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7日-29日分別多年的老同學相約南通三日游,途徑沙溪服務(wù)區(qū)。 在長江大橋上看岸邊的吊塔 南通洲際綠博園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南通市東郊,是集植物收集展示、科普教育、自然保護、主題攝影、生態(tài)休閑、餐飲娛樂、旅游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夢幻花園,也是國內(nèi)少有的綜合型主題園林植物園。 地球儀音樂噴泉 鳳梨 ,莖短,葉多數(shù),蓮座式排列,劍形,頂端漸尖,全緣或有銳齒,腹面綠色,背面粉綠色,邊緣和頂端常帶褐紅色,生于花序頂部的葉變小,常呈紅色。花序于葉叢中抽出,狀如松球;苞片基部綠色,上半部淡紅色,三角狀卵形;萼片寬卵形,肉質(zhì),頂端帶紅色;花瓣長橢圓形,端尖,上部紫紅色,下部白色。聚花果肉質(zhì)?;ㄆ谙募局炼? 。 柿子為柿科柿屬植物,落葉喬木,原產(chǎn)東亞。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栽培面積達20萬hm2。柿子不僅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大量的糖類及多種維生素,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 地涌金蓮,原產(chǎn)中國云南,為中國特產(chǎn)花卉。假莖的葉腋處為真正的小花朵,清香、嬌嫩,黃綠相間,更添一份精巧的美麗,花期長達半年之久。<br>地涌金蓮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也是傣族文學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征。 豬籠草是豬籠草屬全體物種的總稱。屬于熱帶食蟲植物,原產(chǎn)地主要為舊大陸熱帶地區(qū)。其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yǎng)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其形狀像豬籠而得名。 海棠是蘋果屬 多種植物和木瓜屬,幾種植物的通稱與俗稱。代表植物海棠花和木瓜都是薔薇科的灌木或小喬木,為中國著名觀賞樹種,各地習見栽培。園藝變種有粉紅色重瓣者和白色重瓣者。 “生命之舟”沙生植物園 火龍果 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屬量天尺的栽培品種,攀援肉質(zhì)灌木,具氣根。分枝多數(shù),延伸,葉片棱常翅狀,邊緣波狀或圓齒狀,深綠色至淡藍綠色,骨質(zhì);花漏斗狀,于夜間開放;鱗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萼狀花被片黃綠色,線形至線狀披針形,瓣狀花被片白色,長圓狀倒披針形,花絲黃白色,花柱黃白色,漿果紅色,長球形,果臍小,果肉白色、紅色。種子倒卵形,黑色,種臍小。7-12月開花結(jié)果。 蛇鞭柱屬, 是仙人掌科植物中夜晚開花的四個屬之一。莖圓柱狀,細而長,莖粗約5厘米,靠氣根攀援乍長。具4~10棱,刺多而短。本屬的花是仙人掌科植物中最大的,長可達40厘米,寬20厘米,像曇花一樣夜晚開放,一朵花僅開幾個小時,白色、黃白色或紅色,花筒有很多小鱗片和附長毛的刺座,花冠有數(shù)層花瓣。果卵圓狀有瘤突,果皮有刺,紅色,果肉很厚,種子梨形,種皮有明顯的小紋孔。 金絲楠是中國特有的珍貴木材。代表物種楠木,原稱“楨楠”。大喬木,高達30余米,樹干通直。小枝通常較細,有棱或近于圓柱形,被灰黃色或灰褐色長柔毛或短柔毛。葉上面光亮無毛或沿中脈下半部有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聚傘狀圓錐花序十分開展,被毛,每傘形花序有花3-6朵,花中等大,長3-4毫米。果橢圓形,革質(zhì)、緊貼,兩面被短柔毛或外面被微柔毛?;ㄆ?-5月,果期9-10月。 <div>老人須 像一頂假發(fā),像一團胡須,高懸在半空中,不見水土滋養(yǎng),甚至連根在哪兒也看不到,這就是神奇植物松蘿鐵蘭。它靠葉子上的鱗片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與養(yǎng)分,故又名“空氣草”。<br></div> 蘆葦多種在水邊,在開花季節(jié)特別漂亮,可供觀賞。由于蘆葦?shù)娜~、葉鞘、莖、根狀莖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氣組織,所以它在凈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蘆葦莖稈堅韌,纖維含量高,是造紙工業(yè)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早晨打開窗戶,看到厚厚的云層壓得有點低,知道是個拍攝日出的好機會,爬了賓館兩個地方的頂層都不能上去。 只能往外走,走到門口,已是最佳的景色匆匆拍了幾張。 心有不甘,出門往東走,走了十幾分鐘,找到了一處有水的地方,太陽已經(jīng)老高了。 住宿的賓館 水繪園前的門樓 水繪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始建于明末清初,位于江蘇省如皋市城區(qū)東北隅,是中國江南園林建筑的孤本代表,是中國眾多的名園之中,一處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是江海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冒襄(1611年4月27日—1693年12月31日),字辟疆,號巢民,一號樸庵,又號樸巢,南直隸揚州府泰州如皋(今江蘇如皋)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明末四公子之一。 <br>康熙三十二年,冒襄去世,享年八十三歲,私謚潛孝先生。<br>冒襄一生著述頗豐,傳世的有《先世前征錄》《樸巢詩文集》《岕茶匯抄》《水繪園詩文集》《影梅庵憶語》《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憶語》洋洋四千言,回憶了他和董小宛纏綿悱惻的愛情生活,是中國憶語體文字的鼻祖。 逸橋 明石橋。九獅圖假山左顧,一石板橋橫跨綠荷之上即明代石橋,其由四塊黃石整板鋪設(shè)而成,橋欄均雕刻有蓮花座。古樸厚重。 如派盆景園(古澹園)。明石橋北即為如派盆景園。中國如派盆景園中陳列有全國最大的五針松盆景,有樹齡超過1000年宋代盆景。如派盆景“云頭雨足美人腰”的獨特風格贏得眾多園林藝術(shù)家及廣大游客的贊譽。盆景園經(jīng)歷了“壺領(lǐng)園”(400年前)到“澹園”(乾隆年間)到如皋公園(1915年)的演化。 <br> 湘中閣。懸霤峰頂建湘中閣。昔韓愈被貶時作《湘中》,其詩借屈原故事,表現(xiàn)不肯與世合污的心志。此后,文人每每援引。宋朝永嘉詩人徐照有《題夏景清湘中閣》詩,清代天津水西莊內(nèi)亦有湘中閣。而崇禎十四年冒襄曾省親湘中,對衡岳山水亦多眷戀,賦《望岳詩》四章?!跋嬷虚w”命名可謂一舉兩得。湘中閣位于園中最髙處。樓高兩層,十字交叉歇山卷棚頂。四面框廊,圍以木作花欄桿。天清氣朗,登高憑欄,水繪諸勝,一覽無遺?!跋嬷虚w”額為復(fù)旦大學教授喻蘅所書。 寒碧堂。冒襄早年有《寒碧孤吟》詩集,“寒碧”乃冒家巷冒氏祖宅一樓名。清初寒碧樓毀圮,原四壁所嵌董其昌手跡刻石移至水繪園,斯園遂有“寒碧堂”焉。冒襄《水繪庵修禊記》記:“堂背林面池,人家園亭,淼淼粼粼,多被水上。” 在寒碧堂前排練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木偶 鏡閣。“鏡閣”之名最早見于南朝,歌伎蘇小小定居西湖西泠橋畔,其書房名為“鏡閣”?!端L庵記》記:“懸霤之西有鏡閣,兀立 如浮屠?!遍w立水中,四面洞門,飛檐翹角;閣內(nèi)中空,上開圓窗,如月如鏡;遠望若三層建構(gòu),隱有寶塔之意。今“鏡閣”二字為原復(fù)旦大學校長蘇步青先生所書。 <br><div><br></div> 匿峰廬。建于清康熙15年(1676年),冒辟疆老年“家變”后居所。匿峰意為“晦身藏神、離世返真”,以示清、靖、退的思想情操?,F(xiàn)辟為“中國如皋長壽博物館”。 白鵝戲水 水明樓是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安徽鹽使汪之珩在幾近荒蕪的水繪園洗缽池畔營建的,其名取自唐代大詩人杜甫"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的詩句。構(gòu)筑此樓,包含著汪氏仰慕冒辟疆、董小宛,緬懷水繪園的深意。水明樓原先以木樁地支撐,建于水上。丹楹飛,倒映碧波,水色天光,明艷如畫。整個樓群建筑南北長40余米,前有軒亭,中有廳室,后有閣樓,藉九曲三彎的回廊相連接。登樓瀏覽,處處小巧玲瓏,十分精致:墻是青磚細刻,窗戶則雕花見漏;室內(nèi)空間不大,桌椅屏幾,布置井然有序。 夜色下的賓館 清早一早來到了昨天看好的地方,雖然在出門前天空的云層很高,拍不出昨天的感覺,但還是去了拍幾張日出倒影的照片。 陽光下的狗尾巴草 狼山風景區(qū)位于江蘇省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qū),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西臨長江、山水相依,通稱五山。<br>狼山居其中, 海拔109米,最為峻拔挺秀,文物古跡眾多,其他四山如眾星拱月,狼山成為五山之首。另外,狼山又是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有“江海第一山”的美譽,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江南十景之一。 <br>最早記載狼山之名的是鑒真和尚東渡的《唐大和尚東征傳》中的“六月二十七日發(fā)自崇福壽,乘舟下至常州界狼山,風急浪高,旋轉(zhuǎn)之山”。 這一座橋叫獅子橋,這座橋很短也不寬,一條小河從橋下穿過,這是唯一的一條河,它繞著狼山一周。 一座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的“入山之門”立于眼前,兩側(cè)兩座石獅、兩棵二百多歲高齡的銀杏樹,給“入山之門”增添了些許威嚴。上面還懸了一塊“五山拱北”匾。指的是,狼山景區(qū)包括的狼山、馬鞍山、劍山、軍山和黃泥山五座山,狼山居首。 狼山名字與佛教典故有關(guān),狼山的開山祖師是僧伽(即大圣菩薩),他在這里開始奉祭大勢至菩薩。傳說當時狼山為白狼精占據(jù),大圣菩薩僧伽與白狼精斗法,以一襲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惡狼,白狼只得讓出此山。并無私心的僧伽,在狼山上建寺(現(xiàn)叫廣教禪寺),為雖與觀音菩薩和阿彌陀佛齊名卻沒有自己道場的大勢至菩薩建了道場。從此這里香火興起,成為佛教樂土。 祈福的紅布條掛滿了樹身 駱賓王(626年?—687年?) ,字觀光,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唐代大臣、詩人、儒客大家,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作為“初唐四杰”之一,他在文學史山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元684年,駱賓王跟隨徐敬業(yè)起兵討伐武則天,撰寫著名的《討武曌檄》。<br>狼山一處三人墓,三人者,唐駱賓王、宋金應(yīng)、明劉南廬是也。其中最為大家熟知者。自然就是初唐四杰之駱賓王了。 廣教寺前建有一座法乳橋,寬闊的橋體臥在寺前的玉帶河上,恢弘而大氣。<br> 法乳橋 深秋里的荷葉 長江邊上 梵境橋 山頂“支云塔院”,是廣教禪寺的主體建筑群,以中軸線排列布開。 支云塔,位于狼山廣教寺,在狼山(海跋106.94米)絕頂之處,圓通寶殿后,大圣殿前。 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塔建設(shè)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相傳為僧人智幻建造。建此塔是為了紀念開山祖師僧伽。明成化十八年(1482)重建。塔身為四角五級三層磚木建筑結(jié)構(gòu),塔高三十八點六米。 <br>幻公塔是為紀念北宋永安興國年間廣教寺住持智幻禪師而建。塔身主體涂以黃色,間有紅色框架,七層塔檐飛挑,檐尾處各坐有神獸。低層塔身有信眾供奉的各式佛像,甚至挑檐之上亦掛有串串佛珠。 放生池邊的功德池 圓通寶鼎和狼山上的圓通寶殿相映襯,化用佛家語中“圓”是表達無偏缺,“通”是表達無阻攔的詩意。 <br>狼山南門廣場,首先看到一個新造的景點六度橋,白色石材在正中雕刻成四層蓮座,以蓮座為中心向四周伸出六條支橋連接河兩岸,契合六度之本意。六度即六波羅密,為度彼岸之意。 廣教寺建于唐總章二年(669年),是一座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古剎。廣教寺依山而建,經(jīng)全面復(fù)建,現(xiàn)擁有寶藏殿、大悲殿、法乳堂、圓通寶殿、支云塔等眾多建筑群。<br> 廣教禪寺山門金剛殿。山門外兩白玉石獅,兩眼圓睜如怒目金剛,內(nèi)側(cè)眼角生出旋云樣怒眉向上延伸至與滿頭獅鬢相連,項系銅鈴向下垂落,獅腳肌肉賁張,遒勁有力,左足踏地,右足腳踏繡球,獅尾自右腿處繞行垂于腹下。大獅身側(cè)有小獅,形制與大獅略同。 廣教寺依山而建,法乳堂可以說是廣教寺的大雄寶殿,直接去往山頂?shù)膹V教寺,這就是狼山廣教寺的奇特之處,一般的寺院都是依中軸線而建,狼山廣教寺從山底到山頂并不在一條線上,整個寺就是一座山,一座山就是一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