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盼望已久的山西之行終于實現(xiàn)了。坐高鐵三個多小時就到太原。第二天太原下雨了,雨還不小,雨點打在汽車的玻璃上,雨刷不斷的劃動才能看清前方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漸漸地,越往山里走,雨越小??斓蕉勾鍟r,雨不下了,遠處一片深秋的景色。 汽車爬上一個山坡后,到啦!</p> <p class="ql-block">呈現(xiàn)在我眼前的與想象中的完全不同。??</p> <p class="ql-block"> 看到國務院頒發(fā)的第一批國保單位的牌子。</p><p class="ql-block"> 是的,的確到了。</p> <p class="ql-block"> 一走進山門,只見整個寺院籠罩在雨后的煙雨蒙蒙中,院子當中立著一個古老的徑幢,一片幽靜。</p><p class="ql-block"> 心中不由為之一振,這種感覺應該是當年去布達拉宮才有的,那是面對布達拉宮的金壁輝耀,贊嘆不已,這次的感覺象是穿越時空!</p> <p class="ql-block"> 來之前做足了功課,知道佛光寺最著名的東大殿在這個寺院的最頂端。走近它需要爬一段陡峭的階梯,殿前平臺高出院面約二十米。</p><p class="ql-block"> 前未“朝圣”的人必須登上三十七級陡峭的階梯仰視才能目堵東大殿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 很陡的階梯!我恐高,下去時我倒著走??。</p> <p class="ql-block"> 爬上這段陡峭的階梯,遠望屋宇、松樹,被煙???隴罩的遠山……</p><p class="ql-block"> 當年的選址??風水不錯!</p> <p class="ql-block"> 試想一下,如果天氣好,或朝霞或黃昏,在光影的折射下一定非常美妙!</p> <p class="ql-block"> 結上雨滴的小小草,長在屋頂上。</p> <p class="ql-block"> 爬上階梯的第一眼看到的是東大殿的雄偉氣勢,殿前兩棵挺拔的千年古松,千年徑幢和巨大的斗拱簡潔、古樸。</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原汁原味的唐朝建筑!</p> <p class="ql-block">東大殿的大匾</p> <p class="ql-block">古徑幢</p> <p class="ql-block">這個角度看東大殿</p> <p class="ql-block">松樹上還掛著雨珠</p> <p class="ql-block">兩棵千年古松在這里守候了一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 大殿檐下的斗拱簡潔古樸。巨大的斗拱承托著深遠的屋檐,構成了唐代殿堂雄渾獨特的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東大殿厚厚的、沉沉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 屋頂上的蚳吻,原來是青磚瓦的,元代改為琉瑞。</p> <p class="ql-block"> 許多資料是這樣介紹佛光寺的:</p><p class="ql-block"> 佛光寺是集唐代的建筑、雕塑、繪畫和書法四種藝術為一體,與寺內北朝墓塔、唐代石雕薈萃一處,相互映襯,反映了中國唐代佛教藝術的精華。</p><p class="ql-block"> 唐代的佛象雕塑,淡化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神秘的宗教色彩。既寧靜莊嚴,又有動感。豐腴的肉身,醒目的雙下巴,微凸的腹部,都充滿了生命力和美感,。而袒胸露臍的服飾顯示了唐朝時期開放的文化和氣魄。</p> <p class="ql-block"> 看看釋迦摩尼旁的菩薩個個的臉,微胖,有雙下巴??</p> <p class="ql-block"> 大殿加了護欄,我只能用手機伸進去偷偷拍照。</p> <p class="ql-block"> 殿內后墻和兩邊有明代塑的500羅漢像,個個表情唯妙微悄?,F(xiàn)在只有261尊了。</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1929年當時的主持和尚用化緣來的錢,請人重新用顏料裝飾了一遍,顏色己不是唐朝的,但形態(tài)、表情、動作、衣服還是原來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 東大殿東南墻邊有北朝建造的祖師塔,唐朝會昌五年滅佛時,佛光寺唯一留下的建筑物,也是全國僅存北魏時期的兩座古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院內還有一座應該介紹的建于金代的文殊院。大殿坐北朝南,梁架被稱為“減柱造”,這是早期建筑遺存的孤例。</p><p class="ql-block"> 噢!又是一個真寶貝!</p> <p class="ql-block"> 在介紹佛光寺時,非常有必要敘述一段發(fā)現(xiàn)佛光寺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1929年,日本學者斷言:中國境內已沒有唐代木構建筑,只有在日本的京都和奈良才有。</p><p class="ql-block"> 1932年起,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林微因夫婦帶領中國營造學社考察隊,開始了堅苦卓絕的,尋找中國古建筑之路。</p><p class="ql-block"> 但在考察1382處古建筑后,仍沒有找到唐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之后,他們在《敦煌石窟圖錄》里看到了“大佛光寺”,于是決定去山西豆村考察。</p><p class="ql-block">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微因一行先后乘火車、汽車、馬車一路輾轉顛簸來到山西五臺豆村,找到佛光寺。</p><p class="ql-block"> 當梁思成看到:“斗搭雄大,出檐深遠”的佛光寺東大殿時,“咨嗟驚喜,我們一向所抱著國內殿宇必有唐構的信念,一旦在此得到一個實證了?!?lt;/p><p class="ql-block"> 林微因也從殿中“豐肌秀骨,雍容華貴”的彩塑判斷出這就是唐代作品。</p><p class="ql-block"> 兩天后,林微因發(fā)現(xiàn)了大梁上的隱約的字跡:“佛殿主上都送拱女弟子寧公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照片)</p> <p class="ql-block"> 大殿外的石徑幢上也有相同的名字,“女弟子佛殿主寧公遇”,和大梁上的題字相互吻合,女施公寧公遇就是出資建佛光寺的人,徑幢上寫的是唐大中十一,公元857年。</p>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照片)</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佛象旁,真人大小的女子,就是寧公遇。</p><p class="ql-block"> (網(wǎng)絡照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當年林微因站在她身旁和她合影,并感慨:</p><p class="ql-block"> 我真想在這里也為自己塑一尊像,讓林微因這個女弟子永遠陪伴這位虔誠的唐代大德仕女,在這兒盤腿100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微因</p><p class="ql-block"> (網(wǎng)絡照片)</p> <p class="ql-block"> 終于他們找到唐朝木構建筑,發(fā)現(xiàn)了這座古老的東方建筑明珠,確定了它的修建年代和價值。</p><p class="ql-block"> 自此佛光寺以其悠久的歷史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視,成為國內現(xiàn)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筑之一,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p> <p class="ql-block"> 當離開佛光寺時,我有些念念不舍。</p><p class="ql-block"> 南禪寺離佛光寺不遠。吃過午飯,乘車一小時來到南禪寺。</p><p class="ql-block"> 與佛光寺相比,南禪寺只在一個小小的院落里。是個鄉(xiāng)間小寺。</p><p class="ql-block"> 距今已有1239年的歷史,比佛光寺東大殿修建的時間還早75年。唐武宗(會昌五年)滅佛時,躲過一劫,辛存下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南禪寺的屋頂非常平緩,它單檐歇山頂,兩翼微微上翹,如大鳥張開雙翼。</p> <p class="ql-block"> 結構巧妙的梁柱結構,牢牢地支撐了大殿的身軀。</p><p class="ql-block"> 歷經(jīng)七個朝代,經(jīng)過八次有記錄的五級以上的地震,不倒不塌!</p> <p class="ql-block"> 有資料說,今天看到的斗拱、梁坊、柱子基本上都是唐代的原貌,大殿用的柱頭,柱頭使用的斗拱,無補間輔作,斗拱劵剎都為五瓣,梅辦都向內約三厘米,這是我國木構建筑中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 今人痛惜的是,殿內雕塑1999年被人偷盜,釋迦摩尼佛前的兩個蓮花寶座上空無一物,至今無蹤影。</p><p class="ql-block"> (網(wǎng)絡照片 偷盜前)</p> <p class="ql-block"> 沉寂了一千年的南禪寺,躲過了千難萬險,卻在我們這個時代遭到劫難。萬分痛惜。</p>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照片 偷盜后)</p> <p class="ql-block"> 山西的同行們一再介紹,南彈寺的雕塑比佛光寺的雕塑更為精彩。</p><p class="ql-block"> 我們去時,正趕上浙江大學的專家在殿內做數(shù)字化保護工作,他們燈桿高高的架起,認真細仔地做數(shù)據(jù)釆樣。</p><p class="ql-block"> 寺院管理人員非常認真地告訴我們,不能拍照!</p><p class="ql-block"> “噢!我們都是從事建筑、規(guī)劃工作的,這里還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經(jīng)協(xié)商(文物所),只允許我們其中一人穿上浙江大學工作服,走近殿內。</p><p class="ql-block"> 這人反正不是我,好好羨慕,很是遺憾!</p><p class="ql-block"> 結束了佛光寺、南禪寺之旅。</p><p class="ql-block"> 在返程的路上,我還沉靜在一段時光穿越的遐想中,當一進佛光寺的山門時,腦子里的空靈感覺,是被那里空氣的氣息,那里厚重的歷史感所包裹。仿佛一千多年前的:</p><p class="ql-block"> 大唐盛世,臻至極盛的鼓樂;</p><p class="ql-block"> 戰(zhàn)馬嘶鳴,刀光血影的吶喊;</p><p class="ql-block"> 地震和各種自然災害時大地的顫抖。</p><p class="ql-block"> 如同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歷經(jīng)滄海桑田,歲月彌久……</p><p class="ql-block"> 這里從頂盛走向衰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這里合影</p> <p class="ql-block"> 懷著崇敬的心情,抬頭仰望。</p> <p class="ql-block"> 難怪當年(1937年)梁思成、林微因夫婦和他們的助手們,當發(fā)現(xiàn)佛光寺并確認它的修建年代時,那樣的欣喜若狂。</p><p class="ql-block"> 難怪中外同行無不把佛光寺當成“朝圣之旅”,當作自己一生的榮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感謝先人的創(chuàng)造!</p><p class="ql-block"> 感謝梁思成、林微因這對令人敬佩的夫婦!有他們的才華和理想,有他們的不懈努力和發(fā)現(xiàn)。</p><p class="ql-block"> 我們今天才能看到如此精典的唐朝建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衷心祝愿佛光寺、南彈寺等優(yōu)秀的歷史建筑歷久彌新,永存大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1.10.30.于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記:“棟梁——梁思成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獻展”,在清華大學展出了,這是一個關于梁思成先生一生的大型學術成就展。展覽通過文獻、照片、圖紙、模型、書信,對梁先生一生做了一個全面介紹,非常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先生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參觀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我和朋友們一起看展覽</p> <p class="ql-block">用手機拍照</p> <p class="ql-block">我們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 這個展覽首站在清華,接下來將在山西、沈陽、南京、上海等地展出。</p><p class="ql-block"> 為了去佛光寺,看了一些資料,還看了朋友的朋友寫的美篇,到了現(xiàn)場深有感觸,回京后馬上做筆記,引用了不少素材,寫的很草率,錯誤不少。有朋友建議改成美篇,圖文并茂還能配音樂,這樣也好,不負山西之行。</p><p class="ql-block"> 最后要特別感謝山西的朋友們,謝謝他們的幫助,使我們順利完成“朝圣之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