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大串聯(lián)親歷記

林國定

<br><h1>  1966年開始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文革中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也是史無前例后無來者的。我作為這個時期的親歷者,把自己的所作所為、所見所聞根據(jù)當年的記錄結合現(xiàn)在的回憶,還查閱使用了網(wǎng)上一些資料和照片,形成圖文,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h1> <h1><b>大串聯(lián)的由來</b></h1> <h1>  1966年5月,毛主席黨中央根據(jù)對時局的判斷,為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發(fā)動了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六月份全國各大中學校運動已轟轟烈烈展開。八月初北京大中學生中自發(fā)建立起叫“紅衛(wèi)兵”的群眾組織。毛主席對此給與充分肯定,8月18日在天安門廣場接見了紅衛(wèi)兵,還親自戴上了紅衛(wèi)兵袖章,一下子點燃了廣大學生的熱情。</h1>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接見紅衛(wèi)兵 <h1>  此后,全國各地紛紛建立紅衛(wèi)兵,有組織地派紅衛(wèi)兵代表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檢閱。北京的紅衛(wèi)兵則到各地,宣傳鼓動搞運動。九月中旬黨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開展革命大串聯(lián),各地要做好串聯(lián)師生接待工作的通知。全國各地學生去外地交流學習,經(jīng)世面長見識,地方上組織接待各地來的學生,就是文革中“大串聯(lián)”的由來。到1967年1月大串聯(lián)全部結束,歷時半年。</h1> <h1>  10月份起,凡在校的大中學生只要憑學校的介紹信,即可去火車站領取去外地的火車票出行。全國各地已建立了接待站,一般都安排在學校、體育館等處,免費提供食宿和大小交通。一日三餐飯是一定管飽的,菜當然有啥吃啥。睡僅提供一個鋪位,草席鋪底,學生自帶被子,打個背包即可。各公交車輛、公園景點、展覽館(很多已經(jīng)關閉)均免票開放。</h1><h1> 參加大串聯(lián)的學生們,一般既去大專院校、黨政機關看大字報,參加當?shù)馗鞣N大會活動,了解運動情況,去紅色景點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也去些景點“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純粹的搞運動或純粹的游山玩水的應該是少之又少。</h1><h1> 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參加了這次從未有過、從此以后也不會再有的“革命大串聯(lián)”。</h1><br> <h1><p><b>準備階段</b></p> 1966年8月底根據(jù)區(qū)里安排我們班第一批有兩個紅衛(wèi)兵名額去北京。參加紅衛(wèi)兵先決條件就是要“紅五類”(即父母是工人、貧下中農(nóng)、革命干部、革命軍人的)家庭出身,我屬于職員家庭出身,還沒有資格參加,自然不會有機會。班里選了徐炳珍與嚴榮德二人隨同大部隊去北京。到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接見后,未安排其他活動就返回上海。<br> 到了十月份,隨著毛主席一次次接見紅衛(wèi)兵,外出串聯(lián)越來越放開。此時同時來了兩個消息:一是只要有學校介紹信,即可外出串聯(lián);二是學校組織去昆山花橋參加“三秋”勞動。我當即決定參加大串聯(lián),畢竟這是不可能有第二次機會的事,何況自打我上小學前去過老家溫嶺后,就沒有離開過上海。<br> 于是我和班里愿意參加大串聯(lián)的同學包巨武、徐寧、高學龍、陳榮祺、鄭敏、宋現(xiàn)生及圖書館的張學恒老師、語文蔡友聰老師共9人一起同行。<br> 首先我們商量了行走路線。北京毫無疑問是首要目的地。至于其他地方則越遠越好,即使不能去,路上經(jīng)過的城市也都能隨機選擇。于是初定了南京、北京、蘭州、成都、重慶、南寧、遵義、長沙等地。我去找到負責開介紹信的林葆瑞老師,他很爽快地取出一本油印的介紹信任由我填寫。為了使用方便,我一地填寫一張介紹信,填了五、六張,他啪啪蓋上師大附中的紅印章便大功告成。我們又去北站登記火車票,當時登記去串聯(lián)的人已經(jīng)很多,我們只能取到10月24日到南京的票。</h1><h1> <br><br></h1> 當年的介紹信 載有辦票、辦食宿的信息 爸爸媽媽很支持我去,給了我20元錢,那時的20元可值錢了。媽媽說北方馬上入冬了,天氣很冷,就把她剛翻制好的爸爸的駱駝毛舊棉襖讓我?guī)?。我備了一條小薄被打成背包,一個書包一個水壺,紅寶書《毛主席語錄》必不能少,還備了一個筆記本準備記下行程和抄寫大字報。(如今我就是靠這個記錄寫下本文的。)爸爸媽媽除了要我注意安全外還關照我到了北京一定要去看看表叔婆王雪瑩。 <h1><b>10月24日</b><br> 這天晚上,大家都早早地來到北站集中候車,按部就班排隊上車。我們還算幸運,個個都占到了座位,三人座坐四人。我坐靠窗,夜晚車一開頂頭風特別大特別冷,因車上人員擁擠實在太悶,關窗是不行的,只能把棉襖頂在頭上,迷迷糊糊過了一夜。這天有傳說乘警在車上抓住了六個小偷。<br><br></h1> <h1><b>10月25日</b><br> 清晨5點到達南京,安排我們住在市中心的人民游樂場。</h1><h1> 對南京并不熟悉,只知道有個與上海南京路齊名的新街口,放下背包后我們步行去新街口。清晨雨后的南京城空氣清新、街道寬闊整齊,兩邊綠樹成蔭,環(huán)境整潔安靜,給人心情舒暢之感。南京的城墻高大寬闊,公交車輛能輕松從城門通過,到底是六朝古都,顯得十分大氣,不像上海馬路狹小、彎曲凌亂的樣子。這是南京給我的第一印象。</h1> 南京城門 南京新街口 <h1><br></h1> <h1>  下午我們直奔雨花臺,這是個十分著名的革命烈士就義地,我自小就在書本中讀過許多有關的革命故事。大家懷著敬仰的心情瞻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和烈士墓。當時那里的紀念設施都還比較簡陋。當然我們也很想撿一些漂亮的雨花石留作紀念,可連雨花石的影子都沒有見到。</h1> 雨花臺烈士群雕 烈士紀念碑 <h1><b>10月26日</b><br> 我們的首要目的地是北京,今天的主要任務是拿到去北京的火車票。因南京長江大橋尚未建成,京滬線是由滬寧線與京浦線銜接而成的。要么火車乘專門的長江火車輪渡過江,要么到南京后乘輪渡到浦口,再乘去北京的火車。故今天一早我們就去浦口取票。其中鄭敏等幾個有事晚些到。<br></h1> <h1>  乘在渡輪上,看著遼闊的江面上浩浩江水緩緩流淌,十分感嘆: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當年百萬雄師是乘著木帆船冒著炮火過大江的……遠處,一排敦實的橋墩屹立在寬闊的江面上,這就是在建中的南京長江大橋!多么希望大橋已經(jīng)通車,我們能乘著火車過長江上北京啊。(而如今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了,萬里長江上已建起了幾十座大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早已成了現(xiàn)實。)</h1> 。 在建南京長江大橋橋墩 南京長江大橋<div><br></div><div><h1><br></h1> <h1> 浦口老舊狹小,與南京無法相比。</h1><div><h1> 去時,還能拿到下午2點的票,可是我們?nèi)藳]到齊,只得放棄,取到晚上10點半發(fā)往濟南的車。</h1><h1> 晚上,浦口火車站廣場上人山人海。開始大家排著隊,由鐵路工作人員引領向站臺走去,后面的學生一下子涌上,大家都奔跑起來,我背著背包被人一碰摔倒在地,一骨碌爬起來再跑。等擠上了火車,發(fā)現(xiàn)連個立腳之處都沒有。這樣“立壁角”站到北京幾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只得放棄下了車。</h1><h1> 10點45分發(fā)現(xiàn)另一站臺上停有一列車,燈沒亮門沒開空無一人,不知發(fā)往何處。但推測浦口發(fā)車一定是往北去的,一定會離北京越來越近。試探一下有一扇車窗沒有關死,宋現(xiàn)生一下把車窗打開,左右兩人抬住我往上一送,我從窗口鉆進去(這是過去我們民兵訓練時學過的招式,不想現(xiàn)在派上用場了)。高學龍也上來了,下面同學把背包往上傳,我們把一個個位置占好,其他同學再一一從窗口上來,全部有了座位。其他邊上的學生這才醒悟,紛紛爬窗上車。從此后我們一直采取這種合作分工,占住一個窗口保證全部上車的最有效的“操作法”,得了不少便宜,就再也沒有從車門上過車。</h1></div></div> <h1><b>10月27日</b><br> 這列車正好是去天津的,反正離越近越好。凌晨2點27分列車終于開動。車上十分擁擠,連上衛(wèi)生間都困難,不僅走道上站滿人,廁所里也有人。“但大家只有一個信念,只要能上北京到毛主席身邊怎么都可以”。列車一路北行,黃河、淮河、泰山,這些耳熟能詳?shù)牡胤綄崒嵲谠诘卣故驹谘矍?,實在令人激動無比。與邊上的外地同學混熟了開始聊了起來。后來就是比誰的家鄉(xiāng)好,廣東學生說廣東吃的東西最多,我們反嘰廣東人吃猴腦,我們說上海環(huán)境好,他們說一點不好,冬天冷死,夏天熱死……,熱鬧極了。這一天全在車上度過。<br><br></h1> <h1><b>10月28日</b><br> 清晨,車到天津,第一次見到火車在上面開、行人汽車在下面走的景象,十分新奇。此時有傳說車到此結束不去北京了。大家很著急,不知是誰寫了一個紙條:“我們一定要上北京”。大家互相傳閱表示心愿?;疖嚱K于又開動了,一陣歡呼。這時又有紙條傳來:我國爆炸了第一顆導彈核武器。大家又是一陣“*****”的歡呼聲。(這次寫本文時網(wǎng)上查了,此消息得到了印證)</h1> 先農(nóng)壇體育場 <h1><br>  上午8:45,火車終于到達”世界革命的中心—— 北京”。下車一看,這里并不是北京站,而是北京郊區(qū)一個偏僻的小站。車站邊一輛輛軍車已在等候??ㄜ嚢盐覀兯偷健跋绒r(nóng)壇體育場”,分批登記安排,又把我們送到北京郊區(qū)“中保(保加利亞)友誼人民公社”一個小學的接待站。這兒遠離市區(qū),交通極為不便,每天怎么去串聯(lián)?我們商量一下,決定另找別處。<br><br><br></h1> 北京天文館 <div>北京五十六中</div><div><br></div><div> 乘上去市區(qū)的公交車,到天文館站,找到了接待站:北京市五十六中(該學校現(xiàn)還在),這里邊上就是北京動物園,有1、2、3路公交車終點站,還有去清華、北大的專車,交通十分方便。于是就在這里住下。<br> 這里每個教室住十多人。統(tǒng)一打地鋪,晚上已經(jīng)開始供暖,是我們從未享受過的,室內(nèi)十分舒服。早餐一般給兩個饅頭加青蘿卜條,這個青蘿卜條有股特殊的清香味,十分爽口,至今記得。我們一般中午不回來吃,為了省錢再要了一份饅頭蘿卜條做午飯,晚上饅頭加大白菜肉片,免費能吃飽就很滿足了。徐寧告訴我,北京天氣干燥,又開暖氣,一定要多吃水果,否則易出鼻血。自己也確有口干舌燥之感。那時北京生梨蘋果2角一斤,柿子是最便宜的,一角二分一斤,而且十分甜軟可口。于是我們每天吃一個柿子,其他東西都不舍得買。<br> 當晚我們一行首先直奔天安門廣場。雄偉的天安門展現(xiàn)在眼前時,每個人的心情都無比激動!多少次照片、電影中看到的天安門,心中的革命中心、革命圣地、毛主席檢閱革命隊伍的地方,如今我們已親臨其境!那時還沒有燈光工程,除了天安門城樓還有照明,周圍很是昏暗,我們走過金水橋,走進城樓大門 到達故宮端門。然后折返回到廣場,先后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在昏暗中一一端詳。然后依依不舍地離開回去。這一幕至今歷歷在目。<br></div> 天安門 天安門華表 人民英雄紀念碑 <h1><b>10月29日</b></h1> 昨晚雖到了天安門廣場仍意猶未盡,今天上午再次前往,一睹她的風采。仔細端詳了每一個細節(jié):天安門前的華表(過去更多是在中華牌煙盒和中華鉛筆上看到)、石獅子、金水橋的漢白玉欄桿、厚重紅漆大門上九九八十一顆大銅釘……。有不少學生用紙擦城墻上的朱紅墻粉,作為到過這里的見證。接著又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遠觀紀念碑上毛主席親筆題詞金光閃閃,走上臺基,環(huán)繞紀念碑一周,誦讀了毛主席擬撰、周總理題寫的碑文,仔細觀摩一幅幅浮雕,對先烈崇敬之心油然而生。(以后多次去北京,再也沒有機會走上臺階如此近距離仔細瞻仰了。)<div><br></div><div> 然后,又步行到了著名的王府井大街。但也只是見見場面而已,不可能購物。返程經(jīng)過中南海,又是一陣激動:這是黨中央毛主席居住工作的地方??!只能遠遠地行注目禮以示敬意。<br></div> 王府井大街 中南海 <div>  下午到距駐地不遠的北京動物園,其規(guī)模、動物品種與上海西郊公園類似。</div><div><br></div><div> 北京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我都以上海為參照物,比較異同。</div><div> 乘坐公共汽車,其售票員操作流程與上海大有不同:前后兩扇車門是駕駛員負責開關的。<br></div><div><br></div> 北京售票員 北京公交車 售票員背著一個布包,一手拿票夾,一手拿一支纏著橡皮筋的紅鉛筆。買票時用紅鉛筆一劃,橡皮筋一剔,撕下票給乘客,買幾張他要重復劃剔幾次。與上海的票鉗操作完全不同。每到一站,售票員就會第一個從后門下車,趕到前門,把上車的乘客推進車門,自己最后一個上車,然后開始邊往后門擠邊售票,要在到達下一站前擠到后門首先下車,如此循環(huán)往復,比上海售票員坐在固定座位上售票開關門辛苦多了。(當然現(xiàn)在都無人售票了,這些神操作也已成了人們的記憶。)車廂上方扶手橫桿上吊著一排拉手環(huán),當時上海車上是沒有的。行車期間售票員還會給大家讀毛主席語錄,教唱毛主席語錄歌,一路很是熱鬧。<div><br></div><div> 北京的房子大多是土灰色的四合院平房,不像上海的那樣擁擠密雜,路上各種商店稀少,購物很不方便。天氣干燥,灰塵不少,但與乘火車一路所見比較,北京的綠化已是好多了。<div><br></div><div><br></div></div> 四合院 道路中央的安全島 北京的大街十分寬闊。不少主干道上中央設“安全島”,這是上海從未見過的,不知何用。后才得知,車輛多時過馬路往往一下子走不到對面,要先走到安全島等候保證安全,車輛過去后再過到馬路對面。北京的車輛比上海多,特別是轎車、軍車速度極快,有幾次看到外地農(nóng)村來的女學生在安全島上過不去,害怕得哭起來。 <h1><b>10月30日</b><br>上午去中宣部看大字報。主要內(nèi)容多是揭發(fā)陸定一、劉少奇的,包括文革初期向學校派工作組,在天津與王光英的春節(jié)談話,給黃炎培的信等等。<br><br></h1><h1> 下午去了駐地附近的天文館,中國古代的天渾儀、地動儀、指南針等赫然在列,最吸人眼球的是顯示地球轉動的儀器:在室內(nèi)一根長長的金屬桿高懸穹頂,底端一個碩大的金屬球在無動力狀態(tài)下不停地擺動。</h1> 北京天文館 <h1><br></h1> <h1><b>10月31日</b><br> 上午去了頤和園。這是為數(shù)不多還開放著的皇家園林。(其他不少為“破四舊”遭損壞而關閉。)萬壽山、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耳熟能詳?shù)母鱾€景點一一呈現(xiàn)眼前。萬壽山上有座銅亭令人印象深刻,全部建筑及內(nèi)部物品全是黃銅制作,極為精致。</h1> 頤和園 萬壽山 昆明湖 萬壽山銅亭 十七孔橋 下午去香山,時間有限沒有上山,在下面走了一圈,僅對兩個池塘間連起一座小橋的“眼鏡湖”的別致造型留下印象。<br><br> 香山眼鏡湖 回到五十六中駐地,聽到近日毛主席要接見我們的消息,個個無比興奮,這是盼了多時的愿望??!都希望這個幸福時刻早點到來。 <h1><b>11月1日、2日</b><br> 為了迎接毛主席接見,接待同志通知今天全部不要外出,留下做接受檢閱的準備。來了幾個解放軍同志為我們編組、列隊、練步伐。同學們雖來自五湖四?;ゲ徽J識,卻都十分認真參加訓練,要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接受毛主席的檢閱。這些解放軍同志個個能歌善舞,間隙休息就為大家表演歌舞《解放軍是個革命大學校》等,教唱革命歌曲,宣傳毛澤東思想,氣氛十分活躍。兩天的訓練很快過去了。解放軍關照,一定要早點睡,明天要趕早。<br></h1> 11月3日毛主席第六次接見紅衛(wèi)兵 <h1><b>11月3日</b><br> 這是令人終身難忘的一天,終于見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br> 大約清晨4點,一陣急促的呼叫聲把我們喚醒。大家?guī)Я藘蓚€饅頭,一些蘿卜干,還加了一個雞蛋、一個水果,整隊出發(fā)。天還完全漆黑,解放軍一再關照,認清前后左右的人,跟緊隊伍,接著就是急行軍。開始四周靜悄悄,就我們一支隊伍在夜色中行進;不一會兒,又一支隊伍與我們并行;再一會兒前后左右都是排著隊行色匆匆的學生隊伍,越接近天安門廣場隊伍越多,大家從四面八方向天安門匯聚。無人講話,無人東張西望,全是以一臉嚴肅神圣的表情去迎接最幸福時刻的到來。<br> 天漸漸放亮,我們走到天安門東側500多米處,正好有個牌樓,上書“南池子”三字,再也無法往前挪了才停下腳步。(后來知道從五十六中步行到天安門最短距離是8·5公里,我們這天繞道走還不止于此。)<br></h1> 南池子 金光閃閃的天安門城樓就在右前方舉目可見。大家席地而坐,不斷揮動小紅書,高聲朗讀毛主席語錄、唱革命歌曲,呼喊革命口號,陣陣聲浪似排山倒海,氣氛熱烈。此時,整個天安門廣場已是人山人海,一片紅色的海洋。 天安門廣場紅色的海洋 10點整《東方紅》的樂曲奏響,這是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登上天安門城樓的信號,大家都霍地站起來,手中揮動毛主席語錄,不斷高呼“*****”!大會開始,林彪講話,由于廣場擴音器的回聲和林彪濃重的方言口音,實在沒聽清幾句,大家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什么時候年見到毛主席上面。<div>  檢閱游行開始,大家都為了見毛主席,前面的停著不愿離開,我們后面的急著往前擠,盡管廣播里一再要求隊伍走起來,在城樓上的周總理也親自反復動員,可是隊伍始終如同蝸牛般緩慢前行,僅500多米的距離,我們走了近兩個小時,12點多才到達天安門前。終于遠遠地見到毛主席啦,他老人家身材魁梧,穿著綠軍裝,不時地向大家招手。由于距離較遠,總覺得看不清楚,再睜大眼睛想多看清他老人家也無濟于事。期間毛主席進去過,過一會又返回。在后面隊伍的擁簇推擠下,我們很不情愿地挪動步子,緩緩離開了廣場。</div><div> 這是毛主席第六次接見紅衛(wèi)兵,人數(shù)達200萬。<div><br></div></div> 當年報紙的報道 <h1>  同學們回來一是興奮,見毛主席的最大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二是不足,感到還沒有看清,都希望再等下一次能夠彌補這個缺憾。</h1> <h1><b>11月4日</b><br> 這天去參觀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br> 雄偉的建筑,聳立尖頂上熠熠生輝的軍徽,高懸的毛主席親筆題寫的“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匾額,令人對四十年人民軍隊來走過光輝歷程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排著長隊,穿過寬闊的廣場進入博物館,巨實厚重的銅制大門(后來才知道這是用58年炮擊金門時的炮彈殼鑄就的)、超高超大的大廳,立刻感覺我們?nèi)擞卸嗝疵煨?。大廳正前方巨大的漢白玉毛主席雕像栩栩如生。</h1> 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 毛主席手書館名 軍博的大銅門 毛主席雕像 先后參觀了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廳、抗日戰(zhàn)爭廳、第三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廳、抗美援朝廳、民兵廳及武器廳等。開始還看得耐心仔細,不想展廳如此之大,內(nèi)容如此之豐富,全部看一遍幾天都看不過來,只能走馬觀花了。其中,毛主席眾多親筆起草的文稿、朱德使用過的手槍、蔣介石手書的委任狀、邱少云被燒焦的軍衣、繳獲的美軍白虎團軍旗、抗美援朝時我空軍的戰(zhàn)機、擊落的U-2型飛機殘骸等等,令人印象深刻,至今歷歷在目。 <h1><br></h1> 朱德的手槍 抗美援朝時的戰(zhàn)機 <h1><b>11月6日</b><br> 上午我們再次來到天安門廣場。有不少照相館在此設攝影服務點。來串聯(lián)的同學哪個不想在天安門前留個影,于是紛紛排隊拍照。我也加入了拍照隊列。手捧毛主席語錄放于胸前,站立端正,是當時的標準姿勢。只是遺憾我沒有像其他紅衛(wèi)兵一樣,身穿綠軍裝、腰系武裝帶、臂佩紅袖章的最帥氣最時髦的裝束,穿的是唯一一件駱駝毛老棉襖,有些與眾不同的是:我胸前除了佩戴毛主席像章外還戴著共青團團徽和我校的校徽,照上了大串聯(lián)中唯一的,也是一生中最珍貴的一張照片。</h1><h1> 等結束大串聯(lián)回到上海后這張照片才寄到我家。</h1> 后來到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在前一陣破四舊中,如故宮、天壇等都已關閉,勞動人民文化宮內(nèi)的宮宇殿堂也如此,只有一個大殿開著,里面是“階級教育展覽——泥塑收租院”。 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 泥塑收租院 泥塑人物栩栩如生 <h1>  展覽以一比一的比例塑造出一百多個栩栩如生的各種人物,生動地再現(xiàn)了解放前四川大地主劉文彩剝削壓迫貧苦農(nóng)民的場景。這是四川美術學院師生創(chuàng)作的不朽作品,塑造人物生動形象,北京紅衛(wèi)兵講解員的介紹慷慨激昂,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梢哉f此后我再也沒有看過規(guī)模如此大、藝術水平如此高、觀后如此令人震撼的泥塑展覽了。</h1><h1> 下午,去清華大學看大字報。原師大附中體操隊的老隊長沈文龍畢業(yè)后考入了清華,正好借機去看看他。好不容易找到他的宿舍,門口有他的名字,可屋內(nèi)空無一人。向人打聽,他也出去大串聯(lián)了,只得無功而返。</h1> <h1><b>11月8日</b><br>去北京航空學院看大字報,出現(xiàn)了批判陶鑄的內(nèi)容。下午未外出,整理大字報。<br><br></h1><h1><b>11月9日</b></h1> 上午去北京電影學院,看到王震揭發(fā)肖克、陳漫遠的大字報。抄錄了《毛主席與毛遠新的談話》。<br> 下午去北京市委,看到批判鄧小平、李雪峰等人的大字報。<br><br> <h1><b>11月10日</b><br> 一早就接到通知:“毛主席第七次接見革命小將了”。因為是分批接見,這天沒有挨上,要求我們一律不要外出,在學校觀看電視實況轉播。<br></h1><h1> 由于上次采用游行的方式無法控制隊伍,這次改為讓學生乘軍車通過天安門接受毛主席檢閱,如果我們也能如此,既能看清毛主席,又不必擁擠就好了 。(后來知道,這樣雖然有其好處,但又出現(xiàn)新問題,軍車過多互相擁堵,還是無法讓幾十萬人通過)</h1> 毛主席第七次接見紅衛(wèi)兵 <h1>  晚上,去看望表叔婆王雪瑩。事先我有個考慮:不知她是否受到?jīng)_擊,看望她是否方便,先看她家周圍是否有大字報,如大字報很多,分量很重,就不便進去了。根據(jù)地址乘公交車來到北京郊區(qū)永定門外的化工部宿舍,周圍黑燈瞎火的根本沒有大字報,順利地找到她家。</h1><h1> 她家外觀與周圍其他宿舍樓并無二致,進房后是個內(nèi)套間,在那時住套間也算蠻高檔了,所用家具也很普通。這天她老人家不在,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與我聊了一會,(后來爸爸猜測她是王雪瑩的侄子也是繼子才杰的女兒)王雪瑩今晚參加學習,一下子回不來,約好讓我三天后再來。聊天中她還告訴我,11月2日有人把一名警察殺害搶走了手槍和三發(fā)子彈,因此3日這天毛主席接見形勢很緊張,管的很嚴。</h1><h1> 回來路上四周靜悄悄的不見行人,車輛稀少,只聽得不遠處嘩嘩的河水流淌聲,不知是不是永定河。</h1> 毛主席紀念堂 <h1><b>11月11日</b><br> 早晨6點鐘,解放軍突然告訴我們,今天毛主席要接見我們了。消息傳來我們高興極了!趕緊吃了早飯,帶好干點,整隊出發(fā)。寬闊的長安街兩側大家席地而坐,前排全是解放軍,我們學生坐在后面,中間留下寬寬的車道。帶隊的解放軍一再關照,一定要坐著不準站起來,毛主席要乘檢閱車過來接見我們。我們每個人都希望這次能離主席更近些,看得更清些。<br>下午2點45分左右,突然左邊響起“*****”的口號聲,一下子大家都站了起來。意識到毛主席要到了,我們這里也霍地站了起來。一輛先導車快速通過,就在我起身過程中,毛主席的敞篷車已經(jīng)到我們面前,前面站起來的人正好把我視線擋住,等車到達我右前方時,我終于看到了毛主席的側影,特別高大魁梧的身材,穿著軍大衣站在車上向人們招手,又立即消失在人群之中。后面一串小轎車魚貫而過。這次距離只有二、三十米,終于比較清楚地看到毛主席了,這一個側影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之中!<br> 這是毛主席第七次接見紅衛(wèi)兵,而以后再舉行了一次就結束了。據(jù)報道,1966年8月至11月,毛主席先后八次接見全國各地學生共110萬人。我也為自己是其中之一而感到幸運和驕傲!<br> (以后再次見到他老人家,是在多年后的毛主席紀念堂。我每次去北京,都一定要去瞻仰毛主席遺容。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四月與炳珍一起帶佳佳去毛主席紀念堂,還向毛主席獻上一束鮮花。他是我一生中最崇敬最信仰的第一偉人?。?lt;br></h1> 碧云寺 孫中山像 蘇聯(lián)贈送的水晶棺 <h1><b>11月12日</b><br> 上午去了香山碧云寺孫中山紀念堂,展出多幅孫中山參與革命活動的資料照片以及當年蘇聯(lián)贈送的水晶棺,墻上鐫刻著“孫中山致蘇聯(lián)遺書”。由于種種原因,孫中山葬于南京中山陵時未使用這口水晶棺。雖正值文革,但這里沒有受到波及,繼續(xù)對外開放。<br>后去了天壇,但那時這些都屬于“封、資、修”的,大門已封,無法一見祈年殿的尊容,只得無功而返。<br></h1> <h1>  晚上,我再次來到表叔婆王雪瑩家。</h1> 表叔婆王雪瑩 <h1><p>只見她慈眉善目、精神矍鑠、說話爽朗,一口溫嶺話十分親切。見我來了,立即熱情地與我打招呼,詢問我爸爸媽媽的近況。</p> 聊天中提及一些與我家有過交集的往事: “你爸爸的爺爺過去是開私塾的,我小時候就在你家讀私塾。你家院里有個女的(是什么人就沒記住),兩個奶奶很大,我們?nèi)诉€小蠻調皮的,經(jīng)常伸手去摸她奶,然后哈哈笑著逃走了…….”<br> 一談及國家大事,話就更多了,又是鄧穎超、康克清如何,又是宋慶齡、何香凝如何,盡是中央高層的信息,儼然一位革命老太太的神情。她數(shù)次提到周總理,說周總理實在太忙了,每天日夜工作,只能睡兩三個小時,大家都讓鄧穎超勸勸他,可鄧說他是革命工作需要,無法休息。<br> 談到這次大串聯(lián),她笑著對我說,你們要趁這次機會,外面多走走,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br> 這是我第一次與表叔婆見面,她的熱情、樂觀、豁達給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br><br></h1> 八寶山革命公墓大門 <h1><b>11月13日</b><br>上午去八寶山革命公墓。走進仿古式大門,青松翠柏遍布四處。平時應該是莊嚴肅穆之地,如今大量革命師生串聯(lián)到此,頓時熱鬧起來。</h1> 任弼時墓 瞿秋白墓 張瀾墓 <h1>  公墓分兩大部分。一是墓地,建在一座緩坡上,中間走道,兩側一排排墓穴。最高一排中間是開國中共五大領袖之一的任弼時墓,這是八寶山中級別、規(guī)格最高,被稱為八寶山第一墓,高大的漢白玉墓碑上鐫刻著毛主席題寫的“任弼時同志之墓”。左側是我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的墓,規(guī)格比任弼時墓略低。當時已有流傳瞿秋白《多余的話》一文,說他是“李秀成式的人物”,其墓可能要被損,但我見到時還比較正常。(以后被損壞嚴重,后修復。)右側是開國時的國家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張瀾的墓穴,漢白玉墓碑上刻有“張瀾主席之墓”,其規(guī)格與瞿秋白墓相齊,墓碑已被人敲擊污損過。</h1> <br><br><h1>  二是骨灰堂。中間最高規(guī)格的骨灰堂里,正面中間安放著羅榮桓元帥的骨灰盒。邊上是柯慶施骨灰盒。(后聽說被遷來上海)。其他人不認識。由于黨中央提倡火葬,以后去世的人逐步增加,骨灰堂規(guī)模不斷擴大,已經(jīng)有了好多個室,又建了骨灰墻。許多黨的高級領導人安眠于此。</h1><h1> 下午去了國務院,他們不接待,只是在外面看大字報。其中有劉少奇女兒揭發(fā)父親曾有過幾次婚姻的大字報;有反映喬冠華與龔澎關系的大字報。</h1> 表叔婆 王雪瑩 <h1>  應表叔婆之邀,今晚我又去了她家吃晚飯。這次她家來了幾個我不認識的年輕人,只有那個姑娘我上次見過,王雪瑩正與他們用溫嶺話談笑風生,好不熱鬧。吃飯時,坐下五六個人。她家有個專為她燒飯做家務的老保姆,也許平時吃飯人少,燒飯的大鍋都沒有,用的是熱牛奶的小鍋,于是保姆忙著把鍋端上來,盛了一二碗飯就沒了再去燒。這位高知、高干老太太,除了住房大一些,其生活與常人也無二致。表叔婆是很喜歡與年輕人在一起的,盡管她自己沒有子女。</h1><h1> 臨走時我告訴她,我將離開北京去別處串聯(lián)了,讓她有機會來上海,爸爸媽媽都十分想念她。她拿出20元錢一定要給我,讓我路上可用用。我推辭不掉收下了。我出來串聯(lián)時,媽媽給了我20元,現(xiàn)在她又給了我20元,我一路省吃儉用,很多又是免費的,因而轉了中國一大圈回到上海還有近30元,錢多出來了。</h1> <h1><b>11月14日</b><br></h1><h1> 在北京不覺已有半個多月,準備啟程趕往下一站西安。上午到北京火車站辦票。下午再次來到天安門廣場,瞻仰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向北京告別。</h1><br><h1><b>11月15日</b></h1> 就要離開北京了。一早起來,打好背包,早餐時還多要了好幾個饅頭、青蘿卜條作路上干糧,作好出發(fā)準備??刹逃崖敵鋈ミ€沒回來,只得等他,直到10點多回來,吃了午飯去北京火車站。<br> 順利地上了開往成都的列車,下午3:36離開北京。<br><br> <h1><b>11月16日</b><br><br> 一天都在車上度過。初次領略北方初冬的景色,沿途一片土黃,植被越來越稀,十分單調,房屋人口遠比南方的稀少。沿途遇有車站停車,我們就趕緊下車灌上開水,有時沒開水就灌些冷水了事。餓了就啃饅頭、嚼蘿卜條喝開水。外出的新鮮感和革命的熱情,都不覺有什么苦。</h1> 西安火車站 <h1><p><br></p> 下午5點到達西安。安排我們住西安市體育場。偌大的體育館內(nèi)一排排全部通鋪,場面甚是壯觀。晚上也有暖氣,我與高學龍都是小個子,于是合在一起,一條被子鋪,一條蓋,更舒服些了。<br> 這里三餐也是饅頭大白菜為主。北京帶來的饅頭還沒有吃完,晚飯時帶上吃掉。打飯師傅見我的饅頭與他們的形狀不同,好奇地問哪里來的。我說是北京帶過來的,他要過去仔細看了看,很驕傲地和同事說,這是北京的,沒有我們做的好。<br><br></h1> <h1><b>11月17</b><br> 上午,正逢西安大專院校學生在體育場召開“與劉瀾濤、霍士廉答辯會”。與北京上海不同,西安主要街道全部裝上連線的高音喇叭,這個大會通過大喇叭讓人們走到哪里都能聽見,我們邊走邊聽。這天答辯主要圍繞與安子文“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有關的事進行的,學生的火力很猛。</h1> 西安鐘樓 <h1><b>11月18日</b><br> 聽說西安最熱鬧的地方是鐘樓,上午與包巨武等一起去鐘樓買毛主席詩詞照片。沿街商店里賣的最多的是核桃肉,只有一元一斤。在上海核桃非常少且比較貴,是高級滋補品。想到媽媽每年要核桃桂圓浸阿膠,我就5角錢買了半斤,放在茶杯里帶給媽媽。<br> 近日宋現(xiàn)生病了,中午與鄭敏等陪他去醫(yī)院看病。經(jīng)透視、驗血,醫(yī)生診斷是支氣管淋巴結核,開了藥。<br> 下午看了電影“我國三次原子彈爆炸”和“跟蹤追擊”</h1> <h1><b>11元19日</b><br> 今天決定離開西安繼續(xù)前行,辦到了去成都的票。下午一點去火車站,可上成都的車怎么都擠不上去 ,不少人就站在車門外,甚至有人擠在火車頭的煤堆上。我們又跑到車庫里,有一列去成都的,才擠上去,可已經(jīng)沒有座位,只能席地而坐。因為是加班車,而且大串聯(lián)已使鐵路運行打亂,原來晚上7點10分的車卻遲遲不動。<br></h1> <h1><b>11月20日</b><br> 直至凌晨2點鐘火車終于開動。這次是慢車,每經(jīng)一個小站都要停車,還多次讓其他車,一停半小時,甚至2小時。出西安不久火車一直在爬坡,蒸汽車頭已換成電氣車頭。有人告訴,火車正在翻越秦嶺,電氣車頭爬坡能力更強。近中午,車窗外雪花飄飄,地上也出現(xiàn)積雪。車至秦嶺小站,我們下車體驗一下,果然天氣寒冷,四處積雪,趕緊逃上了車。<br></h1> 秦嶺上的小站 <h1>1<b>1月21日</b><br> 0點45分列車到達四川成都。宋現(xiàn)生病未愈,鄭敏等4人決定留在成都,我們其他人轉乘去重慶的車。當時選擇去重慶的主要原因就是受了小說《紅巖》的感染,非常想去看看當年重慶的地下黨是如何與反動派作艱苦卓絕的斗爭的,看看渣滓洞白公館這些魔窟究竟是多么陰森殘暴。<br><br></h1> <br><br><br><br> 著名小說《紅巖》 <h1>  同樣 這班車沒有座位,只能席地而坐,同樣經(jīng)常停車,但比前一列好些。列車在崇山峻嶺中行駛,景色自然很吸引人,但坐在地上看不到,只能聽到有人說了起身看一下。</h1> <h1><b>11月22日</b><br> 入夜,火車仍在群山間穿行。漸漸地兩側山上出現(xiàn)了燈光且越來越密,似乎火車是在高樓群中穿梭,煞是好看。要知道,那個年代高樓是極其罕見的,更何況多如繁星的燈光更是前所未聞?;疖囬_始進入重慶市區(qū)了,我們都站著觀看這難得一見的夜景。<br> 火車緩緩駛入重慶火車站。那時照明普遍使用黃昏暗的白熾燈,而火車站四排長長的月臺使用雪白的日光燈顯得格外醒目。<br> 接我們的卡車要把我們送到地處山上的重慶市外語學校,而火車站在山腳下,卡車沿著盤山路向山頂開去。到了高處回頭往下看四條白色燈帶的火車站臺遠遠地在我們腳下、越來越小,而沿途馬路燈光一色行距一致的路燈卻似一條柔和的飄帶從山上飄至山下,真的太美了!<br> 到了外語學校,這里燈光昏暗,走過上上下下的臺階來到住宿的教室。此時已是23日凌晨了。<br></h1> <h1><b>11月23日</b><br> 放下背包,肚子餓極了。吃完飯,打開鋪蓋睡覺已是凌晨2點15分。一覺睡到中午12點30分起來。吃飯后去洗了個澡,然后給媽媽寫了封信報平安。<br> 白天看了才知道,我們所處的學校地處山頂上,整個校區(qū)分成三、四個臺階。最高處一塊平地是教學樓,下來幾十格階梯的平地是運動場,又下幾十級階梯是食堂等生活區(qū)。真是地無三尺平啊。這里食堂吃飯也與眾不同。用的全是粗瓷大海碗,且是先洗碗后吃飯。食堂外空地上到處是用過的碗,吃飯了隨手撿一個洗一下就用,吃完了碗筷一擱走人。這里的伙食比北京、西安要好,吃的全是大米飯,菜則是以豆腐為主,都是豆腐燒菜燒肉,很符合我們的胃口,到底是天府之國!<br></h1> <h1><b>11月24日</b><br> 開始設想得很好:從重慶乘船回上海,一路上可觀賞長江三峽,還可以去武漢、九江等處。今天去重慶朝天門碼頭可早些登記,可去了才知道已經(jīng)登記到12月22日了,要等一個月根本不可能,只得放棄。原來長江輪不比火車,是不能超載的。<br></h1> 重慶朝天門碼頭 <h1>  朝天門碼頭確是過目難忘:市區(qū)在山上,而碼頭在山腳下,站在山上俯瞰,只見嘉陵江與長江在此匯合,江面開闊,江水湍急。碼頭依山傍水,眾多客貨船只??坑诖?,一片繁忙景象。</h1> 朝天門碼頭纜車 軌道呈眼睛狀 <h1>  從市區(qū)去碼頭要走下去百把級臺階,而這里有中國獨一無二的的交通工具:纜車。只見近40度角傾斜的山坡上鋪有兩端單軌、中間雙軌,整體似眼睛狀,山上與山下碼頭兩頭各有一輛極似老式有軌電車的車廂,只是車廂斜臥于鐵軌上,車廂內(nèi)呈階梯狀,進入車廂可向上或向下走,走道兩側是一排排座位。上下兩輛車廂以纜索與卷揚機連接,一經(jīng)起動,便同步相向而行,繼而互相擦肩而過駛向對方。不幾分鐘山上的人就到了山下,而山下的同時到了山上。為去客運站登記船票,我們乘這纜車體驗了一把,倍覺新鮮。(前些年得知,纜車已經(jīng)拆除,成了老重慶人的記憶。也有說要重建,但一直無動靜。很是可惜。)</h1> <h1>  接著去沙坪壩等處。沙坪壩是小說《紅巖》中經(jīng)常提到的地方,當年地下黨就在此處開的書店,如今是比較熱鬧的商業(yè)中心。</h1><h1> 令人印象更為深刻的還是這里的市容,其建筑、道路、交通等無不凸顯出山城的特點和當?shù)厝嗣瘛翱可匠陨健钡闹腔邸?lt;/h1> 房屋層層疊疊依山而建 <h1>  重慶整個城市全部建在群山之上,所有建筑都是依山而建,市內(nèi)道路繞山而筑。道路兩側,一邊是劈開山石,緊貼著山體建房,二層、三層……,當高出上層馬路路面時開出的門就成了上面的沿街門面房了。房屋層層疊疊依山而建,遠看好似群山披上一件房屋建筑的外裝。</h1> 重慶的小巷子 <h1>  當時重慶有不少類似于上海棚戶區(qū)的成片板房。在道路外沿一側一排街面房屋,兩幢房子間隙向里望去,只見一條窄窄的石板臺階小巷子自上往下直通下去,沿著臺階往下走,兩側一排排板房向左右延伸,與上海弄堂結構相似,只是上海是建在平面上,而重慶是立體的,真有異曲同工之妙。如一直走到底,出去便是下面一條馬路了,如此層層疊疊形成了重慶成片的居民區(qū)。</h1> <h1>  重慶的交通也因山城道路的高低起伏而極具特色:市內(nèi)公交以電車為主,少有汽車,因為電車的爬坡能力好于汽車;自行車是這里的珍稀物品,不斷的上下坡騎自行車是根本受不了的。偶有一次見到有位解放軍同志推著自行車走上坡,邊上四五個孩子跟著邊走邊看稀奇,就像我們上海小孩子看馬車似的;</h1> 重慶的勞動車 <h1>  最令人驚訝的是拉勞動(人力)車的。其車的特點除了兩端把桿比較長外,還有在車后部肚子下安裝一根粗大的樹干。一般兩三人拉一輛車,而且?guī)纵v車一起跑,坡陡時互相幫助,一個把車,幾個人幫著推上去,回頭再來推下一輛。下坡時,把車的把把桿使勁往上抬,推車的則用身體壓在車后端,使車肚子下的樹干緊壓地面起到剎車作用,即使如此,滿載車的巨大慣性還是令車飛速下行,讓人看了膽戰(zhàn)心驚。他們(其中還有不少中年婦女)就是這樣一程一程推過去的。重慶的人力車工人太不容易了!而名氣很大的“重慶棒棒”(挑夫)那時倒沒有看見。</h1><h1> 這些都是其他城市未能見到的奇景。 </h1> 解放碑 <h1><b>11月25日</b><br> 原計劃去渣滓洞,可不巧我們乘錯了車,只能改去解放碑。解放碑位于重慶市中心,當時看上去已比較老舊。中午就在邊上一家小面館自費吃了一碗面條。下午還想去渣滓洞,但還是人太多而放棄。<br> 過去歌劇《江姐》中唱道:“今日告別霧重慶”,果然毫不夸張,重慶的天氣總是霧氣重重、陰沉沉、濕嗒嗒的。三天前洗的衣服,至今仍毫無起干的跡象。我們突發(fā)奇想,用火烤干。四處找了些傳單紙張,堆在一起點上火,不料用嘴一吹,火起來了,煙灰也隨風飄蕩起來,全都沾到濕衣服上,趕緊用手撣,卻越撣越黑,得不償失,只得作罷,趕緊再次洗衣,最后還是帶著半濕的衣服離開。<br></h1> 重慶歌樂山 <h1><b>11月26日</b><br>這天去了重慶歌樂山“美蔣罪行展覽館”即“中美合作所”。<br></h1> 楊虎城遇難處 楊虎城遺骸挖掘現(xiàn)場 <h1>  先到楊家山的秘密囚室,楊虎城將軍曾被長期關押在此;后到楊虎城殉難處,在楊家山到戴笠住處的松林坡,特務用匕首刺死了楊虎城及其兒子女兒和他的秘書宋綺云夫婦及兒子小蘿卜頭。茂密的綠樹叢中出現(xiàn)一座西式的別墅。從側門進入小院通道,靠墻邊一個不大的花壇,這就是國民黨特務暗殺了楊虎城將軍一家后,用硫酸對其毀容,并將尸體埋入花壇之處。解放后人們在這里尋找到了烈士們的遺體。當年人們發(fā)掘現(xiàn)場的照片看了仍令人震驚。步云橋則是黃顯聲將軍遇難處。</h1> 白公館 白公館監(jiān)房 監(jiān)房內(nèi) 刑訊室 院內(nèi)崗樓 <h1>  沿著幽靜的山間小路前行便到了白公館。白公館外觀完全是一座山間別墅,外人根本看不出這里是人間魔窟。內(nèi)部建筑保存完好,上下兩層住房都被當成囚室,防空洞改成刑訊室。這里曾關押、審訊、殘害過羅思文、車耀先等許多我黨干部。重慶解放前夕,只有韓子棟(《紅巖》中的華子良的原型)等個別越獄逃脫,大多數(shù)遇難。</h1> 渣滓洞 崗哨林立 上下兩層監(jiān)房 監(jiān)房內(nèi)陰暗潮濕 <h1>  又到了渣滓洞。渣滓洞四周高墻電網(wǎng),轉角處是高高的崗樓。圍墻內(nèi)一排二層樓房就是牢房,有女牢3間,男牢16間。用腳步量一下,每間牢房長不足10米(用腳步量23足),寬約4米多(13足),門寬約0·6米(3·5足)后墻上方2扇寬0·5米小小的氣窗。囚室內(nèi)陰暗潮濕。</h1> 刑訊室 刑訊室陰森恐怖,各種鐵制、木制的刑具名目繁多,其用刑手段及過程聽聞后都會毛骨悚然。 牢房前一個不大的院子,是囚犯們放風的場所,<br><br> 被推倒的圍墻 院子圍墻左側自上而下斜劃有一道長長的黑線,這是重慶解放前夕開始大屠殺,革命志士們就從這里推翻了部分圍墻越獄,但多數(shù)人還是在此壯烈犧牲的遺跡。那次大屠殺絕大部分都慘遭毒手,甚至有人躲進廁所糞池中都未能幸免。幸存者寥寥。 歌樂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在展覽館,各類照片、原始檔案、實物,多的實在來不及觀看。烈士殉難處、烈士墓、烈士紀念碑、中美合作所的其他建筑等分布于歌樂山的各處。觀看這些實景實物,令人印象極其深刻。 小說《紅巖》作者羅廣斌 <h1><b>11月27日</b><br> 極為巧合的是:這天正好是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烈士遇難17周年紀念日。就在1949年11月27日重慶即將解放,解放軍的炮聲已能聽到之時,國民黨特務開始瘋狂屠殺獄中的共產(chǎn)黨人。重慶市的紅衛(wèi)兵在大田灣體育場召開紀念大會,還邀請了當年從渣滓洞越獄成功的英雄、小說《紅巖》的作者羅廣斌參加大會作報告。<br> 我們原定去紅巖村參觀,得知召開紀念大會的消息后,立即趕赴大田灣體育場參加大會。體育場人山人海,紅衛(wèi)兵個個發(fā)言慷慨激昂,重頭戲自然是聆聽羅廣斌精彩的演講。由于距離過遠,只見一個小小的身影,講話聽得還是很清楚的。<br></h1> <h1><b>11月28日</b><div><b></b>上午去紅巖村革命紀念館。</div></h1> 紅巖村 <h1>  這里是當年中共中央駐西南地區(qū)辦事處。周恩來、鄧穎超、林彪、吳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許多同志曾在這里工作戰(zhàn)斗過。</h1> 毛主席的住房 <h1>  1945年毛主席赴重慶談判時就居住在這里,還在此手書了著名的《沁園春 .雪》贈送給柳亞子。</h1><h1> 紅巖村是一座三層的小樓,一層是警衛(wèi)人員和工作人員使用,二層是周恩來等領導居住工作之處。毛主席當年居住在二樓一個位置最好稍有凸出的房間,現(xiàn)在保存完好。三樓是機要人員工作居住。各個房內(nèi)還陳列有毛主席等當年的照片,周恩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題詞,當年出版的“新華日報”,如何與國民黨斗智斗勇的事跡等。小樓外還有禮堂、水井、防空洞等。</h1> 黃桷樹 <h1>  離紅巖村不遠處的三岔路口長著一株黃桷樹,從山下上來走大樹茂密的一邊就到紅巖村;走稀疏的另一邊,那里是國民黨特務機關,來紅巖村尋找黨組織的人稍有不慎走錯路就會落入敵特手中。故人們就稱這是棵“陰陽樹”??梢姰敃r周恩來等中共領導斗爭環(huán)境之殘酷。 </h1><h1> 在那里我還買了“紅巖日記簿”和紅巖村照片,并直接寄回家。(以后這個日記本送給他人作紀念了,照片仍保存著。)</h1> <h1><b>11月29日</b><br> 在重慶已有數(shù)日,中央已發(fā)出結束大串聯(lián)的通知。上午去重慶火車站看情況,順便買些東西。下午4點離開外國語學校。蔡友聰還有事留下。預訂的311次車要2號發(fā)車還要到貴陽轉車,且是慢車,就改乘25次直達上海的快車。晚上進站后就在月臺上等候。</h1> 重慶返滬車票 <h1><br><br></h1><h1><b>11月30日</b></h1> 凌晨2點鐘火車來了,而且是硬臥。我最后一個擠上車,鋪位都沒有了,只剩下一個行李架,趕快占領下來,不然行李架都沒有了。這個行李架與上鋪等高,是僅約50厘米寬的一塊木板,躺下還有部分肩膀露在外面。 睡到半夜?jié)L落下來可不是玩的。好在上方正好有個換氣孔,便將皮帶穿在孔上,晚上睡時臉朝外側臥皮帶套在手臂上以防翻下去。車上形成不成文規(guī)定:下鋪坐3人,中鋪睡2人,上鋪睡一人。我這個鋪還不算最壞,加之天氣已冷不開窗,空氣混濁,我上方有換氣孔,空氣新鮮。這次比前幾次都算好多了。<br><h1> 直到中午11點鐘開車離開重慶。(以后的日子,南京、北京、西安、杭州等地我都去過多次,唯獨重慶再也沒有去過。直到如今我還感到此次出行,重慶是除北京之外最有特色、令人印象最深刻、最值得去的地方。)</h1><br><b>12月1日、2日</b><br> 這兩天在車上度過。車子開開停停。因我在上面看不到外景,下面無立足之地,一般不太下來。中央關于停止串聯(lián)的通知已開始發(fā)生作用,車上要查票,不是上海方向的學生往下趕,更不讓上,車廂人員開始減少。路過貴陽、遵義、長沙等地真想下去看看遵義會議會址,瞻仰紅太陽升起的地方韶山,但一是已開始停止串聯(lián),二是出來也有一個多月,還是忍痛割愛沒有下去,一路“孔雀東南飛”。<br><br> <h1><b>12月3日</b></h1><h1> 下午4點45分到達大串聯(lián)最后一站杭州。</h1><h1> 先來到林司后接待站。這里飯菜比較好了,飯盡吃但菜要付點費。我們有頭子活絡的,兩人合買一份菜,省了一半錢。晚上出去理了個發(fā)。</h1><br> <h1><b>12月4日</b><br> 上午就去找秀菊表姐。先找到杭州市公安局,附近桂林里就是秀菊姐家了。與秀菊善興夫婦相見非常高興,他們立即要我搬到她家住。力鋼帶路與我一起去林司后把行李搬了過來。<br> <br></h1> 杭州城隍山 西湖 <h1><p>  下午秀菊姐帶了力鋼、小鋼陪我去城隍山、西山公園、湖濱玩,還乘小船游了西湖。</p> 力鋼、小鋼過去都來我家住過,與我很熟了。晚上,小哥倆跳到床上拉起床單當幕布為我表演節(jié)目。</h1> 錢江大橋 錢江大橋橋面 <h1><b>12月5日</b><br><p> 上午秀菊姐陪我騎自行車出去玩。</p> 首先來到錢塘江大橋。這在當時還是我國最大的大橋之一。大橋上下兩層,上面開汽車下面跑火車,橋身特別高,橋上靜悄悄,偶有汽車開過。我大著膽騎自行車上橋,坡度還不算很陡,上去不太費力。到正橋后只見橋面寬闊,橋身悠長,錢塘江水從橋下緩緩流過,六和塔聳立橋旁。我邊騎車邊欣賞周邊景色,不一會已到了正橋盡頭。從那邊下去就是蕭山,那時對蕭山除了知道蕭山蘿卜干很有名外就一無所知了。只見一大片莊稼地,并無他物,想到姐姐還在那邊等我,就決定返回?;氐揭龢蛱?,斗膽直沖下去,車速越來越快,風在耳邊呼呼作響,騎的又是那種很不習慣的老式的腳剎車,很有些驚險。好在周邊沒有任何車輛,就一沖到底、直到很遠。刺激極了、爽極了!姐姐看著也為我捏了一把汗。(此后我再也沒有過如此的體驗了。以現(xiàn)在的交通流量也根本不可能騎自行車上下大橋了。這也算是絕無僅有吧。)<br></h1> 蔡永祥犧牲處 六和塔 錢塘江 <h1>  接著又上了六和塔,登上最高層,浩浩蕩蕩流淌的錢塘江水連接到天際線,剛騎車跨越過的錢江大橋橫亙于眼前,正好一列火車通過大橋,與上層的汽車、水面的帆船同框呈現(xiàn),蔚為壯觀。順道又觀看了蔡永祥烈士犧牲處紀念碑。</h1><h1> 中午姐姐帶我去力鋼奶奶家吃飯。飯后姐姐又帶上力鋼小鋼與我一起到西湖附近散步,觀看于子三烈士墓。此時善興哥哥騎車趕來通知姐姐回去聽報告,我?guī)Яχ撔′撊和珗@玩后回家。</h1><div><h1> 晚上去了一次林司后,回來路上感覺肚子痛去醫(yī)院配些藥回家。心想肯定是多日在外缺葷少油,到秀菊姐家吃的太多太油又受了冷才生病的。</h1><h1> 躺到床上就感覺不對勁,腹痛陣陣,老是反胃,又實在不好意思打擾姐姐,想熬過去,但實在熬不住了,一下子嘔吐了出來,弄得身上床上都是臟污,這下驚動了姐姐。她起來一再安慰我沒關系,為我換了衣服被子。嘔吐后舒服些了才睡去。</h1><h1> 第二天,秀菊姐姐為我洗衣服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里面盡是“老白虱”。在重慶時我就感覺身上癢,后仔細看了 衣服貼邊上一個個芝麻大的小白點,不知為何物,仔細看了還會動,才猜測一定是在西安或重慶染上了虱子了。過去從未見過,如今在外更無法對付,于是把衣服浸泡于水中想把它淹死,不料毫無作用。于是姐姐大費周折用開水泡用刷子刷,但我身上衣服里還是有。來杭州如此麻煩姐姐真過意不去。之后還是回到上海,媽媽讓我換去全部衣褲用臉盆在爐子上煮,這才徹底消滅了虱子。</h1><br></div> <h1><b>12月6日</b><div> 今天去了依菊大表姐家。她家住在拱宸橋浙江麻紡廠邊一個典型的五十年代工人新村。過去依菊帶女兒衛(wèi)境、兒子衛(wèi)國來上??赐覌寢寧状?,故也熟悉。<br></div></h1> 拱宸橋 浙江麻紡廠 <h1>  她母親是我媽的嫡親姐姐,與我媽媽長得很像,又早年去世,故她見到我媽媽就會流淚。這次見我去了她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問長問短的。</h1><h1> 唯一未曾謀面的姐夫成友哥哥上完夜班正在睡覺。醒來后見我來了就坐在床上與我聊得很熱絡。我知道曾在幾年前發(fā)生過一事:在杭州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工作的善興哥哥(是他連襟)放在家中的手槍遭竊,公安局一時無法破案,把成友哥哥(他因“有海外關系”)當懷疑對象,暗中監(jiān)視了不少日子,直到后來破案為止。這次見到他性格開朗,為人熱情,真是冤枉他了,但從情緒上看不出有一點影響。</h1><h1> 中午在依菊姐姐吃了飯后才回去。</h1> 靈隱飛來峰 <h1><b>12月7日</b><br> 儒泱表哥今天休息,得知我到杭州特意趕來陪我出去玩。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過去只是從秀菊姐姐口中得知他是靠姐姐的資助讀完大學,剛工作不久,大概還沒結婚。他與我一見如故。<br> 這次帶著我一口氣游了少年宮、三公園、玉泉、黃龍洞、靈隱和動物園等多個景點。玉泉碩大的錦鯉魚、靈隱奇秀的飛來峰讓我印象深刻。<br> 中午他又請我在西湖邊一家很好的飯店吃飯,點了很多菜,還要了啤酒,如同請大客人一般地招待我,與我邊吃邊聊。我腸胃剛病了不久,不敢貪吃,各種菜只能淺嘗輒止,唯對芹菜干絲情有獨鐘,感到從來沒有吃到過這么美味的芹菜干絲。至今仍還清楚記得。<br><br></h1> <h1><b>12月8日</b><br> 清晨,善興哥哥帶我騎自行車去玉皇山。觀看了紫來洞,又登上山頂觀看八卦田。雖說八卦屬“封、資、修”的, 不興再搞了,但整體造型依然保存完好。然后進入茶室,服務員與哥哥熱情地打招呼交談,又沏來一壺茶。我和哥哥喝茶聊天,望著窗外似云里霧里的山景。此時哥哥才告訴我,這個茶室是公安局開的,剛才那個服務員是公安局派的,他有這方面的任務。我這才恍然大悟,公安工作還有這等神秘之事。<br> 出來串聯(lián)已有一個多月了,中央也一再動員全國的大串聯(lián)活動宣告結束,該回家了。上午去火車站辦票,只有臨時加班的棚車,反正時間不長熬一下就過去了,整日在外興奮不已,但一想到家就有要立即回家的沖動,于是就拿下車票。接著去鬧市區(qū)看大字報。下午去力鋼奶奶家把力鋼、小鋼接回來。<br></h1> <h1><b>12月9日</b><br> 結束了杭州之行,告別了秀菊姐姐一家,去火車站登上回滬的列車。所謂棚車,實際上就是臨時載人的悶罐子貨車。踏上晃動的跳板走進車廂,里面黑洞洞的,無任何照明,車門關上更是一片黑暗, 只有兩側高處開有小方形的氣窗透進幾絲光線。在車廂角落放著一個便桶,臭味絲絲傳入鼻腔;車廂兩側鋪著草包,大家進來后席地而坐,我坐在背包上,這就是我的座位了。<br> 開車后,車輪與鐵軌撞擊聲、呼嘯的風聲,加上偶爾發(fā)出的高亢的汽笛聲震耳欲聾,我是一人回來,也沒有無法聊天之憂,靠著不斷顫抖的車廂壁熬時間。不知經(jīng)過幾個小時,火車終于到達了上海。<br></h1> <h1><p>  回到家,哥哥也早已大串聯(lián)來到了上海,全家團聚,分外親熱。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脫下所有的衣服由媽媽徹底消殺,不讓虱子傳播。洗澡理發(fā)換上干凈衣服感到極其輕松,回家的一切感覺都好,真是出門一時難、在家千日好啊。</p> 哥哥馬上又要返?;匚錆h了,我回滬十來天后全家人一起到四川路蝶花照相館拍了一張全家福。</h1> <h1><p>  要感謝妹妹當時還書寫下一段非常值得紀念的文字:</p><p>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哥哥自武漢至上海串聯(lián),回校前夕,國定串聯(lián)到南京、北京、西安、重慶、杭州回上海,妹妹下鄉(xiāng)勞動回來,媽媽在里弄里接待紅衛(wèi)兵,爸爸工作一人頂三人。</p>這是我家文化大革命中的情況。<br>特此拍照留念”<br> 這是我家為數(shù)不多的全家福照片之一,前一張是大約在1958年前后哥哥剛入初中我和妹妹還在讀小學時照的,后一張則在1978年崗崗誕生后照的。約十年照一張,彌足珍貴!<br><br></h1> <h1>  大串聯(lián)距今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但留給我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17歲的我獨自一人走過了大半個中國,經(jīng)風雨見世面,尤其是兩次見到偉大領袖毛主席,對形成崇敬毛主席、信仰毛澤東思想這輩子不再改變的信念起著巨大的作用。當然,在這特殊的年代出現(xiàn)這樣特殊的運動,以至于以后文革被否定,那是另一回事。</h1><br><br><h1> 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擱筆</h1><br><br> 。<br><br>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