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去郭樓中學送課。</p><p class="ql-block"> 早上六點半的縣城,霧鎖霾繞,送課的幾位年輕人乘著郭樓中學班主任老師的車輛出發(fā)了。往常半個小時的車程,走了將近一個小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第一堂課是郭樓中學帥氣儒雅的李文鵬老師,他講授的是茅以昇的《中國石拱橋》,整堂課緊緊圍繞著說明文文體來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問題和課后作業(yè)。這是一堂典型的說明文教學課?!菊w感知,走進文本】【精讀課文,深層探究】【品味語言,把握方法】【積累拓展】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任務,分別是整體感知,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以及運用哪些事例體現(xiàn)這一特點;精讀課文,深入探究為什么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體現(xiàn)中國石拱橋這三個特點;品味語言,體會說明方法及說明語言的特點;積累拓展,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很明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語言品析賞析說明方法和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品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看似互相獨立,其實還是有交叉的。另外,在問題設置的方式上還可以添加一些小技巧,幫助學生打開思維。比如如何整體感知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征,寧鴻彬老師三十年前設置的問題就是在標題前面加修飾語,在體會趙州橋“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一準確的語言表達時,讓學生加入繪畫成分,在形象展示中讓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表達的嚴密性。</p>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課是劉玥珺老師執(zhí)教的《天上的街市》,劉老師朗讀功力和引導藝術特別好,將這首小詩的音韻美、畫面美和作者的情感美在豐富多樣的朗讀和摹寫中充分讓學生感受出來。其次是這位老師的學習目標設置非常科學,既有方法目標,也有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朗讀,感悟詩歌的音韻美;了解想象和聯(lián)想手法,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運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對比,體會作者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再次是問題設計富有層次:</p><p class="ql-block"> _______ 的天上街市(可結合具體詩句分析天上街市的特點)</p><p class="ql-block">街市之美,美在_______(可從意象﹑詞語﹑修辭﹑句式﹑表現(xiàn)手法﹑標點等角度品析)</p><p class="ql-block">結合助讀材料,仿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想那縹緲的空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定然有美麗的街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像這_______的現(xiàn)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只有 _______。</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想那縹緲的空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定然有美麗的街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就如那______的未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定然有 _______。</p><p class="ql-block"> 美中不足的是老師的點撥功力還不到火候,學生的答案缺少整合提升;其次是寫作任務指向不明,缺少明晰的范例支架,導致學生不能像文中詩句那樣找到一個具體的意象作為鞭撻黑暗現(xiàn)實和憧憬美好未來的情感載體,造成一些學生的答案空洞無物,缺少美感。</p> <p class="ql-block"> 李姣老師執(zhí)教的《孔乙己》《變色龍》聯(lián)讀課,課堂容量豐富。第一個主問題設計很好,學生答案呈現(xiàn)的也很好,孔乙己的特點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懶、窮、饞、苦,奧楚蔑洛夫的特點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變、壞。很可惜的是老師沒有沿著學生的思路繼續(xù)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兩個人物形象沿著各自的分析軌道漸離漸遠。</p> 群文聯(lián)讀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運用語文學科知識和概念分析語言現(xiàn)象,提升鑒賞能力,提升思維的深度、廣度以及靈活性、批判性。但是群文聯(lián)讀首先要完成的任務就是要找到不同文本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br>《孔乙己》《變色龍》兩篇小說的共同點就是中心人物刻畫都比較集中,人物形象典型;不同點就是人物刻畫的具體技法不同,反映的社會主題不同?!蹲兩垺纷铛r明的特點是借對話展示人物性格,而且人物自身的語體風格對比鮮明,主人公的語言風格隨著狗主人的變化也發(fā)生了很多可笑滑稽的變化,一方面語言干脆利索、裝腔做調;另一方面語言邏輯混亂、顛三倒四、大量的思維跳躍和斷片??滓壹旱姆治鱿鄬碚f就運用了豐富多樣的技法,老師在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時還是要緊扣住人物描寫的方法展開分析。但人物分析不是這堂課的唯一目的,人物形象分析的終極目標就是尋找兩個典型人物的社會意義,這兩個人物形象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被社會擠壓得變形,是反映社會亂象的悲劇形象,抓住這一角度分析,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意義認識可能會更清晰。<br> <p class="ql-block"> 授課者李老師剛剛走上初中語文工作崗位才兩年多,從接到任務到去陌生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上課,不到一星期的時間,而且又是選了容量最豐富的兩篇經(jīng)典小說聯(lián)讀,得有足夠強大的心臟才能獨自承擔起這份重任。其他兩位授課者也都是教齡不滿四年的青年教師,從他們的課堂上,你會感受到滿室盈盈的盎然綠意,這讓他們的未來具有不可限量的豐富可能。</p><p class="ql-block"> 這些年輕人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間,比如主問題拋出來之后,如何跟上學生思維的節(jié)奏,如何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整合提升,點撥引領著學生走向語文更高的審美境界;問題之間如何避免無效的重復、交叉環(huán)節(jié);如何讓問題既負載語文知識和概念,又能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p><p class="ql-block"> 這些問題的解決,既需要學生充分研判學情,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又需要老師反復研磨教材,挖掘文本特質,探究課下練習題目中的語文要素,借助教材這個載體設計合理的教學支架去訓練學生的語言聽說讀寫能力</p><p class="ql-block"> 教學支架是指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憑借教師提供的輔助,完成原本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支架的類型可以是范例支架、問題支架、助讀支架、情境支架等。清晰的問題支架,需要有情境化的任務和清晰的問題指向。</p><p class="ql-block"> 如《孔乙己》《變色龍》兩文聯(lián)讀,可以設計如下的問題支架:</p><p class="ql-block"> “一個_______的警官”“一群_______的看客”“一個______的社會”“一篇______的警世寓言”;“一個的孔乙己”“一群的_______看客”“一個________社會”“一篇______的警世寓言”。</p><p class="ql-block"> 在這次送教活動中,也看出了城鄉(xiāng)青年老師共同的問題:自主批注賞讀方法引導不足;小組合作學習利用不足;利用全息閱讀平臺,采擷他人教育智慧的思想意識不足;引導學生緊扣語言形式賞析文本內容,讓學生在文字深處種長出精神的花朵這一行動力不足……</p><p class="ql-block"> 這次活動,更多的是感動。看到了鄉(xiāng)鎮(zhèn)老師工作中的艱辛和堅守。他們一年四季日復一日在晴雨不定的天氣里來回奔波,披著晨星出發(fā),戴著月色歸來。他們既是開啟鄉(xiāng)鎮(zhèn)孩子思想智慧的精神導師,還是孩子們生活中溫暖相伴的親人;他們給孩子們貧瘠的心靈里種下了一顆顆語言的種子,給孩子們點亮自信表達的心燈。</p><p class="ql-block"> 一次送教路,一場溫暖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