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點(diǎn)上方藍(lán)標(biāo)收聽全國金話筒楊劍濤老師的播音</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月14日上午10時38分,我親愛的父親離開了我們,享年91歲。</p><p class="ql-block"> 父親因為吞咽功能不大好,我們帶他去醫(yī)院調(diào)理幾日,這一去就是90天,終究沒能回家,永遠(yuǎn)地離開了這個他十分眷戀的塵世,還有他摯愛的老伴和孩子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幾天的沉重掙扎,今天我終于堅強(qiáng)地走向了醫(yī)院,走進(jìn)了父親住院的科室,在辦理好父親的死亡證明等諸多事務(wù)后,推回了暫時寄存在此的輪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我推著輪椅緩緩向母親家走去,看著這輛曾經(jīng)坐著父親、有著父親體溫的輪椅,如今卻是冷酷空囊,心中的悲哀不能自抑,眼淚模糊了雙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小區(qū)花園的小徑上,父親曾牽著母親散步,談笑風(fēng)生。自從去年9月,父親狠狠地摔了一跤后,這輪椅便成了他代步的工具……<br> 如今,小區(qū)再也見不到這位慈祥樂觀的老人,鄰居們再也聽不見他那爽朗達(dá)觀的笑聲。人們不禁扼腕悲嘆:想不到這一去,竟成永別。<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親1931年11月出生于浙江仙居縣下閣鎮(zhèn)湖淇園村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1949年7月5日仙居解放,時年18歲身為獨(dú)子的他,聆聽了部隊的宣傳,毅然報名參軍,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部隊,他立過功,受過獎,得到了提拔,1955年授予少尉軍銜,是第一批授銜的軍人。從軍12年,父親因健康原因,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先后在三門縣委組織部、三門縣工商局、三門縣發(fā)改局工作至退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回到臨海的父親本該頤養(yǎng)天年,但是,為了后代的幸福他并沒有閑著。當(dāng)時大弟和妹妹的兩個孩子正讀哲商小學(xué),因我單位分的房離學(xué)校近,我就讓出了房子給他們住。母親退休后又被古建公司聘去做財會工作,就由父親給兩個上學(xué)的孩子做飯,一直到孩子中學(xué)畢業(yè)。日復(fù)一日,陪著孩子們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他以此為樂,以此為福,他用愛撐起這個家,讓這個家充滿溫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們相繼上了大學(xué),父親高興得什么似的,忙著給這個獎勵給那個獎勵,勉勵他們好好學(xué)習(xí),成為國家有用之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父親,也有時間經(jīng)?;叵删永霞易咦吡?。對家鄉(xiāng)親人,他總有綿長的思念。他教育我們不能忘本,常說你們的爺爺奶奶高壽而終,離不開鄉(xiāng)親們的關(guān)愛和體恤。他不僅要求我們記住鄉(xiāng)親們的好,而且還對一些困難戶關(guān)懷備至,時常買些日用品給他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些點(diǎn)滴小事,映襯了父親慈愛的本性,而另外發(fā)生在他自己身上的兩件事,始終讓我難以忘懷:<br> 一件是,離休變退休。父親是建國前入伍的,出于對新中國的崇敬,填表時把自己的參軍時間虔誠地填寫為1949年10月1日,以至于把自己的待遇從離休變成了退休,結(jié)果他與同時參軍的戰(zhàn)友們在待遇上拉開了距離。母親幾次讓他向組織反映一下情況,父親卻說,弄這個事要找人求人,太麻煩,我們的生活已經(jīng)比大多數(shù)人好多了,夠用就好。其實,母親也不光是為了待遇,主要還是為了榮譽(yù),聽父親這么說,也就沒有再堅持。 <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是,二讓工資。文革期間父親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不僅沒有加工資,反而扣了4個月的工資。粉碎四人幫后,組織上準(zhǔn)備給他上調(diào)兩級工資??墒歉赣H認(rèn)為,當(dāng)時他的工資已經(jīng)達(dá)到行政15級,與一般人相比,已經(jīng)相當(dāng)高了,于是堅決地推讓掉。而后,1989年又有一次加薪機(jī)會,他硬是又讓給了下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我的父親,一個淡泊名利、高風(fēng)亮節(jié)、難能可貴的好老頭兒。雖然,他的一生談不上豐功偉績,但是在我們子女的心里,他是那么的高尚和偉岸。而今,父親離我們而去,讓我們無不痛心疾首。畢竟,父母在,家就在;父母走,人生只有歸途!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醫(yī)院治病期間,父親配合治療,非常堅強(qiáng)。護(hù)士長吳飛多次感慨地說:“老爺子出乎尋常的‘命硬’,難道與他當(dāng)過兵有關(guān)?太不尋常了?!边@又讓我想起另外一件事:文革中父親遭受造反派毆打批斗,逼他寫“悔過書”,他堅決不從,結(jié)果被毆打致傷,關(guān)進(jìn)“牛棚”。從此,他的一身硬氣換來了一個響當(dāng)當(dāng)?shù)木b號:“硬頭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一次入院治療,父親的病情反反復(fù)復(fù),艱難致極。眼看在醫(yī)護(hù)人員的全力救治下有好轉(zhuǎn)跡象,突然間,怎么就撒手人寰了?實在是難接受,太難舍! </p><p class="ql-block"> 盡管經(jīng)歷了幾天的悲傷化解,可今天見此輪椅,我又一次淪陷在巨大的悲痛里。父親啊父親,我們不是約定:病好回家見媽媽的嗎?你怎么就匆匆而別了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日里,沮喪和無助,吞噬了我的心,我的心好痛,好痛!</p><p class="ql-block"> 只能哀嘆人生太無常,人的個體實在是太渺小了。</p><p class="ql-block"> 我抬頭望向西邊的極樂世界,心中只有一個愿望:愿奔向天堂的父親,一路向陽,快樂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12-18</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