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追逐日光

漁歌

序言 <p class="ql-block">2009年初某日,我在紐約曼哈頓的寓所接到亦多電話: </p><p class="ql-block">想不想一起自駕橫穿美國? </p><p class="ql-block">好啊。我說。我們挑了個周末,前后請幾天年假,就這樣出發(fā)了。 </p><p class="ql-block">彼時華爾街尚愁云慘霧,供職某知名投行的亦多和供職某知名律所的我心中萬里晴空。首日輕軌至新澤西,租了輛最簡陋的韓國小車,當即穿賓州、越俄亥俄州、下印第安納州,入伊利諾伊州,夜宿于芝加哥城下。然而次日行程就出現(xiàn)了嚴重落后:皆因在66號公路起點標志旁發(fā)現(xiàn)了芝加哥美術(shù)館正在舉辦蒙克特展。我們饕餮藝術(shù),再出發(fā)已是傍晚,于是當機立斷修改計劃,從白天趕路晚上汽車旅館,改為跳下車就四處狂玩,跳上車就晝夜狂開;一人開車一人補覺,6小時一換班。這樣不但玩得更多,而且省下了住宿費,真是英明到連我們自己都忍不住頻頻的佩服我們自己。 </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們的旅途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公路,而是塞滿驚奇:德州的傳奇牛排館,威廉斯小鎮(zhèn)的古董店,賭城的自助餐和太陽馬戲團。不時方向盤一歪,便從州際高速回到衰落破敗的66號公路,探尋昔日開拓者的遺蹤。順利抵達太平洋岸后,我們又回到母校斯坦福,以老同學的大聚會完滿收尾。 </p><p class="ql-block">我們之后各自回國。2012年的某日,我在北京寓所接到亦多電話:想不想一起攀登非洲之巔,去看乞力馬扎羅的雪?</p><p class="ql-block">兩次旅行頗有相通:方向明確單一,推進簡易直接(每走一步就近一點),途景瑰麗壯闊,達成后極端滿足。我因此愛上跋涉。 </p><p class="ql-block">亦多則或有更多理由。他深情的向我講起本科參加校園自行車社團,假期用幾周時間從德州一路騎到阿拉斯加。連日騎行,腿股磨損腫痛,興致卻始終高漲。中間一段無人公路,所有團友來了一段裸騎,天地之間赤條條無牽掛。推想亦多剛到美國讀本科時,文化沖擊之下,這樣的遠游令他收獲了團體的友誼溫暖,也終于融入他鄉(xiāng)的風土人情。亦多在異域文化中得到深深的滋養(yǎng),坦蕩、通暢、自由、真摯又達到了新的高度。</p><p class="ql-block">然而工作后,旅伴不易尋。不論美穿或攀乞馬,難度并不高:前者需駕照,后者除常人皆可承受的高海拔外,難度大體與攀登京郊香山相仿而略低。成行之難,最難在于決心。決意攀爬社會臺階者眾,而登山者有幾?因此亦多和我互相珍惜。他有充沛的熱情和想象力,我則難得的將沉穩(wěn)謹慎與喪心病狂一身兼具。我們一拍即合。 </p><p class="ql-block">本輯照片就來自這兩次旅行,大多由我拍攝。亦多對于拍照的態(tài)度基本可以概括為: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行程過后他永遠想不起來向我要照片,都是我逐張?zhí)舫?,拷貝給他,之后也久不見他發(fā)布或懸掛。正如行程過后他永遠算不清帳,總是由我細致進行結(jié)項審計,最終向他隆重宣布一個數(shù)字,他便連忙低頭掏錢。亦多回國從商后,總要穿透些俗世侵染才能看到他心底的純凈寬厚;而在這些天真爛漫的旅程里,他的赤子之心不就在這些照片里閃閃發(fā)光嗎? </p><p class="ql-block">余叔叔整理了這些照片,并囑我作注作序。照片注解全憑回憶,大體上應(yīng)是準確的。就以此輯此文作為對亦多的一個小小紀念吧。愿他所留下的回憶,繼續(xù)帶給我們快樂、感動和勇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王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21年于北京</p> 穿越美國 <p class="ql-block">自駕游當天清早,我們從紐約市曼哈頓坐輕軌來到一河之隔的新澤西州紐波特(Newport,這里租車比紐約便宜),又乘出租車去租車點,我在出租車后座拍下亦多的樣子。旅程馬上就要開始,我們都興致高漲,感覺自己酷的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在租車點辦理手續(xù),亦多出示他的美國駕照,我抓拍了這重要的一刻。我們兩人里只有他有美國駕照,不然租車就會比較麻煩了。亦多每到辦各種手續(xù)的時候,總有一種懵懂和警惕相混雜的感覺。他不是一個糾結(jié)細節(jié)的人,大概沒少為此吃虧。</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租的小車:一輛現(xiàn)代起亞。從空間、安全性、駕乘感受上來說都是最差,價錢自然也最便宜。我們都不以為意:畢竟莫欺少年窮,身嬌肉貴也不是搖滾精神。</p> <p class="ql-block">亦多掌舵。我們起初的計劃是兩小時輪換,天黑就住店休息。后來因為路上好玩的太多,為了多玩一些地方,干脆改為晝夜兼程,六小時換班一次,不開車就在后座打盹,順便還省下了住店的花費。真是不可謂不瘋狂了!</p> <p class="ql-block">旅途第一天夜晚,已經(jīng)開到芝加哥附近,這是在服務(wù)站對著地圖留影。為省住宿費,我們當晚并未進城,而是在公路邊找汽車酒店住宿,這樣比較便宜。</p> <p class="ql-block">自駕游第二天,造訪了芝加哥千禧公園的地標性雕塑“云門”。這是一個110噸重的巨大橢圓形物體,拋光的不銹鋼外表將周邊景色映入其中。許多影視作品中都有它出鏡。此刻它映照出的是一對老友。</p> <p class="ql-block">當日大風幾乎要將人刮走,找到一個餐廳避風吃午飯,亦多對著厚大的漢堡包配合的擺出夸張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看到芝加哥美術(shù)館正在舉辦愛德華蒙克的個展,我們實在無法抗拒,于是拖延行程做了參觀,還各買了一件其名作《吶喊》題材的T恤衫,在后面的旅途中將會出鏡。離美術(shù)館不遠處應(yīng)該就是66號公路的起點,我們一時沒有找到,選了路標合影湊數(shù)。</p> <p class="ql-block">在不遠處赫然發(fā)現(xiàn)66號公路起點標志,感覺太棒了。我們此行的主要計劃就是沿66號公路從起點——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開到終點——加州的圣莫妮卡。66號公路是美國最著名的一條公路,歷史和文化底蘊豐富,約翰斯坦貝克的著名小說《憤怒的葡萄》和迪士尼動畫片《汽車總動員》都以其作為背景。凱迪拉克也曾推出66號公路款車型,還請莫文蔚拍攝了《66號公路》微電影,但這些已是我們自駕游多年之后的事了。該公路歷史較久,限速較低。時間所限,我們有相當一部分行程是在與66號公路平行的州際高速公路上進行的,但不時會下高速,回到66號公路,造訪沿途自然和人文景觀。</p> <p class="ql-block">亦多和我都偶好一醉。離開芝加哥前,在偶遇的酒鋪買酒,遇到了“66號公路”牌雞尾酒。66號公路因其名氣和歷史文化底蘊,被商家開發(fā)出了大量周邊產(chǎn)品,之后的旅途上會屢屢遇到。</p> <p class="ql-block">酒鋪門口。該酒鋪墻上的巨大66號公路標志,正是吸引我們停車買酒的原因。對著66號公路標志,假飲66號公路雞尾酒,自駕游也是文化游,逍遙游。</p> <p class="ql-block">因為貪玩而連夜開車趕路,清晨造訪空無一人的公路邊24小時快餐廳。</p> <p class="ql-block">旅途第二天,破曉駛?cè)氲轮?。這是亦多大學本科時代生活和戰(zhàn)斗過的地方,是他在美國的主場啦。亦多照例奉上搞笑的擺拍。</p> <p class="ql-block">德州地圖上畫著這一“孤星之州”的特色:風車,畜牧業(yè),油井,以及左下方象征德州精神的阿拉莫建筑(這里在德州獨立戰(zhàn)爭時期曾上演了移民和墨西哥軍隊的著名戰(zhàn)役——阿拉莫之戰(zhàn))。后來我自己自駕游再次訪問德州,專門游歷了阿拉莫。</p> <p class="ql-block">亦多一手煙,一手酒,扮演自由瀟灑的嬉皮士(當然都是擺拍)。66號公路在美國歷史上正是大量嬉皮士乘坐大篷車去到加州的鮮花盛開之地的“母親之路”。亦多天性寬厚陽光,自由不羈,正和美國精神中陽光的一面相通。</p> <p class="ql-block">換個姿勢,展示迷茫和自我求索。正如杰克凱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所體現(xiàn)的,美國文化中的公路精神富有叛逆、擺脫束縛、追求自由和超越的意味。我們的自駕游,也是對美國文化精神的追尋和體會。</p> <p class="ql-block">經(jīng)亦多介紹,來到了著名的“大德州人”餐廳。在這里,只要你能在一小時內(nèi)吃完一份標準餐(包括72盎司的大牛排和薯條等配菜),就可以免單。我們明智的選擇不去挑戰(zhàn),不過當天中午也遇到個別挑戰(zhàn)成功的食客。亦多隆重面對午餐,換上了在芝加哥買的蒙克名作T恤衫。</p> <p class="ql-block">我們旅行時,正逢網(wǎng)絡(luò)上在傳播一位旅行者在世界不同角落跳同一支簡單的舞蹈。播放效果是人和舞蹈延續(xù)而周邊場景不斷變換,感覺挺酷。酒足飯飽,亦多在餐館門口也來了一段。后來他又陸續(xù)跳了幾段,不過最終未能堅持,也沒有剪輯這樣的視頻了。</p> <p class="ql-block">66號公路的沿線商家各想噱頭招攬消費。此處號稱是全長近4000公里的66號公路的“中間點”,開了一家“中間點咖啡”。多年后有斯坦福的老同學沿著我們足跡,也拜訪了這家咖啡屋。今昔對照,令人頗為感慨。</p> <p class="ql-block">我和亦多路過“中間點咖啡”時,旅游旺季尚未來臨,咖啡屋干脆尚未營業(yè)。我們的敲門引來店主母女,合影留念。我們雖無任何消費,但也能感受到她們的熱情友善。美國普通人的簡單、陽光、開朗、好客,從中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亦多在公路邊表演T恤衫上驚叫者的表情,實在令人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早晨路過亞利桑那州的威廉斯小鎮(zhèn),積雪尚未褪去。這里海拔不低,離著名的大峽谷已經(jīng)很近,是游覽大峽谷的必經(jīng)之地。此行時間緊,后來我獨自自駕游造訪大峽谷時,又一次路過這里。鎮(zhèn)口的石標上寫著:66號公路之最佳。</p> <p class="ql-block">造訪威廉斯小鎮(zhèn)上的"紅色吊襪帶"旅店及烘焙店</p> <p class="ql-block">在小鎮(zhèn)喝咖啡,這里還兼賣各種紀念品。此時輪到我換上蒙克T恤衫(和亦多的是同款但非同一件哦)。</p> <p class="ql-block">亦多拿了兩張文化紀念品拍照,是仿制的舊時懸賞通緝的海報。4000/6500美元的懸賞,在西部牛仔時代應(yīng)該已經(jīng)可以算是巨款了吧。</p> <p class="ql-block">在亞利桑那州塞利格曼小鎮(zhèn)的路標“上”留影。此處自稱是“66號公路誕生地”。下面一串小牌子都是鎮(zhèn)上民間和宗教組織的名字,也許都有捐款樹立此標志?</p> <p class="ql-block">仍是塞利格曼,此處標志簡樸的多,并說明海拔5250英尺(1600米),建鎮(zhèn)于1886年。曠野,云天,標志牌,黑白照中的亦多還是挺有范的。</p> <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上有些舊時遺跡免費供游人參觀。66號公路被州際公路取代后,路邊商業(yè)漸趨蕭條,小鎮(zhèn)上也見不到幾個游客。此處是舊時監(jiān)獄,空蕩無人,供我們盡情擺拍。</p> <p class="ql-block">這張我也友情出鏡扮演警長,對囚犯亦多的求告置若罔聞。用的是相機的延時拍攝功能。</p> <p class="ql-block">監(jiān)獄門口,標志牌顯示該監(jiān)獄建于1860年。</p> <p class="ql-block">囚車自然也不能放過,擺拍一番。我又客串趕車警員,為了將亦多繩之以法真是操碎了心。</p> <p class="ql-block">還是在那個有老監(jiān)獄的小鎮(zhèn)。牌子上寫著土地出售辦公室,亦多假裝數(shù)錢買地。</p> <p class="ql-block">和商店門口的模特擺拍。</p> <p class="ql-block">旅途中隨機播放各種音樂,播到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亦多和我雙雙被漂泊零落之感擊中,遂停車休息片刻。</p> <p class="ql-block">胡佛水壩。那時變形金剛電影還未拍攝。</p> <p class="ql-block">地標工程前,兩個老友又合影一次。</p> <p class="ql-block">進入內(nèi)華達州。在這里迎接我們的將是無邊沙漠,還有燈紅酒綠的拉斯維加斯??紤]到賭場將近,亦多裝模做樣先數(shù)數(shù)兜里鈔票還剩多少。其實當晚他只是買票看了場著名的太陽馬戲團雜技表演。倒是我當晚在德州撲克牌桌凈勝200美元,聊補川資。</p> <p class="ql-block">賭城拉斯維加斯夜景</p> <p class="ql-block">拉斯維加斯的自助餐,阿拉斯加大蟹腿敞開吃。從桌上可以看出我們已經(jīng)吃了不少,實際上還要多得多!圖中可見一種殼上多刺的蟹腿,味淡肉死,另一種殼上光滑的則明顯更有香味,肉也更有彈性??磥碣€場面臨游客人數(shù)下滑,在成本控制上耍些小伎倆,將兩種蟹腿混雜,這樣細心的食客挑揀后也能滿意,而粗心的食客反正并不在意。亦多無疑屬于粗心食客:他喜歡大啖蟹腿的豪爽,粗于分辨蟹腿的質(zhì)量。我將發(fā)現(xiàn)講給他聽,他一臉無感。也是這一餐中,有路過的游人大媽直接走過來對我說:我喜歡你的T恤衫!喜歡陌生人的衣服就直接告訴他,美國人就是這么直接。</p> <p class="ql-block">當晚我們駛離賭城,雨夜堅持趕路,接近凌晨終于決定找個汽車旅館休息。幾小時后,醒來仍然疲憊,亦多一度不想洗澡換衣,被我勸服,否則他險些要當晚一副狼狽的參加斯坦福同學的聚會了!結(jié)賬出來,專車司機(亦多)已開車等在門外,我抬手按下了快門。</p> <p class="ql-block">旅途第四天終于開到圣莫妮卡,找尋66號公路的終點標志又費了些周章。我們先后兩次和當?shù)匾粋€二手家具店的店員問路,第二次的時候和他合了個影。</p> <p class="ql-block">終于找到了66號公路起點標志,銘牌上寫著“威爾羅杰斯公路”。1952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非正式的將66號公路另行命名為威爾羅杰斯公路。羅杰斯是個喜劇明星,當年沿此路來到加州,寫過很多關(guān)于此路的故事,還捐資維護該路,感情可謂深矣。亦多在終點附近又拍了一段舞蹈視頻。</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旅途第三天臨時起意,約母校斯坦福和老同學們相聚。本來打算開車過去,但得知公路因雨雪而封路。當機立斷,買了飛灣區(qū)的機票,迅雷不及掩耳的在洛杉磯國際機場的租車點還掉了車。亦多在機場航站樓外展示還車的小票:這是我們橫穿美國之行的驕傲證明。</p> <p class="ql-block">小票特寫,顯示我們2009年2月12日10:55在新澤西州取車,2月16日下午4:25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還車,共行駛3212英里(5169公里),真是算得上“行萬里路”了!日均行程約1500公里,還游玩了許多地方,真的是留下滿滿回憶。租車費共690美元。</p> <p class="ql-block">洛杉磯國際機場航站樓外,穿美完成的亦多。其實我們前一晚只睡了幾個小時,又瘋狂的竄訪圣莫妮卡,此時已經(jīng)疲憊到了極點,我剛一登機便不禁酣睡,一輩子從未這么渴睡過,估計他也是吧!</p> <p class="ql-block">當日我們決定返回校園,于是輪流在路上一人開車,一人打電話約人,當晚回到校園時已湊齊近二十位同學。我們畢業(yè)剛半年,許多老同學仍未完成學業(yè)。大家都住在“農(nóng)場”(“the Farm”,斯坦福校園的戲稱別名),聞之即來。斯坦福中國學生的鄰里相望、深情厚誼可見一斑。圖中是和趙磊、賈珈夫妻合影。二人目前居于芝加哥,育有一女。</p> <p class="ql-block">前右喬溪,是生長在美國的華人,工作于頂尖投行,與我們的斯坦福同學兼老友、電子工程系碩士生張大偉結(jié)為夫妻,我們都曾參加他們的婚禮。這次回來初次見到了剛出生不久的兩人之子Baron。大偉回國創(chuàng)業(yè),后來兩人聚少離多,終于離婚。后右張子洋(Gordon),也是斯坦福同學兼老友,還曾飛來紐約與我相聚。后來我曾受邀在香港主持他的婚禮。</p> <p class="ql-block">若干年后,亦多終于用相似的姿勢抱起了小多。</p> <p class="ql-block">聚餐大合影,除我之外皆是學霸、才俊。后排左三黑衣者楊以曉,寶藏男孩,也是我臉書對聯(lián)“草嫩羊已曉,水清魚亦多”的另一出處。后排左八魏巍,留在美國參加創(chuàng)業(yè),后來曾在北京相聚。他右邊是許軼,斯坦福商學院老大哥一般的存在,曾做新東方老師,后來回國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留學培訓機構(gòu),稱霸細分市場。亦多右后方是斯坦福中國學生會主席李松,也是我在斯坦福橋牌協(xié)會的牌搭子。他右邊則是商學院的陳歐,后來在國內(nèi)創(chuàng)業(yè),為自己代言,登陸納斯達克,一時風云無兩,我回京后有時會在地鐵墻面廣告和電視綜藝節(jié)目上看到他。前排中間是柴安偉,偉岸山東大漢,每次回國路過北京會和許軼與我相聚。三日橫穿美國,結(jié)尾是和老同學們相聚,可謂完美收尾。我當時在臉書模仿當時流行的電視廣告發(fā)帖:橫穿美國租車費690美元;66號公路紀念品22美元;緊急機票226美元;和老朋友們相見:無價之寶。</p> 攀登乞力馬扎羅 <p class="ql-block">2012年老友再出發(fā),借國慶黃金周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在首都國際機場航站樓外,琪琪幫助拍下了這一刻。我穿了斯坦福橄欖球隊的應(yīng)援T恤給自己打氣,顏色正是母校代表色——主教紅(Cardinal Red)。校園球賽上坐在一起穿著應(yīng)援T恤的學生們紅成一片,因此叫做“紅色地帶”(The Red Zone)。行程開始時亦多那是馬上就要嗨起來。我則啟程一臉嚴峻,爬山越到后來才越放飛自我。</p> <p class="ql-block">飛行第二段是在埃塞俄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轉(zhuǎn)乘埃航飛機前往乞馬山腳下的小鎮(zhèn)——阿魯沙。埃國機場極其簡陋,飛機極盡炫酷,舷窗用通電變色玻璃遮光,按鈕控制透光率,近十年后的今天在國內(nèi)仍然罕見。降落后拍了一張飛機。</p> <p class="ql-block">終點機場直接起名叫乞力馬扎羅國際機場,基本是空房子里有條傳送帶;一個當?shù)芈殕T略咋呼又略潦草的檢查護照。</p> <p class="ql-block">我們訂的旅行社套餐包括接機。坐在車中,放眼已是廣袤的非洲草原,并且點綴了首次親睹的風滾草:這里的萬物都是那么新奇。</p> <p class="ql-block">住處是坦桑尼亞民族風高檔民宿,分為一個個獨立小屋。我們放下行李,在會所喝下一瓶乞馬啤酒(亦多手機充電報平安),去阿魯沙鎮(zhèn)上走走;所到之處無不是眾人矚目的焦點,感覺人人都在盤算如何從我們身上搞點錢。八十年代初老外去中國時,感受也許類似吧!</p> <p class="ql-block">阿魯沙作為小鎮(zhèn)不甚繁華,但在坦桑已是高居全國第三的大都會了。在號稱“非洲地理中心”的簡陋小廣場,找到指向乞力馬扎羅的路牌:這里距離夢想僅余116公里。</p> <p class="ql-block">夜晚在樸素的小屋里,亦多腕戴驅(qū)蚊圈,拿出行李中的高科技產(chǎn)品:這個熒光棒插在水中幾分鐘就可以殺菌,令達飲用水標準。實際上我們十多人的挑夫隊每日供水,高科技根本沒用上。照片左下角可以看到一瓶在機場買的格蘭路思威士忌(Glenrothes)。睹酒思人,還憶那晚我二人在民宿院中對月小酌,留下多半瓶帶到山上喝。阿魯沙靜謐的中秋夜就這樣與老友一起過了。異鄉(xiāng)也有明月在,可曾照得故人歸?</p> <p class="ql-block">清晨小雨過后,準備出發(fā)。亦多右腕驅(qū)蚊環(huán),左腕新買的卡西歐海拔表。我則咬牙買了松拓。老友見面亮手腕,各自酸掉牙:他后悔沒花大錢買更炫酷的松拓,我后悔沒買更有性價比的卡西歐。如果交換一下補差價呢?估計也是各換一種酸。攀比要不得啊!</p> <p class="ql-block">來民宿接我們的面包車。坐了一路才終于確認,車上除了我們兩個背包客,坐得滿滿的都是我們雇的挑夫(十余人)。車子走走停停接人,并偶有討價還價、換人、拒載和搭便車。這么隨意的嗎?沿途風景則頗原始,偶見幾個低矮店鋪,頂著可口可樂的巨型招牌。</p> <p class="ql-block">午飯后出發(fā)。亦多一馬當先,我沒忘拍下他的背影。首日路途較平緩,令調(diào)研充分的我們(我)毫不意外。此處四周還是熱帶植被。登乞馬的要訣就一條,途中遇人以之互祝:魄力,魄力(Poly poly)!這是當?shù)氐乃雇呶骼镎Z,意為慢慢來。此生登攀,不宜慢乎?</p> <p class="ql-block">攀登乞馬有幾條不同路線。我們初段走的是納侖木魯線。亦多在路線標志旁留影。有幾個當?shù)睾⑼瘒鷶n來要禮物,并追討一小段,個個臟到超乎想象。</p> <p class="ql-block">這是第一天攀登到達營地</p> <p class="ql-block">日落前到達第一晚營地,挑夫們和我們同時出發(fā),兀自勻速前進,先我們抵達,搭帳篷、做晚飯,我們只需要休息。首日頗感輕松!乞馬有幾個山峰,背景是哪個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起了。</p> <p class="ql-block">折疊椅上享受片刻悠閑。酒壺上有66號公路標志,是上次穿美的紀念品。拿著這酒壺,亦多也是個有故事的大男孩。畢竟這世上自駕了66號公路又登了乞馬的,統(tǒng)共又能有多少人呢?</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午休亦多露天小睡不到一小時,誰料臉就有點曬傷,從此一露面總是一抹亮麗的高原紅。等我拉他起床神志不清的在日出中留影,已是第三天清晨。可見地貌已近寒帶,樹木只有孤零零一棵。亦多如這艱苦環(huán)境中的獨木一般挺拔。</p> <p class="ql-block">帳篷即景。我倆睡一個帳篷。亦多自詡平素無鼾,入山以來夜夜雷鳴,以致我們每晚出現(xiàn)了爭先恐后試圖入眠的可喜局面。</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山路先下后上,并包含短時海拔升降訓練,對適應(yīng)高海拔有好處,為明天沖頂做準備。是日我更加放松,終于開啟邊走邊唱模式,干脆一路唱到登頂,在海拔五千多米徹夜沖頂時,行走在登山者長隊當中,于頭燈閃爍的黑暗里高唱《上海灘》,以至于天亮后在乞馬峰頂被幾個老外捉住,錯將帝都作魔都,興奮的喊著:你好啊,上海先生(Hello, Mr.Shanghai)!亦多雖不唱,此處也擺出嘻哈手勢。</p> <p class="ql-block">越過山脊一段平坦路,是乞馬二主峰間的山鞍。走這種容易山路的時候不唱山歌那是不可能的。山中行路,一片云飄過就要馬上加衣,太陽一出來就要馬上除衫。</p> <p class="ql-block">亦多扛起登山杖。當時其實可以凹個大話西游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途中以山峰為背景自拍。這張是沒頭腦與不高興。向?qū)娜讼窨磥硎蔷氝^的,然而說好的背景山峰呢?亦多閉上雙眼仿佛在許愿。我左手握登山杖,右手捏著墨鏡和斯坦福小紅帽。</p> <p class="ql-block">向?qū)Ъ尤?,頓時生動許多。他叫凱文(Kevin),三十多歲,一家老小靠他養(yǎng)活。他的角色大致類似于包工頭。每晚來我們帳篷尬聊不走,無非蹭煙蹭酒。行程快結(jié)束,又來商量錢款交他分配:這關(guān)系到他在挑夫們心目中的威信。我們想想也對,他在本地還有長期關(guān)系要經(jīng)營,中飽私囊不至于過分,他來分錢也免去我們面對挑夫,于是應(yīng)允。沖頂成功后,下山路尤其辛苦。他路過看我疲憊,架起我一邊手臂走完最后一程。我說好累,他語重心長的說:你看我的工作不就是天天受累么?送走你們還有下一波客人。Kevin此前從無半點抱怨,此時細心拿捏下山時疲憊與放松交雜的時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給我做了頗為有效的一次思想工作,快十年后仍然記憶猶新。</p> <p class="ql-block">山凹平闊處曾有飛機幾十年前墜毀,殘骸至今供人憑吊。不遠處的路邊看到不知此前哪年登山客用小石子在地上拼成的字:HUAWEI(華為)。</p> <p class="ql-block">短時登上高海拔后再下來安營扎寨,作為適應(yīng)性訓練。這是下來半路上拍攝的,不覺間我們已在云層之上了。</p> <p class="ql-block">群峰懷抱中的第三晚宿營地,畫面露出半個高山湖。第四天亦多高原反應(yīng)明顯,行走在尚可忍受的苦痛中;我則還好,只覺腦仁被裝入網(wǎng)兜輕輕收緊。我二人情狀恰與出發(fā)前在北京空軍總醫(yī)院高壓氧艙測試情況一致。第四天下午抵達營地,睡至晚上出發(fā),連夜沖頂看日出。</p> <p class="ql-block">登高訓練下來,發(fā)現(xiàn)一處心形巖凹,其中涌出汩汩泉水,滋養(yǎng)巖下一方苔蘚,并流入一塊濕地。這就不能不算有點浪漫了。此處無佳人,還好有老友可以充當工具人。</p> <p class="ql-block">這是沖頂出發(fā)之前</p> <p class="ql-block">當晚通往主峰的漫長之字路上,登山者長長的隊伍頭燈閃爍。我只覺顱內(nèi)網(wǎng)兜更加收緊,呼吸困難,拄杖前行只是苦撐。煎熬之際,側(cè)目忽見溝中冰川,不禁瞬時淚目,口中默念主峰的名字“烏葫蘆”(Uhuru,斯瓦西里語,意為“自由”),腳下忽增力量。然而……還是慢了,本應(yīng)在峰頂觀看的日出,無需登頂就見到了。圖中是途中兩個半失智的登山遲到者。</p> <p class="ql-block">此圖恰可以表達意識到頂峰觀日出錯過無望后的一臉懵。背景是赤道冰川,逐年退縮,不久勢將不存。趕在“乞力馬扎羅的雪”徹底消失前造訪,是我們此行的急迫性。</p> <p class="ql-block">登山者體力參差,途中一些節(jié)點也設(shè)置標牌,以令提前折返者也算達成里程碑。此處是登頂前最后一站斯黛拉點(Stella Point),海拔5739米??酄巹倮ㄒ约鞍胧е牵┑奈覀円呀?jīng)要急切慶祝了。</p> <p class="ql-block">挑夫們自然不走這最后也是最艱苦的一程。但向?qū)evin和副手(名字忘了,估計是學徒(Trainee))全程陪同,并且準備了專門的姜茶為我們暖身。</p> <p class="ql-block">到得山頂,日上三竿。亦多拿出紅牛慶祝。贊助極限運動的紅牛并未贊助不夠極限的我們:這里只能算是倒貼。亦多還拿出手機拍攝視頻,留給琪琪和小多。</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里程碑:海拔5895米的乞力馬扎羅主峰烏葫蘆峰。因高海拔而迅速膨脹的我們,擺出了英雄群像一般的造型。一對老友,曾相聚在灣區(qū)如歌的斯坦福校園,相聚在曼哈頓島的冷夜,相聚在66號公路的曠野,相聚在北京縱貫線演唱會的夕陽中,此刻相聚在非洲之巔。</p> <p class="ql-block">亦多擺出沙雕造型。登頂那種無限圓滿、通暢、欣悅、感恩、忘憂的感受,是此生獨此一份的經(jīng)歷。峰頂最見赤道雪,2003年一次考察證實,峰側(cè)火山口下400米即是熔巖。據(jù)報道,千禧年夜登頂者罕見的多達百人,只死了幾個,以此推算沖頂存活率應(yīng)在九成以上。</p> <p class="ql-block">我的登頂成功單人照</p> <p class="ql-block">乞力馬扎羅頂峰附近的冰川赤道雪</p> <p class="ql-block">據(jù)調(diào)研,峰頂常常疾風酷寒,登山者難以久留。我們登頂碰巧遇上好天氣,峰頂微風暖陽,竟頗為宜人。我們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興盡方歸。我在山頂撿了幾顆小石子留念。乞馬是休眠火山,腳下皆火山巖和火山灰。拼盡全力沖頂后,歸途苦不堪言。</p> <p class="ql-block">下到營地,來迎接的挑夫端上冰鎮(zhèn)沖調(diào)橙汁,清涼甜美,沁人心脾。這是旅途中唯一一次喝到?jīng)_調(diào)橙汁,并且竟然冰鎮(zhèn),大概專途從較近的冰川取了冰,以制作勝利者的專屬瓊漿。整個挑夫隊圍攏來,合唱了登山勝利歌《乞力馬扎羅》。我們在第四天扎營之后、沖頂之前,已預先背誦斯瓦西里語歌詞,因而能夠參與合唱。彼時亦多苦于高原反應(yīng),久已勉強支撐,背誦天書般的斯瓦西里語歌詞竟勢如破竹,比我還快,拔地四公里,方顯學霸本色。</p> <p class="ql-block">又一張合影,這次為了全身入鏡我跑到了中間。最右是向?qū)evin,頭圍似乎明顯大于挑夫們。</p> <p class="ql-block">沖頂當晚扎營處頗為喧嘩熱鬧,成功登頂?shù)睦贤獾巧秸邆兛v酒狂歡,頭頂是璀璨銀河。我和亦多進了帳篷倒頭便睡。次日動身下山,竹杖芒鞋輕勝馬,一切不在話下。</p> <p class="ql-block">乞馬特色歪樹下,亦多輕松頑皮釋放天性。乞馬植物動物獨具特色,我們也聽到(和不很真切的見到)了傳說中的乞力馬扎羅大馬猴。</p> <p class="ql-block">山腳下有公園管理處,洗手三分鐘,過手的流水還是黑的。開車去鎮(zhèn)上酒吧午餐:炸雞、薯條和可樂,這食物接納我們重回文明世界。Kevin從公園管理處已開出登頂證書,此時隆重頒發(fā)給我們:我是229201號,亦多是229202號。證書寫著:xx歲的您在2012年10月5日7點04分成功登頂非洲之巔乞力馬扎羅山的烏葫蘆峰,海拔5895米。簽名三人分別是公園首席管理員、坦桑尼亞國家公園局長以及向?qū)evin(看他填寫的全名才知叫凱文喬治Kevin George)。</p> <p class="ql-block">回阿魯沙當晚又去和導游們泡酒吧,我們是萬黑叢中一點黃。在街邊大排檔邊吃邊跳舞,完全是當?shù)厝说囊归g消遣,我還遇到女扒手來貼身熱舞,她夾我錢包時被我一把抓住手腕,便若無其事的另尋舞伴去了。</p> <p class="ql-block">次日造訪塞倫蓋蒂國家公園(Serengeti National Park),這是坦桑尼亞西北至肯尼亞南部的大草原,我們見到野生獅豹猴象斑馬羚羊長頸鹿若干。</p> <p class="ql-block">非洲羚羊群。當日歸途中導游帶我們見識了著名東非游牧民族馬賽人的集市,來來往往的馬賽人皆身形瘦長,紅袍裹身。如此原始的景象令我們大開眼界。當?shù)厝艘话惴锤杏慰团恼眨瑢в晤A先告誡我們,馬賽人更是如此。我在路邊店買了大量風格濃郁的坦桑尼亞木雕。亦多只買了一件:小小木座上是兩大一小的一家人。路邊一景倏忽即逝,卻永印我腦中:大平原上濃云滾滾,風吹草浪,一個細瘦紅袍的馬賽人肩挑一長桿獨行,天地間別無他物。導游計好時間,專門開到一處高地,我們欣賞了美麗的非洲日落。</p> <p class="ql-block">斑馬群。次日我們又在雨中造訪了阿魯沙國家公園(比較一般),以及一處藝術(shù)品交易中心,所見木雕比昨日高了若干檔次,于是又是一番買買買。中心里一個白人經(jīng)營坦桑藍寶石,邊在手中把玩寶石邊挑逗我們的占有欲,還介紹說李連杰囤了好多,但我們最終沒買。直到次日歸國,我們?nèi)桃姷降娜A人只有四個:餐館老板娘,登山隊伍中的一對上海夫婦和一位新加坡大姐。</p> <p class="ql-block">我們雇了向?qū)烤€的司機和吉普。大象易尋,羚羊隨處蹦跳,最難找的是藏匿高手——豹子。園中一旦發(fā)現(xiàn)豹子,諸多游覽吉普立刻奔走相告,然后遠遠列成一隊,屏息眺望。</p> <p class="ql-block">象群旁合影,此時我終于笑容可掬。皮膚恢復中的亦多,高原紅愈發(fā)明艷了。紅色的分界線恰恰是他在山上用帽檐蓋住眼睛的那條邊緣線。我們又狼狽,又歡快;又疲憊,又滿足。</p> <p class="ql-block">飛離坦桑,籌備周密的我們選了機艙正確一邊靠窗,拍下了與乞馬的最后道別。飛機在一望無際的天空中路過幾乎比肩的高峰,移動中感受到的巨大比例尺撞擊肺腑。</p> <p class="ql-block">這應(yīng)是亦多自非洲回京不久,貌似在家中與小多的自拍,亦多臉上曬傷正在痊愈。我本不知這張照片的存在,登乞馬近十周年后的今天才見到。照片里不再是我鏡頭前常見的搞怪放飛的亦多,而是在親情中流露滿足,乃至忽然有點柔軟的亦多;不再是少年倜儻的亦多,而是忽而中年溫厚的亦多。小多那不經(jīng)事的臉,貼著亦多滄桑的容顏:路途勞頓,火山灰塵,赤道烈陽與云上的寒冷稀薄,都在你柔嫩而明亮的臉頰上融化了。日光雖不久駐,明晨又有朝陽。祝你見山峰之俊逸,原野之遼闊,河流之婉轉(zhuǎn);晴朗快意,逐日而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片攝影 王 重</p><p class="ql-block">文字撰稿 王 重 </p><p class="ql-block">圖文編輯 余提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