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攝影/文字/劉漢強 </p><p class="ql-block">音樂/夏日最后的玖瑰</p> <p class="ql-block"> 母校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創(chuàng)造的院校,其前身中國工農紅軍軍醫(yī)學校,創(chuàng)辦于1931年11月,1932年更名于中國工農紅軍衛(wèi)生學校,1934年跟隨中央紅軍長征,是唯一走完長征路的學校,1940年在延安由毛澤東同志提議正式更名為中國醫(yī)科大學。2021年11月我們迎來了母校90華誕,為今天母校的進步和輝煌感到自豪,1977年考入母校,雖隔40年,但在母校學習、生活期間的場景彷佛還在腦海呈現(xiàn):基礎一樓很高的石頭墻面,樓的兩側各一個階梯教室;基礎二樓紅紅的墻磚非常耀眼,樓的四角各有一教室,木制地板、冬天暖和是我們上自習的最愛;基礎三樓那兩個對稱的24、25教室,又高又大同時能容納幾百人上課;一院內科門診的側門是我們進入5、6教室的通道,三樓病理科旁邊由鋼板做成的7教室,陡峭的階梯上下很吃力,上一排人腳很容易碰到下一排人的頭頂;學生一、二舍,樓頂還隱約見到那個年代的標語,宿舍前黑黑的大煤堆提供著學校的冬天供暖;基礎二樓前的花園每年春天,黃色迎春花,紫色的丁香花爭先開放,朗讀外語、背誦解剖、效率倍增;白求恩、李時珍、華佗三個不同時代雕像即是歷史的記憶,也是拍照留念地、更是我們從醫(yī)的榜樣,如今畢業(yè)近四十年,但還是忘不了母校培養(yǎng)教誨,忘不了母校的一磚一瓦,忘不了母校的一草一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美篇作者:劉漢強 、63期學生,眼科醫(yī)生,遼寧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