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帕米爾高原地跨中國新疆西南部、塔吉克斯坦東南部、阿富汗東北部,是昆侖山、喀喇昆侖山、興都庫什山和天山交會的巨大山體。面積約10萬平方千米。高原山體高大,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均在6000米以上。</p><p class="ql-block"> 帕米爾,波斯語意為平頂屋,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最西端。中國古代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jīng)過。</p> <p class="ql-block"> 中巴友誼路又名喀喇昆侖公路,被稱為世界上最高最美的公路,整條公路中國境內(nèi)最低海拔1154米,最高海拔4733米,被評為“世界十大險峻公路”之一。</p><p class="ql-block"> 公路北起中國新疆城市喀什,穿越喀喇昆侖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端,經(jīng)過中巴邊境口岸紅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公路全長1032公里,其中中國境內(nèi)416公里,巴基斯坦境內(nèi)616公里。</p> <p class="ql-block"> 在帕米爾高原之上的克州阿克陶縣境內(nèi)有一個神奇至極的自然景觀~白沙山*白沙湖,其大小不一、延綿起伏十幾公里。銀色的沙丘和青色的山體被白沙所覆蓋,半遮半掩,雪山與湖泊相應(yīng),其景美不勝收。名為“白沙山”其特別之處在于,每當(dāng)有風(fēng)吹過的時候,山上就會發(fā)出響聲,故而也被稱作“響沙山”。</p><p class="ql-block"> 白沙山后是恰克拉克湖,在布倫口水庫修建之后與布倫庫勒湖融為一體,成為白沙湖。白沙湖三面環(huán)山,屬濕地自然景觀,是從喀什去往塔什庫爾干的必經(jīng)之地,景點就在國道邊上。這里湖面如鏡,風(fēng)景秀麗,水天一色,在藍(lán)天、白云、雪山的映襯之下其景觀令人陶醉。傳說這里便是《西游記》中沙和尚發(fā)跡的白沙山和流沙河。</p> <p class="ql-block"> 瓦罕走廊又稱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爾,是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巴達(dá)赫尚省至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呈東西向的狹長地帶,位于帕米爾高原南端和興都庫什山脈北東段之間的一個山谷。瓦罕走廊長約400公里,東西走向,其中在中國境內(nèi)長約100公里。</p><p class="ql-block"> 瓦罕走廊歷史上曾是歐亞大陸地區(qū)的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是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中亞文明、波斯文明和歐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東晉高僧法顯、大唐高僧玄奘和西域佛經(jīng)漢譯創(chuàng)始人安世高(安息高)都曾經(jīng)過這里,去古印度(天竺)研究佛法。</p> <p class="ql-block"> 公格爾峰,即公格爾山,海拔7649米,山頂常年積雪,是昆侖山脈的最高峰。公格爾九別峰,海拔7530米,兩峰同在昆侖山脈西端的山脊線上,兩者直線距離僅15公里。 它們的山體相連,是一對聯(lián)抉而立的姊妹峰。</p><p class="ql-block"> 途中 隱約可見的公格爾九別峰,猶抱琵琶半遮面。</p> <p class="ql-block"> 慕士塔格峰屬于西昆侖山脈,海拔7509米,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克陶縣與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交界處,與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并稱東帕米爾高原三大高峰。慕士塔格峰頂常年積雪形成冰川,倒掛的冰川,猶如胸前飄動的銀須,故有“冰山之父”的美稱。</p><p class="ql-block"> 慕士塔格峰下的冰川形成巨大的冰墻,倒掛的冰舌圓潤雄渾,令人望冰興嘆。而更多的人則是以朝圣者的虔誠來這兒領(lǐng)略慕士塔格峰與卡拉庫勒湖相映成趣的湖光山色,或搜集深深蘊藏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無意間闖入鄉(xiāng)村樹洞土路</p> <p class="ql-block"> 石頭城遺址位于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城北,海拔3100米,為晉唐時期的城墻、城門、寺院、居住遺址和清代官署等遺跡。城垣周長1285米,遺址總面積10.7萬平方米。古城始建于晉唐時期,城墻用石塊或土坯砌筑,城內(nèi)房屋多屬半地穴式建筑,礫石砌筑墻體,現(xiàn)存房屋遺跡約40余間。</p><p class="ql-block"> 古石頭城在喀什綠洲通往中亞、南亞的要道上,喀什、英吉沙、葉城、莎車至帕米爾高原的道路交匯于此,位置重要。晉至南北朝時期為羯盤陀國都,唐代蔥嶺守捉駐節(jié)地,清設(shè)蒲犁廳,是古代絲綢之路上重要古城址。</p> <p class="ql-block"> 石頭城遺址下的金草灘就在塔什庫爾干縣城邊上,因那里有一個叫阿拉爾的鄉(xiāng)村,故得名阿拉爾金草灘。因有塔什庫爾干河流經(jīng)此處,所以這里水草豐美,牛羊遍地,和遠(yuǎn)處的雪山白云藍(lán)天交融在一起柔美壯觀。每當(dāng)夕陽西照時,碧綠的草灘一片金色,遠(yuǎn)處牧人白色的氈房,羊群都沐浴在夕陽下,一幅草原牧歌景象。</p> <p class="ql-block"> 瓦恰公路地處塔什庫爾干縣(簡稱塔縣)的瓦恰鄉(xiāng)境內(nèi),因像一條巨龍盤臥在大地上,所以被稱為“盤龍古道”。除了瓦恰鄉(xiāng)當(dāng)?shù)匕傩者M(jìn)出,一般很少有人經(jīng)過此路。由于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游客與戶外愛好者來到這里,無不為這震撼的景色所傾倒,慢慢成為了一條網(wǎng)紅公路。</p><p class="ql-block"> 在盤龍古道上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今日走過了人生所有的彎路,從此人生盡是坦途”。這不僅成為了盤龍古道的一句宣傳語,也成為了無數(shù)人追尋的目標(biāo)。事實上這條公路是通往塔縣瓦恰鄉(xiāng)的兩條公路之一,雖然它道路艱險,但可以大大縮短和縣城之間的距離與進(jìn)出時間。瓦恰公路全長有70多公里,其中盤龍古道長約30公里,海拔從3000米到4100多米,整個落差達(dá)到1100多米,所以這30公里的山路就出現(xiàn)了639個彎道,而且基本都是180度以上的S彎,這樣的路對于司機(jī)來說是一種考驗。盤龍古道分大盤龍和小盤龍,走走停停,飛飛無人機(jī),我們用了近4個小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