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段非凡的歷史可能會用史書記載,會用碑石篆刻,會在人們的心中留下烙印,更可能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淡去風采,模糊形態(tài)。當我們俯身撿拾歲月的殘磚碎瓦,回放遠去的鼓角爭鳴,風云際會的場景仍然會令我們怦然心動,感懷不已。</p><p class="ql-block"> 在祖國的西南邊陲,有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村,至今還原汁原味地保留著一座一百多年前興建的火車站。簡陋的站舍透視著法式建筑的風格,似在宣示主權(quán)。墻壁上的法國文字依舊清晰,意在喃喃地述說當年的云翻水逝。站前鋪排的幾條鐵軌,軌距寬窄不一,你會驚嘆是什么樣的列車能夠讓車輪在這里改變軌距?車站周圍散落一些古舊的洋建筑,大部分已經(jīng)淹沒在綠樹叢中,只有從路牌上可以辯識出這個房子曾經(jīng)是法國人經(jīng)營的加波公司,那棟建筑曾是英國人投資的亞細亞水火油公司,比鄰的是美國人設立的美孚公司、越南人開辦的咖啡廳。那座希臘人所屬的哥臚士洋行酒樓,已被百歲高齡的仙人掌樹包裹遮蔽,永別了燈紅酒綠。佇立凝思,你無法想象這寂靜的小村曾是萬國朝圣般的“小香港”,是當年中國通向國際的唯一鐵路海關(guān)和口岸,是滇越鐵路上最繁華的“小巴黎”。</p> <p class="ql-block"> 這個車站叫“碧色寨”,位于云南紅河州蒙自市的近郊。幾十戶人家世代居住在“犁耙山”的半山處,村名就叫“坡心”。1901年法國人在這里修筑鐵路,見這里山巒聳翠,湖波漾綠,便將這座車站命名為“碧色寨”,“坡心”二字逐漸遺落在歲月的塵埃里。</p><p class="ql-block"> 鉤沉歷史,人類社會一直遵循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強國對弱國無論是經(jīng)濟剝奪或是戰(zhàn)爭侵略,最終目的都是獲取利益。云南是礦藏大省,誘人的資源早已引發(fā)西方列強的貪婪垂涎。懦弱無能的清政府畏槍懼炮,任由宰割。一番蛇蝎之間的鬼祟博弈,法國獲得了在中國修筑鐵路和自由商貿(mào)的權(quán)力,獲得了掠奪資源和恣肆盤剝的便利。搶財奪物亦需運回老巢。越南是法國殖民地,與云南山水相依,在云南修筑鐵路經(jīng)由越南可直達海上,商船即可揚帆五洲。1901年,滇越鐵路開工,30多萬中國勞工利用原始的鋼釬鐵錘在懸崖峻嶺上鑿壁破山,在瘴氣毒霧里架橋鋪路,留下七萬多慘死的冤魂在哀牢山脈中泣血游蕩。</p> <p class="ql-block"> 1910年,昆明至越南海防市的鐵路全線通車,碧色寨以特殊的位置和貨運吞吐量成為高于昆明的特等站,裝卸貨物的勞力就有千人之多。二十多個國家的商人到這里淘金,國內(nèi)18個省的游民和商人也來闖碼頭、開票號、建貨棧。一時間,香檳酒和二鍋頭在一張桌上碰撞,雪茄和旱煙在同一屋里混雜,西服禮帽和長衫大辮子在一條街上擁擠。鐵路的通達,外阜的開放,物資和人員的流通,各國的商品蜂擁而來,昆明的有錢人都來這里淘寶,使云南這個閉塞落后的省份迅速融入了世界經(jīng)濟圈。西方的先進技術(shù)和設備極大地拉動了云南民族工業(yè)的振興。大到發(fā)電機、拖拉機、自來水設備的引進,小到電燈、電話、香煙、火腿、面包、罐頭的制作工藝,加之興建醫(yī)院、開設銀行、舉辦學堂,讓云南人較早地接觸到了西方的工業(yè)和文化文明,蒙自也成了中國對外開放最早的城市之一。云南的第一個領(lǐng)事館、電報局、郵政局都誕生在這里。1918年,有世界錫都之譽的個舊。開礦的資本家為便于錫礦石借助滇越鐵路出口,修建了自個舊經(jīng)石屏到碧色寨的中國首條民營鐵路,發(fā)行了民族工業(yè)的首支股票。為彰顯民族志氣,個石碧鐵路區(qū)別滇越鐵路一米的軌距,建成600毫米軌距,俗稱“寸軌”。就出現(xiàn)了一個車站有“米軌”、“寸軌”兩種鐵路線共同存在的怪現(xiàn)象。</p> <p class="ql-block"> 滇越鐵路賦予了碧色寨運輸要塞的功能,也引發(fā)了政治和社會的演變。云翻水怒的辛亥革命和抗日戰(zhàn)爭曾在這數(shù)百公里的鐵路線上彌漫硝煙,激蕩戰(zhàn)火,碧色寨火車站首當其沖?;胤女斈?,袁世凱暗殺蔡鍔將軍的槍聲仿佛余音繞耳。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時常閃過地下黨領(lǐng)導人胡志明、黃文歡的身影?;疖囶^上,朱德團長亮甲揮刀,發(fā)出護國討袁的軍令。蒙自機場,戰(zhàn)鷹呼嘯,陳納德率領(lǐng)飛虎隊截殺日寇,護衛(wèi)著云南的安危。多少名人也曾在這里留下足跡。候車室里,將去參加世界數(shù)學大會的熊慶來閉目沉思,把震驚于世的熊式定理反復推演;民國第一夫人宋美齡一襲旗袍走出客廂,風姿綽約,光彩照人,沸騰了萬眾熱血。擁擠的站臺,聞一多、朱自清、陳寅恪、馮友蘭、沈從文、金岳霖等大師神情肅穆,他們將帶領(lǐng)三所名校的流亡學生在蒙自興辦西南聯(lián)合大學,教授他們抗日救國、科學興邦的道理。鏡頭推至近代,碧色寨曾轉(zhuǎn)運過抗美援越的軍火,也運送過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官兵。云南十萬大山,這條鐵路是至關(guān)重要的交通命脈。</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的繁華謝幕于1940年。日寇侵占越南,國民政府為防止云南淪陷,炸毀了中越鐵路大橋,拆除了碧色寨至河口的鐵路,車站就此骨斷筋折,癱瘓失聰,商家倒閉,人員流散,只有原著居民履行著留守的使命。解放后鐵路重修,成為中國通向越南、老撾、柬埔寨的重要國際通道,卻遠不如當年的紅火。2012年,昆明至河口的鐵路被電氣化的現(xiàn)代高速取代,那條“米軌”黯然退出歷史舞臺?,F(xiàn)在你乘坐“復興號”列車,在飛馳而過的視野里,偶爾還可看到滇越鐵路那瘦弱枯干和落寞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回歸了小村的本位,往日的喧囂已了無痕跡。車站墻壁上的那座法國人制造的雙面鐘,仿佛像古老的棱鏡,折射著往昔歲月的滄桑與雷霆。值班室的門石上,法國人刻下的“北回歸線”標記,還沒有被腳印磨平,讓人們知道碧色寨還是氣候變化帶上的一個地理坐標。候車室里,沒有了等待的目光。一張小椅上,滿頭霜雪的老人久坐不動,似在沉思過往,過幕那些不堪回首的陳年。</p> <p class="ql-block"> 百年歲月短暫而漫長。這里的人們小心翼翼地珍存著那段歷史,三五成群的游人也來到這里,看一看殖民統(tǒng)治下這條“一根枕木一條命,一個道釘一灘血”的鐵路背后,中國勞工悲催的命運,中國那段屈辱的歷史。聽一聽在新農(nóng)村建設中一幢幢農(nóng)家住宅樓里傳出的歡聲笑語,游一游山腳下那湖碧波遠綠的濕地公園,也期待有一天坐上蒙自政府承諾的滇越鐵路觀光車,去歷練沿途“一半天堂,一半地獄”的驚險刺激,感受百年滇越的叱咤風云。</p> <p class="ql-block"> 2017年,馮小剛執(zhí)導的電影《芳華》,碧<span style="font-size:18px;">色寨火車站和蒙自成了主要外景地。</span>那是離現(xiàn)在最近的一場戰(zhàn)爭。無數(shù)的青春芳華在戰(zhàn)火中飛揚,多少芳華在槍彈中熄滅。影片在畫外音里,對那群歷經(jīng)戰(zhàn)火的年輕人逝去青春和多舛的命運唏噓不已。</p> <p class="ql-block"> 由此想到碧色寨的芳華呢?似乎早已結(jié)束,又像是在剛剛開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