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已從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天闕象緯逼,云臥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fā)深省?!边@是唐代詩人杜甫的《游龍門奉先寺》詩句。此詩敘寫了作者當(dāng)年夜游龍門所見及若有所悟的心境。千年前的杜甫尚且如此 ,今天的人們來到龍門石窟 ,自然會有更多不同的感受 。日前的一次龍門石窟行,在顛覆我許多認知的同時,就使我有了別樣的感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提起龍門石窟 ,如今的人們多是自豪感爆棚 。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三大藝術(shù)寶庫的龍門石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之后歷經(jīng)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直至北宋。歷時400余年幾乎不停息連續(xù)開鑿的結(jié)果 ,在這里形成了南北長達1公里多,今仍存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的宏大歷史遺存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作為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藝術(shù)寶庫,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shù)的最高峰”,龍門石窟更是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尤其是多達2860余品的龍門石窟碑刻題記,從而使龍門石窟有了中國最早的“碑林”之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當(dāng)日,我們是從西岸的入口進入的,在近乎朝圣般心情的驅(qū)動下,我小心翼翼的走在石佛的邊上??呻S著與龍門石窟有了零距離的接觸 ,一股惆悵的心情油然而生 。我分明有了一種想哭的沖動 。只見滿目瘡夷,幾乎窟窟皆空。許多石窟被盜掘一空后,只留下一個又一個空洞,像一個人被挖掉了眼珠,只有黑黢黢的眼眶兀在那里,顯得格外無奈而無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些石窟縱是佛像尚存,然多半是遍體鱗傷,身軀不整。有的石佛的頭被砍掉,只有一個身體在硬撐;有的頭顱雖存,下身早已不完整。這些佛像 ,無一不默默的向世人訴說著自己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痛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職業(yè)的緣故,我經(jīng)常行走在祖國的山川名勝中。然這一次的洛陽龍門石窟行,卻使我在為龍門石窟傷感的同時,分明已恨意滿胸。我不禁要問:造成龍門石窟如今殘狀的罪魁禍?zhǔn)?,除了大自然的淫威,人類尤其是歷朝歷代盜毀者的責(zé)任占幾成?我們在為龍門石窟祈禱的同時,也期盼著如今的人們,今后不再重復(fù)“在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旗幟下,去毀滅一切文明遺存”的錯誤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