎo)產(chǎn)業(yè)。</p> <p class="ql-block"> 團標峪位于周至縣樓觀鎮(zhèn)團標村,河流長3.1公里,最高海拔1100米。林深峰陡,鐘靈毓秀。春來,山花爛漫,白娟梅、繡線梅、山茱萸、鐵線蓮綻放著成片的花,目之所及,心曠神怡;百鳥歡歌,黃鸝鳥、百勞鳥、綬帶鳥、相思雀合奏美妙無比的樂曲,聲聲悅耳,令人陶醉。夏至,山外酷熱難耐,峪內(nèi)則是另一番天地,隨著十二道天門,溪水潺潺,五龍池之水,剔透晶瑩,飲之甘洌清甜,竹林茂密,山徑通幽,清風(fēng)陣陣,到了觀音堂神清氣定、入了藥王洞才懂得什么是仙境。秋到,紅彤彤的柿子掛滿枝頭,酸甜可口的紅色羊奶子還有構(gòu)桃、五味子、八月炸、毛栗、獼猴桃隨處可見,讓人您感覺進了花果山,嘗不盡的美味,看不透的秋色。冬臨,層林盡染,漫山紅遍,登山的人兒唱著歌兒,喊著號子,山谷非常熱鬧,偶爾還能看到松鼠、野兔出沒,石筍塔戴著雪帽更加俊俏,第十二天門在云間縹緲。沉醉在澄明的山泉,高遠的天空,斑斕清幽的山梁,一切都像夢一般。這就是團標,一個讓人著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可是歷史上,團標經(jīng)歷了長期苦難的歷程,明朝后期,政治腐敗,戰(zhàn)爭連年,災(zāi)害不斷,周至、鄠縣、武功、興平災(zāi)民流向南山一帶逃荒,時有老虎下山吃人,村民結(jié)隊圍獵老虎,故稱團彪,后演繹成團標。</p> <p class="ql-block"> 順治三年(1646),土匪胡結(jié)劫掠團標峪,殺害孝廉李瑁,山村財物被搶劫一空;順治七年到九年 ,土匪王才、周禹、劉四、王友、權(quán)必強再次燒殺搶劫團標 及沿山一帶,直到順治十年才得以剿滅。</p><p class="ql-block"> 康熙年間,周至商人王玉融在團標峪籌資募建定空寺,有四處,俱名定空寺。內(nèi)有藥王洞,甘露池。團標峪南五里有觀音堂,山腰有泉石洞(即今藥王洞)當時知縣章泰祈雨靈驗,重修觀音堂??滴跏迥?1676)六月初二,反清軍由將軍杜學(xué)、總兵李梅率領(lǐng)3000兵,出西駱峪,屯娘娘山。初四,反清軍總兵王進孝、副將李成棟等出黑水峪,屯仙游寺。七月十七日,反清軍在姚村,團標一帶打敗清軍。</p> <p class="ql-block">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jù),強迫人民廣種鴉片,20世紀20-30年代又連年遭災(zāi):旱災(zāi)、蝗災(zāi)、蟲災(zāi)、水災(zāi),霜災(zāi),虎拉疫,特別民國18年(1929年)全年大旱,百姓成千上萬死亡,有的甚至絕戶,土匪猖獗,采取綁肉票、索銀元,釘手掌,刮人肉,放火燒,割耳朵等手段殘害周至、眉縣一帶百姓,團標深受其害,許多家家破人亡。1949年5月20日,渭北三原、高陵、涇陽、武功等縣保安隊、警察隊約3000余人,時稱十大縣團,入周至樓觀、團標,馬召沿山一帶為非作歹,負隅頑抗。</p> <p class="ql-block"> 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沿著秦嶺北麓西進,7月20日夜晚,紅軍抵達馬召后,遭到國民黨陜軍兵團的尾追與堵截,有兩名紅軍傷員傷勢過重,只好由地下黨員李志雄帶領(lǐng)黨外圍組織的先進青年雷明哲、劉鞏伯將傷員秘密轉(zhuǎn)移到團標藥王洞內(nèi),并經(jīng)由精通醫(yī)術(shù)的孫道人幫其療傷,直到半年傷勢痊愈后兩名紅軍才離去。</p> <p class="ql-block"> 1949.5周至解放,解放后,消滅了南山土匪,鏟除了反動會道門,分得了土地,團標百姓過上了太平日子。</p> <p class="ql-block"> 20世紀60——70年代人民公社化時期,團標人參與了黑惠渠,就惠渠和三河歸一建設(shè),為周至縣水利建設(shè)做出了應(yīng)有貢獻,團標一帶當時以農(nóng)業(yè)為主,農(nóng)業(yè)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由于土地貧瘠,日照不足,小麥、玉米產(chǎn)量低,棉花畝產(chǎn)只有60.5公斤,人民生活沒有解決溫飽。</p> <p class="ql-block"> 改革開放以來,包產(chǎn)到戶,自主經(jīng)營,激發(fā)了群眾的積極性,發(fā)展獼猴桃產(chǎn)業(yè),蛋雞養(yǎng)殖業(yè)和旅游興,村民得以致富,高樓、電器、小汽車在山村得以普及。近年來,國家實施精準扶貧,團標峪里的群眾整體搬遷,住進移民新區(qū),過上了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定空寺是清朝康熙年間修建,此后不斷擴建,形成十二天門,祭祀菩薩,藥王和玉皇大帝,體現(xiàn)了儒、佛、道三教共奉的格局。從谷口至山頂修建12道天門,共12公里山路,每道天門最少有廟三間,12處廟宇每社(數(shù)村)管理一廟,廟殿雕梁畫棟,壁畫神采飛揚,佛像、菩薩像、玉皇大帝像、太上老君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四時祭祀,香火永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