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后天《八卦圖》和《周易》,這些產(chǎn)生于上古時期的奇圖奇書,一直散發(fā)著種種神秘的氣息,兩千多年來,對它們的解讀可謂林林總總,五花八門,讓人如同墜入云山霧海而不知其所從。實際上,它們僅僅只是反映了我們的祖先對于世界的一些最基本的認識而已,卻因為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被人為地罩上了各式朦朧的面紗,才使得原本清晰的面目變得神秘化了。</p><p class="ql-block"> 我想,凡是科學的結晶,都有兩個特點,一是簡,二是新,例如牛頓的力學三大定律,例如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等等,都是如此。因此,我最喜歡鄭板橋的一副對聯(lián),叫作“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而不喜歡故作高深、故弄玄虛的曲解和偽飾?!逗訄D》、《洛書》、先后天《八卦圖》和《周易》,原本就是“三秋樹”和“二月花”一樣的事物,而我今天的講座,就是想從科學的角度,還它們一個本來的面目。我才疏學淺,姑且勉力而為之,就算是拋一塊招引美玉的碎磚吧!</p><p class="ql-block"> 《河圖》、《洛書》和先天《八卦圖》這三幅圖,據(jù)說都產(chǎn)生在伏羲氏時代。</p><p class="ql-block"> 傳說中的伏羲氏是一個人首蛇身的形象,長著人的腦袋、蛇的身體,他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從而孕育了我們的華夏民族。顯然,這個神怪一樣的人物是不可能存在的,他只是舊石器時代中晚期華夏文明的一個象征而已。具有蛇的身體,就說明那時的人們崇拜蛇,后來,這個民族壯大了,就覺得蛇太小氣,就讓它膨脹起來,長出鋒利的爪牙,飛到天上去,演化成了龍。因此,我今天講伏羲氏,不是具體指哪一個人,而是指某一個時代。實際上,這個能產(chǎn)生《河圖》、《洛書》和先天《八卦圖》的時代也不大可能是伏羲氏的舊石器時代,應該晚一些,也許是新石器時代,也許是青銅器時代,最大的可能是殷商時期。</p> <p class="ql-block"> 據(jù)說,這個伏羲氏上觀宇宙星辰、日月運行,下察山川草木、萬物變化,對天地中蘊含的道理若有所悟,但又無以明確地表達。忽然有一天,從黃河中躍出一匹身上有圖案的龍馬。龍馬是什么?應該既不是龍也不是馬,而是既有點像龍又有點像馬的一種神物。這個神物的毛發(fā)有黑色的,也有白色的,它們卷起來,就形成了一些有次序的黑點與白點,像一幅圖案。伏羲氏看到這幅圖案,頓時有一種強烈的心靈感應,原先那些難以表達的想法便因此而清晰起來了。</p><p class="ql-block"> 在龍馬身上的究竟是一幅什么樣的圖案呢?把它們整理出來,就是一個方陣。在這個方陣中,黑點與白點的分布如下:</p><p class="ql-block"> 上方為九個點,二個黑,七個白;</p><p class="ql-block"> 下方為七個點,一個白,六個黑; </p><p class="ql-block"> 左方為十一個點,三個白,八個黑; </p><p class="ql-block"> 右方為十三個點,四個黑,九個白; </p><p class="ql-block"> 中央為十五個點,五個白,十個黑。 </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河圖》。其圖案極為簡單,但蘊含的意義卻極為深刻,從宏觀上表達了當時的哲人對世界的看法,具體地說,主要有兩點:</p><p class="ql-block"> 第一,圖案中的點分為黑白兩色,它們分別代表陰陽兩個概念:黑色為陰,白色為陽;偶數(shù)為陰、奇數(shù)為陽。這是在告訴人們這個世界的本原純粹是由陰陽兩種事物構成的,除此之外,別無它物。</p><p class="ql-block"> 第二,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世界共有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元素,稱為五行,圖案中五個方位的黑點與白點就是代表這五行。怎么代表呢?下方的一個白點與六個黑點代表水,上方的二個黑點與七個白點代表火,左方的三個白點與八個黑點代表木,右方的四個黑點與九個白點代表金,中央的五個白點與十個黑點代表土。</p> <p class="ql-block"> 那么,為什么每個元素都要用黑點與白點這兩種色彩的點來表示呢?那是因為,古人認為,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一個從開始產(chǎn)生到最后形成的過程,所以,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它的“生數(shù)”和“成數(shù)”,黑點與白點的點數(shù)中有一個表示它的生數(shù),而另一個則表示它的成數(shù)。具體而言,就是用一、二、三、四、五的點數(shù)來分別表示五行的生數(shù),其中水為一、火為二、木為三、金為四、土為五;用六、七、八、九、十的點數(shù)來分別表示五行的成數(shù),其中水為六、火為七、木為八、金為九、土為十。古人為此編了一個口訣,叫作:</p><p class="ql-block">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p><p class="ql-block">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p><p class="ql-block">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p><p class="ql-block">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p><p class="ql-block">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p><p class="ql-block"> 口訣中的“天”字表示奇數(shù),因為古人認為,奇數(shù)為陽,而天是陽性的;口訣中的“地”字表示偶數(shù),因為古人認為,偶數(shù)為陰,而地是陰性的。</p><p class="ql-block"> 《河圖》的這一點是在告訴人們,萬物之生與成都有它的定數(shù),當生之時方能生,當成之時方能成,這是不能違背的,我們應該遵從自然的規(guī)律。這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見解。</p><p class="ql-block"> 把以上兩點概括起來,一言以蔽之,《河圖》所表達的就是中國古人關于“陰陽五行”的世界觀。它的奇妙就在于,僅僅用了五十五個黑白小點,就概括了一個廣袤無垠的大世界,這種極為簡明的表達方式開創(chuàng)了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美的范式,以致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審美取向。</p><p class="ql-block"> 在這幅圖中,五行的方位是怎么確定的呢?也就是為什么要把水放在圖的下方,把火放在上方,把木放在左方,把金放在右方,而把土放在中間?那是因為,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五行是與天上的水星、火星、木星、金星、土星等五顆行星相對應的,因此,就根據(jù)天上五星的出沒情況來繪制這幅圖:</p><p class="ql-block"> 因為水星在冬至前出現(xiàn)在北方,所以就把水放在圖中的北方。</p><p class="ql-block"> 因為火星在夏至后出現(xiàn)在南方,所以就把火放在圖中的南方。</p><p class="ql-block"> 因為木星在春分時出現(xiàn)在東方,所以就把木放在圖中的東方。</p><p class="ql-block"> 因為金星在秋分時出現(xiàn)在西方,所以就把金放在圖中的西方。</p><p class="ql-block"> 因為土星在每年五月出現(xiàn)在中天,所以就把土放在圖的中央。</p><p class="ql-block"> 這里要注意了,古人繪圖的方向是與現(xiàn)代相反的,現(xiàn)在是上北下南右東左西,而古人是下北上南左東右西。</p> <p class="ql-block"> 在《河圖》出水之后,另一幅神奇的圖案又降生到了人間,這就是《洛書》。與《河圖》不同,《洛書》是出現(xiàn)在一只老龜?shù)募讱ど系模鏊牡攸c則從黃河換成了洛水,就是后來曹植在《洛神賦》中寫到的那條著名的河流。構成這幅圖的同樣是一些黑點與白點,但這些點不再使用毛發(fā)來顯示了,而是用龜殼上的花紋來顯示。古人這樣描述《洛書》:</p><p class="ql-block">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p><p class="ql-block"> 二四為肩,六八為足,</p><p class="ql-block"> 以五居中,</p><p class="ql-block"> 五方白圈皆陽數(shù),四隅黑點為陰數(shù)。 </p><p class="ql-block"> “戴”的意思是“頂”,“履”的意思是“踩”,前兩句的意思就是:上面頂著九個點,下面踩著一個點,左面是三個點,右面是七個點;</p><p class="ql-block"> “肩”比喻右上角和左上角,“足”比喻右下角和左下角,三四句的意思就是:右上角和左上角分別是二點和四點,右下角和左下角分別是六點和八點;</p><p class="ql-block"> 第五句的意思是:處于中間的是五個點;</p><p class="ql-block"> “陽數(shù)”指奇數(shù),“陰數(shù)”指偶數(shù),六七句的意思就是:北、南、東、西、中的點數(shù)都為奇數(shù),四個角上的點數(shù)都為偶數(shù)。</p> <p class="ql-block"> 這幅圖所蘊含的又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可以將《河圖》與《洛書》比較一下:</p><p class="ql-block"> 與《河圖》一樣,《洛書》中的點也分為黑白兩色,同樣代表陰陽兩個概念,告訴人們世界是由陰陽兩種事物構成的。但是,《河圖》只有北、南、東、西、中五個方位,分別代表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元素,而《洛書》卻有九個方位,除北、南、東、西、中之外,還增加了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個方位。從五個方位增加到九個方位,這是為什么?如果我們把這張圖畫成九宮格的形狀,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奧秘了。</p> <p class="ql-block"> 在九宮格中,不管從任何一個方向看,其同一排中三個方格中的數(shù)字之和都是十五,橫豎各三排加上兩條對角線,都是如此。這是在說明,從孤立的局部來看,世界是不平衡的,但是用聯(lián)系的目光來看,在整體上世界又是高度平衡的。這就是《洛書》在理論上作出的重要貢獻! </p><p class="ql-block"> 這樣,就和《河圖》一樣,《洛書》也用極為簡明的方式表達了極為深刻的道理,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最美的藝術范式。而且,《河圖》用了五十五個點,而《洛書》只用了四十五個點,就其簡明而言,它比《河圖》更勝一籌。</p> <p class="ql-block"> 這兩幅圖,一幅來自黃河中的龍馬,一幅來自洛水中的神龜,這當然都是傳說,但真正的作者已不可考。據(jù)說,伏羲氏在《河圖》和《洛書》的啟發(fā)下,就把自己對世界的認識畫成了一幅《八卦圖》。因為,后來的周文王也畫過一幅《八卦圖》,后人為了有所區(qū)分,在習慣上,就稱伏羲氏的《八卦圖》為先天《八卦圖》,而稱周文王的《八卦圖》為后天《八卦圖》。</p><p class="ql-block"> 顧名思義,所謂《八卦圖》就是由八幅卦象組成的一副圖。伏羲氏為這八幅卦象各起了一個名字,即乾、坤、坎、離、震、巽、艮、兌。</p><p class="ql-block"> 這八幅卦象的形狀很有意思,它們各由三個上下并列的被稱之為爻的符號組成。這個爻,因為據(jù)說是由伏羲氏發(fā)明的,所以又稱羲爻。其形狀只有兩種:長橫的“—”和斷橫的“- -”,前者稱為陽爻,后者稱為陰爻。章太炎、錢玄同、郭沫若等人都認為,陽爻象征男性的生殖器,陰爻象征女性的生殖器,這個說法對不對,我沒有研究過。伏羲氏的這八幅卦象各由三個爻來表示,不多不少,正好覆蓋了陰爻與陽爻所有的八種排列與組合,可謂巧妙到極點! </p><p class="ql-block"> 這八福卦象看上去大同小異,很難分辨。為了方便人們記住它們的形狀,南宋的朱熹特地編了一個順口溜:</p><p class="ql-block">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p><p class="ql-block"> 乾是三個長橫,所以叫三連;坤是三個斷橫,形成了六個短橫,所以叫六斷;震是底下一個長橫,上面兩個斷橫,就像一只口朝天的盂鉢;艮是上面一個長橫,下面兩個斷橫,就像一只倒扣著的碗;離是上下兩個長橫,中間一個斷橫,所以叫中虛;坎是上下兩個斷橫,中間一個長橫,所以叫中滿;兌是下面兩個長橫,上面一個斷橫,所以叫上缺;巽是上面兩個長橫,下面一個斷橫,所以叫下斷。這個順口溜非常形象。</p><p class="ql-block"> 伏羲氏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這八幅卦象呢?《河圖》認為,世界共有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元素,伏羲氏則在《河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世界是由八種最基本的自然現(xiàn)象構成的,他畫《八卦圖》,就是要用八幅卦象來代表八種最基本的自然現(xiàn)象。其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巽代表風,艮代表山,兌代表澤。注意,這里的“水”指的是月亮,“火”指的是太陽,“澤”才是指的水。</p> <p class="ql-block"> 伏羲氏把這八種自然現(xiàn)象放在圖中的八個方位,就勾勒出了當時的中國人心目中的世界的概貌:天在上,所以置于南;地在下,所以置于北;日升于東則置于東;在農(nóng)歷的一個月中,人們看到的月亮出現(xiàn)時的位置是逐漸由西向東挪移的,所以就置于西;古人身處中原,在感覺上,東北地區(qū)多雷,西南地區(qū)多風,西北地區(qū)多山,東南地區(qū)多水,于是雷、風、山、水就分別置于東北、西南、西北和東南四個方位。</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有人說,伏羲氏通過這幅圖勾勒出了整個地球的地理構造,包括五大洲和四大洋。這個說法,實在是太離奇了!當時的知識分子的地理知識是絕對比不上現(xiàn)在的中學生的,又怎么可能了解整個地球的地理構造?我想,伏羲氏通過這幅先天《八卦圖》所要表達的也只是當時的人們對這個世界的一些粗淺的印象,而其杰出的貢獻則在于揭示了大自然中對立統(tǒng)一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古人認為,天、地、水、火、雷、風、山、澤這八種自然現(xiàn)象,呈兩兩組合、互相對立的狀態(tài)。《易傳·說卦》曾用下面幾句話表達了這種認識: </p><p class="ql-block"> 天地定位,</p><p class="ql-block"> 山澤通氣,</p><p class="ql-block"> 雷風相薄,</p><p class="ql-block"> 水火不相射。</p><p class="ql-block"> 第一句說:天定位于上,地定位于下,因而是互相對立的;二三句用了互文的手法,說:山與水,雷與風,雖然氣息相通,但又相互逼迫,因而也是互相對立的;第四句說:月亮和太陽,一個出現(xiàn)在夜晚,一個出現(xiàn)在白天,它們的光芒互相不照射,因而,還是互相對立的。</p><p class="ql-block"> 伏羲氏把這八幅卦象分別畫在八個方位,這些方位正好呈兩兩相對之勢。不僅如此,它們的由爻組成的符號也呈兩兩相對之狀,在相同的部位都是陽爻與陰爻相對,無一例外。</p><p class="ql-block"> 古人又認為,這八種自然現(xiàn)象不僅互相對立,而且還是一個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這一點,八卦又如何表示呢?和《洛書》一樣,利用數(shù)字。伏羲氏為八幅卦象作了編號,分別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相對的兩幅卦象的編號之和都是九,這就把宇宙的整體性顯示出來了。這個認識,道出了一個樸素的真理。</p><p class="ql-block"> 在揭示真理的同時,先天《八卦圖》也以其極為簡明的圖形符號,神奇地展示出事物之間的形式之美,成為我們民族最美的藝術范式。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曾說:“中國畫的主題氣韻生動,就是生命的節(jié)奏,或有節(jié)奏的生命。伏羲畫八卦,即是以最簡單的線條結構表示宇宙萬象的變化節(jié)奏?!?lt;/p> <p class="ql-block"> 以上三幅圖完整地表達了某個時代我們的祖先對世界的認識,然后到了周文王時期,又出現(xiàn)了由周文王繪制的后天《八卦圖》。從先天《八卦圖》到后天《八卦圖》,這期間經(jīng)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有了很大的進步。</p><p class="ql-block"> 從表面看,周文王與伏羲氏的兩幅《八卦圖》差別并不大,都是八幅卦象,卦象的名稱還是那八個字,其所使用的爻的符號也完全相同。但是。卦象所處的位置卻完全不同了,它們所代表的意義也就大不相同了。那么,兩者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哪里呢?</p> <p class="ql-block"> 我們已知,在先天《八卦圖》中,其八個方位只表示方位——北、南、東、西、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這就是所謂的四面八方。但在后天《八卦圖》中卻既表示方位,同時又表示時令。后天《八卦圖》的八個方位中,南北兩方分別代表夏至和冬至,東西兩方分別代表春分和秋分,其余四方則相應地代表立夏、立秋、立春、立冬,這就是所謂的四時八節(jié)。到了后世,這四時八節(jié)就逐漸發(fā)展為二十四節(jié)氣了。因此,先天《八卦圖》只有空間概念上的意義,而后天《八卦圖》則有了時間概念上的意義,這樣,它的八幅卦象就不僅代表八種自然現(xiàn)象,更多的則代表了大自然發(fā)展變化的八個階段。哪八個階段呢?《易傳·說卦》有如下說明:</p><p class="ql-block"> 帝出乎震,齊乎巽,</p><p class="ql-block"> 相見乎離,致役乎坤,</p><p class="ql-block"> 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p><p class="ql-block"> 勞乎坎,成言乎艮。</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帝”指的是北斗七星,其柄部的三顆星稱為斗杓。戰(zhàn)國時期的《鹖冠子》記載:“斗杓東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闭f的就是斗杓所指的方向與季節(jié)有關,那么,對《易傳·說卦》的這段說明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震位,也就是東方時,正當春分,植物開始萌生?!俺觥闭撸壬?。</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巽位,也就是東南方時,正當立夏,植物長得整齊了。</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離位,也就是南方時,正當夏至,植物競相顯露出來?!耙姟蓖ā艾F(xiàn)”。</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坤位,也就是西南方時,正當立秋,由于農(nóng)人致力于勞作而植物的長勢達到了旺盛?!爸乱邸币鉃橹铝τ趧谧鳌?lt;/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兌位,也就是西方時,正當秋分,農(nóng)人們因為植物面臨成熟而無比歡悅。“說”通悅;“言”是虛詞,無意義。</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乾位,也就是西北方時,正當立冬,植物就面臨生死搏斗了。“戰(zhàn)”者,搏斗也。</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坎位,也就是北方時,正當冬至,植物就到了疲勞枯竭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斗杓指向艮位,也就是東北方時,正當立春,植物的生命終于結束?!俺伞币鉃榻K結;“言”是虛詞,無意義。</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后天八卦所表示的自然現(xiàn)象發(fā)展變化的八個階段,它具體生動地描述了植物生長變化的全過程。但是,這里言諸植物的生長,只是呈現(xiàn)萬物發(fā)展變化的一個例子,實際上可以用它來隱喻天下所有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這樣,從先天《八卦圖》到后天《八卦圖》就形成了一個重大的飛躍,前者所展示的只是一個靜止的世界,后者卻揭示了世界萬事萬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p> <p class="ql-block"> 就這樣,《河圖》、《洛書》與先后天《八卦圖》,在極為簡明的表達方式中,構成了一個對大自然孜孜不倦的探求的系列,每一步都給人以煥然一新的感覺,讓人的眼目與心靈都如同受到了清泉的洗滌。</p><p class="ql-block"> 這四幅圖都是以極為簡明的圖案來表達對世界的認識的,而把這種方式發(fā)揮到極致的便是《太極圖》。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太極圖》就成了鑲嵌在《八卦圖》中間的一幅圖中圖了,而且?guī)缀跻呀?jīng)成了《八卦圖》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短珮O圖》由何人繪制?又是由何人把它放入《八卦圖》的?這些問題恐怕已經(jīng)很難搞清楚了。根據(jù)最流行的說法,包含《太極圖》的《八卦圖》是由北宋初年的道士陳摶老祖收藏的,至于他是怎么收藏到這幅圖的,也很難搞清楚了。史書說,陳摶老祖將《太極圖》傳給了他的學生種放,種放將它傳給了穆修、李溉等人,穆修又將它傳給了周敦頤,周敦頤就將它公諸于世了。</p><p class="ql-block"> 《太極圖》無疑是中國古代最神秘的一張圖,被稱為“中華第一圖”,同時,它也是整個東方文化精神的象征,例如在韓國的國旗中就有它的形象?,F(xiàn)在,它已成為世界美術史上圖形設計的經(jīng)典之作,在西方藝術史上具有杰出地位的英國著名學者貢布里希就曾經(jīng)贊譽它是完美無缺的圖案。這幅圖是一個圓形的圖象,由黑白雙魚環(huán)抱而成,俗稱陰陽魚。黑魚表示陰,白魚表示陽。黑魚之中有一白色的眼睛,白魚之中有一黑色的眼睛,表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整個畫面黑白對分,相映生輝。其黑白之間的界線流暢無比,既工整對稱,又宛如天成。我一直覺得,在這個世上,再也找不到一條比它更美的曲線了,它既是人的智慧的結晶,但同時它又完全合乎自然的意旨,因此,在這條曲線上,你能體會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又能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和諧。</p><p class="ql-block"> 《太極圖》的出現(xiàn),其意義何在呢?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解釋說:“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逼湟馑际钦f宇宙在動之中產(chǎn)生陽氣,而動到一定程度便轉化為靜而產(chǎn)生陰氣,再靜到極點便又轉化為動而產(chǎn)生陽氣,就這樣,動和靜互相成為對方的根源,于是,陰陽兩極便出現(xiàn)了。這樣看來,《太極圖》的作用就是形象地表達宇宙萬物陰陽輪轉、相反相成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將《太極圖》置于《八卦圖》的中心,使兩者合二為一,就產(chǎn)生出進一步的意義來了?!兑讉鳌は缔o上》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边@里的“兩儀”,即陰陽兩極,是由《太極圖》中的黑白雙魚表達出來的;而“四象”則是由《八卦圖》中位于四個正方的卦象來表達的;至于“八卦”,就是指《八卦圖》中所有的八個卦象了。老子的《道德經(jīng)》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是這個意思。從《太極圖》的兩儀,到《八卦圖》的四象和八卦,太極與八卦兩幅圖就連成一氣了,既然《太極圖》體現(xiàn)的是宇宙萬物陰陽輪轉、相反相成的道理,那么,有了《太極圖》,《八卦圖》就與這個道理聯(lián)系起來了。</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們就要講到《周易》了。《周易》是八卦從圖案到文字的提升,其內涵則從對大自然的認識擴展至對社會人生的認識,所產(chǎn)生的意義不可估量!</p><p class="ql-block"> 相傳,商朝末年,商紂王擔心西伯侯姬昌謀反,就把他囚禁在一個叫羑里的地方。這個西伯侯后來被他的兒子周武王姬發(fā)追封為周文王,而他生前只是商紂王手下的一方諸侯。他在被囚禁期間,為了打消商紂王對他的戒心,就故意表現(xiàn)得不務正業(yè)、不問政事,而潛心于八卦的研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演《周易》”。</p><p class="ql-block"> 周文王是如何演《周易》的呢?</p> <p class="ql-block"> 首先,他把先天《八卦圖》改造成了后天《八卦圖》,這個后天《八卦圖》是什么樣子的,我們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緊接著,他又搞了一個非常大的動作,那就是把八卦演變?yōu)榱呢?。他把原有的八個卦象兩個兩個地組合起來以產(chǎn)生新的卦象。如:將乾卦與乾卦組合成“乾+乾”卦,將乾卦與坤卦組合成“乾+坤”卦,將乾卦與坎卦組合成“乾+坎”卦,再一個一個地組合下去……這樣,以乾卦打頭,就組成了八幅新的卦象,合稱為乾宮八卦;然后,再以坤卦打頭又可以組成八幅新的卦象,合稱為坤宮八卦;以此類推,再組成坎宮、離宮、震宮、巽宮、兌宮、艮宮。八八六十四,共計就組合成了六十四幅新的卦象。</p><p class="ql-block"> 周文王給這六十四幅新的卦象各起了個名稱:“乾+乾”卦還是叫“乾”,“坤+坤”卦還是叫“坤”,“乾+坤”卦就叫“否”,“坤+乾”卦就叫“泰”……還有兩個字的名稱,如:“坎+離”卦叫“既濟”,“離+坎”卦叫“未濟”……</p><p class="ql-block"> 我們已知,原先的八卦中每幅卦象都只有三個爻,而現(xiàn)在的每幅卦象都是由原先的兩幅卦象組合而成的,這樣,現(xiàn)在的每幅卦象便都有了六個爻。周文王為這六個爻都起了個名,叫爻題。</p><p class="ql-block"> 每個爻題都由兩個字組成:其中的一個字表明這個爻的陰陽性質,如果是陽爻,就用“九”字來表示,如果是陰爻,就用“六”字來表示;爻題中的另一個字表明這個爻在六個爻中所處的位置,從底部數(shù)起,分別用“初”、“二”、“三”、“四”、“五”和“上”字來表示。爻題的兩個字,一個表陰陽性質,一個表所處位置,那么,哪個字放在前面,哪個字放在后面呢?這也有講究,文王是這樣設計的:如果其中有表示位置的“初”字或“上”字,那么,這“初”字或“上”字就要放在前面,否則,就將表示陰陽性質的“九”字或“六”字放在前面。</p><p class="ql-block"> 看幾個例子:</p><p class="ql-block"> “初六”。“初”字須放在前面,表明此爻的位置在六個爻的底部,“六”字表明這個爻是陰性的。</p><p class="ql-block"> “上九”。“上”字也須放在前面,表明此爻的位置在六個爻的頂部,“九”字表明這個爻是陽性的。</p><p class="ql-block"> “九三”。沒有“初”字或“上”字,就把“九”字放前面,表明此爻陽性,“三”字表明其位置在從底部數(shù)起的第三位。</p><p class="ql-block"> “六五”。沒有“初”字或“上”字,就把“六”字放前面,表明此爻陰性,“五”字表明其位置在從底部數(shù)起的第五位。</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有了六十四幅卦象,每幅卦象都有六個爻,總計就有了三百八十四個爻。于是,周文王就給每幅卦象都寫了一句話,叫卦辭;給每個爻也都寫了一句話,叫爻辭。當然,也有人說,這些卦辭和爻辭不是文王寫的,而是后人的手筆,還有人說是出自周公。究竟是誰寫的,恐怕也永遠搞不清了。六十四卦的卦辭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合起來,就被后人稱之為《周易》或《易經(jīng)》。舉世聞名的《周易》或《易經(jīng)》就是這么產(chǎn)生的!當然,這只是狹義的《周易》或《易經(jīng)》,后面我們還會講到廣義的《周易》或《易經(jīng)》。</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我們就以六十四卦之第一卦乾卦和第四十四卦之姤卦為例,來具體地感受一下《周易》的卦辭和爻辭。</p> <p class="ql-block"> 先看乾卦:</p><p class="ql-block"> 【卦辭】元亨,利貞。</p><p class="ql-block"> 【爻辭】初九:潛龍,勿用。 </p><p class="ql-block">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p><p class="ql-block">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無咎。 </p><p class="ql-block">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p><p class="ql-block">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p><p class="ql-block"> 乾卦是“乾+乾”的組合,其卦象上的六個爻都是陽爻,可謂至剛至陽。</p><p class="ql-block"> 乾卦的卦辭只有四個字,其中“元”為“大”,“亨”為“通”,“利”為“吉利”,“貞”為“占卜”,連起來就是:“命運大大地通達,這是一個最最吉利的占卜”。乾卦不愧是六十四卦中的上上卦!</p><p class="ql-block"> 乾卦的爻辭中,“初九”的意思是龍?zhí)幵跐摲臅r期,力量弱小,要懂得隱忍,暫時不宜有所作為?!熬哦钡囊馑际驱埑霈F(xiàn)于地表之后,有利于見到大貴之人,得到他的幫助;“見”通“現(xiàn)”;“田”指地面,喻社會?!熬湃钡囊馑际蔷禹氄旃Ь粗斏鳎客矶家3志璧臓顟B(tài),才能免除災禍;“乾乾”,恭敬謹慎狀;“若”者,助詞,狀態(tài)也。“九四”的意思是龍有時也會遇到挫折,躍落在深淵,但不會有災禍;“咎”者,災禍也?!熬盼濉钡囊馑际驱埥K于飛翔于天宇,這就更有利于見到貴人了?!吧暇拧钡囊馑际驱埳砭痈呶?,如無審慎之心,就會遭遇失敗,帶來后悔;“亢”者,高也。從表面上看,乾卦的六個爻中有五個說的是龍,但實際上都是在隱喻君子們在不同的境遇中應該采取的處世之道。在先秦時期,君子指地位崇高的人。</p> <p class="ql-block"> 再看姤卦。如果說乾卦是針對那些高高在上的君子的,那么,姤卦就是針對最普通的廣大人群的:</p><p class="ql-block"> 【卦辭】女壯,勿用取女。</p><p class="ql-block"> 【爻辭】初六:系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踟躅。</p><p class="ql-block"> 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p><p class="ql-block"> 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p><p class="ql-block"> 九四:包無魚,起兇。</p><p class="ql-block">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p><p class="ql-block"> 上九:姤其角,吝,無咎。</p><p class="ql-block"> 姤卦是“乾+巽”卦,卦象是上為天,下為風。在廣大的天宇下,風無處不在,人皆可遇也。因此,姤卦的對象是廣大的最普通的人群。“姤”的意思就是“遇見”。</p><p class="ql-block"> 姤卦卦辭的意思是女人過于強勢,就不宜娶其為妻,“取”通“娶”。這話很有道理,武則天、慈禧太后那樣的女人確實是娶不得的。這句話引申開來看,就是告訴我們,凡事都要量力而行。</p><p class="ql-block"> 姤卦的爻辭中,“初六”的意思是,一個女子安心在織布機上勞作,她的命運就吉祥,但是如果有所非分之行動,就會呈現(xiàn)兇兆,那就只能像被扣住的豬,徒勞地跺著腳掙扎了;“系”有牽制之意;“金柅”是織布機上的黃銅柅子,這里借代織布機本身;“攸”者,所也;“見”通“現(xiàn)”;“羸豕”,即瘦弱的豬;“孚”者,牽引也;“踟躅”,以足擊地跳動不安的樣子。“九二”的意思是,廚房中有魚,日子過得小康,沒有災禍,但是不利于宴請賓客,要低調、節(jié)儉;“包”通“庖”,廚房也;“賓”,名詞作動詞,宴請賓客。“九三”的意思是,走路時,臀部摔傷,皮都蹭破了,行進困難,疼得厲害,但這只是遇到一點挫折,并非大的災禍;“次且”,行走不穩(wěn)狀?!熬潘摹钡囊馑际?,廚房中沒有魚,生活艱苦,如果因此起而偷盜,就必遭兇險?!熬盼濉钡囊馑际?,如果含藏美好的品德,就像用杞樹的葉子包著瓜果,那么,吉祥就會自天而降;“章”,文采也,喻美好的事物?!吧暇拧钡囊馑际?,下田耕地,遇上牛的尖角,確實很麻煩,但這不是災難;“吝”,指遺憾、麻煩、艱難。這六句爻辭,句句講的都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這些卦辭和爻辭,其作用有二,一是啟示生活中的哲理,二是用來占筮算卜。這兩點是緊密關聯(lián)的,正因為這些卦辭和爻詞啟示了生活中的哲理,所以才有占筮算卜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如何占筮算卜?</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要起卦,也就是用隨機的方法來確定六十四卦中的某一卦作為占筮算卜的依據(jù)。最常用的方法是揲蓍法,即按一定的規(guī)則把五十根蓍草移來移去,最后選出某一卦來。為什么要用蓍草呢?因為先秦時期的物質實在貧乏,你看,屈原的詩歌中,用來比喻的幾乎清一色都是花花草草,后來,到了漢朝,就逐漸用桃木棍代替蓍草了。</p><p class="ql-block"> 起卦完成后就要釋卦,即解釋那幅選定的卦象的卦辭和爻辭的意思?!吨芤住返奈霓o本身并不艱深,甚至還是當時的俚詞俗語,但由于年代間隔久遠,語言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現(xiàn)在讀來,就覺得它異常艱深了,對它的理解就會有很多的不同,比如,我剛才對姤卦的解釋就有很多是我自己的想法,解釋得怎么樣,這就全看各人的語言功底、思想修養(yǎng)和分析能力了。</p><p class="ql-block"> 釋卦完成后,就要斷卦,即得出本次占筮算卜的結論。問題在于,往往,卦辭和爻辭講的是這方面的事,而你要占筮算卜的卻是那方面的事,兩者甚至風牛馬不相及。比如乾卦,是針對所謂君子的,而你卻偏偏是個極普通的人;再比如姤卦,是針對普通人的,而你卻偏偏是個權貴,這該怎么辦?這就要善于把卦辭和爻辭中針對具體事物的道理抽象為普遍適用的道理,然后再用這個普遍適用的道理來分析你要占筮算卜的那件具體的事。比如,我們剛才介紹的姤卦,它的卦辭是說強勢的女人不可娶為妻子,那么,我就把它抽象為“凡事都要量力而行”這個普遍適用的道理,再用這個道理來分析所要占筮算卜的那件事,比如高考填志愿,比如投資做生意,人間萬事,難道不都應該量力而行嗎? </p><p class="ql-block">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用《周易》占筮算卜,實際上就是根據(jù)事物普遍的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來分析具體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因此,利用《周易》來占筮算卜是一門科學,不能將其混同于奇門遁甲的術數(shù),更不能將其腐化為神漢、巫婆們的迷信活動。那些把《周易》占筮算卜的作用無限夸大、認為可以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故事都只是故事,是找不到事實的依據(jù)的。許多關于《周易》占筮算卜的神乎其神的例子,實際上都是傳來之言,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p> <p class="ql-block"> 《周易》的文字,和《河圖》、《洛書》、先后天《八卦圖》的圖案一樣,也是極為簡明的,在幾十個字甚至幾個字中就闡明了極為深刻的道理,同時,它又和《河圖》、《洛書》、先后天《八卦圖》的圖案一樣,通篇散發(fā)著新鮮的活力,而絕無陳詞濫調。創(chuàng)世之紀,開天辟地,大道至簡常新,是之所謂吧?</p><p class="ql-block"> 《周易》產(chǎn)生之后,經(jīng)過數(shù)百上千年,戰(zhàn)國或秦漢時期的儒家們先后寫了十篇解釋《周易》的卦辭和爻辭的文章,它們分別是《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統(tǒng)稱為《十翼》。因為它們是解釋《周易》的,就被后人稱之為《易傳》。在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被稱為“傳”,比如,《春秋》是一本經(jīng)書,谷梁解釋它的著作就叫《谷梁傳》,公羊解釋它的著作就叫《公羊傳》,左丘明解釋它的著作就叫《左傳》。六十四卦的卦辭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是狹義的《周易》或《易經(jīng)》,加上《易傳》的十篇文章,就是廣義的《周易》或《易經(jīng)》。</p><p class="ql-block"> 《易傳》為《周易》添加了許多儒家的思想,極大地豐富了《周易》的內容,特別是深化了《周易》在國家治理和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意義,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一句就是《象傳》解釋乾卦的卦辭的,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象傳》解釋坤卦的卦辭的。</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覺得《易傳》的解釋往往強加于《周易》的原文。例如,我們前面介紹的姤卦有一句爻辭:“包無魚,起兇。”它的原意是“廚房中沒有魚,生活艱苦,如果起而偷盜,必遭兇險”,《象傳》的解釋是:“無魚之兇,遠民也?!彼寻傩帐ド钜揽夸b而走險的原因,歸結于君王遠離百姓。話說得很有道理,但畢竟在《周易》的原文中沒有這樣的意思呀!像這樣的例子,在《易傳》中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對此,我有一點大逆不道的想法。我覺得,《周易》是我們這個民族童年時代的產(chǎn)物,是那樣地淳樸,那樣地可愛,沒有半分的造作,可是,一旦摻雜進儒家的說教,就失去了它寶貴的童真。這就好比孩子寫作文,原本應該是寫他們自己眼中的世界,簡明而又新鮮,可是一旦人為地去指導他們寫那些成年人的話,去寫那些灌輸進他們大腦中的所謂大道理,他們的作文就失去了純正的味道。因此,我更喜歡原汁原味的《周易》,它就像一個悠遠的童話,令人神往,回味無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