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一枝一葉總關情

hongliu

<h3>  自2012年,北京馬友組隊重返新疆以來,9年過去了。2018年,我因病入院手術,未能參加北京知青赴伊吾軍馬場50周年活動。心向往之,難以放下。<br>  今年6月,閆紅歌、汪立禎、孫晶森、曹續(xù)林、張學英等馬友去了哈密,成為新冠疫情后重返新疆的先行者。 <br>  7月,我和馬友自駕成行,實現(xiàn)了多年的夙愿。我們歷經42天橫跨8省市、行程12000余公里,途中接受13次核酸檢測和數(shù)不清的盤查、登記、刷臉、測溫。<br>  盡管因疫情制約計劃多變,難免遺憾;但這是一次溫馨的探親訪友之旅,所到之處,老同志們的殷殷深情和朋友們的熱忱真誠,讓我們心情激動,難以平息。 這也是一次了解新疆及各地歷史文化、欣賞西北旖旎風光的快樂之旅。15家博物館、展覽館和諸多自然景區(qū)、名勝古跡,想起來就回味無窮。<br>  僅以此篇簡略記錄。<br></h3> <h3>  7月15日,我和徐平兩輛車出發(fā),選擇7月1日才全線開通的G7高速,經呼和浩特、巴彥淖爾、額濟納,直接開到伊吾。<br>  徐平動過大手術,也有心臟病,但無所畏懼,理智對待,活得充實有意義。他到處遠游,自駕經驗豐富,是我們此行的帶路人和顧問。</h3> <h3>  我們住哈密天馬賓館。天馬公司領導董菊花、張漢俊、李彩梅等熱情接待關心備至,工作人員認真負責服務周到。我們有種回家的感覺。</h3> <h3>  黃自平、孫晶森、余家會等一同相聚,黃自平突然離座取來手風琴演奏,天馬辦公室主任張霞和閆平即興隨唱,馬友之情自然而蕩漾。</h3> <h3>  看望馬場的老領導、老職工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他們是我們走上工作崗位的領路人和學習的榜樣,他們具有的精神品質始終是我們成長的動力。<br>  劉來河場長89歲,行動自如,記憶、思維、表達一如既往。他拉著我的手興致勃勃講起往事,還認真指出《情系草原》書中的不確之處。</h3> <h3>  孫銀山副政委在輪椅上做雙腿蹬輪活動,他認出我們,說話很吃力,而手顫抖著緊緊相握。<br>  張雙成副場長和建場元老莊向俊都臥病在床難以起身,我們內心有說不出的滋味。</h3> <h3>  小營房“錦繡花園”小區(qū)是馬場退休職工集中居住地,樓群緊臨新建公園。張學英和徐生秀帶我們走家串戶,各家住房都比較寬敞潔凈。<br>  2連老牧工班長李景倫,個子矮,大家笑稱“大個子”。知青標兵杜世文和牧馬班長劉琦勝等都是他的徒弟。</h3> <h3>  2連牧工班長李士林(左2)綽號“司令”,是抗美援朝的老兵,我曾在他所在的10班體驗放馬生活。他平時話不多,做事認真,要求嚴格,在青年牧工中很有威望。</h3> <h3>  徐旺倉外號“大炮”,性格直爽,潑辣能干,當過2連連長。退休后腰錐受損走路拄雙拐,我們送他一副登山杖,愿他早日甩掉拐杖。</h3> <h3>  李世利(右3)北京知青,在馬場工作到退休。他有個賢惠能干的老伴(左1),里外一把手。問李世利生活怎么樣,他總是憨憨一笑。</h3> <h3>  王天順(左3)曾任8連指導員,老伴薛秀巒(右1)受傷后行動不便,老倆口互相照顧,電動三輪是他們出行的交通工具。</h3> <h3>  草原隊湖北籍老班長胡金田與在京的知青院士翟明國視頻通話,回憶當年一起出差的往事。<br>  李景倫、徐旺倉也與北京知青劉琦勝、曲志東視頻通話,彼此如同見面一般,喜不自禁。</h3> <h3>  胡金田老伴彭玉萍(前排右1)指示兒子在哈密賓館訂了豐盛的午餐,讓我們很過意不去。徐旺倉、張學英和盧新華母子也參加了。</h3> <h3>  陳新昌先是把我們從北京接來,又任紅衛(wèi)隊隊長,也是志愿軍老兵,當過2連連長,場武裝部長,在哈鋼退休。他平時經常打電話關心問候我們,他的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一直很棒!<br></h3> <h3>  付學文是2連的放馬能手,擅長套馬、調教生馬,他負責拉駱駝給山里馬群轉場、送給養(yǎng)。看到我們,他高興地問長問短,特別打聽熟悉的知青現(xiàn)在境況。<br>  </h3> <h3>  李瑞英是草原隊李生寶的老伴。李生寶是手把手教我喂馬放馬套馬的老牧工,不幸病故,去世前我們還通電話,邀他病好了來北京看看。</h3> <h3>上圖:8連維吾爾族牧工吾玉甫和老伴。<br>下圖:草原隊93歲老職工張躍軍和老伴。</h3> <h3>上圖:基建隊董生萬(病故)老伴王秀英<br>下圖:8連宋銘修(犧牲)老伴喬俊英</h3> <h3>  天馬小區(qū)樹蔭下幾位老職工在乘涼聊天。<br>  </h3> <h3>  老武裝祁倉、老公安張升文和擔任過副場長的郭峰是我在場部工作時的老同事,每次見面都親熱敘談。</h3> <h3>  曾任巴里坤縣作協(xié)主席的李學明剛出醫(yī)院就與我們聚會。離京前我讀完他寫的《漢韻胡風巴里坤》一書,很有收益。<br>  他的學生劉建平(后左3)曾任場工會主席,知青回馬場的活動都離不開他;當過連隊指導員的余家會(后左2)是個熱心人,楊鐮到哈密開展學術活動他鞍前馬后,我們剛出伊吾高速就接到他的電話;劉新傳(后左4)為弘揚馬場人精神,書文寫詩不遺余力;李志祿(后右1)在牧業(yè)一線工作時間最長的馬二代。</h3> <h3>  傅海濤場長向我們介紹了馬場改制以來的坎坷經歷和目前狀況。據(jù)悉,自治區(qū)調查組認為馬場改制的方向是錯誤的,不符合中央要求,強調了正確的思路與措施。<br>  但愿伊吾馬場能有新的轉機和希望。</h3> <h3>  我們和董菊花一起翻越天山,住進清靜的天馬小院。</h3> <h3>  哈密電視臺閆玉明老臺長返哈途中特地到小院看我們,知青幾次回馬場都受到他的關注。李維新骨灰撒在松樹塘,他親自帶記者采訪,在電視、報紙上報道。</h3> <h3>  天山北麓松樹塘變化很大,作為國家4A級風景區(qū),沿公路邊有鐵絲網圍著。上山需要經白石頭鄉(xiāng)領導同意,徐洪秀副場長陪我們鉆過鐵絲網,向騎摩托車的護林員交涉才放行。</h3> <h3>  北京和烏魯木齊知青紀念碑,在景區(qū)內引人注目。</h3> <h3>  在李維新、楊鐮、閆文華三位知青的骨灰撒放處,我們靜默懷念。同時聯(lián)想:這片令人魂牽夢縈的地方會不會變得越來越陌生?</h3> <h3>  此前,我們在伊吾烈士陵園,已為楊鐮的衣冠冢周圍清除長高的雜草,獻上花朵。他在伊吾倡導捐贈的圖書室正遷移整理,這里的人們不會忘記他。</h3> <h3>  我們還登上了伊吾勝利峰。這是伊吾40天保衛(wèi)戰(zhàn)時軍功馬給我軍戰(zhàn)士馱運軍需物品的地方,如今增加了金屬棧道和雕像。</h3> <h3>  參觀在場部倉庫改建的知青館,展板和部分實物大體就位,但是展板內容還需要修改補充;展館外也有待清理裝飾。我們沒有見到主辦單位的人,看樣子正式展出尚需時日。</h3> <h3>  知青展館就在鄉(xiāng)政府對面,平時不開放,原馬場工會副主席張玉虹在鄉(xiāng)政府工作,她帶我們參觀的。</h3> <h3>  知青捐贈的部分物品。</h3> <h3>  白春林場長帶我們經過2連、青疙瘩、12連,觀看在大柳溝新建的水庫,同行的有董菊花、董家瑞、張學英和張玉成夫婦。現(xiàn)在這里屬于巴里坤縣奎蘇鎮(zhèn),據(jù)了解這塊馬場的地界已與地方政府簽訂了長期租賃協(xié)議。</h3> <h3>  場區(qū)內的柏油路修到了9連,我們趕上維吾爾族同胞過“小結婚”慶禮,來了不少客人,主人按民族傳統(tǒng)招待大家,場面熱鬧非凡。</h3> <h3>  兩個小巴郎穿著嶄新的禮服,跑來跑去嬉笑歡樂。不知道他們是割禮的對像,還是對像的伙伴。</h3> <h3>  土房前坐著穿新衣戴鮮花的老年人,年輕漢子和婦女伴著維吾爾族樂曲翩翩起舞,白場長、張學英、閆平也上場,更增添了慶禮的歡樂氣氛。</h3> <h3>  7連的房子破爛不堪無人居住,有用的東西早被附近的老百姓拆走。G7高速路從連部南邊的樹林外側經過,走巴里坤、木壘、奇臺到烏魯木齊。</h3> <h3>  張玉虹丈夫康輝是畜牧專業(yè)人士,在紅山口承包了一片草場,雇人飼養(yǎng)牲畜,種植牧草,經營得不錯。他在大院子里宰羊招待我們。<br></h3> <h3>  《情系草原》的書里用了一張飲馬照片,有人懷疑不是伊吾場。白場長和吳義新副場長認定是3連的。哈薩克牧工阿依甫帶我們上南山坡找到原址,雖然早已荒蕪棄用,但殘留的石料、走向及背景無誤。</h3> <h3>  阿依甫請我們到他家喝奶茶,結果羊肉和馕也擺上來。本來是我們有勞他辛苦一番,反被他當作客人招待,民族同胞的待客之道可見一斑。</h3> <h3>  認識艾買提·莫明是50年前在1連8群,當時他們群是馬場標兵,大群母馬繁殖成活率最高,班長阿布列孜還上了《解放軍畫報》。艾買提后在2連,這次搬家到原水利隊,我們特去拜訪。</h3> <h3>  他不顧年老體邁腿腳不便,堅持送我們坐上車,依依不舍地招手看著我們走遠。</h3> <h3>  經過2連,巧遇也自駕來看老連隊的烏魯木齊知青劉昱,他和閆平與唯一還在2連留守的邵士德夫婦合影留念。</h3> <h3>  劉晨忠在2連、8連當過畜牧衛(wèi)生員,退休后經營小商店。他現(xiàn)在在松樹塘商業(yè)街開了紅月超市,規(guī)模擴大,品種很多。</h3> <h3>  草原隊只剩高秋香和兒子一家,老伴張子壽已去世多年。她記得當年隊里每個知青名字,那年家屬工辦社保,楊亞林借錢給她救急,她非常感謝。聽說張勝光今年3月病逝了,不禁含淚扭身說不出話。</h3> <h3>  天馬老總曹勝軍回來了,老朋友們歡聚一堂,小院變得熱氣騰騰。</h3> <h3>  天馬公司作為一家民營企業(yè),多年來不斷發(fā)展壯大,現(xiàn)擁有12家超市,是哈密市知名企業(yè)、先進典型,在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上獨占鰲頭。這個以馬二代為核心的團隊不為私利不圖虛名,扎扎實實拓展事業(yè)。</h3> <h3>  告別時,我們祝愿他們審時度勢,固本擇源,走出一條不違初衷,獨具特色的發(fā)展之路。我們留言: <br>  天山多彩氣色新,<br>  馬兒稀疏牛羊興,<br>  情寄旭日松林動,<br>  深望遠方滌胸襟。<br>  曹總和同事們與我們雙手緊握互道再見!<br></h3> <h3>  在巴里坤縣我們又一次見到田玉新,他特意等我們。他和閆平兩家熟悉,我和他是馬場政治處的同宿舍戰(zhàn)友,彼此友誼不斷。我清楚記得2004年回馬場,在地委工作的他親自開車送我們翻越天山,不想山北8月下大雪,他也是穿這樣T恤與我們踏雪合影。</h3> <h3>  我們前往奇臺江布拉克。結果出師不利,預報暴雨景區(qū)封閉。有幸參觀新疆第一窖、中華老字號的“古城酒業(yè)”公司。</h3> <h3>  到烏魯木齊,沒想到預訂的賓館被政府征用,兩天更換兩家酒店,連續(xù)做兩次核酸。<br>  當晚烏市馬友劉宏昌、孫婉華夫婦和戴素華與我們會面。第二天,聶鵬起場長和李長偉、鮑緒平、姚繼剛、林華、靳全林、呂先奇、付倫、蓋春擁、朱建新、趙建林等馬友與我們聚會,動過兩次手術的戴素華冒小雨到博物館前接我們,兩手冰涼全然不顧。</h3> <h3> 游覽絲路野馬驛站和馕文化園。</h3> <h3>  到1連知青周亞強的農村小院,大家動手烤羊肉串、采摘院里自種菜,生吃炒吃皆宜。他愛人做的抓飯?zhí)貏e香,眾口稱贊,果然地道。我們還到鄰居家參觀園藝,開眼界長見識。</h3> <h3>  楊肇季大學畢業(yè)留在新疆工作,是副省級干部。他同夫人劉燕鳴與我們會面,妙趣橫生講馬場破案的故事。比我們早到烏市的閆紅歌、汪立楨也參加了。<br> </h3> <h3>  鑒于疫情,有些馬友不能見面。在李玉香、張景夫、龔秀珍、吳繼芳、寧秋棠等參加的聚會上,出身軍區(qū)文工團的裴英全自然要獻上幾首。</h3> <h3>  李玉香和閆紅歌等女牧班的馬友組團,游覽了南北疆一些地方,玩得很開心。他們旅游期間,新疆防疫形勢還不像現(xiàn)在這樣緊張嚴峻。</h3> <h3>  好事多磨,江布拉克又開放了。我們多跑200公里返回奇臺,為的是親眼見證景區(qū)的名不虛傳。這是美的魅力,也是執(zhí)著游人的不懈追求。事實證明,多跑的路值得!</h3> <h3>  富蘊3號礦坑是我國著名的稀有金屬采掘地,它為我國發(fā)展核武器和航天技術,為償還巨額外債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每一個人來到這里都會懂得什么是愛國情操,什么是忘我犧牲。</h3> <h3>  在寒冷的井下,這位礦二代解說員為我們講述3號礦的發(fā)現(xiàn)經過,介紹礦石樣品和礦工的工作生活,其簡陋與艱苦可謂世間少有。他接班父輩的責任義務在井下工作多年,說話中常顯出氣短,莫非也患有矽肺?</h3> <h3>  可可托海世界地質公園額爾齊斯大峽谷,山峰聳立,流水激蕩,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曲,使得今年游客大增。神鐘山形似一口倒扣的大鐘,渾身光禿宛然天降,吸引很多游人拍照留影。</h3> <h3>  我們經過阿勒泰參觀了博物館,經過北屯找到了兵團農10師新建樓群。<br>  到克拉瑪依,我們發(fā)現(xiàn)這座老石油基地,自從引進額爾齊斯河水,徹底改變了過去茫茫戈壁滿眼磕頭機的印象,分明是一個亮眼的新興城市。</h3> <h3>  馬二代劉清(左2)夫婦陪我們參觀1號鉆井、黑油山等石油人當年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紀念遺址。這個一滴油花的城市景觀可謂設計獨特,虛實交織,給人們的印象很深。</h3> <h3>  這是1994年克拉瑪依市發(fā)生重大火災事故的遺址,火災造成325人死亡,其中288名中小學生。從此“讓領導先走”成為一句名言?,F(xiàn)在友誼館僅保留前廳,屬于街心花園的一部分。如此這般,難道是讓人們漸漸忘記那段歷史?</h3> <h3>  獨庫公路烈士紀念碑閉門不開,往西是百里畫廊到伊寧,往南可通向和靜巴音布魯克。我們因塔城拒絕外地人員改道行駛至此,徐平因在尼勒克被阻攔轉走庫車。意外讓我們隨時準備調整路線應對變化。</h3> <h3>  巴音布魯克接待游客的帳篷,過去人滿為患,現(xiàn)在冷冷清清。賓館不讓外地人住宿,景區(qū)不讓外地人進入,即便健康碼、行程卡、核酸都正常也不行!</h3> <h3>行程卡證明我們一直都在新疆境內,核酸檢測陰性。</h3> <h3>  獨庫公路兩側的景色依然嬌艷,大小龍池好似天池縮小版。</h3> <h3>  神密大峽谷紅色巖壁之上的藍天白云照樣讓我們神往。</h3> <h3>  馬二代李軍山現(xiàn)任阿克蘇市農商銀行行長,在金融業(yè)競爭激烈的形勢下,農商銀行在該市規(guī)模最大,效益最好,實力雄厚。<br>  我們突然到來,他趕來會面,籌劃安排兩天的活動。</h3> <h3>  他老媽媽85歲了,和他住在一起,哥哥、弟弟承包了一片果園。</h3> <h3>  參觀柯柯牙綠化工程,看到戈壁荒灘已變成綠色長廊。<br>  他兄弟的蘋果園就在長廊帶中,李民山給張紹鵬、閆平介紹情況。果園平時主要靠大哥擁山和嫂子操勞,大主意當然還是二哥軍山拿。</h3> <h3>  晚飯吃羊肉餃子,軍山親自調餡,大家動手包。我們直到夜黑才返回賓館,給軍山留下一首詩表達謝意:<br>  阿城果香傳萬里,馬友盡嘗冰糖心。<br>  突兀相見巧安排,迎賓峽谷小院珍。<br>  擁軍愛民皆忠孝,老兵傳承創(chuàng)業(yè)興。<br>  家蔬拌餡操盤者,原是農商掌門人。<br>(注:擁軍愛民是李家四兄弟名中字)</h3> <h3>  天山托木爾大峽谷正如軍山所說,酷似科羅拉多。我們看到那里壁如刀削雄偉挺立,還有千年胡楊相依為命的等待,谷底沙土松軟綿厚,不是越野車休想深入。</h3> <h3>  塔什庫爾干不開放,我們便放棄喀什市,直接奔澤普國家5A級公園,距賓館36公里。發(fā)現(xiàn)金湖楊不是金胡楊,園里根本找不到像樣的胡楊,只是一個多功能普通公園。</h3> <h3>  在和田,曹總朋友熱情接待我們,實在有無功受祿之感。按酒店規(guī)定,我們到社區(qū)做了核酸檢驗。沒想到,離開和田一周后,還接到她們的電話,催我們做下一次檢查。</h3> <h3>  公司辦公室的兩個青年人陪我們逛和田夜市,中央電視2臺曾專題報道過,新疆民族特色食品應有盡有,琳瑯滿目。我們在熱鬧的環(huán)境中品嘗新疆風味小吃。</h3> <h3>  去且末,兩次遇到沙塵暴,一次長達一個多小時。主駕閆平開大燈、雙閃燈小心行駛。又因限速和國道維修,足足跑了10個半小時才到賓館。</h3> <h3>  若羌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縣,相當于兩個韓國。我們往茫崖開了4個小時還沒出若羌縣界。<br>  茫崖屬青海,關卡通行效率實在太差,大小車堵得前不見頭后不見尾,我們想方設法“加塞”,還等了6小時才輪到防疫檢查。</h3> <h3>  格爾木是我參軍入伍、工作生活5年多的地方。<br>  被稱作“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將軍住過的小樓已成為紅色教育基地,將軍樓公園里還有青藏公路紀念館和許多雕塑。<br>  </h3> <h3>  我們參建的530工程(格爾木至拉薩輸油管線),曾被中央賀電稱為“繼青藏、川藏公路之后,在世界屋脊上創(chuàng)造的又一人間奇跡”。當初犧牲的指戰(zhàn)員被埋在荒灘,現(xiàn)在有了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h3> <h3>  老部隊的原址要么找不到了,要么變成其它單位。只有在紀念館的圖片上還能看到當年的模樣,使人回憶起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br></h3> <h3>  察爾汗鹽湖過去只有一個鉀肥廠和一條數(shù)十公里鹽橋,現(xiàn)在已經開辟出一大片吸引四方游客的自然風景區(qū)。</h3> <h3>  烏蘭地區(qū)的茶卡鹽湖是開發(fā)較早的自然景區(qū),名氣大,項目多,游客也比較踴躍。<br>  這是當年采鹽運輸?shù)男』疖嚶奋夁z址。</h3> <h3>  游人租用膠靴可下到鹽池里面體驗,這是景區(qū)新開辟的項目。</h3> <h3>  從景區(qū)入口到核心地帶有收費小火車運送,自愿購票乘坐。從游客中心到景區(qū)停車場必須坐景區(qū)大巴,而原有的景區(qū)大門內有足夠停車位閑置,可是都被封閉,自駕車不得入內。其用心顯而易見。</h3> <h3>  甘肅平涼有座崆峒山,人稱“道源圣地”道教第一山。過去不曾聽說,這次去過,方知此言不謬。山高林密,棧道天梯,古建筑群豐富考究,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br></h3> <h3>  傳說在這里中華始祖伏羲畫卦,黃帝向先賢請教治國安邦之道。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都曾來過這里,更不用說那些歷史上的許多知名人士。</h3> <h3>  山上景色秀美,環(huán)境幽雅,是春季看花,夏季避暑,秋季品紅,冬季賞雪,登高遠眺飽覽四周風光的絕好去處。</h3> <h3>  黃河壺口瀑布天下奇觀。我們去的是陜西宜川這邊,由于前一天才恢復開放,游人不多。山西那邊,正在建設游客中心等設施,至今沒有開放。</h3> <h3>  兩處瀑布只隔一座橋,過往人員要有48小時有效的核酸報告。不過總體來說,青海、甘肅、陜西比新疆寬松,到加油站加油,司機不用刷臉,其他人也不用下車到站外等。</h3> <h3>  ***總理題字的壺口瀑布碑建在山西吉縣,對岸有江澤民的題字。最好看且令人驚心動魄的地方其實就在一起,兩個景區(qū)分別從不同角度欣賞同一處瀑布,也許各有其驚心動魄之美。</h3> <h3>  山西靈石的王家大院,是多處私家院中規(guī)模、歷史、文化十分突出的一個。每個院的布局結構都有所不同,300年十幾代人曾居住在此,想想真是不簡單不容易。</h3> <h3>  有個作家為大院題了四句話:<br>  王是一個姓,姓是半個國;<br>  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個城。<br>  確實如此,王家出過許多人才,有在朝廷當二品四品官的,也有經商務農的。每個院的楹聯(lián)匾額都可看出他們持家的哲學和文化。</h3> <h3>  如此稀貴的院落,有幾處已改作現(xiàn)代文化藝術作品陳列館,大概也是地方當局和作家無奈的選擇。是經費還是觀眾原因,不得而知。進去看過,總覺得不大合適。</h3> <h3>  每到一地,我們總要參觀當?shù)氐牟┪镳^、展覽館等,從中了解歷史,汲取文化營養(yǎng)。但是由于疫情,有些地區(qū)不開放。</h3> <h3>  在西路軍紀念館,我們看到當年中央與西路軍的往來電文,明白了背景、失敗原因及應吸取的教訓。</h3> <h3>  各地的博物館展覽館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特點。我們更喜歡那些特色突出,讓人過目不忘,常憶常新的文字與實物。</h3> <h3>  一路之上,還有兩點感受:疫情期間,經常過關檢查是免不了的,提前準備好必要的證件和健康碼、行程卡一類,省得到時手忙腳亂;絕大多數(shù)景區(qū)對70歲以上老人免門票,既減麻煩又減負擔,感覺不錯。</h3> <h3>  自駕西行的旅程平安順利地結束了,曾走過的路和經歷的事不斷浮現(xiàn)。<br>  人的一生好比四季輪換,有春暖花開,果實累累,也有雨暴風狂,冰雪沁骨。新疆的夕陽落山比內地晚些,但燦爛的晚霞同樣能描繪出五彩奪目的圖畫!<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