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題圖:我的攝影之路 Yongningzi 攝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 的 攝 影 之 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 · Yongningzi 文/圖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一條艱辛與歡樂并存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川邊小城的我,因為喜歡,已經在這條路上,走過了我的青蔥歲月,走過了我的火紅年代,走過了我人生中,充滿激情、最為陽光的一段歷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直到今天,我仍孜孜不倦、樂此不疲地在這條路上,繼續(xù)前行。這條路,就是我的攝影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喜歡攝影,走上攝影之路,源于我剛滿16、17歲時的青年時期。那時,我被攝影那充滿神奇、神秘的沖印過程所吸引,從而與攝影結緣。</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家鄉(xiāng)敘永,是一個始建于明洪武初,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四川南面的一個邊遠古城。民國初期,縣城內開始有了私人照相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實行對私改造,公私合營。照相,在那時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yè),在幾家私人照相館的基礎上,建立了國營紅巖照相館,隸屬于敘永商業(yè)局疏飲服公司,由工商、公安分別頒發(fā)證照,實行特種行業(yè)管理。除了照相館,在敘永大大小小的眾多單位中,擁有照相機的僅有宣傳部、公安局等極少數(shù)的單位。私人擁有照相機的,可謂是鳳毛麟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時,家鄉(xiāng)的人稱攝影為照相,這可能是源于照相機名稱,順其自然之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為貴族藝術的攝影,對古城敘永的人來說,在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盡管去照相館拍一張一寸照片才2角多錢,二寸照片也就4角多錢,但人們除了必須要貼證的照片,才去照相館外,一般平時是很難去光顧照相館的。只有在逢年過節(jié)、親朋聚會、結婚生日等,才會去照相館,在那老式的木架暗箱照相機前一坐,留下自己和家人、親朋好友的影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總之,一年到頭難得去光顧一次照相館,去一次都覺得是奢侈的家鄉(xiāng)人,就更不要說奢望自己能提著,大家認為比照相館那種木架暗箱照相機還要好的手相機,外出去照相和攝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時已是知青的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幾個知青約起,外出留影照相,從而走上攝影之路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知青時第一次用相機拍照留影,從此走上攝影路 肖向東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記得那是1970年的12月,已經下鄉(xiāng)近兩年,插隊落戶在四川敘永縣魚鳧公社和平大隊第四生產隊的我,和勝利大隊第一生產隊的的陳陽強,建設大隊第三生產隊的肖向東(原名肖龍?zhí)梗┤齻€知青,按照事前的邀約,我拿著花了大約半個月生活費,在縣百貨公司買到的,由廣東汕頭公元感光材料廠生產,價格為2元6角多一個的公元牌120黑白膠卷,同陳陽強和挎著在熟人處借得照相機的肖向東,會合在了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肖向東在熟人那兒借到的照相機,是一臺上海照相機廠生產的海鷗牌4型120雙鏡頭反光式照相機。說實話,第一次看到在我的心中,覺得寶貴的不得了的照相機,并由我們拿著出去拍照,盡管是陰冷的天氣,卻一點兒也沒有影響我高興、興奮和激動的心情。我們興致勃勃地走在山間的小路上,步行去我們三人的生產隊拍照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拍照主要是由略微知道一點兒攝影,或者說曾經接觸過照相機的肖向東操刀。其間,我也在肖向東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親手搬動相機鏡頭兩邊的快門、光圈,調節(jié)檔位,前后旋轉調焦鈕,進行聚焦,掛上快門,拍攝了兩三張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以說,這第一次外出拍照,滿足了一下我第一次親自使用照相機拍照的心愿,從中去找尋一種自己用照相機拍照時的存在感、成就感。其實,真正說起來,就是親手摸了一下照相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來后,肖向東向我介紹了他借相機的熟人尹正全老師,我第一次在尹老師那兒,見到他為我們沖洗膠卷,印制照片的過程。我就這樣結識了尹正全先生,成為了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來,我就從尹老師這里,開始借用他的照相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同學相聚時 Yongningzi 自拍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著我們第一次拍下的照片,盡管效果并不怎么樣,但心情還是很愉悅的,畢竟,這其中有著自己親自動手,拍攝照片的享受和滿足。同時,還讓我不時地想起,紅色燈光下,一張張照片在藥水中,慢慢地現(xiàn)出影像,對我的吸引,帶給我的好奇。吸引、好奇帶給了我喜歡攝影這一源動力,使我暗下決心,自學攝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也深知,那個年代啊,自學攝影,那是多么的艱難。對作為知青的我來說,每天辛勤勞動所得的工分值,就是兩三角錢。一年到頭下來,扣除了所分口糧的錢,能夠有個二十多元到三十元的進項,就很了不起了。想要擁有一臺200多元海鷗四型照相機,那是一種奢望,我真的是連想都不敢想。再說,照相機屬于計劃商品,對我等這樣的普通人,想買連門都沒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沒有相機,沒有攝影書籍資料,沒有自學攝影的條件,但這并不妨礙我對攝影的喜愛。就這樣,憑著對攝影的喜好,我還是毅然決然地在攝影路上,邁出了最初的一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初夏 Yongningzi 自拍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攝影路上遇到的最大的第一只攔路虎,就是沒有攝影首要的和必須的工具——照相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沒有照相機,談何攝影?好在當時我頭腦中,還沒有把攝影上升到藝術,只是簡單地想能熟練地操作照相機,把和同學、朋友們相聚時的情景,以及后來去東北吉林通化當兵,戰(zhàn)友們在一起的場景留下來。加之這種和同學、朋友、戰(zhàn)友們的相聚,本來就不多,一年就那么兩三次,而且大多都是在春節(jié)期間。每當同學、朋友相聚,需要用照相機的時候,我都是到尹老師那兒去借。尹老師也真夠朋友,真很大方,每次都沒有讓我失望。在那個人們把相機視為寶貝的年代,尹老師能夠把相機借給我這個剛剛認識,成為朋友的人,實屬不易,僅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尹老師的為人,真心實意對待朋友的好品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部隊時的戰(zhàn)友相聚,則是同戰(zhàn)友們一起去通化市的鳳凰山公園,向在公園里拍照片的老百姓臨時借用;或由我們偵察排的陳殿仁排長,去一營一連他的好朋友王排長那里借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次的同學、朋友、戰(zhàn)友相聚,我們對這種長久才有的一次相聚,都感到非常的親熱和高興,我都會拍下他們的留影。有時候,我也會調好光圈、快門,取景和對好焦距,用自拍給自己留影;在有時周圍環(huán)境條件不許可的情況下,則是我調好后,請同學、朋友或戰(zhàn)友幫我撳相機快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盡管就是這種簡單的拍照留影,初學攝影的我,每一次都非常認真,而且非常珍惜。一是一年難得見一次面時的那種親熱和純真的同學情、戰(zhàn)友情、朋友誼;再則就是在我的攝影路上,這樣的實踐機會不可多得。盡管每次都是我自掏腰包,我也非常樂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時的照相機,不像今天的照相機或手機,都有測光表或自動曝光功能。科學的進步,為當今人們在攝影時,解決了如何正確曝光這個大難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年學攝影,首先就是要在不同的天氣,不同的環(huán)境,估計照片拍攝時所需的曝光量。許多人都因這個問題,使拍攝的照片失敗或質量不高。這個問題,也是我在攝影中,遇到的第二只攔路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每一次拍攝,我都要對不同的天氣,不同的地點等因素,估計曝光量,同時記下每張照片拍攝時,所用的光圈、快門等數(shù)據(jù)。事后對沖洗出的膠卷,對照著看。采用這種笨辦法,找出不足,逐步提升自己估計曝光的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與此同時,我也在沒有暗室的情況下,開始自己學著沖洗膠卷,印制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家鄉(xiāng)時,我把從百貨公司買來的顯影粉、定影粉,按照說明和順序,分別化成顯影液、定影液,將裝著定影液的搪瓷口缸,放入一個裝著少量清水的大木桶中,再將裝著顯影液的陶瓷碗,放在搪瓷口缸上,用厚厚的深色棉衣罩著木桶,用繩子將其扎好。然后我拿著膠卷的手,分別伸進棉衣的兩只袖子到完全隔絕光線的木桶里,去掉黑色的膠卷保護紙,將膠卷過清水,放入顯影液中,反復來回卷動,定時顯影,最后將顯影后的膠卷放入定影液中,也是反復來回卷動。我就用這種自己稱之為“桶桶沖洗法”的辦法,沖洗膠卷,去到部隊后也是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于印制照片,則是到了晚上,關上木板窗戶,用紅布將15瓦或25瓦的電燈泡一圍,在紅光中把底片和相紙對好,用兩塊玻璃一夾,反轉后放在紅布圍著下面漏出白光的燈下,讓相紙感受透過底片的光線后,進入顯影液顯影,定影。在部隊時則沒有了這種條件,只有把沖洗好的膠卷,進城時送去照相館印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就這樣開始在攝影這條路上,邊摸索、邊探索,邊實踐,因陋就簡,想辦法,在干中學,在學中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東北當兵時,戰(zhàn)友幫我撳快門留下的影像。 佚名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3年的夏初,我在敘永新華書店買到了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售價僅0.18元,薄薄的一本實用攝影知識叢書——《簡明攝影知識》。這是我開始學習攝影以來,第一次接觸到的書本攝影知識。就是這本書,給當時只有實踐的我,猶如送來了及時雨。不管是在地方還是在部隊,這本書一直陪伴著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從書中汲取著營養(yǎng),結合我的實踐,逐漸弄懂弄通了我在攝影曝光、攝影用光,膠卷沖洗、印制照片中,存在的問題。很快,我的攝影技術也因此在原先純實踐的基礎上,迅速提升,拍出的照片質量,與過去相比,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以說,這本書成為了我的向導,引導著我在攝影路上繼續(xù)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世紀80年代開始,是我從部隊退伍回到家鄉(xiāng)后,在攝影路上的一個大轉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0年,我云南威信縣的朋友,同樣喜歡攝影的劉明煒先生,從云南省進出口公司幫我搞到一臺上海生產,售價125.00元的海鷗牌4B型120雙鏡頭反光式照相機。從此,我告別了借用朋友照相機的歷史,第一次擁有了一臺屬于自己的照相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年多后的1984年,我又忍痛將自己多年來,經過嘔心瀝血,已經基本集齊的全部紀念、特種,“文”字、編號,J、T郵票的信銷票和面值近100元的第一輪雞年、狗年、豬年、鼠年郵票新票,悉數(shù)轉讓給集郵的朋友,將所得的310.00元,購買了朋友的FUJICA(富士卡)STX-1型135單反相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著,我自制了印相箱,先后添置了照片上光機、切邊機和放大機,使我開始走上了攝影路的正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春節(jié)民俗耍獅燈兒拜年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春節(jié)民俗船兒燈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蚌殼燈兒街頭拜年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攝影技術的熟練,攝影認識的提升,我訂閱了復刊后的《大眾攝影》、《人像攝影》和新華社創(chuàng)刊的《攝影世界》雜志,從中去學習、了解攝影的動態(tài)和發(fā)展;先先后后閱讀了《攝影技術技法》、《攝影構圖與表現(xiàn)方法》、《攝影構圖學》、《攝影藝術講座》、《攝影特技》、《攝影手冊》、《國外攝影技法》、《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教材》等不少的攝影書籍、畫冊,開闊自己的視野,加強對攝影的認識;還一頭扎進了書海,廣泛學習和涉獵了攝影之外的詩經、漢魏六朝詩、唐詩、宋詞、元曲,《開心鑰匙》、《藝術魅力的探尋》、《藝術前的藝術》、《畫布上的創(chuàng)造》、《倫勃朗作品集》,以及《紅與黑》、《牛虻》、《安娜·卡列尼娜》等大量古今中外的美學、藝術、文學著作和書籍,從中汲取營養(yǎng),豐富學識,提升境界,加強修養(yǎng)。</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遨游在美學、藝術、社會學、哲學、文學、歷史等這些書海中,我在充實了自己的同時,也對攝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小草組攝影采風在丹山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隨著認識的深入,修養(yǎng)的提升,我和穆道云先生、章錫志先生等幾個朋友,于1985年10月,建起了“小草”攝影組,共同商定每月開展一次攝影采風活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7年下半年開始,我和李鐵昭先生、李毓涵先生、穆道云先生一起,在縣文聯(lián)的指導下,經過半年多的籌備,組建的敘永縣攝影協(xié)會,于1988年04月正式成立。從此,敘永的歷史上第一次有了攝影協(xié)會,敘永的攝影人,有了一個共同愛好的攝影之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鄉(xiāng)村采訪路上 佚名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時的我,已不再囿于過去那種拍攝同學、朋友、戰(zhàn)友相聚時的留影照片。我開始把眼光投向家鄉(xiāng)敘永的山川原野、民風民俗,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等方面,題材也從風光攝影,逐漸轉向人文紀實攝影,更多地去關注普通人,記錄下一個個平常人的普通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各有所愛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烈日下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5年年末,敘永縣文化部門,專門為我和穆道云先生,在春秋祠舉辦敘永風光大型黑白攝影展覽;縣總工會則于1986年02月的春節(jié)期間,舉辦了以我和章錫志先生為主,主題為《漫步在節(jié)日街頭》的攝影展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時的我,也開始向全國、省、市報刊和影展、影賽投送攝影稿件,對外宣傳家鄉(xiāng)敘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百歲壽星逢盛世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情系童心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西南聯(lián)大敘永分校校友50年后喜相逢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業(yè)余時間,我們幾個影友還經常聚在一起,相互探討、交流在攝影中的看法和感受;攝影采風,開始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春秋,無論冬夏,我們身背相機,翻山涉水,外出采風,朝迎日出,夕送晚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采訪攝影在紅軍長征“四渡赤水”路上 佚名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赤水河畔采訪,途中品嘗救軍糧——紅籽兒 佚名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礦山采訪 佚名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鄉(xiāng)敘永美麗的山山水水、自然風光,吸引著我們,我們的足跡,遍及城市農村,永寧河畔、巍巍丹山,大街小巷、鄉(xiāng)鎮(zhèn)山村,民族村寨,留下了我們的身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金秋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秋收時節(jié)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打草席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街頭營生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金婚盛典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礦工兄弟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苗家四世同堂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苗寨老人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些年來,我行走在縣城的大街小巷,奔波在敘永的鄉(xiāng)鎮(zhèn)山村,深入到邊遠的民族村寨,頭頂烈日酷暑,身冒冰雪嚴寒;翻山越嶺、走村串戶、廢寢忘食、深入生活,風餐露宿、攝影采風;回來后,顧不得采風帶來的辛苦和疲憊,又忙碌著配制顯影、定影藥液,沖洗膠卷、制作照片,對外投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攝影這條路上,我不知灑下了幾多汗水;與汗水相伴的,就是我在1986年成為了瀘州市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當年就被評為優(yōu)秀會員,1990年后連續(xù)擔任了兩屆瀘州市攝影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1994年成為四川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還有就是紀錄和保存下敘永人文歷史、家鄉(xiāng)風貌、發(fā)展變化的照片3萬多幅;先后在《人民日報》、《四川日報》等全國、省、市重點報刊、媒體,發(fā)表對外介紹家鄉(xiāng)山川風物、民族風俗、建設發(fā)展的照片,參加全國、省、市展賽入展、獲獎的照片共1500多幅,以及一本本參展、參賽的入選、獲獎證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無怨無悔地用攝影,向人們介紹著我美麗的家鄉(xiāng)、可愛的故鄉(xiāng)。正如后來我的簽名“紀錄社會風俗畫卷,留下人生歷史軌跡”一語,我在紀錄家鄉(xiāng)人文歷史、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也在我的人生路上,留下了一個一個的印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這樣,因為喜歡,攝影陪伴著川邊小城青年時期的我,在這條路上,行走了5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一晃,就是半個世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夕映赤水河二郎渡口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山村喜訊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種糧農民領補貼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農民的心聲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歡慶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科技的發(fā)展,當年我在攝影路上,所經歷的膠片黑白攝影、彩色攝影的年代,已成為歷史。當年作為貴族藝術的攝影,隨著時代潮流,已走下神壇,進入了一個電子數(shù)字的全民攝影時代。不僅是相機,就連手機,也隨時在攝影方面派上用場。我過去使用的富士卡、雅西卡、尼康等膠片單反照相機,也隨著數(shù)字攝影時代的到來,更新?lián)Q代為尼康D50、D800等數(shù)字單反相機。數(shù)字攝影又成為我攝影路上的新起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祖國萬歲 Yongningzi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也深深地知道,攝影,尤其是把鏡頭對準普通民眾,去關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記錄他們的生活常態(tài),記錄時代變遷的紀實攝影,對年近古稀的我,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但不管怎樣,既然是我的愛好,選擇了攝影這條路,已在攝影這條路上的我,就將繼續(xù)堅持走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漫漫攝影路 龍洪亮 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為一個生活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四川邊城的我,一個下鄉(xiāng)知青,在當年那種艱難的生活條件下,出于喜好,走上攝影之路,并且能一直堅持走在攝影的路上。作為一種愛好,離不開我的家人在經濟上、時間上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也是和我的朋友們的支持幫助分不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這里,我謹借本文之一角,對支持、幫助我的家人和朋友說聲謝謝!從心底里對家人、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謝意!</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攝影——豐富了我的生活,豐富了我的人生。在這條路上,我從艱辛中得到了一種從開始的自娛,逐步走向他娛,再回歸到自娛的樂趣。這種樂趣,增添了我人生的色彩,也是我一生不可多得的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 2021年11月07日于四川省瀘州市酒城大道二段天地名都小區(q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作者簡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Yongningzi,實名周世華,四川敘永人。早年曾下過鄉(xiāng),扛過槍,后供職于敘永的政府、縣委部門。閑暇時,喜歡拍拍照片,寫寫故鄉(xiāng)過去的人文歷史、民風民俗,外出游山玩水所見所聞,以此感恩養(yǎng)育我的故土,自娛自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