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記得什么時候是第一次接觸到這句美麗的詩句,但從那時起,它就是我對生話的一種憧憬和期望。今年二月,女兒要生老二了,我們搬到了女兒家所在的城市。當初買房的時候,我的第一個要求就是院子要足夠大。看了許多房子后才意識到,這個條件在南加卅是很難滿足的。直到我們看到這棟房子的時候,眼前一亮。此院可用面積不大,但側院和后院山坡占據(jù)了很大的面積。我和老伴不約而同的都想到了要做梯田,老伴笑談:英雄所見略同。這樣我們當機立斷就買下了這棟房子。也許是華人遠古的農耕基因特別強大,從搬入那一刻起,就像很多出國后的華人一樣,種菜、種果樹及種花的熱情完全被激發(fā)了出來。</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理念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能夠自己做的,再請專業(yè)工程隊。做梯田請了專業(yè)施工隊,歷時一個多月。主要是坡地向后推移,砌二道牢固的側墻。挖出的土方是用拖車數(shù)量來計的。梯田完成后,整個院子平地擴大了,而山坡也可以充分利用了。我們在第一臺階每隔十英尺種一棵果樹。在上面坡處種植覆蓋功能的植物,計劃將貧脊的山坡變成綠色。</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這個院子的特色是水位高。在一些地方只要挖下一尺深的坑,馬上就能看到匯集而來的清水。其原因大概是因為我們是處在從海灣水平面到陸面的第一臺階。上面滲入地面的水只要有機會就要刷存在感。現(xiàn)在明白了山里為什么總有小溪。修法國式排水系統(tǒng)是當務之急。修好了以上這些,自然也就破壞了院落原貌,隨之而來增加了很多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設計主要分三個部分:一部分作為菜園區(qū),一部分作為生活區(qū);一部分為外孫女們室外玩耍區(qū)。生活區(qū)與菜園區(qū)用爬藤玟瑰拱門隔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一尺地面材料、圖案都精心挑選、設計。圖三:兒童游樂區(qū)的橡膠墊。由于社區(qū)管理條例要求院內的設施不能被院外看到,所以要等到前院做好之后,種一排高高的杉樹,才能安裝滑梯秋千等兒童娛樂設施。</p> <p class="ql-block"><b> 生活區(qū)。生活區(qū)</b>主要包括亭子、小橋、瀑布,再加上原有的噴水池、燒烤區(qū)、篝火區(qū)及花壇。從網上查到一位專做木亭的工匠,見面后得知,老師傅已七十有加,干了一輩子木工活,其中一個原因是喜愛這行。當他了解到我們的族裔背景后,主動建議要做成帶有中國特色的圍欄。美式的圍欄只是一些小立柱而己。我從小就喜歡中式庭子,曲線的飛檐翹角給人以軒昂,凌云的感覺,即威武又不失精致。只可惜疫情期間,木材主要供貨地加拿大工廠停工,木材漲價不說,根本就買不到。好在老師傅家里有存貨,但想做飛檐需要很粗的木料,根本沒貨,也就只好做罷。亭子做好了,接下來是刷漆。本著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的原則,我倆自己動手。先是向老木匠請教,再上網學。其實刷顏料不難,但要先填平每顆鑼絲的凹槽,工作還是有點瑣碎。還有很多刷子很難觸達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小木橋是網上訂的,到貨后自己刷的漆。人工瀑布是請專業(yè)團隊做的。瀑布兩側種了夾竹桃,薰衣草等植物。杉類植物同小溪流水應是渾然天成的絕配,但杉類植物喜陰,無奈這里陽光太好了,只有可種一棵植物的地方有陰涼,只好種一棵。等有一天我們種的花草樹木成了氣候,那就應看不出人工的痕跡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紅外線燒烤,不會太多地污染空氣。</p> <p class="ql-block">篝火區(qū)。晚上天涼,點燃篝火,家人或親朋好友相聚之處。</p> <p class="ql-block"> 人工瀑布順勢而下。</p> <p class="ql-block">小橋流水人家。</p> <p class="ql-block"> 菜園區(qū)。菜園我們采用了圓環(huán)狀設計。中間為一石雕小天使。主要設計考慮是每一角落都要觸手可及,便于摘蔬果,抓蟲,施肥,另外美感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菜園是用四塊磚高墊起來的。一是因為地下水位太高,再者這院里的土地太貪脊,需要養(yǎng)營土。我們買了一千五百塊磚,砌成了菜園。運磚,碼磚并不很累,但買的那六立方的營養(yǎng)土像小山一樣御在外面車道上,我們老倆口著實用到了那句文革時期的語言: “小車不倒只管推”。</p> <p class="ql-block"> 將生活區(qū)和菜園區(qū)分隔開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爬藤玫瑰</span>拱門。</p> <p class="ql-block"> 雖說有苗不愁長,日常管理卻是一件很繁重的事情。每天早飯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地修枝、去爛葉、捉蟲。蟲子,一般都寄臥在葉子的反面,但又不可能把每片葉子都翻過來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漸漸地捉蟲也捉出經驗來了</span>。有排泄物的地方,那必有蟲。為了讓小外孫女懂點自然知識,了解蟲子的一生,我特意像小時養(yǎng)蠶那樣收養(yǎng)了兩粒蟲卵,成蟲后每天喂菜葉,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千萬不可小覷蟲子對蔬菜的破壞力,成蟲一天竟可吃掉3~4片菜葉。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的進化論在這里得到很好的演繹。蟲子的顏色會根據(jù)菜葉不同的顏色而變。在欣賞完彩蝶飛舞美麗的畫面之后,留下的是一地雞毛。蝶媽媽不會把蟲卵留在一片葉子上,大概它們也明白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原理吧。另外也不會出現(xiàn)多只幼蟲爭吃一片葉子的狀況。一切都是為了小蟲子能順利成長而為。由于不用任何農藥化肥,對于我來說,捉蟲卻是毎天必做艱巨的任務。</p> <p class="ql-block"> 很敬業(yè)的老園丁。</p> <p class="ql-block"> ?。⒎N菜的快樂就是你的勞動看的見,品的到" 。圖一為空心菜。這片地水位非常高,經朋友指點,將買來的空心菜剪下三寸的桿,插在土里,自己就生根發(fā)芽了。圖二為美國綠葉菜,每天可以扒葉子,好像無窮盡。圖三:韮菜割了之后瘋長。難怪“割韮菜"成為了網紅語言。</p> <p class="ql-block"> 小孫女更喜歡跟在我后面抓蟲、摘果。每天將紅透了的西紅柿、柿子椒、枸杞用小手摘下來放入小桶,看著小傢伙歡喜的小臉蛋,對我來說,甜到心里。</p> <p class="ql-block"> 全球氣候變暖,水在南加就變得越來越寶貴。為了做到不浪費一滴水資源,同時保證無論大樹還是小草都有平等的生存權力,我們決定除坡上覆蓋植物用噴灌,其它一律采用滴灌。設計理念是根據(jù)每棵植物需水量調每個伐門。整個院子的自動灌溉系統(tǒng)著實是整個后院工程有些技術含量的工作。一切從頭學起。老伴為此事可以說是費寑忘食。除網上學,真要感謝HomeDepot 的店員??梢哉f他們大多都非常專業(yè),對所賣小到鑼絲釘?shù)拿總€零件的使用,都了如指掌,并耐心地指導。粗略統(tǒng)計一下,我們在四五個月內竟跑了七十多次有關商店!</p> <p class="ql-block"> 我們共種了近三十多種果樹。味道好、稀有的果樹是我們選擇品種的出發(fā)點。種什么樹都是新手,那就認真學吧!滿足老年人少有的那點求知欲與好奇心。<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圖一:蟠桃?!按宋镏粦焐嫌校ⅰ.斈晖跄改锬矬刺視?,大概準備的就是這種桃。結了一個桃,味道極甜美。難怪齊天大圣那么愛吃。圖二:黃火龍果。其味道遠勝于其它火龍果。在市面很難看到。我也是好不容易才搞到的。三個月的經心呵護雖沒見長,但已看到小嫩芽了,說明已在新家扎下根了。</span>圖三:釋迦果樹,該果曾被評為最好吃水果之一。從普及度可知,這是一種產量低、難侍候的樹種。好在現(xiàn)在有YouTube, 只要有時間,肯學習,就有底氣養(yǎng)好它。圖四為白梨(Sapote)。有點名不副實,它同梨樹沒有一點宗族關系。果肉很面甜,是我喜愛的口味。已有二個小果了。還有一些花苞。</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些失敗的教訓?!盁o心插柳柳成蔭",有時也不近然。南加難得見到垂楊柳?!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我時常懷念北京那到處可見枝葉婆娑、輕煙柳影的畫面。大概就是為了寄托那一片鄉(xiāng)愁,我最想種的就是柳樹。盡管朋友們告誡我,柳樹秋天全部葉子都會掉,掃院子是繁重的工作。我還是買了柳樹。<span style="font-size: 18px;">種了兩次都沒成活。大概驗證了</span>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樹)這句話吧。不受累了,自我安慰一下吧!圖二為兩棵刧后余生的梨樹:一顆是水晶梨,一顆是蘋果梨。看網上說梨樹需要很多水,所以我們就給它們種在了水位高的地方。但是由于水太多了,根部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只剩下一小枝沒爛。好歹也是條生命,我們把它們移到梯田的第一層,現(xiàn)在看起來是活過來了,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長出新根。九月不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季節(jié)”,但其中一棵梨樹帶著病體竟開出了一朵小花兒,大概是以此表達對主人精心照顧的一種感謝吧!藍莓,牛油果也同梨樹有著同樣的遭遇。</p> <p class="ql-block"> 圖一:西柚。淡綠黃色皮,果肉呈白色,非常甜,帶有味蕾幾乎查覺不到的一絲酸苦。像沙田柚。臺灣人稱它為臭旦。圖二:番石榴,這棵樹長的非常健壯。圖三:蓮霧。臺灣人稱為黑珍珠。據(jù)說果實非常清爽可口,兩三年就能長成熟??勺鳛橐环N觀賞植物。圖四:金佛手。名符其實。果實樣子很奇特。它屬于桔類水果。但口感綿蜜。半年前買來時滿樹白紫相間小花,但一個果實也沒有落下。專業(yè)人士說第一年不要果樹結果,札根是最主要的。但現(xiàn)在又長出了很多花苞。準備花開二度!</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李、杏、油桃、火龍果群。鄰居剪枝的火龍果在我這里都活了。其中一枝還開了花?;赖捏@艷,可惜只檀花一現(xiàn)。問了鄰居,他們家的母體到還沒開花呢??磥硭鼈冊谶@里很愉快。</p> <p class="ql-block"> 枇杷應該是最先結果的果樹了。翠柿、百香果、日本介苿。</p> <p class="ql-block"> 巨峰葡萄基本沒怎么長,即然植物界也有名牌架子大這樣的道理,那只有好生侍侯了。第一年,適應一下環(huán)境,來年可要努力喲。木瓜雖沒長高,但粗壯了很多。看來已扎根落戶了。圖三:枸杞。一種可愛的灌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顆顆紅的剔透的果實又甜美,又滿飽,又有很強抗病蟲能力,</span>不需太多照顧,但回報滿滿。種它,還有一個原因:婆婆在世時,每每回去探望,老伴的表姐總是想方設法給弄到我們最愛吃的食物。最后一次,她送我的枸杞。誰也沒想到,枸杞還沒吃完,像親姐姐一樣的表姐就英年早逝了。這株枸杞也算對她的一份懷念吧!圖四:桑椹。很難想象現(xiàn)在這么一支嫩芽,會長成參天大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圖一:棗。女兒喜歡的水果之一。以前趕上十一左右回國,女兒總是吃不夠。這棵棗樹看來很喜歡這里的環(huán)境,枝繁葉茂,碧綠扶疏。圖二:檸檬。有志不在身高。自身才一尺高,結了四顆檸檬。這種奉獻精神實在讓人感動。但來日方長,保護好自己才是最主要的。我已幫忙疏掉兩個果了。</span>圖三:石榴。這是耐旱的品種。買它,把它種在高坡處,期待著在院子最高處開滿火紅嬌嫩的石榴花,在綠葉的襯托下那將會是多么美的畫面。這也是一種嘗試,如果能成功,整個山坡頂部美化就容易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圖四:女兒喜歡的中國密桔。甜中微微帶酸,滿滿的桔香?,F(xiàn)在已是豐收的季節(jié),但這棵桔樹的花期不期而至!期待著滿樹金。</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喜歡竹子大概是從李安的臥虎藏龍開始的。我喜歡它秀逸神韻,纖細柔美,生機盎然,婀娜多姿。在亭子邊種上幾棵竹,紅亭翠竹更相怡。</p> <p class="ql-block"> "花開四季皆應景,俱是天生地造成。春季里風吹萬物生,花紅葉綠 草青青。桃花艷 梨花濃,杏花茂盛,撲人面的楊花飛滿城;夏季里 端陽五月天,火紅的石榴 白玉蘭"人們喜愛花,才有了這燴至人口的報花名。這也許正是我想在院子里看到的。</p><p class="ql-block"> 圖一:雞蛋花。夏威夷人將此花做為節(jié)日花環(huán)用花。此樹樹形美觀,莖多分枝,奇形怪狀。圖二:澳洲袋鼠爪花。圖五:夏威夷卅花,扶?;ā!叭~深似有慈云擁,槿艷繁花滿樹紅"。 花紅的大氣美艷?;ㄆ陂L,從春天一直開到現(xiàn)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圖二:桂花。“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記得年少時有一次去中山公園,剛一進園,一習香氣撲面而至。那是一種沁人心脾,頓時令人心曠神怡的甜香,令人永久不忘。聞香溯源,大概在一百米之外才找到了那棵桂花樹。不敢想像這種濃濃的香氣盡來自這相貌平平的小碎百花。就是因為中山公園的那股仙氣,我把桂花請回了我家。圖五:蘭花草。"我從山中來,帶回蘭花草"。我想這就是學生時代耳熟能響的校園歌曲中的蘭花草吧!的確高雅的另人驚嘆。</p> <p class="ql-block"> 圖三:馬尾竹,長高了不少,也生出了不少嫩芽?;ㄩ_富貴,竹報平安。愿它們健康成長。</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圖為君子蘭。難怪曾被炒得"洛陽紙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她的美的確與眾不同。</span></p> <p class="ql-block"> 這里地下水位最高,這幾棵根部長在水里的植物居然快樂地長高、長大了不少。清晨的露珠被互大的綠葉托住,反射出五彩繽紛的顏色。讓每一天都快樂,多彩!</p> <p class="ql-block"> 只有這棵在Costco 買的這棟玫瑰很適應這里的環(huán)境,當時沒記住名字。幾個月來花開了一茬又一茬。我們學了插枝技術,現(xiàn)已培養(yǎng)了四株。希望種出一小片玫瑰園。熱心的朋友已傳授了玫瑰醬的制作方法,到時候小外孫女更喜歡在姥姥家住了。</p> <p class="ql-block"> 看似簡單的一根根火龍果支架,每一根都費出了心血。由于沒有合適粗細被處理過的木料買,我們決定自己做。要防白蟻,防霉,特別是埋入地下部分還要防腐,還不能對土地有化學污染。 老伴做了充分功課,查閱了很多資料。最后共塗了四層塗料。</p> <p class="ql-block"> 我們自己從撒草籽開始,修復草坪原貌。居然成功了。</p> <p class="ql-block"> 綠色環(huán)境。圖一:在夏威夷花上的這只黑白相間的大鳥也算我家的一員吧。它每天幫我捉蟲,其余時間就棲息在這株花上。圖二、四:另一戶人家,小蜂鳥窩及小蜂鳥。圖三:蚯蚓培養(yǎng)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蚯蚓排泄物是最好的環(huán)保有機肥。圖五:</span>廚余做肥料。廢物利用,減少了垃圾,保持環(huán)境從我做起。</p> <p class="ql-block"> 多肉植物園。我們收集了大概近三十種抗旱植物。山坡上缺水,全靠噴溉,抗旱植物種在坡上,因地制宜嗎。</p> <p class="ql-block"> 每棵小苗都是我們親手栽種。希望這些覆蓋類植物快快長大,給我們一個綠色山坡。</p> <p class="ql-block"> 近半年的努力,后院大部分工作也基本完成。我自己都不敢想像,沒有下過鄉(xiāng)的我居然體驗了汗滴禾下土的滋味。更有了汗水濕透衣衫,晚上收工時又被體溫烘干的體驗。我們最高紀錄是一天種八棵樹;兩天將買來御在車道上十立方米的碎木屑履蓋物運到后院,并鋪蓋在樹下、山坡。<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倆的胳膊曬成巧克力色。滿滿的紫外線,滿滿的維生素D。</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相信若干年后不論誰將來接管這我們親手一塊磚一棵苗打造的后院,都會給其帶來快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對于我來說最大的樂趣就是,傍晚與家人坐在小亭中,聽潺潺流水,迎習習海風,聞鳥語花香,陪小孫女玩耍嘻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下星期前院要開工了,不過主要是園林工匠的工作,需要我們做的不多了。</span></p><p class="ql-block"> 最后用我最喜爰的陶淵明詩句來結束這半年的努力吧!“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