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辛戶村的女人們</p><p class="ql-block"> ——宜川縣云巖鎮(zhèn)辛戶村蘋果紅了半邊天晚秋紀實</p><p class="ql-block"> 圖/文/薛仁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談女人,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墒牵篮秒x不開女人,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半是女人。有女人這個世界才富有美麗、傳奇、創(chuàng)造、生機和靈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題記</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上篇</span></p><p class="ql-block"> 在這深秋,漫步在云巖的辛戶村,山澗、原野被紅浸染,紅的蘋果、紅的山葉、紅的天邊、紅的臉龐……還有,阡陌果園和忙碌的人影,勾勒出一幅婉麗的山村畫卷——洋溢著辛戶村的女人們家家那份收獲、喜悅和甜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p><p class="ql-block"> 宜川云巖鎮(zhèn)辛戶村,黃土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它耀眼,獨樹延安蘋果第一村稱號、被省農(nóng)業(yè)廳認證為“省級一村一品專業(yè)示范村”;它美麗,鋪滿高原主色調(diào)的紅,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它久負盛名,北宋時云巖縣令張載把關中先進農(nóng)業(yè)技術的引入,使荒蕪人煙的山塬,漸漸炊煙裊裊、巷陌人家……張延剛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廣為傳揚……</p><p class="ql-block"> 張延剛帶領村民和貧困抗爭、走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路子,栽植蘋果樹,科學撫育,提高果品質量。他成立云辛果業(yè)專業(yè)合作社,建成800萬斤冷藏庫1座、氣調(diào)庫3座,引進自動選果線1條,全面提升了合作社的綜合服務功能。他投入設備,建起27條果袋生產(chǎn)線,既增加收益又緩解了宜川及周邊果農(nóng)對果袋的供需矛盾。他提出“支部+養(yǎng)老”的工作思路,利用村里閑置的舊隊部改建成辛戶村幸福院,解決了兒女不在身邊的農(nóng)村老人養(yǎng)老問題……張延剛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創(chuàng)新獎先進個人,全國先進工作者最高殊榮。</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想,這成績和光鮮的背后,更應該說說辛戶村那些女人們。她們?yōu)榱诵腋!榱烁淖兩酱遑毟F落后的面貌,承擔起相夫教子、扶老攜幼,和男人一樣下地干活,巾幗不讓須眉,在蘋果主導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了“半邊天”的作用,用女人的堅韌和勤勞、汗水和心血創(chuàng)造了治窮致富奔小康的辛戶傳奇和奇跡……用女人的胸懷、信念和奮斗譜寫出新時代宜川婦女實干、創(chuàng)新、奉獻和奮斗的新風范、新作為、新氣質、新形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p><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17日,在宜川婦聯(lián)強新榮主任的安排下,我們一行人——王艷芳、陳曉敏和我坐著車子從縣城出發(fā),駛向宜川縣云巖鎮(zhèn)的辛戶村。</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秋韻濃墨、斑駁影綽,云霧氤氳、迷離朦朧,猶如人流走在畫廊,倏忽、穿越而醉美。沿山路兩旁,滿眼的紅蘋果,擠擠挨挨、舒枝展葉,讓人舒心、遐想、明麗而沉浸在靜謐的風光里。</p><p class="ql-block"> 相傳,1000年前北宋時期,張載任云巖縣令時從關中請來幾位種田能手,招募1000多名有勞動能力但無土地的農(nóng)民,安置在云巖的一些荒塬荒村,意在增加墾畝,傳授農(nóng)作經(jīng)驗。這其中,有一姓辛的人家落戶在云巖的云許村上塬一帶。辛家人自給自足、豐衣足食,繁衍生息,耕讀傳家。后謂之辛戶村。</p><p class="ql-block"> 我急著下車,拿起相機就攝,拍蘋果、拍新修筑的穿村柏油路,拍一線齊、建起村人居住的山塬上迥異的小別墅……</p><p class="ql-block"> 走進辛戶村,小山村被紅浸染。幾日云雨后,遠山的楓葉、路旁的格?;?、近畔的各色花兒和滿地的蘋果,以紅為主調(diào),在陽光下紅的是那樣通透熱烈、那樣嬌艷欲滴又是那樣的鮮亮呈艷。一整片一整片、一山梁一山梁的把秋渲染、把紅滿目而極致。如果你渴了,順手摘下一顆紅蘋果,狠狠地啃一口,細品那淺淺酸里透著的香甜,一定清脆可人、滿口生津,回味無窮,也一定是你最解渴的絕味佳品。此情此境,倘若用十里果香來喻之,一點也不為過。在心里,這該是多么陶醉,又多么使人愉悅和幸福!我以為,這是生活的顏色,是火紅日子的象征,更是辛戶人一年的希冀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3</p><p class="ql-block"> 村口,一位婦女騎著平板車進入我的視線。以為,我曾在云巖鎮(zhèn)政府工作的經(jīng)歷,一眼認出她就是張延平。我遠遠地招呼,她把電車停放在門口,邂逅相遇,她臉上泛起了紅,有些靦腆、又不失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落座。</p><p class="ql-block"> 張延平,辛戶村黨支部書記張延剛的妻子。單從“平”字,不難理解,她愿意做一位默默奉獻和平凡的配角,全身心投入到家庭和支持丈夫事業(yè)上來。而“剛”字,具有陽剛之意,何懼“水、木、金、火、土”的俗配?隱現(xiàn)了張延剛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和卓越的品格特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她客廳沙發(fā)對面墻上,是一塊格外醒目、裝裱精美的十字繡牌匾,用毛線鉤織創(chuàng)意出:“家是一個溫馨而甜蜜的字眼,家是使你快樂強壯的源泉,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女的樂園?!?lt;/p><p class="ql-block"> 當我問及,有關她的家時,她是欲語淚先流。這樣的開頭,我一時難以駕馭。這淚水是酸楚、委屈還是喜極而泣?可以肯定,她非常滿足。這些年,丈夫忙于村集體事業(yè)、被組織委以云巖鎮(zhèn)副鎮(zhèn)長、打理著云辛果業(yè)合作社,經(jīng)營著上寺村的國庫、果袋廠,現(xiàn)在正積極籌建蘭水月粉條生產(chǎn)廠……</p><p class="ql-block"> 話匣子剛打開,說曹操曹操就到。張延剛急匆匆回家里見我們,順著說:“今天村里來了兩波人,剛剛送走。一波是全延安市的信合理事長、副理事長100多人的現(xiàn)場流動會,要我介紹信用社服務群眾方面的經(jīng)驗。自然是做好對接和服務,接地氣感動群眾。一波是縣上領導對辛戶村蘋果產(chǎn)業(yè)的調(diào)研?!?lt;/p><p class="ql-block"> 以為,張延剛急著還要返回鎮(zhèn)上參加研討會,我說明來意,提出要為他和妻子拍合照的請求,他愉快接受,并安排村婦女主任全力配合我的采訪。</p><p class="ql-block"> 4</p><p class="ql-block"> 張延平,1962年8月6日出生于宜川縣交里鄉(xiāng)塅原村一農(nóng)民家庭,初中文化……1980年正月初六嫁給了辛戶村的張延剛為妻。</p><p class="ql-block"> 婚后,她育有1男2女??缮畈]有她夢想的那么順心。那時,家里并不富裕,丈夫成天為村里的事兒忙的不亦樂乎……那時起,她在心里就暗下決心,這輩子一定要活出做一位女人的樣子來。</p><p class="ql-block"> 男人是耙,女人是匣,這匣是專裝耙的。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她說:靠省吃儉用是富不起來,只有靠山吃山、靠地吃地,選對產(chǎn)業(yè)、認準目標,摒棄小富即安的思想,一條路走到黑的堅持,才能真正邁上幸福的康莊大道。</p><p class="ql-block"> 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到一輩子窮。1990年,她家承包了20畝地。1992年,她倆,追日出而作,攜星輝而歸,在山地上用老镢挖窩窩、在平地里挖通壕栽植蘋果樹。開始,蘋果樹有國光、秦冠、黃元帥等品種,1斤0.2元錢,一年下來靠產(chǎn)量賣上幾千元錢,心里還是暖暖的。</p><p class="ql-block"> 在她的帶動下,1999年,她家和同村的侯建祥、王紅、張延宏等家戶承包了40畝村集體地建蘋果園……像孩子一樣撫養(yǎng),從幼樹、掛果到盛果期,效益顯現(xiàn)。后來,經(jīng)過商議分開作務,每家分得10畝地,她們精作細管,收入逐年遞增顯效,這更加堅定了她們走蘋果產(chǎn)業(yè)致富的路子。但是,單憑幾家人的栽植,沒有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經(jīng)營是帶不來更大的經(jīng)濟效益。</p><p class="ql-block"> 萬事開頭難。面對村人的抵觸:一是對蘋果產(chǎn)業(yè)前景不看好;二是無糧不穩(wěn),種糧食依然是百姓的傳統(tǒng)底線思維;三是認為產(chǎn)業(yè)沒有發(fā)展后勁,這只是村干部為了邀功請賞做出不切實際的一個幻想。</p><p class="ql-block"> 她那口子——張延剛,如何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成為深入思考的課題。村看村,戶看戶,百姓就看的村干部。開始發(fā)展蘋果產(chǎn)業(yè),村民反對的人多。有人說:“咱們的村支書瘋了”,還有人說“我就不信,不種糧食、蘋果能當飯吃”,也有人“我種了一輩子的地,斷了吃飯的糧還能成精”自然,閑言碎語、敲邊鼓的人不少……但這些,沒有動搖張延剛走發(fā)展蘋果致富的決心,這里更有妻子張延平的全力相助。</p><p class="ql-block"> 5</p><p class="ql-block"> 那時,正處于烤煙、蘋果產(chǎn)業(yè)的交替期。長抓蘋果短抓煙,這是當時對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本定調(diào)。</p><p class="ql-block"> 張延平在家,既要侍奉年長的老人、照顧自家兒女的吃喝拉撒,除了蘋果,一部分責任田還栽植著烤煙,從早育苗、早起壟、早覆膜到大田移栽、管理、串煙、烘烤、分揀等,她都是行家里手,從不落男人一步……</p><p class="ql-block"> 丈夫沒明沒黑干事創(chuàng)業(yè),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間。任憑丈夫在自家地里折騰、實驗和探索果樹管理經(jīng)驗,她給予了生活、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老百姓由種糧食,變?yōu)樵灾部緹?,轉為要栽植蘋果樹,自然要有一個認識過程。產(chǎn)業(yè)調(diào)整,也未必不存在風險,萬一失敗了、萬一蘋果賣不出去、多的墊豬圈……這責任由誰來承擔,到時候還不被人的唾沫星子淹死才怪哩。張延平,不止一次的這樣提醒和忠告丈夫。</p><p class="ql-block"> 在妻子和村里有思想人的響應下,張延剛果斷提出:調(diào)整糧經(jīng)比例,發(fā)展蘋果產(chǎn)業(yè)。她和丈夫率先承包村里50畝機動地,連同自家責任田一次性栽植了60畝蘋果樹。沒有技術,向書本學、實踐中學,經(jīng)過7年的精心管護、摸爬滾打,第一年,每畝蘋果純收入達到了2200元,比種糧食的效益高了10倍。幾經(jīng)努力,算賬對比,用實際收入和產(chǎn)業(yè)效益,讓村民改變了固步自封、落后的思想認識,村里人全部栽植上蘋果樹,讓蘋果成為了群眾的“致富經(jīng)”“搖錢樹”。她笑著說:有落后的干部,沒有落后的群眾。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從數(shù)量到質量,從粗放到精細,從經(jīng)驗到科學,從“四大”技術的推廣到種草、防雹網(wǎng)的搭建……她,記不清踏破多少黎明,數(shù)不過帶回多少星星。</p><p class="ql-block"> 她家6口人,經(jīng)營著100畝果園地。其中,掛果60多畝,去年蘋果賣了80多萬元,成本30萬元。前年,新栽植蘋果樹40多畝。家里生產(chǎn)用的機具應有盡有,四輪、手扶拖拉機,旋耕機、小微耕機兩臺,電車3輛……</p><p class="ql-block"> 她笑著說:冬剪,施肥,打藥,套袋,下袋,裝蘋果、售賣……都由她和兒子張東打理。忙的時候,丈夫把米、面、油、蔬菜、大肉等送回家,家里雇一廚師做飯。打藥、施肥時,常常是3人施化肥,4人用小微耕機開溝。套袋時,少則雇20人,她在地里發(fā)袋,騎電車往來送物資送飯。下蘋果時,要雇40多人,她要安排下蘋果、拉車子、挑揀蘋果,裝蘋果等地里的活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下篇</span></p><p class="ql-block"> 6</p><p class="ql-block"> 多少疼愛,如沐春風。</p><p class="ql-block"> 她在娘家,母親最疼延平,母親也常被丈夫接來辛戶村小住。丈夫善良,平時也不少岳母給錢給物,去縣里開會路經(jīng)塅原村家門口,少不了看望岳母親,噓寒問暖,把話桑田。說到這里,她眼里閃爍著淚光。</p><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宜川的氣溫驟降、寒風凜冽,她的母親因病住院。</p><p class="ql-block"> 母親80多歲,身體多疾、病疴纏身,弱不禁風,需要兒女的照顧??筛赣H已逝10年,弟弟在家經(jīng)營著20多畝蘋果,一年的辛苦接近尾聲;妹妹隨夫一直在外地打工,生活的艱辛已是妹妹無暇太多顧及娘家,二妹出嫁延長后因病離世……張延平安排好家里,在縣醫(yī)院照顧母親一住就是20多天。</p><p class="ql-block"> 岳母住院期間,一天早上,張延剛電話她說:自己不知道怎么了,起床后路都不能走了。聽后,她安排好母親又趕回自己的家。原來,丈夫患有第4、5腰椎增生,可能是壓迫神經(jīng)所致……這些年,由于積勞成疾,丈夫患上了胃病、頸后右邊長出核桃大小的脂肪瘤,經(jīng)咨詢手術可做、可不做。重要的是他事業(yè)在身,手術后需要一定的時間,53、4歲的人,還得別人照顧,這不是他的性格……那時,為果袋廠上線生產(chǎn)聘請的師傅已到位。</p><p class="ql-block"> 他風塵仆仆來到西安,經(jīng)妻子和好心人勸說,在紙廠老板彭軍的幫助下,去西安某醫(yī)院看了病。等身體稍有好轉,張延剛就匆匆地坐飛機直飛山東的煙臺,為即將上線的果袋廠采購生產(chǎn)用紙、要貨比三家和驗查紙質。</p><p class="ql-block"> 她在婆家,20多年照護老人,無怨無悔、任勞任怨,以苦為樂。她的公公,84歲時去世,已逝2周年了。</p><p class="ql-block"> 記憶里,一天婆婆病發(fā)作,由于是腦出血,在請來的馮大夫的建議下,在家吊針先穩(wěn)住病情,10天后送母親去了延安住院治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住院,回家后婆婆臥床不起。3年后的一天,她正在場院打麥,姐姐氣喘吁吁地跑來說:“媽不對了,人都糊涂了”。他們急忙找來大夫,經(jīng)過13天的侍湯喂藥,婆婆再也沒有醒過來……64歲時,婆婆撒手人寰。</p><p class="ql-block"> 百善孝為先。話語里:不難感受到她的拳拳孝心和對老人的難舍和念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7</p><p class="ql-block"> 為了家庭、為了夢想,何止張延平一人,辛戶村的女人們甘愿做一粒鋪路的石子,耕耘新天地,奮進新時代,用她們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新生活。</p><p class="ql-block"> 張轉霞,52歲,高中文化,辛戶村委婦女主任。她說: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她樂于奉獻,團結鄰里,熱愛村集體。她孝敬公婆、床前侍奉,直到公公過世、第二年婆婆去世。后來,她和丈夫劉建軍栽植了6畝果園。生活雖苦了點,但對莊戶人來說算不了啥。幾年下來蘋果收入不菲。她用這些錢,在自家院子里蓋起了三間平房,2008年喜遷新居;供女兒劉倩上學。2017年,女兒考入“西安思源學院”,去年畢業(yè),被西安986醫(yī)院幼兒園聘為幼兒教師。今年,她家蘋果套了9萬只袋,農(nóng)閑時丈夫外出延安打工,一年下來能掙7萬多元。</p><p class="ql-block"> 薛萍芬,55歲,小學文化。她和丈夫經(jīng)營著18畝果園,其中在辛戶村承包6畝蘋果地,10年期、承包費8萬元。今天,在果園里下果、挑果和裝果的有30多人。丈夫袁金科,55歲,是一位忠厚的農(nóng)人,不善言辭,有著一身力氣。無意中我觸碰到她的心靈深處,當我問及蘋果市場,她說:這幾年蘋果不是春凍就是風災、旱災或冰雹。今年,蘋果受災了,這塊地能下2萬余斤……這些年,孩子上學、家里新建平房,全靠蘋果收入。她生有2個女兒,大女兒在縣城南門口接下一副食門市,外孫女已讀初二。二女兒,現(xiàn)在城里丹鳳苑住著。她說,女兒是小棉襖,她們都非常乖、也懂事,知道體貼和心疼老人。</p><p class="ql-block"> 張菊紅,48歲,小學文化。她和丈夫,經(jīng)營38畝果園,其中未掛果18畝。去年,賣了42萬元。今年,前半年旱、蘋果個兒小,后半年多雨,蘋果有水裂紋,加之雹災,商品率低,能賣20萬元,一年果園里的活兒都是雇人。家里有車有房。小轎車,出了11萬元。2003年,以為在村里箍了5孔磚窯,裝修一新。所以,一直居住在舊村。她在縣城雨露小學附近有一套房子,想再買一套帶電梯的房子。公公,今年 81歲。丈夫家,兄弟三人。老三王紅,一年當代辦收入8萬元,加上果園總計收入30多萬元。去年臘月二十四結婚。</p><p class="ql-block"> 她大女兒,王萌和丈夫經(jīng)營著云巖壺口大酒店。小女兒王萌新喜歡踢足球,在廣州“恒大足球學?!鄙狭藥啄陮W。現(xiàn)在回來在宜川中學讀高一。</p><p class="ql-block"> 王纏恩,53歲,小學文化。她倆,經(jīng)營著17畝蘋果,去年收入16萬元。今年,早熟蘋果套了3萬只袋,賣了1.5萬元。晚熟蘋果套了15萬只袋,現(xiàn)在蘋果還沒有訂出去,估計價位在1.5——0.9元不等。她丈夫張丙臣,56歲,患有腰椎病。今天,地里雇了7個人,都是山西鄉(xiāng)寧縣來打工的人,每人每天140元工錢(含來回車費)。有下果的、挑選的、拉車的人每天發(fā)一盒煙。丈夫家兄弟三人,張丙臣是老二。公公已世4年,婆婆今年78歲,她哪里也去不了,一家一個月照護婆婆的晚年。</p><p class="ql-block"> 她說:人啊,沒有窮盡,知足常樂。這些年,她倆經(jīng)營蘋果收入的錢,為家里新建起4間平房,供養(yǎng)兩個孩子上學。女兒張丹丹,現(xiàn)在西安某公司任會計,女婿是云巖陽坪村人,叫張南南,他倆有一可愛的兒子,已6歲了。今年“五、一”期間,給她兒子結了婚,兒子現(xiàn)在江蘇一造紙廠打工,修機器做技術活兒,媳婦是交里鄉(xiāng)蘭河村人。</p><p class="ql-block"> 杜艷霞,34歲,全家8口人。有父母、哥嫂等人,家里有5塊、20畝蘋果地,樹齡都在20年以上,分布在上塬“云交”路邊、路南等地域,去年收入40萬元,今年應該賣30萬元。其中,分她家有2塊果園地,一塊上了防雹網(wǎng)、另一塊果園遭受冰雹災害。去年她家收入20萬元,今年賣11萬元左右吧。她丈夫王超,今天雇了10個人在果園下蘋果、挑果和裝筐、拉運,一筐29.8斤。滿是甜蜜,她倆有一個兒子,今年10歲,讀小學4年級。王超說:她在縣城家照護兒子上學。我兩次來辛戶村采訪沒有見到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8</p><p class="ql-block"> 一年下來,辛戶村收入十幾萬、幾十萬元的家庭比比皆是。現(xiàn)在,家家戶戶擁有小轎車,60%村民在縣城購買了單元房,農(nóng)閑的時候進城為孩子做飯,農(nóng)忙的時候在村里務果,節(jié)假日的時候開著車子外出旅游不是什么新鮮事兒。</p><p class="ql-block"> ——在我眼里,辛戶村的女人們有著以下鮮明特質:</p><p class="ql-block"> 一是甘愿吃苦。她們是能手、是男人的幫手,是家庭的風水。她們不是囿于圍繞鍋臺轉的小女人,而是和男人一樣,在果園疏花疏果、套袋下袋……<span style="font-size:18px;">再苦再累,從無怨言,</span>心里充滿了陽光。二是耕讀傳家。她們,純樸善良,恪守美德,尊老愛幼、孝敬公婆,相夫教子、琴瑟和鳴,重視兒女文化教育,把耕讀文化、家風家訓,歷久彌新,世代傳承,發(fā)揚光大。三是勤儉持家。勤能補拙,一勤天下無難事。尚儉戒奢,<span style="font-size:18px;">樸素節(jié)儉,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span>她們,窮則思變、持家有方,富而思進,把錢用在刀刃上,用勤勞的雙手,<span style="font-size:18px;">創(chuàng)造家庭新生活。</span>四是心懷夢想。不想認命,就去拼命。有理想才有夢想。不是,一切所求皆所愿,一切所愿都實現(xiàn)。女人的夢想,不是虛幻的,而是現(xiàn)實的,就是家庭奮斗的目標,家庭幸福的源動力。五是信念彌堅。生活給你壓力,你要還它奇跡,心所想,事竟成。只有堅定自己的信心,微笑面對。只有承受多次水深火熱的洗禮,才能散發(fā)出苦盡甘來的清香。六是心有陽光。不抱怨,不計較,“烈日酷暑,割草施肥,有多少衣衫汗水泡爛,熬至金秋,更是忙碌不斷……”秋天的路上,輕擁歲月,笑對流年,攜一縷陽光,微笑向暖!</p><p class="ql-block"> 辛戶村,從一個窮村、亂村發(fā)展到遠近聞名的小康示范村,從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到人均收入穩(wěn)定超過4萬元,從溫飽問題無法保證到46%的家庭住進了“小別墅”,60%村民在縣城購買了單元房,家家擁有了小轎車……但是,沒有人懷疑,這里隱含了多少辛戶村的女人們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p><p class="ql-block"> 為了這篇拙作,在縣婦聯(lián)的安排下,我先后三次來到宜川云巖辛戶村采訪。那兒的村頭巷尾、田間農(nóng)舍,都留下我的足跡和心動。新榮主任的熱情和坦率,艷芳、曉敏的細心和認真,云巖鎮(zhèn)婦女主任張妮的周到和好客,她們幾次全程相陪,無微不至地給予關懷和支持,讓我深受感染和感動,也一次次激勵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歷盡心智而文思泉涌、奮筆疾書,才使我完成這篇7000多字的文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車子飛馳在高原的風里,這風兒彌散著縷縷馨香……回望滿目的蘋果紅,一片片、一畦畦、一洼洼、一堆堆、一箱箱……一輛輛滿載紅蘋果的車子駛向山外的遠方、也把最甜蜜的生活送入千家萬戶人的心田。張延平的勤勞善良、張轉霞的睿智聰慧、薛萍芬的直言干練、張菊紅臉上的笑靨、王纏恩的忠厚穩(wěn)重、杜艷霞的青春美麗……都時時在我腦海里縈繞,她們是宜川婦女脫貧致富的代表,更是新時代宜川人引以自豪的光榮和驕傲!</p><p class="ql-block"> 振臂呼,國泰民安福無比;放眼量,山清水秀披紅裝!</p><p class="ql-block"> 落日的余暉,一半是天空下的霞光四射、絢麗多彩,它是那樣的綺麗和奇幻,又是那樣燦爛和嫵媚;一半是鑲嵌在天際上的天空,星光點點,那星輝和晚霞,迷離夢幻,熠熠生輝,描繪出天邊最美麗的畫景。倘若,沒有天空作鋪墊、沒有星光的交相輝映,這晚景不知道要遜色多少?這不正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意嗎?不正是辛戶村的女人們愜意、充實而蕩漾在臉上的自信和微笑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8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辛戶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躬行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女人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組 村婦女張延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組 村婦女主任 張轉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組 村婦女薛萍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四組 村婦女張菊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五組 村婦女王纏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六組 村婦女杜艷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薛仁禮,筆名凌波,微名義薄云天。中共黨員,研究生文化。延安市社會科學界特聘專家,延安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新文學學會鄉(xiāng)土詩人分會會員。延安市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攝影網(wǎng)記者、攝影師,論壇注冊會員。著有《筑夢》《淚兒為誰》《那些事兒》《寫滿宜川愛》《宜川習俗》《宜川縣地名志》《政治理論學習與研究》等。撰寫、編纂160多萬字的書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