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千年傳統(tǒng)村落,因有中國飛機制造第一人李寶焌而聞名。近年來又以竹海,瀑布,古民居,高山蔬菜,高大的電力風車吸引越來越多的游人前往,讓我們在閑暇時間,走進貢川洋峰村,探尋它的歷史,享一場溫馨之旅。</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們的祖國在航空航天事業(yè)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厥孜覀冏哌^的艱難歷程,我們不能忘記中國本土上的第一代飛機制造家李寶焌和劉佐成兩位中國航空先驅,他們是福建永安人。而李寶焌則出身于貢川洋峰這個美麗的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洋峰是一個四面環(huán)山的盆地,東北面的爐長峽,海撥1483米,為貢川鎮(zhèn)最高山峰。東面的鳳凰岐、張公巖岬海撥都在1400以上,是永安東面屏障。地形“五虎下洋、蛇龜相會”,地勢東高 西低,周圍群山起伏,林木蔥郁,猶如一個綠色浴盆。奔流不息的畬溪,從張公巖岬和鳳凰岐呈Y字形緩緩流過,源遠流長,釀造洋峰悠久的文化。村域主要傳統(tǒng)資源:古遺址-興隆宮、飛鳳洞兩座廟址、古道-貢川至洋峰古道、古橋-古道上的石拱橋、村西側水尾兩座石板橋、古樹-古道上古樹、水尾古樹群。境內有中國飛機制造第一人李寶峻故里紀念館和大量珍稀樹種。</p> <p class="ql-block">洋峰位于永安市貢川鎮(zhèn)東部,距永安市區(qū)30公里,自古以來,洋峰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是神奇而美麗的千年古村,有深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在清末民初就有“小小永安縣、大大洋畬府”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洋峰,唐宋古名“楊家畬”(因最早開發(fā)洋峰的是楊姓,故得此名),北宋初,李姓遷居于此,改名洋畬,后改名洋峰。洋峰歷史悠久,山清水秀,在清末民初就有“小小永安縣、大大洋畬府”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 洋峰是一個四面環(huán)山的盆地,在古代無疑是得天獨厚的世外桃源,所以吸引不少姓氏來此定居。歷史悠久的洋峰,早在唐代已有居民,并逐漸形成村落。相傳楊姓是最早開發(fā)洋峰的,宋以后此族外遷。據(jù)修于清康熙、道光、光緒年間的《隴西李氏族譜》記載:宋初,閩越江王李元祥17世孫宋侍郎李小三自雙峰上村遷洋畬開基,乃為洋畬李姓肇基始祖。當時開發(fā)洋峰的不只楊李兩姓,還有陳、羅、朱、鄒、姜等姓,這些姓氏居住過的地方都以其姓氏命名如“陳達墘”“羅舍坑”、“朱舍墘”“鄒舍墘”、“姜垇”等等,地名沿用至今,居住遺址猶存。明清鼎盛時期達一兩千人。聽老一輩人說,民國時期還有300多戶,1000多人。古時曾在東、西、南、北建有四個土堡,分別以東安、西樂、南興、北勝命名,并建有安民、太平二寨。據(jù)清道光年間《重修飛鳳洞總簿》記載:當時東安堡居住11戶姜姓人家,道光后期遷至貢川。洋峰李姓人口與日俱增。由于人多地少的原因,也可能是大姓不容小姓,清中期至清末這段時間,其它姓氏不斷舉族外遷,至光緒時只剩李姓一族。</p> <p class="ql-block">百年滄桑--溯源堂</p><p class="ql-block"> 位于坪頭的李氏家祠“溯源堂”,始建于清乾隆七年壬戌(1742年),崇祀宋侍郎李小三,主建筑由二堂三植兩書院、一天井、華表、花臺組成,大門為花崗巖和磚雕筑成的華表,門楣上書“李氏家祠”四個大字。大廳棟梁正面浮雕圖案為描金“鳳凰穿牡丹”。歷經(jīng)滄桑,今日棟梁上的金粉仍色彩斑斕。梁下花墩浮雕圖案是四季花中的牡丹、菊花、荷花、梅花。正中神龕祀奉“宋始祖李小三暨妣魏氏七娘、朱氏七娘”神位,左神龕祀奉“配享牌”,右神龕祀奉“福德正神”,神龕上方懸掛“溯源堂”匾額,靠前懸掛清康熙四十年四月賜直隸巡撫李光地的“夙志澄清”匾額,再往前懸掛清乾隆舉人李芳妍的“敕命”匾額。廳內原掛滿“進士”、“文魁”、“武魁”、“貢元”、“貢士”等匾額,由此可見溯源堂子孫人才輩出,曾有過輝煌的歷史。該祠于2005年重修,煥然一新,重現(xiàn)光彩,收載福建省文化廳編寫的《八閩祠堂大全續(xù)集》。</p> <p class="ql-block">成熟的紅豆杉果實掛滿了枝頭。</p> <p class="ql-block">繼續(xù)往西,走至水尾,這里林木蔥郁,古樹成群,種類之多,別處罕見,不可多得,有紅豆杉、長袍鐵杉、柳杉、金錢松等等,被評為福建省樹王之金錢松王就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在村西北水尾處,有一座“景福祠”,是祀奉該村“民主尊王”的。幾年前村民集資,在旁架起一座橫跨東西的石拱橋,名曰“興隆橋”。該橋由花崗巖和混泥土構成,呈拱形。這里林木蔥郁,綠樹濃蔭,有紅豆杉、柳杉、長苞鐵杉、金錢松等多種國家級保護植物。沿著小路往下走,便來到洋峰村另一處獨特的風景點——扇風頭漈,高飛百丈,從遠處遙望,瀑布水勢如萬馬奔騰,令人神往。世人稱之為“情人谷”。</p> <p class="ql-block">永安貢川鎮(zhèn)洋峰村的情人谷瀑布,被譽為永安第一瀑布;崖巖獨特,瀑頂崖口類似花灑的出口,水流從“壺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急沖而出,騰空旋起,形成一道弧形的水墻,此為一奇。那水如脫韁之野馬,馬蹄離地騰空,縱情狂奔,然后從半空拋落在崖中;崖中是一塊緩緩凸起的巨巖,瀑布炮彈一般直射在巨巖上,水石相撞,水花向空中急濺,又落下,絲絲條條成千上萬從天而落,如沖出花灑的水流,這是二奇。水流又拋灑在巨巖表面,四溢散去,又分別被三道大凹槽攔成三條瀑布,散開的瀑流在巨巖底匯聚成溪,成“S”狀,左右搖擺著,朝崖底又急沖而去,再一次,形成瀑布,此是三奇!</p><p class="ql-block">此情人谷其實就是洋峰瀑布,因有一對情侶在此殉情,而稱為情人谷,沒有路,穿竹林,攀峽谷邊的腐泥而下,路很難走,遠遠就能聽到轟隆隆的水聲,一路向下,大小瀑布眾多。</p> <p class="ql-block">高山蔬菜的種植</p> <p class="ql-block">珍貴樹種</p> <p class="ql-block">一排排高大潔白的風力發(fā)電機矗立在山頭上,看著它的“葉子”在風的作用下慢慢轉動,腦海里響起了那首童謠,紅風車,轉啊轉啊,福來我家。</p> <p class="ql-block">三峽新能源永安貢川風電場位于張荊、洋峰村,項目總投資4.3億元,建設規(guī)模為48.4MW(22臺×2.2MW),同時建設110千伏升壓變電站一座。2020年7月28日,隨著一座座高大挺拔的風機葉片徐徐轉動,三峽新能源永安貢川風電場首批風電機組正式并網(wǎng)發(fā)電。</p> <p class="ql-block">永安貢川風電場工程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貢川鎮(zhèn)東側,大致呈“一”字型由南向北布置在多處高山山脊上,南起蓮花山,北至天龍巖附近,主要涉及貢川鎮(zhèn)的張荊村、洋峰村、雙峰村,上坪鄉(xiāng)的九龍村。</p> <p class="ql-block">循街向東,這就來到了李寶焌故居—永福堂,始建于清光緒庚寅年(1890年),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清代民居,華表石雕大門,門楣上書“紫氣東來”,大堂雕梁畫棟,刻扇回廊,精美絕倫?,F(xiàn)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中國飛機制造、飛行先驅李寶焌故居就在洋峰村,李寶焌故居“永福堂”,始建于清光緒庚寅年(1890年),甲午年(1894年)落成,創(chuàng)建人是李寶焌之父李翔富,上坪鄉(xiāng)九龍村木匠李先岳設計建筑,是一座具有永安地方特色的清代民居,2013年,李寶焌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坑頭的李寶焌故居“永福堂”,始建于清光緒庚寅年(1890年),甲午年(1894年)落成,歷時4年。創(chuàng)建人是李寶焌之父李翔富,上坪鄉(xiāng)九龍村界后坑木匠李先岳設計建筑,是一座具有永安地方特色的清代民居。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坐南朝北,屋后青山,門前大路、小溪。主建筑為二堂五植兩書院、一天井的木構平房,大廳棟梁正面浮雕為“鳳凰穿牡丹”,兩邊四根叉柱的浮雕分別是代表一年四季花鳥的“鳳凰牡丹”、“水鴨荷花”、“蝴蝶菊花”、“八哥梅花”,柱間的橫木雕著漂浮的云朵圖案,廳頭隔扇上有一副對聯(lián):“平安竹報千年碧,富貴花開一品紅”。大廳和天井聯(lián)成一體,顯得高雅富麗,氣勢恢弘?;◢弾r鋪就的天井,中間是通往大廳的甬道,回廊三面十六塊隔扇上的花鳥木雕,圖案精美,色彩鮮艷,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永福堂,也稱作李寶焌(近代航空先驅)故居,始建于清末,至今約130年,坐落于永安市貢川鎮(zhèn)洋峰村海拔一千米的高山上。</p> <p class="ql-block">建筑以木構白墻的圍合院落為主,屋面平緩,結構簡潔明朗,稍以紅黑點綴的修飾手法,頗有唐代的建筑風采。</p> <p class="ql-block">門扇、窗扇也是裝飾的主要構件,如一對門扇上,有福建書法家用小篆題贈的祝愿,“立業(yè)喜看綿百代、登堂長愿祝三多”。其他還有以卐字紋、蝙蝠、螭虎、葫蘆、梅花、喜鵲、魚、石榴等主題的圖案,表達了家主對未來生活的希冀。</p> <p class="ql-block">永福堂從選址到小木裝飾,涵蓋了福建永安貢川的民居的特點,卻又不失獨特,因為每座房子有不同的位置、規(guī)模、工匠師傅、居住人家,每座老房子都在訴說他們自己的故事。就是這樣各式各樣的房子,才形成了我們獨特的傳統(tǒng)民居、村落,表現(xiàn)著我們古老的文明。</p> <p class="ql-block">當我第一次踏上這座山峰、第一次走進這個美麗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小村莊,她讓我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味道。這里的安寧、這里的風景、這里的人文、這里的歷史、這里的空氣、這里的稻田、這里竹海、這里的水井、這里的湖泊、這里的紅豆杉、這里古老的建筑、這里安祥的老人們都讓我覺得是那么的親切,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樣。</p><p class="ql-block"> 我深深的愛上了這個美麗古老村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