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一天,一位同學給我發(fā)來了一張泛黃的照片,那是1968年11月文革時期紅衛(wèi)兵的集體照,看著這張照片,勾起了我許多的回憶,一樁樁往事不斷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反思文革時期的歷史,汲取歷史的教訓,前事不忘,后事之師。</p><p class="ql-block"> 今天,借著畢業(yè)插隊53周年之際(1968.12.6~2021.12.6)制作本相冊,記錄那段曲折茫然的青春年華,作一個歷史的回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校</p><p class="ql-block"> 百色中學坐落在革命歷史名城百色城中心(廣西百色市右江區(qū)中山一路46號),創(chuàng)建于清光緒31年春(1905年),是廣西創(chuàng)辦于清代8所學校之一,擁有著悠久歷史積淀及豐富的文化底蘊的著名百年老校。</p><p class="ql-block"> 1929年,鄧小平、張云逸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多次到百色中學作政治演講,宣傳革命思想,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原紅七軍21師政委陳洪濤等百色中學學生參加了紅七軍,轉戰(zhàn)南北,出現(xiàn)許多軍事將領,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百色中學繼續(xù)為社會,為國家培養(yǎng)以萬計的優(yōu)秀人才,可謂“棟梁砥中原,桃李芳九洲”。</p><p class="ql-block"> 我國第一個女副艦長韋慧嘵就是百色中學畢業(yè)的學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們有幸在這所中學讀書,得到了老師孜孜不倦的教誨,汲取了多學科的知識,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嚴謹?shù)男oL學風,培育著我們成長,為我們日后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 文革運動開始</p><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一場由毛主席親自發(fā)動和親自領導的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在全國轟轟烈烈開展。當時百色中學在校有63、64和65級三屆共18個班學生,63級學生正在討論是考高中還是考中專的問題,64和65級學生進入復習階段準備期考,百色鎮(zhèn)政府派來駐校工作組,宣布停課搞文化大革命三個月,實際這場運動一搞就是10年,這是后話。</p> <p class="ql-block"> 隨后,全校停課搞運動,學習中央“5.16”文件精神,接著一系列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參加紅衛(wèi)兵,劃分紅五類和黑五類,唯成份論,向毛主席早請示,晚匯報,天天讀,跳表忠舞,唱毛主席語錄歌。</p> <p class="ql-block"> 人手一本紅寶書,破四舊,立四新,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辨論,打倒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踢開黨委鬧革命……,學生提前溶入社會,紅衛(wèi)兵成為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闖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66年8月,毛澤東寫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明確地提出黨中央有一個資產階級司令部,支持紅衛(wèi)兵炮打司令部的革命行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接見紅衛(wèi)兵</p><p class="ql-block"> 從1966年8月起,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八次接見紅衛(wèi)兵,先后于8月18日、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26日八次接見來自全國各地師生和紅衛(wèi)兵共1100多萬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百色中學選派了三批赴京革命串聯(lián)師生代表,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北京串聯(lián),并接受毛主席的接見。</p><p class="ql-block"> 這三批師生代表分別于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在天安門廣場接受了毛主席的接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百色中學第一批赴京革命串聯(lián)師生代表,在朱翠英老師的帶領下去北京串聯(lián),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的接見。</p><p class="ql-block"> 653班黃世榮(第一批)當時排隊照像,在太陽底下曬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在天安門廣場留住了那一個美好的瞬間。</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653班黃世榮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百色中學第二批赴京革命串聯(lián)師生代表,在伍健中老師,覃必英老師的帶領下去北京串聯(lián),并于10月18日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的接見。</p><p class="ql-block"> 注:百中第二批師生集體照</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654班梁秀瓊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百色中學第三批赴京革命串聯(lián)師生代表,在黃煥球老師,黃德健老師,林月游老師的帶領下去北京串聯(lián),并于11月3日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的接見。</p><p class="ql-block"> 注:百中部分師生留影</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665班蘭麗萍,勞延齡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據百色中學第三批赴京紅衛(wèi)兵代表回憶,他們10月下旬從百色坐汽車到南寧集中,與其他縣市紅衛(wèi)兵匯合后,乘坐火車去北京。</p><p class="ql-block"> 到達北京后,安排入住北京第五女子中學。第二天,大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天安門。神圣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是紅衛(wèi)兵日夜想念的地方,是毛主席在這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地方,也是毛主席在這里接見百萬紅衛(wèi)兵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這次來到北京,能親眼看到天安門城樓,他們心情激動極了,久久地凝望著天安門城樓,心中呼喚著:天安門,我來了,我終于看到你了!大家懷著激動的心情,在天安門城樓前照相留念,留下那幸福的一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等待毛主席接見的日子里,他們無事就去看大字報和逛街,去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學??创笞謭螅瓕懘笞謭?,去逛了西單、王府井、大柵欄,逛了北京大小胡同、四合院,感受了北京的風土人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1月2日,他們接到第二天毛主席要接見紅衛(wèi)兵時,大家的心情格外激動,說終于等來了這一天。11月3日凌晨4點起床,吃過早餐后,每人發(fā)兩個饅頭一只雞蛋和一塊榨菜,列隊步行走向天安門廣場。</p><p class="ql-block"> 到了天安門廣場一看,已經人山人海,長安街兩旁到處紅旗飄揚,鑼鼓喧天,象一片紅色的海洋,街道的兩旁由一列解放軍戰(zhàn)士手挽著手站在隊伍的最前列,后面是列隊整齊的心情激昂的紅衛(wèi)兵。</p><p class="ql-block"> 后來聽說這次有兩百多萬紅衛(wèi)兵等待毛主席的接見呢。天安門城樓兩旁的觀禮臺也站滿了人,都是從紅衛(wèi)兵代表中選拔出的優(yōu)秀人員上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家不知要等多久,坐在地上等候著,有些人尿急去找?guī)?,接近中午時分,突然看見前面的隊伍紛紛站立起來,原來是毛主席和中央領導人坐著敞篷車從遠處徐徐開來,頓時群情激涌,大家馬上站立起來,揮動著手中的紅寶書,激動地高喊著“*****!*****!毛主席萬萬歲!”,只見毛主席站在第一輛敞篷車上,不斷向紅衛(wèi)兵揮手致意。毛主席身材高大,滿面紅光,身穿著綠軍裝,微笑著揮手致意,雖然我們平時見過毛主席的畫像,但是今天終于親眼看到毛主席,激動的心情無法形容,凝視著毛主席的面容,不知疲倦地高喊著口號,望著漸漸遠去的敞篷車,人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敞篷車開走后,毛主席并沒有象以往一樣上天安門城樓檢閱紅衛(wèi)兵,廣播通知紅衛(wèi)兵離場時,許多紅衛(wèi)兵都不相信,站在廣場上久久不肯散去。最后悔的是去撒尿的紅衛(wèi)兵,撒了一泡尿回來,連毛主席的身影都見不到。同樣,站在觀禮臺的代表,原以為可以在天安門城樓上近距離看到毛主席,這次只能遠遠觀看了。我們百初的隊伍就站在長安街旁邊,離敞篷車僅幾米遠,能很清楚看到毛主席的容顏。</p><p class="ql-block">這次收集到第二批赴京代表全部師生天安門集體照和第三批赴京代表部分師生天安門集體照,代表們在天安門城樓前,留下了虔誠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 左起652班李鳳軒,651班陸蘭珍,636班黃向紅(第三批)</p><p class="ql-block"> 李鳳軒當時在北京地安門等車去天安門,看到旁邊有一條小河,就在河邊洗腳,玩水,不小心鞋子被水沖走了,來不及去買鞋子車子來接她們了,只好光著腳上車,并在天安門廣場上留下了光腳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652班李鳳軒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百色中學651班李家龍站在天安門廣場留影,留下一生中彌足珍貴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654班黃秀金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全國紅衛(wèi)兵大串連</p><p class="ql-block"> 1966年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八次接見紅衛(wèi)兵以后,全國各地紅衛(wèi)兵蜂擁進京串聯(lián),并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步行串聯(lián)的高潮。</p><p class="ql-block"> 那時正值年底,百色中學的紅衛(wèi)兵緊跟革命潮流,開始不花一分錢,游遍全國的串聯(lián),紛紛自由組合,組成了一支又一支的串聯(lián)隊伍,扛著紅旗,背起挎包,唱著革命歌曲,冒著凜冽的寒風進行革命大串聯(lián)。有的紅衛(wèi)兵沿著紅軍長征走過的路,走向遵義,走向延安……,有的紅衛(wèi)兵向往革命根據地,走向井岡山、瑞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的紅衛(wèi)兵干脆乘車前往南寧、北京、上海等地串聯(lián)。不少紅衛(wèi)兵串聯(lián)隊伍沿途宣傳毛澤東思想,在各地"取經送寶"。紅衛(wèi)兵所到之處有吃有喝有地方住,臨出發(fā)前可以在當?shù)卣I取串聯(lián)補貼,政府發(fā)給每人二十多元錢和部分全國糧票。中途沒錢沒糧票,還可以在各縣市串聯(lián)接待站借支,各市、縣、鎮(zhèn)、公社、大隊都有專人接待紅衛(wèi)兵,吃飯交一些錢和糧票就可以解決,并免費提供住宿。城里的公交車、開往全國各地的火車,紅衛(wèi)兵不用買票可以隨便乘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據步行串聯(lián)的同學回憶,說步行串聯(lián)十分辛苦,每天要走幾十公里的路,很多紅衛(wèi)兵刻意鍛煉自己,有車不坐,堅持步行,他們多數(shù)走在山間小路上,沿途很多是前不挨村后不搭店的,走半天的路也遇不到一個人,但每在三叉路口處都有路標,可以很快知道前進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他們一天只吃兩餐,早上起床吃飽早飯后就出發(fā),由于沿途多是山路,少見人煙,直到傍晚才能到達目的地,才可以飽吃一頓。他們說,當時年輕飯量大,晚餐一頓可以吃一斤半米的飯,走到貴州地界后,貴州人見他們吃得多,笑著對別人說:“廣西的吃得一斤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們每到一縣,就去參觀革命歷史遺跡和革命歷史紀念館。每到一個村莊,都主動與當?shù)卮迕衤?lián)系,和當?shù)卮迕褚黄鸶懵?lián)歡晚會,很受村民歡迎?!伴L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天真爛漫的紅衛(wèi)兵也試圖重溫和踐行紅軍長征這一光輝歷程。他們深有體會地說,步行串聯(lián)磨煉了人的意志,增強了體魄,接觸了廣大鄉(xiāng)村,接觸了各地的人和事,學到了書本上沒有學過的東西,開拓了視野,感受到了農民的純樸和熱情,收獲是巨大的,也是難忘的。</p><p class="ql-block"> 1967年初,全國流行較大規(guī)模的腦膜炎,為了避免更大的擴散,中央號召紅衛(wèi)兵立即返回本地鬧革命。</p><p class="ql-block"> 百色中學許多紅衛(wèi)兵串聯(lián)隊聽從了中央號令,停止了步行串聯(lián),紛紛乘車返回本地。1967年3月19日,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停止全國大串聯(lián)的通知》,全國逐漸停止了串連,一場大串聯(lián)運動宣告結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652班四位同學串聯(lián)返程時在南寧公園留影。</p><p class="ql-block"> 左起:陳斯圖,何立平,梁永楊,劉景華。</p><p class="ql-block"> 陳斯圖在寒冷的冬季里赤腳串聯(lián),勇氣可嘉?。?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7年3月步行串聯(lián)停止以后不久,百中成立了八三一紅衛(wèi)兵組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831兵團參加照相人員(70人)名單:</p><p class="ql-block"> 第一排左起:</p><p class="ql-block">王永東,文潤蓮,謝美麗,卓秀蓮,王堅東,盧惠清。</p><p class="ql-block"> 第二排左起:</p><p class="ql-block">蘇青球,陸妙蘭,蘇惠蘭,宋錦玲,朱如意,程麗城,陳肖珠,盧娜妮,韋小堅,李惠龍,梁雪芳,司徒寧芳。</p><p class="ql-block"> 第三排左起:</p><p class="ql-block">邵翠蘭,黃麗玲,關鴻宇,黃碧華,彭百林,周健峰,陳惠玲,蘇群燕,孔佩瓊,洗秀珠,彭素斌,石美超,滕潤雪。</p><p class="ql-block"> 第四排左起:</p><p class="ql-block">蔡綺云,吳厚新,韋遠妹,張桂華,黎桂珍,劉玉萍,覃崢鳴,陸碧云,么連娃,何玉玲,孫桂花,谷萍珠。</p><p class="ql-block"> 第五排左起:</p><p class="ql-block">唐玉英,黃福瑞,陳園春,李衛(wèi)守,梁俠賓,勞延齡,韋國新,鄭小毛,楊振邕,廖興業(yè),鄭劍倫。</p><p class="ql-block"> 第六排左起:</p><p class="ql-block">黃建學,李建明,韋超元,彭永平,湯寶章,楊華,陳祥貴,李國新,張冠軍,黃邕生。</p><p class="ql-block"> 第七排左起:</p><p class="ql-block">黃玉娣,卓木生,邱杰祥,黃良平,杜建成,吳建軍。</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彭素斌同學提供,隨后覃崢鳴同學拿到照相館復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以上百中八卅一紅衛(wèi)兵資料由653班黃世榮同學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純真,激情而又對社會缺少認識的少年紅衛(wèi)兵。</p><p class="ql-block"> 一排左起:鄭小毛</p><p class="ql-block"> 二排左起:李國新,林英豪,張冠軍,邱杰祥,黃邕生,湯寶章,黃世榮,陳祥貴。</p><p class="ql-block"> 三排左起:李建明,陳園春,廖興業(yè),彭永平</p><p class="ql-block"> 四排左起:李衛(wèi)守</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665班勞延齡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656班滕潤雪,城中許華新,656班何玉玲。</p><p class="ql-block"> 二排左起:655班孔佩瓊,城中蔡為民,653班梁彩蘭。</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653班梁彩蘭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排左起:陸振斌、揚濟倫、勞延齡、徐衛(wèi)東、陳朗、黃建華、梁俠賓。</p><p class="ql-block"> 二排左起黃邕生、黃云飛。</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665班勞延齡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花季紅衛(wèi)兵,653班覃崢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起:韋小堅,石美超,滕潤雷。</p> <p class="ql-block"> 左起:656班滕潤雪,653班梁彩蘭,城中蔡為民,656班何玉玲。</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653班梁彩蘭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楊濟倫,黃邕生,徐衛(wèi)東。</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陳朗、王云飛、黃建華、陸振斌、勞延齡、梁俠賓。</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665班勞延玲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復課鬧革命</p><p class="ql-block"> 1968年7月24日中共中央“七二四布告”頒布后,對立的兩派斗爭基本結束,軍宣隊、工宣隊進駐各單位,兩派達成了革命大聯(lián)合,地方成立了各級革命委員會。百色汽車總站工宣隊進駐百色中學,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直接領導學校的斗批改運動,每個班級派進兩個工宣隊員,班里重新選舉班長,認真組織學習和討論。</p><p class="ql-block"> 百色中學成立了“百色鎮(zhèn)初級中學校革命委員會”,成立了學校紅衛(wèi)兵團,將全校紅衛(wèi)兵統(tǒng)一歸屬紅衛(wèi)兵團,接受學校革委會的領導。雖然恢復了復課鬧革命。但實際上以斗批改為主,沒有上過一天的文化課,鬧革命卻在繼續(xù),針對學校走資派和地富反壞右的斗爭仍在繼續(xù),所謂有問題的老師仍被列為批斗和監(jiān)督對象,不少老師仍要繼續(xù)交待問題,要接受批斗,還給他們安排又苦又累的勞動,如鋸木介板,去百崗農場勞動,干學校雜七雜八的勞作等。</p><p class="ql-block"> 由于部分老師還沒有得到解放,66級缺乏老師管理,學校革委會就抽派部分高年級學生去代為管理,簡稱小老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636班邱杰祥,自從66級學生進校后,他就開始擔任665班校弟校妹的小老師了。</p><p class="ql-block"> 照片左起,前排:黃建華、陳朗、陸振斌。</p><p class="ql-block"> 二排:梁俠賓、邱杰祥、勞延齡。</p><p class="ql-block"> 三排:楊濟倫、黃云飛。</p><p class="ql-block"> 照片由665班勞延齡提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初中畢業(yè)</p><p class="ql-block"> 百中是百色地區(qū)著名的重點中學,1965年我小學畢業(yè)后接到百中的錄取通知書,自然心中的高興難以言表。所以那時努力學習,考上百高然后考上大學是我讀書奮斗的目標。</p><p class="ql-block"> 文革”這場運動讓我有書不能讀,一生中最適合學習的寶貴時光被荒廢,喪失了受到正規(guī)文化教育的機會。</p><p class="ql-block"> 1968年11月,百色中學三屆學生同時畢業(yè),當我拿到這本初中畢業(yè)證時,是多么的無奈和迷惘。</p> <p class="ql-block"> 上山下鄉(xiāng)插隊</p><p class="ql-block">1968年8月,毛主席發(fā)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最高指示一傳達,全國各地立即掀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熱潮。據統(tǒng)計,文革期間上山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達1600萬人之多。百色中學也一樣,學校迅速作了上山下鄉(xiāng)的動員,宣布插隊方向是“三林兩縣”,即西林、隆林、田林、凌云、樂業(yè)。有的同學聽到后熱血沸騰,紛紛報名要求參加上山下鄉(xiāng),有的同學還寫了血書,堅決要求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扎根農村一輩子!但更多的同學忡心悠悠,畢竟都是15~18歲的小年青,沒有經歷過離鄉(xiāng)背井的獨立生活,對上山下鄉(xiāng)感到很茫然。不久,學校分批公布去“三林兩縣”的插隊名單,幼稚的同學,有的歡呼雀躍,以為終于可以擺脫學校無休止的斗爭和無期限的運動,可以到農村廣闊天地接受新的生活。更多的人無奈回家收拾行囊,等待出發(fā)的通知。</p><p class="ql-block"> 百色中學老三屆18個班共800多人,家在農村的學生返鄉(xiāng)務農,城鎮(zhèn)的學生安排去插隊約600多人,部分學生約150人留校繼續(xù)讀高中。</p><p class="ql-block"> 去插隊前的一個晚上,工宣隊為了讓我們去插隊的學生做好去農村過艱苦生活的思想準備,特叫學校飯?zhí)弥罅擞锌?,有芭蕉心和多種野菜讓我們墊肚,吃了一個憶苦思甜的“大餐”,雖然當時物質匱乏,但我們都很難咽下去。</p> <p class="ql-block"> 離校</p><p class="ql-block"> 1968年12月6月,幾百名去“三林兩縣”插隊的學生背著行李,列隊集中在學校門前,歡送的親戚朋友在一片紅旗飄揚,鑼鼓喧天的熱浪中,含淚與知青揮手告別,我提著簡易的行李和65級周健峰,何玉玲,廖興業(yè),黃邕生,劉經朝,何立平等同學上了開往田林縣的貨車,望著一輛輛載滿知青的汽車緩緩離去,我很留戀的回望逐漸遠離的母校。</p><p class="ql-block"> 再見了,百中!懷著夢想進來,卻帶著失落走出去的百中……</p> <p class="ql-block"> ?;盏男」适拢?lt;/p><p class="ql-block"> 離校53年后的今天,當一枚百色中學?;盏恼掌尸F(xiàn)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感覺到無比的親切,勾起了多少的回憶,細心的同學發(fā)現(xiàn)校徽的拼音字母與漢語拼音字母不同,百色中學的漢語拼音是BAi Se ZH0NG XUe,這枚?;盏钠匆糇帜甘荂Ub Y0 BAk Sak,難道百色中學?;者@么漏嘢?同學們在群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正當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鄧寶梅同學提出,百色是壯族地區(qū),會不會是壯文的拼音字母呢?哦,一言點醒夢中人,大家馬上把思路往壯文方向展開討論,由于同學中沒有人認識壯文的,迷還是解不了,這時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65群里的伍健中老師身上,伍老師看到同學的討論后亦很關心這個問題,馬上咨詢他的中學同學,一位廣西壯文老師,終于證實這是壯文拼音字母。</p><p class="ql-block"> 這個壯文的注音很有特色,先注音中學兩字,后注音百色兩字,直讀是中學百色,譯意是百色中學。</p><p class="ql-block"> 一場百色中學?;盏挠懻?,在師生的共同關心和努力下,完美收官,圓滿得到答案,一段小故事,讓同學們長知識了,大家都開心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帐?53班鄧敏軒同學保留下來的,去年班里幾位同學去他家作客。他拿出來給大家看,梁作藝同學當時拍照下來并發(fā)到班群。</p> <p class="ql-block"> 后語</p><p class="ql-block"> 此美篇相冊的內容是發(fā)生在53年前的人和事,我對很多人和事都記不起來了。</p><p class="ql-block"> 感謝伍健中老師,感謝65級同學梁秀瓊,宋錦玲,彭素斌,黃世榮,覃崢鳴,李鳳軒,黃秀金,鄧敏軒,梁作藝,陳斯圖,梁彩蘭,63級雷厲行,韋超元,66級勞延齡,蘭麗萍等等同學的關心和大力支持,給我提供了不少有關資料和寶貴建議,使相冊制作能如期完成。</p><p class="ql-block"> 在此謝謝同學們!</p><p class="ql-block"> 以上回憶,由于年事已久,有遺漏的、記錯的,等不足之處,敬請同學們指正。</p><p class="ql-block"> ??鞓?!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