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記不得那是一個怎樣美好的季節(jié),只知道在這擁擠的世界里,道街街邊的一扇門里是我要走進(jìn)的地方。多年前,我對道街是陌生的,一般都是坐車路過,從不下車?,F(xiàn)在卻是我最熟悉和最感親切的地方之一,因為象征文學(xué)家園的撫順作協(xié)就在那里。我輕輕地開門,輕輕地上樓,在靠窗的桌前坐下,一天中我都在想,此生與文學(xué)相遇,就是我期許的結(jié)局。</p><p class="ql-block"> 五年一閃而過,卻給我留下了太多的感動。當(dāng)銘霞發(fā)來約稿信息,本以為在《一片開闊的谷地》和《一場唯美的重逢》里已經(jīng)寫得沒詞了。可睡一覺醒來,也許是在夢里,或許就是昨天,我看見一幅幅令人感動的畫面,記載著一段段令人難忘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 付文周老師年近八旬,有一天他拿著申請加入省作協(xié)的資料找到我,他說自己可能條件不夠,但還是想試試,因為加入省作家協(xié)會是他心中的夢想,特別想在有生之年得以實現(xiàn)。我聽著他說,看著他的眼睛。他的目光里透著真誠與暖陽,直照入我心底,讓我無法說不行。后來,老人家提前離開了我們。雖然他的申請沒有被批準(zhǔn),但我知道,付文周老師是帶著希望和滿足離開的。時至今日,老人家和我說話時的神態(tài)與畫面依然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 那日,撫順作協(xié)第十次作代會剛結(jié)束,我突然接到12組會員王連閣老師的電話。他異常興奮地告訴我,他花50元錢,把十屆作代會的合影洗出來了,就掛在房間里正面的墻上,天天看著,心里高興啊!話語中傳遞著滿滿的喜悅與自豪。</p> <p class="ql-block"> 一天,彭皞給我發(fā)來微信,問我作協(xié)是不是要繳會費了。我猛然記起,大概是七、八年前,那時他想有一間小小蓬車,為自己修鞋時遮風(fēng)擋雨。于是,在時任四組組長的號召下,文友們紛紛奉上愛心,幫他完成了這個心愿。這會兒,我以為他可能遇到困難了,便打過去電話詢問。沒等我問,彭皞就一再示:我特別感謝作協(xié),每天坐在蓬車?yán)镄扌?,心里總會想到作協(xié)帶給我的溫暖。是撫順作協(xié)把我?guī)нM(jìn)文學(xué),沒有作協(xié),就沒有我的今天。我問他生意還好嗎?他說好不好都不能耍賴,會費一定要繳的……</p> <p class="ql-block"> 隆冬季節(jié),萬新街一號飯莊里春意盎然,撫順作協(xié)第三文學(xué)活動組正在這里召開年終總結(jié)會。若大的圓桌邊上坐滿了人,組長郝剛說,每個人都要講講,說說這一年來所取得的成績。輪到王德風(fēng)老師說了,開始他好像還挺靦腆的,說自己八十多歲了,也沒取得啥成績。接下來,他卻不斷地給大家?guī)眢@喜,一會兒從桌子底下拿出一本書,一會兒拿出一本文集,一會兒又拿出一套童話畫冊,全都是他的作品。那情形就像一位圣誕老人,從自己的藏寶箱里,把快樂和驚喜一件件送給大家……</p><p class="ql-block"> 類似的畫面太多了,三天三夜也數(shù)不完。以上只是擱在我記憶中最上面的幾幀,不能算是全景播放,相信每位文友的心中都存放了許多值得播放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進(jìn)入12月,掐指算來,我已參加近二十場作協(xié)組、委的年終總結(jié)會。其實從嚴(yán)格意義上說,若隔三差五找個理由缺席一兩場,似乎也未嘗不可。但我就是像上緊發(fā)條的鐘表一樣,不僅停不下來,還有些亢奮。</p><p class="ql-block"> 何如此?就是心懷感恩與感動。感恩文學(xué)、感恩文友、感恩作協(xié);為文學(xué)給予的寄托而感動、為文友給予的信任而感動、為作協(xié)給予撫順的滿城書香而感動。是的,滿城書香。不是錯覺,是真實感受。想象一下,千余人的心里都揣著一顆文學(xué)的小火苗,大家散居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到了晚上,天黑下來了,每顆小火苗都燃燒著,是不是釋放的都是縷縷書香呢!</p><p class="ql-block"> 我們相遇在此,緣于初心在此、夢想在此,恰好是當(dāng)初約好的地方。因為這份熾熱的情懷,讓我們的心中總是擁有如陽光般的燦爛。</p> <p class="ql-block"> 我潛心于其中,可以獲得一種獨特的心靈感受,是純粹、是感動、是力量,更有成長。一個人不管年齡多大,都希望有成長的歲月。從前,我只讀過散文,卻沒寫過。是作協(xié)一次次征稿,給我以歷練的機會,從《這五年》到《同行》,算一算,寫過成型的、不太成型的散文幾十篇,每每打開文件夾,看到一大溜散文的名字,《美麗的月牙山》《我和兒子在日本》《猶如一片竹林》《懷念天堂里的父親》等等,都是我喜歡的。也有許多文友喜歡,發(fā)到朋友圈,大家紛紛點贊留言,我都一一記在心里,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白翠蘭姐姐曾跟我說,她喜歡《美麗的月牙山》,因為喜歡就一字不落地手抄下來,還說抄寫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我知道其實文章沒那么好,但這種鼓勵的方式很特別,每每想起,心中都充滿了感激。</p> <p class="ql-block"> 還有一種成長也不得不說,就是經(jīng)過這五年,能比較自如地在眾人面前發(fā)言了。不知有沒有人還記得,那年作協(xié)去大伙房水庫搞活動,現(xiàn)場接到任務(wù),讓我講兩句。那么多人面前,不拿稿說話,心里慌得不行,愣是把“莫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說顛倒了,重說幾次都是錯的,把站在對面的立峰兄樂得直跺腳。</p><p class="ql-block"> 總而言之,人生至此,還能讀能寫,能與這么多同道同行,足矣!</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