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大佛禪院 ,是峨眉山的一個圣地。第二次走進峨眉山腳下的大佛禪院,最大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是:這里沒有那種令人生厭的商業(yè)氣息,沒人游說你捐錢、買香火、買紀念品,一切全憑個人的意愿,你的活動沒人干擾,也沒有游客喧嘩。殿宇中沒有禁止拍照的提示,除了在一個殿內(nèi)看到了一人拍照外,再沒有看見有人在殿里拍照,這讓人感覺很舒服。</b></p><p class="ql-block"><b> 大佛禪院原名大佛寺 ,由明代無窮國師開創(chuàng),歷時15年建成,因寺內(nèi)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銅像,明萬歷皇帝的母親慈圣皇太后特意賜寺名為“大佛寺”。因原大佛殿被毀,上世紀90年代中重建了大佛后,峨眉山佛教協(xié)會考慮到樂山凌云寺已被民眾俗稱為大佛寺了,大佛殿再叫殿也名實難副,但又不能改為大佛寺,更名為大佛禪院。</b></p><p class="ql-block"><b> 大佛禪院是規(guī)模宏大 、設(shè)施齊備的十方叢林,是集培育僧才、專精修證、研究佛學、弘法利生為一體的無上道場。禪院占地400多畝,前后落差33米,取33重天之意;殿宇縱深990米,代表佛法無窮無盡。峨眉市區(qū)大佛禪院山門東開,沿中軸線依次由牌坊、山門殿(孔雀明王)、彌勒殿(九龍浴太子)、地藏殿、藥師殿、文殊殿、觀音殿、普賢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等組成,共有九進院落,九重大殿。建筑面積5.6萬平方米,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門戶,是中國最大的佛教寺院,亞洲最大的漢傳佛教寺院。此外,還擁有一座亞洲最大的佛學院。</b></p> 山門殿 <p class="ql-block"><b> 山門殿 ,是進入大佛禪院的第一個殿,坐落在兩級高臺之上,店內(nèi)供奉孔雀明王(前后各一尊),其像為木質(zhì)彩繪??兹该魍醭俗目兹赣们旯饒A樹根雕刻而成,非常精美。殿內(nèi)兩側(cè)站立哼哈二將,殿外回廊兩端供奉伽藍土地守護菩薩與文昌功名祿位菩薩。殿后有一個南北走向的大長廊,穿過長廊就是彌勒殿。</b></p> <p class="ql-block">正面觀</p> <p class="ql-block">后面觀</p> 彌勒殿 <p class="ql-block"><b> 彌勒殿 ,牌樓為蝙蝠狀木結(jié)構(gòu)拼接的福祿斗拱,三層翼角,沖天而起,很有氣勢。殿前左右有鐘樓、鼓樓各一個。殿內(nèi)供奉七尊佛像:彌勒菩薩位于殿堂中央,左邊是密跡金剛、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右邊是密跡金剛、南方增長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彌勒菩薩高2.8米,采用泥塑貼金工藝制作而成。密跡金剛高5.1米,四大天王高4.5米,采用彩繪脫胎工藝制作而成。值得一提的是,這尊彌勒佛很特別,其造像內(nèi)藏有一尊高約2米的漢白玉彌勒菩薩。</b></p> <p class="ql-block">正面觀</p> <p class="ql-block">后面觀</p> <p class="ql-block">殿前鐘樓(對面有一個對稱的鼓樓)</p> 藥師殿 <p class="ql-block"><b> 藥師殿位于大光明樓二層 ,其外為引門,引門面迎繁華市區(qū)。藥師殿下是珈藍殿(引門),供奉著珈藍、龍神,殿中央安放著中國最大的石硯《龍之魂》。該殿是寺院側(cè)面的進出口,將城市與寺院連接起來,以方便市民進出。</b></p> <p class="ql-block">后面觀(正面臨街為北門檢票口)</p> <p class="ql-block">殿南門</p> <p class="ql-block">殿外壁畫</p> <p class="ql-block">殿后一角</p> 文殊殿 <p class="ql-block"><b> 文殊殿 ,前為彌勒殿 ,左為藥師殿,右為地藏殿。殿內(nèi)供奉一尊高5米的文殊菩薩像,塑像為泥塑貼金而成。</b></p> <p class="ql-block">正面觀</p> <p class="ql-block">后面觀</p> 觀音殿 <p class="ql-block"><b> 觀音殿 ,在大佛禪院的諸殿中享有尊榮,高 18米、寬13.8米的空間里,供奉著世界上最獨特的四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塑像通高15.6米,由500多方烏木精雕而成,并飾以花金彩繪,造像慈悲安祥,莊嚴偉岸。此外,殿中還有三個內(nèi)回廊。</b></p> <p class="ql-block">正面觀</p> <p class="ql-block">后面觀</p> <p class="ql-block">觀音殿上的裝飾</p> 普賢殿 <p class="ql-block"><b> 普賢殿 ,是大佛禪院中諸殿的核心,因峨眉山為普賢道場。殿的造型、顏色與其它殿明顯不同,壁上有普賢十大行愿浮雕圖。殿中供奉普賢菩薩說法敷金像,其上為18米直徑宋氏穹窿形、烏木蓮花藻井,周角為8米見方的小殿堂,供奉著普賢菩薩法門下的四部大經(jīng)典。</b></p> <p class="ql-block">正面觀</p> <p class="ql-block">后面觀</p> 大雄寶殿 <p class="ql-block"><b> 大雄寶殿有三層圍臺 ,正門門框高8.8米,寬9.9米,為禪院中的殿中之雄,因殿中供奉著釋迦摩尼(高9.5米) 。殿中供奉的佛像除了釋迦摩尼外,還有迦葉尊者</b><b style="font-size: 18px;">(高7米)</b><b>、阿難尊者</b><b style="font-size: 18px;">(高7米)</b><b>、阿彌陀佛</b><b style="font-size: 18px;">(高7.6米)</b><b>、觀音菩薩 </b><b style="font-size: 18px;">(高6.6米)</b><b>、大勢至菩薩</b><b style="font-size: 18px;">(高6.6米)</b><b>及十六尊者</b><b style="font-size: 18px;">(高3.3米)</b><b>,總計22尊造像均采用名貴的香樟木雕刻、貼金或彩繪而成,共用了樟木300多立方米。</b></p> <p class="ql-block">正面觀</p> <p class="ql-block">后面觀</p> 藏經(jīng)樓 <p class="ql-block"><b> 藏經(jīng)樓 ,是大佛禪院最高 、最后的一個殿宇,共三層,頂層為藏經(jīng)樓,二層為佛教文化陳列室,底層為說法堂。</b></p> <p class="ql-block">正面觀</p> 殿外一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九龍浴太子” 佛像 :位于山門殿后的一個圓形水池中央?!疤酉瘛笔轻屽饶材嵴Q生像,為一赤身露體孩童,左手指天,右手指地,天真活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佛經(jīng)記載 ,釋迦牟尼(太子悉達多)從凈飯王之妻摩耶夫人的右脅下出生后,立即可以自己行走,開口說話。他東西南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蓮花,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時有九條神龍飛至太子頭頂,吐出香水,為太子洗浴,諸天護俱來守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吉祥寶塔 :位于彌勒殿前、太子佛庭院后第三進大明堂廣場,左右兩側(cè)各一個,且有蓮池相伴。兩座印度方形寶塔均由花崗巖構(gòu)建。南邊一尊為“普賢多寶塔”,塔高12.2米,內(nèi)部裝藏《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北邊一尊為“印陀羅尼塔”,高13.3米,內(nèi)部裝藏《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jīng)》。</b></p> 局部一瞥 <p class="ql-block"><b> 因時間太緊 ,殿內(nèi)外許多精美和值得看的東西都來不及細看,只在一瞥之中隨手拍了幾張留在了快門里。</b></p> 花草樹木 <p class="ql-block"><b> 禪院內(nèi) ,有許多很美的花草樹木,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殿宇前后擺放的那些色彩鮮艷的花卉,還有一棵大榕樹,樹下的石頭寫著價值30萬。</b></p> <p class="ql-block"><b> 游覽完大佛禪院后 ,導游帶我們再禪院內(nèi)的五觀堂吃了齋飯。一排長條木桌、長條木凳能坐20個人。吃齋的人排隊進入坐好后,給每個人發(fā)兩個大碗,一碗裝菜,一碗裝飯,除了主、副食之外還有湯,且有工作人員負責隨吃隨添,屋里除了吃飯的聲音,沒人大聲喧嘩,雖然都是素食,吃起來卻有滋有味。離開時要走的門口處有個功德箱,游客可自愿選擇投不投錢,沒人暗示,更沒人提醒。</b></p><p class="ql-block"><b> 走出大佛禪院 ,不由的心生感慨,這才是佛之圣地,才是一片凈土,要是所有的寺廟都這樣就好了!</b></p> <p class="ql-block"> 圖片攝于2021年5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