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說起源遠(yuǎn)流長的華夏文化,人們會想起軒轅黃帝,他為五千年燦爛的華夏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xiàn),因此被譽(yù)為人文初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到了西北名城天水后,你會感到華夏文化在這里更久遠(yuǎn),這里誕生了伏羲,是他使華夏文化又往前延伸了數(shù)千年,華夏文化在這里已存在近萬年了。</span></p> <p class="ql-block"> 身著樹葉,手托太極八卦圖的伏羲塑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伏羲被譽(yù)為人文始祖。一位是初祖,一位是始祖,一字之差,含義不同。初是初期,始是開始??梢哉f是伏羲開啟了華夏文明。</span></p> <p class="ql-block"> 天水市依渭河而建,市區(qū)有一座伏羲城,城中的伏羲廟建于明代,是我國伏羲廟中建筑面積最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六是伏羲誕辰日,每到這一天,天水人要在這里舉行隆重的公祭大典,紀(jì)念人文始祖在華夏大地上做出的豐功偉績。</p> <p class="ql-block"> 走進(jìn)廟門,一棵棵古柏高聳眼前。院內(nèi)原有六十四棵古柏,象征著古老的六十四卦象,這一定會給來這里尋根祭祖的人們一種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遺憾的是現(xiàn)在古柏僅存三十七棵了。</p> <p class="ql-block"> 一畫開天,是說伏羲首創(chuàng)八卦。</p><p class="ql-block"> 八卦不是簡單的、遠(yuǎn)古時期記載事物的符號,因為歷代圣賢,不知從八卦中悟出了多少深奧的道理。直至今天,為其皓首窮經(jīng)者仍大有人在。八卦對華夏大地影響之深遠(yuǎn),難以估量。</p><p class="ql-block"> 八卦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杰作,可以說這是人類理性認(rèn)識世界的開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說到八卦,就一定要到距市區(qū)二十多公里處的卦臺山,八卦就誕生在那里。</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們驅(qū)車來到這里,高高的石階通向山門。</p> <p class="ql-block"> 卦臺山山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卦臺山位于天水三陽川盆地,這里海拔一千三百多米,卦臺山高一百七十多米。四面環(huán)山,山勢平緩。</span></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頂四下望去,東面地勢開闊,渭河向東方緩緩流去。</p> <p class="ql-block"> 南面,綿綿群山,來龍深遠(yuǎn)。</p> <p class="ql-block"> 西面,渭河從山中流入,形成水口。這正是從西北方流來的天門水。</p> <p class="ql-block"> 北面,黃土高坡下渭水環(huán)繞。</p> <p class="ql-block"> 卦臺山,山勢突兀,似巨龍由南向北在渭水河畔探出頭來,這真是一個聚天地之氣的仙地。</p> <p class="ql-block"> 伏羲畫八卦的畫卦臺就位于山頂,后人為了紀(jì)念伏羲,在此處建了伏羲廟。</p> <p class="ql-block"> 廟宇南面的太極圖草坪</p> <p class="ql-block"> 廟宇北面的平臺</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廟宇占地面積不大,安靜簡樸的寺院內(nèi)人也不多,但據(jù)說年代很久遠(yuǎn)。我好奇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問寺廟里的人,什么時候開始在這里建廟的?回答是:“很早了,也說不清是哪朝哪代了”。</span></p> <p class="ql-block"> 是啊,說起伏羲畫八卦,那可真是一個很古老很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遠(yuǎn)古時期, 在中原大地的西北部,有一個以蛇為圖騰的部落,其首領(lǐng)智慧超群,名為伏羲。傳說他將華夏大地上原有的九大部落融合統(tǒng)一,并綜合各個部落動物圖騰的特征,形成新的統(tǒng)一圖騰——龍,這樣每個部落都能在龍圖騰上找到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從此伏羲成為龍的化身,被譽(yù)為龍祖,中華民族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龍的傳人。這是中華“和”文化的開端,也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包容和睦的基因。</p> <p class="ql-block"> 那是結(jié)繩記事的年代,伏羲身穿樹葉獸皮衣,手拿記事繩,常常坐在渭水河邊,卦臺山上。他仰觀天象,俯查地理,并細(xì)心觀查身邊諸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那時天空深邃,大地洪荒,沒有喧鬧的社會,一切都是那么自然。</span></p> <p class="ql-block"> 人類依河流、山林而居,完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人們隨著自然的節(jié)律生息,更有能感悟天地的純凈大腦和心靈。</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璀璨的繁星掛滿蒼穹,銀河與渭河在此相會。萬物相濟(jì),天地生輝。</p> <p class="ql-block"> 寂靜的漫漫長夜,更是讓智者陷入無限遐想。伏羲在燦爛星光下感悟著,思索著。</p> <p class="ql-block"> 滿天星辰為什么會斗轉(zhuǎn)星移?為什么會有電閃雷鳴?<span style="font-size: 18px;">為什么有日出日落? 風(fēng)又是從哪兒里吹來的……… 一個個問題不停的在他腦海里浮現(xiàn)。</span></p> <p class="ql-block"> 日出日落,月盈月虧,冬去春來,一寒一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周邊的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人要在這變化的環(huán)境中生存,就不能不對變化有所認(rèn)識。伏羲慢慢悟出了變化的真諦,所有事物都有它對立的一面,此消彼長,物極必反,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往復(fù)。</span></p> <p class="ql-block"> 眺望遠(yuǎn)處不動的群山,近看腳下奔騰的渭水,他悟出了身邊環(huán)境中最基本的八大物象,天、地、水、火、山、澤、風(fēng)、雷以及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天地定位,水火相背,山澤通氣,風(fēng)雷相蕩。<span style="font-size: 18px;">動靜有常,剛?cè)嵯嗤啤?lt;/span></p> <p class="ql-block"> 一天,伏羲正在渭河邊沉思,忽然河對面的山洞里,飛出一匹駿馬,落在河中的巨石上。這馬非同一般,頭似龍,這是一匹神奇的龍馬,它身上的黑白斑紋更讓伏羲為之一驚。</p> <p class="ql-block"> 他迅速記下斑紋圖像,圖像給了他巨大的啟示,許多問題,好像都有了答案。這圖像后人稱之為河圖。</p> <p class="ql-block"> “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伏羲的思考日漸成熟,他要把這些發(fā)現(xiàn)和感悟,告訴身邊的人們,還要傳給后人。</p><p class="ql-block"> 伏羲時期沒有文字。相傳,華夏造字第一人倉頡,是黃帝時期的人物,而伏羲早于黃帝時期數(shù)千年 。沒有文字,伏羲又如何表達(dá)、記錄他的所思所想呢?表達(dá)出來既要簡單直觀,又要讓人們明白內(nèi)在的道理。結(jié)繩記事已無法勝任了。</p><p class="ql-block"> 他腦海里總是浮現(xiàn)自然界中的八種物象和龍馬背上的河圖,它們之間似乎有著某種聯(lián)系。</p><p class="ql-block"> 他坐在卦臺山的土臺上,手拿樹棍不停的在地上擺著、畫著,漸漸地一種似圖似像的圖案出來了。他將三個線段、斷線并為一組,排列組合成八組,成為八個符號,這八個符號一一對應(yīng)出八種物象,也就是八個卦象。</p><p class="ql-block"> 看似簡單的線段、斷線排列組合,其蘊(yùn)含著極其豐富的內(nèi)涵。后人稱之為八卦。</p> <p class="ql-block"> 這張圖排列、標(biāo)注的更加清晰。線段——為陽,斷線一一為陰,它反應(yīng)了事物最基本的陰陽關(guān)系和變化規(guī)律。</p><p class="ql-block"> 八卦的出現(xiàn)是一個劃時代的開端。</p> <p class="ql-block"> 后人在伏羲八卦基礎(chǔ)上繼承發(fā)展,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卦象。這密密麻麻,看似差異不大的矩陣圖,讓人有些目眩,真像一部無字天書讓人晦澀難懂,不可思議。但這里邊有著探索不完的奧秘。它把千變?nèi)f化的現(xiàn)象囊括其中,把語言、文字難以表達(dá)的,復(fù)雜多變的事物,用卦象簡單、直觀、明了的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把萬事萬物中的對立統(tǒng)一現(xiàn)象,歸納為陰陽的一分為二和二而合一。物極必反,此消彼長,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往復(fù)等變化規(guī)律,在六十四卦中也清晰可見。</p><p class="ql-block"> 為了便于人們對六十四卦的理解,后人又給六十四卦注上卦名、卦辭、爻辭,使六十四卦的內(nèi)涵更加豐富,并取名為《易經(jīng)》?!耙住?,為變化之意。</p><p class="ql-block"> 《易經(jīng)》樸素的哲學(xué)思想,啟發(fā)了老子、孔子等諸多圣賢。后來圣賢們又對《易經(jīng)》加以評說,形成《易傳》。再后來《易經(jīng)》、《易傳》合并,成為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周易》。</p> <p class="ql-block"> 《周易》影響了諸子百家的世界觀,是諸子百家的理論基礎(chǔ)?!耙着c天地準(zhǔn),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正因為這樣,《周易》被譽(yù)為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八卦代表的易學(xué)文化,更是滲透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各個領(lǐng)域,對宗教、中醫(yī)、歷法、武術(shù)、美術(shù)、音樂、建筑、民俗、禮儀、風(fēng)水、占筮等等,都有直接深刻的影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登上卦臺山頂,烈日當(dāng)頭,仰望藍(lán)天,天仿佛離得很近。如今還是那片天,日月星辰還在周而復(fù)始地旋轉(zhuǎn),渭河還是自西向東緩緩流淌。</p> <p class="ql-block"> 坐在卦臺山頂?shù)耐僚_上,我心里默默地念著八卦卦名,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在地上畫著八卦的卦象。遠(yuǎn)古時期的伏羲,也就是在此這樣畫出八卦圖的吧? </p><p class="ql-block"> 一萬年了!一萬年太久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眼前這古老神秘的八卦符號,依然如故,我們今天還在思考著八卦中蘊(yùn)含的哲理,還在解讀著天地人之間的奧秘。此時此地不變的八卦符號,仿佛瞬間把我與遠(yuǎn)古拉到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祖先不曾遠(yuǎn)離我們,他們一直在我們身邊影響著我們、護(hù)佑著我們,護(hù)佑著中華大地。</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就是這樣薪火相傳,一代代傳承,從來不曾間斷,她有著極大的凝聚力,這就是我們偉大民族強(qiáng)大生命力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 《周易》與現(xiàn)代科學(xué)不同,它是中華智慧的結(jié)晶與體現(xiàn)。</p><p class="ql-block"> 現(xiàn)代科學(xué)引領(lǐng)社會向前一路飛奔,隨之帶來的問題也大量涌現(xiàn),許多問題已經(jīng)嚴(yán)重困擾人類的發(fā)展。我們現(xiàn)在認(rèn)知世界,解決問題,更多的是依賴現(xiàn)代科學(xué)方法與手段,而與天地溝通的心靈離我們越來越遠(yuǎn)。許多問題單靠科學(xué)是無法解決的?!吨芤住分v:一陰一陽之為道??茖W(xué)與智慧要比翼前行,缺少其一,就會背離大道。我們要有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理念,要有敬畏自然、敬天愛人之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中華智慧,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是大自然一份子,是按照自然的節(jié)律生息前行。向前的步伐看似有些慢,但向前走的得會更久遠(yuǎn)。中華文化源遠(yuǎn)流長的歷史,就是這樣一步步不間斷走來的歷史。如果文化的生命力不夠強(qiáng)大、不夠優(yōu)越,也就不可能延續(xù)到今天,這些正是我們文化自信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 《周易》為我們詮釋了以伏羲為代表的中華龍的精神,既自強(qiáng)不息精神,和中華民族博大寬容厚德載物的精神。《周易》是一部巨大的知識寶庫,值得我們自豪和珍惜,我們有責(zé)任繼承并發(fā)揚(yáng)光大。</p> <p class="ql-block"> 圣賢的智慧掛滿蒼穹,我們不能只低頭走路,忘了仰望星空。拜謁人文始祖伏羲氏。</p> <p class="ql-block"> 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是獨(dú)有的現(xiàn)象,是極其珍貴的存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擁有這么多寶貴財富,我們是幸運(yùn)的。</span>面對祖先創(chuàng)造出的燦爛文化,讓我們后人高山仰止。</p><p class="ql-block"> 感恩伏羲氏,帶領(lǐng)先輩們走出蒙昧,并不懈地探索自然,為我們留下了珍貴遺產(chǎn),讓我們后人盡享萬世恩澤。</p><p class="ql-block"> 華夏文化劫劫長存,生生不息。先祖在上,天佑中華,正如《周易》所云:自天佑之,吉無不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