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1??歷史,藝術(shù)與旅游(一)從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談起

Tieq lu (陸鐵強)

<p class="ql-block">以前我曾寫過一些美篇,大多名為“xx游記”,有的不太恰當,索性改大標題為:“歷史,藝術(shù)與旅游”。這個變化有個好處,題目大,可以放手去寫,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也就是說,不一定如以前按著時間順序來寫某一地的游記,也可以在以某個主題為主,有的放矢地附上我的游記。試試看吧,反正現(xiàn)在的疫情,還是今后可能發(fā)生的諸多不定因素,在家窩居可能會變成常態(tài)。希望腦子不要老化,人不能走,思想能夠云游,可以再次回憶曾去過的,也可以去探索以前沒有到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下一篇我計劃寫意大利的拉文納的游記,拉文納曾經(jīng)是西羅馬帝國最后的首都。我想先專門寫一篇來介紹一下當時復雜的歷史背景。中世紀,現(xiàn)在大家公認是從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公元476年)到君士坦丁堡(東羅馬)的陷落(公元1453年)這段時期,一共有977年。關(guān)于西羅馬帝國究竟是如何滅亡的,好多朋友估計都不十分清楚,尤其講到具體細節(jié),還真不是想象中,一群蠻族人攻進城內(nèi),沖進宮殿把皇帝殺了完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5世紀的中后期,看看當時歐洲大陸是怎樣一種情景。經(jīng)幾百年來各部落與羅馬,或者相互之間的征戰(zhàn),當時的歐洲版圖巳經(jīng)由環(huán)繞地中海四周本來一色的羅馬帝疆域變得五顏六色部落王國的割據(jù)。</p> <p class="ql-block">公元117年</p> <p class="ql-block">公元476年</p> <p class="ql-block">上面這幅是公元476年,即西羅馬帝國滅亡那年的歐洲地圖。大致說明一下。最右邊的大塊棕黃色是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當中綠色的意大利部分再加上它右邊紫色一長條是滅亡前的西羅馬帝國(公元474年),這時綠色的巳經(jīng)成了奧多亞克王國(公元476年)。(關(guān)于之前東西羅馬的分治,我準備以后在寫克羅齊亞的斯普利特游記時專門寫上一篇)。左邊大塊淺紫色的是西哥特王國,當時它的首都是現(xiàn)在法國的西南城市圖盧茲,我曾在上次法國游中談到過它。在綠色與淡紫色中間的紅色是勃艮第王國,它與以后的勃艮第公國,除了地名一樣之外,這兩者在血統(tǒng)上沒有半點關(guān)系,所以“王國”與“公國”,盡管一字之差,不可弄錯。在東羅馬(棕黃色)與現(xiàn)在的意大利(綠色)間的上層有一塊蘭色的,這是東哥特式王國。它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后相當一段時間里扮演了蠻重要的角色,我下篇還將會再次提到。有一處請大家注意:這張地圖的歐洲大陸的北方中間的一塊紫色,法蘭克人的區(qū)域,在德國北部的萊茵河流域,可能就是現(xiàn)在的波恩,亞琛一帶,當時占地不大,千萬不要小覷,他們的后代了不起,在歐洲歷史舞臺上是演主角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上面這張圖中可見,除了東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者屬于羅馬人,也就是羅馬帝國的后裔。幾乎西歐所有的地方都是日爾曼人(不同部落)統(tǒng)治的地盤。這里有兩個問題,一是當時還有沒有其他種族?二是為什么日爾曼人會這么厲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實上,當時歐洲除了羅馬人,日爾曼人,還有另外兩支主要的人種,凱爾特人與斯拉夫人。凱爾特人起家比較早,在羅馬之前曾占據(jù)了歐洲大片地方,公元前385年還曾攻陷羅馬。所以羅馬興起的早期,除了與迦太基爭鋒之外,主要對手還包括凱爾特人。當羅馬國勢蒸蒸日上之時,也是凱爾特人衰敗之日。在幾百年間,要末被屠殺,驅(qū)逐,要末被同化。當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路,殘留的凱爾特人也只是龜縮在英倫三島的一些地方,巳成不了氣候。奇怪的是當時的斯拉夫人,好像他們比較老實,不像今天的普京那樣兇悍。盡管在那時也在俄羅斯與東歐等地區(qū)擴展地盤,可能當時那里地廣人稀,而且與羅馬帝國還相距甚遠,所以在歷史很少記載有血腥征服之類的事件。當然也可能斯拉夫人屬農(nóng)耕社會,比較太平。有意思的,后來在9世紀后期還由維京人的后代作他們的頭頭,總算才誕生了他們的國家,俄羅斯。所以他們當時沒有參于西羅馬帝國衰落與滅亡的整個過程。</p> <p class="ql-block">第二個問題:日爾曼人起源于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與德國北部,地處寒冷的北方,黃發(fā)碧眼,天生體格就長得高大,即便今天依然如此;而且當時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差,所以民風強悍,抱團,能吃苦耐勞。事實上,他們在羅馬前期早巳散佈在北歐,中歐一帶,反正當時人口不多,所以與羅馬帝國的關(guān)系,盡管有一些沖突,但還算和平相處。文明是會幅射的,長年累月,羅馬的高度文明不可能對北方的日爾曼人一點不起影響。所以,史書上一直稱他們?yōu)?“蠻族人”,事實可能會有點打折扣,當然文明的水平肯定低于羅馬帝國本土。但是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搗亂了那種平衡狀態(tài)。這個程咬金是真正的蠻族,現(xiàn)在史書上稱為“匈人”。</p> <p class="ql-block">世事滄桑,由盛而衰,這是一個自然規(guī)律,羅馬帝國肯定也是如此。經(jīng)過了幾百年的興盛,帝國內(nèi)部早已腐朽沒落,只欠一個外部的打擊。這時,來自遙遠的東方“匈人”突然出現(xiàn),給了最初的一擊,然后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yīng),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里講的“匈人“和中國歷史上的“匈奴”是否有關(guān)系呢?講不清楚。但是這兩者在英語上是一個詞“Huns”。在秦漢時期,中國最大的敵手是北方的匈奴。但大約在公元前100年,在漢武帝手下的衛(wèi)青,霍去病等將領(lǐng)的打擊下,匈奴分成兩部:南匈奴被打服了,以后與漢人基本上和平相處;北匈奴去了西域(中國新疆一帶)。在公元97年,在東漢的班超,甘英出使西域時的文獻中還曾發(fā)現(xiàn)北匈奴人還在那里盤旋。但是在公元155-158年, 這幫北匈奴人被當?shù)氐孽r卑人,丁零人再次打擊下,向西北方向逃循,從此在歷史紀錄中消失了。時光飛逝,200多年過去了。在公元350年,從中亞細亞草原上忽然冒出了一股戰(zhàn)斗力非常強大的騎兵,所向披靡。一路向西猛進?,F(xiàn)在在考古上沒有證據(jù)顯示“匈奴”與“匈人”有什么關(guān)系。我個人認為,不一定在血統(tǒng)上有關(guān)系,但是“Huns”作為“強悍”“能征善戰(zhàn)”的的象征可能在當時中亞的草原上一度流傳。當一股力量興起時,就會借用它來作為標記。否則很難解釋這樣的巧事,兩者命名用的是同一個語音。</p> <p class="ql-block">Johann Nepomuk Geiger:《與阿蘭人戰(zhàn)斗中的匈人》</p> <p class="ql-block">匈人從東而來,事實上在打垮一些東部的小國家(包括上圖中的提到的阿蘭王國)之后,首先遭遇到的是羅馬帝國的東部地區(qū)(羅馬最后的正式分裂是公元395年)。所以在相當一段時間匈人與羅馬帝國或者東羅馬帝國不斷爭斗,東羅馬人也是頭痛不已,一面打, ,一面外交,一面賠款。總算送神送到了西方。接下來,首當其沖的就是日爾曼部落。打不過就溜,于是這些部落也逐個朝西向羅馬的境地遷涉。羅馬當局開始還想用這些日耳曼人擋一擋“匈人”的進攻。想不到這幫日爾曼人也不是省油的燈。當然書上也有寫羅馬人對日耳曼人不公而造成的混亂,事實上誰知道,當手里有馬有刀,近距離接觸,也學會了羅馬打仗的一套路子,眼睛里看到是羅馬人的黃金白銀,哪有不心動的。于是各路的日爾曼人各現(xiàn)神通,割地自封。公元476年地圖就顯示了這樣的情況情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如果仔細一想,列位看官不禁要問,那么在地圖(公元476年)上怎么沒有“匈人”一點蹤影呢?且容我慢慢道來?!皻v史”這個東西有時慢得像烏龜爬一樣,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變化不大,有時發(fā)起瘋來,瞬息萬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剛才提到過“匈人”在歐洲歷史上的出現(xiàn)巳是公元350年,僅僅24年之后(公元374年)匈人從中亞經(jīng)里海進入頓河、第聶伯河流域,征服那裏的阿蘭人和東哥特人,接著向黑海北岸(可能在現(xiàn)在烏克蘭處)的西哥特人進攻。2年后(376年)一幫西哥特人經(jīng)羅馬人同意,逃難渡過多瑙河到羅馬境內(nèi),但只過2年(376年)就反了。這時間匈人還在與羅馬帝國的東部(以后的東羅馬帝國)糾纏不休時,匈人手下的敗將的西哥特人卻把羅馬軍隊打了稀巴爛,甚至把羅馬一個皇帝都殺了。又過了幾十年(410年) 他們曾把羅馬城都攻克過一次,搶刼了三天然后向西揚長而去,占了法國西南方一塊地,在圖盧茲成立了西哥特王國(這是第一個蠻族王國)。有樣學樣,有一些蠻王也蠢蠢欲動,在其他地方稱王稱霸。當然,在這段時間內(nèi),匈人也沒閑著,敲打了一下東羅馬帝國之后也向西挺進。下面一張是公元450年的歐洲地圖。</p> <p class="ql-block">這張地圖夠怕人的,巳有三個不大的日爾曼蠻族王國:西哥特,蘇維爾,汪達爾(北非)。上面巨大的一塊棕色版圖就是匈人當時的勢力范圍,要知道這時距他們從中亞草原出山時只有100年時間。如此迅速地擴展地盤,正像以后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一樣,所向披靡,不可一世。這里得提及一個人物:阿提拉。</p> <p class="ql-block">阿提拉畫像</p> <p class="ql-block">這個人物的故事太多了,史書上曾有人稱他為“上帝之鞭”,但在西歐,他被視為殘暴及搶奪的象征,但同時也有歷史記載形容他是一個偉大的統(tǒng)治者,尤見於古北歐的薩迦文獻記載中。讓我最簡單地介紹一下。他出生于公元406年,也就是東西羅馬帝國已經(jīng)分治(395年)之后的第9年,那時匈人出山南征北戰(zhàn)巳經(jīng)50多年了,在歐洲大陸已蠻成氣候了。他是官二代,他的兩個伯父相繼是匈人的最高統(tǒng)領(lǐng)。中文的維基網(wǎng)中提到過他,年少時曾經(jīng)作為交換人質(zhì)在羅馬耽過一段時間,受到良好的教訓,所以對羅馬的政治,文化,習俗都十分了解。他肯定不是一個只會打仗的蠻族粗人。在公元434年他的伯父去世,28歲的阿提拉和他的一位兄弟接班。在公元445年,39歲的阿提拉殺死了他的兄弟,成為匈人帝國的君主。他不僅軍事上節(jié)節(jié)勝利,還會利用東西羅馬帝國與日爾曼蠻王之間的矛盾來撈取好處,而且也善于外交談判。所以在他統(tǒng)領(lǐng)下,匈人的勢力范圍越來越大。上面公元450年時的地圖就是阿提拉極盛期的寫照。具體的一場場征戰(zhàn)不多說了,網(wǎng)中都有,但歷史上有兩件事想提一下。</p><p class="ql-block">一是,當阿提拉與西羅馬帝國談判時,當時的西羅馬帝國的皇帝的姐姐奧諾利亞居然主動向阿提拉求婚,當然最后沒有成功,以后還引發(fā)了戰(zhàn)爭。當然其中有各種政治利益的考量,但是,不得不說阿提拉還是他的個人魅力所在。二是公元452年,阿提拉由北向南進攻意大利,西羅馬帝國皇帝從當時的首都拉文納逃到羅馬。當阿提拉正準備繼續(xù)進攻時。由羅馬教宗利奧一世與其他兩位高級官員出來與阿提拉談判,最后阿提拉撤下他的軍隊,解除了對羅馬的威脅。這一事件對提升基督教在羅馬境內(nèi)的影響意義重大,也就是說皇權(quán)的力量日漸式微,而基督教的力量日益增強,已經(jīng)顯露出中世紀的雛影。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拉斐爾還專門畫了一幅《偉大的利奧和阿提拉的會面》,畫面中:圣彼得和圣保羅在教皇利奧一世頭上,后者前去會見阿提拉。</p> <p class="ql-block">但只過了一年,在公元453年阿提拉去世,大約47歲。下面抄錄一段網(wǎng)上的記載,蠻有意思。</p><p class="ql-block">阿拉提于公元453年初突然逝世。對此,最常見的解釋出自普利斯庫斯的著作,當中記載道阿提拉在他新婚迎娶一個日耳曼裔的少女伊笛可(Hildico)的婚宴后,在睡夢中鼻腔血管破裂,血液倒流引致窒息而死。這血管破裂可能是由于阿提拉飲酒過多而引起。一個曾經(jīng)狂言“被匈人鐵蹄踐踏過的土地,將寸草不生”的征服者,就是這樣怪異和反高潮地逝去了。</p><p class="ql-block">他的侍從和戰(zhàn)士在發(fā)現(xiàn)他的死訊后,以剪下自己一撮頭發(fā),和以劍在臉上刺傷口來哀悼他。約爾丹尼斯也這樣地記載當時的情況:“最偉大的戰(zhàn)士是不應(yīng)以女性的哀號和淚水,而是以戰(zhàn)士的鮮血來哀悼的”。在葬禮上,匈人騎士們排著隊形,圍繞著存放阿提拉遺體的大型絲綢天幕轉(zhuǎn)圈,向這位他們最偉大的領(lǐng)袖唱著喪歌。儀式完結(jié)后,匈人們便依照傳統(tǒng),在阿提拉下葬的墳前飲酒作樂。 他的遺體分別被放在三個由金,銀,鐵所制成的棺木中,連同戰(zhàn)利品,和那些負責發(fā)挖墳?zāi)购蟊粴⒌姆斠黄鹇裨帷?lt;/p> <p class="ql-block">德瓦克羅瓦:《匈人阿提拉》</p> <p class="ql-block">我引用上面一段阿提拉下葬的一幕,不是為了好奇,吸引眼球,而是為了說明一點:盡管匈人進入羅馬文明的大區(qū)域中巳經(jīng)上百年了,但是他們根深蒂固的蠻性依然還在,與文明相距甚遠;盡管他們上層也已經(jīng)產(chǎn)生一些受過文明影響的人士(正像現(xiàn)在阿富汗的塔利班,在電視上看到他們的發(fā)言人也講一口標準的英語)。他們有的是血氣之勇,當有一名智勇雙全的人統(tǒng)領(lǐng),可能會稱霸一時。但是沒有文化底蘊,基本上沒有象樣的宗教(據(jù)說他們信仰武器寶劍),他們在歐洲的統(tǒng)治如同浮萍一樣沒有根底,所以隨著一代梟雄阿提拉去世,整個匈人占領(lǐng)區(qū)分崩離析,速度快得驚人。在阿提拉去世僅僅23年之后,在476年的歐洲地圖上匈人的地盤基本上全部抹去。如果有一點的話,據(jù)說當時保加利亞王國的皇族是阿提拉的后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有人要問,日爾曼蠻族又怎么樣呢?事實上與匈人大不一樣。前面已經(jīng)講過,他們與羅馬人打交道巳經(jīng)有好幾百年時間,在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多少會學到一些,盡管遠不如羅馬人的文明程度。還有一點很重要,這里我想澄清很多人的誤解,包括以前我自己,認為這些日爾曼人信仰的原始野蠻的宗教。事實上,他們都巳信了基督教,只不過不是正統(tǒng)的羅馬天主教,而是阿利烏派基督教。具體兩種教派的宗教分歧這里不談了,但是從政治考量看,他們信仰阿利烏派而不是羅馬天主教,可能就是有想獨立,有不服你管的意向。所以,在他們的政治素養(yǎng)與治國方略與匈人不可同日而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看到有一本書上講,歷史相當詭異,阿提拉的存在可能對西羅馬帝國有好處,因為他對日爾曼蠻王也有一種威懾力量,從而迫使像西哥特王國等對西羅馬帝國還有所依賴,不敢輕舉妄動。當阿提拉去世之后,匈人退出歐洲歷史舞臺之后,三角鼎立的相對穩(wěn)定打破了,各地日爾曼人有持無恐,有王國的想方設(shè)法擴大地盤,沒有建國的也紛紛效仿,另立山頭,這時有如雨后春筍,一個個王國冒了出來。這就是西羅馬帝國滅亡前的基本局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實上,西羅馬帝國也實在是不爭氣,它也有機會乘阿提拉去世之后的混亂中撈到一些好處,至少可以延長它的壽命。因為當時它的軍事統(tǒng)帥是埃提烏斯,他不是一個尋常人物。歷史上常有巧事,當年12歲的阿提拉去羅馬當人質(zhì)時,作為交換,羅馬人去匈人那里當人質(zhì)的就是埃提烏斯,當時他22歲(他比阿提拉大10歲)。后來,他與阿提拉私人關(guān)系一直不錯,當阿提拉統(tǒng)領(lǐng)匈人時,他當軍事統(tǒng)師,在雙方談判時請客吃飯,在戰(zhàn)場各顯本領(lǐng),他曾聯(lián)合西哥特人軍隊大敗阿提拉,這次稱為“沙隆戰(zhàn)役”是西羅馬帝國的最后一次勝利。他也是日爾曼蠻族的克星,也常常勝利??上У氖?,就在阿提拉死后的第二年,公元454年遭人誣告,被西羅馬皇帝瓦倫蒂尼三世殺害,是一個西羅馬的“袁崇煥”。又只過了一年,公元455年,這位皇帝也遭人殺害。從此,西羅馬帝國的一個個皇帝只成了一些軍隊中野心家的傀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羅馬將領(lǐng)埃提烏斯石像</p> <p class="ql-block">免得上樓看,再放一下公元476年的歐洲地圖。</p> <p class="ql-block">寫到這里不由我想起,當時西羅馬帝國很像中國的東漢末年。匈人的入侵,就像黃巾軍起義一樣。黃巾軍起義被鎮(zhèn)壓著了,各地出現(xiàn)了一大幫武裝割據(jù)勢力,像袁紹,袁術(shù),公孫瓚,孫堅,劉備等人。而宮內(nèi),皇帝已成了傀儡,權(quán)臣霸占朝庭,像董卓,曹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面講的是當時的大背景。下面就是具體發(fā)生的事情。也就是在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前2年,公元474年西羅馬帝國皇帝尼波斯登基。要知道,從前面提到的華倫蒂尼安三世被殺的公元455年到新皇帝尼波斯上臺(474年)短短的19年間產(chǎn)生了8位皇帝,有的退位,有的被殺,像風車一樣轉(zhuǎn)換。尼波斯是東羅馬帝國皇帝芝諾的親戚,在芝諾的支持下做了皇帝。但只有一年時間就被西羅馬的“董卓”,一位蠻族統(tǒng)師歐瑞斯特趕走了。歐瑞斯特直接叫他的15歲的兒子羅慕路斯.奧古斯都做了傀儡皇帝,自己獨掌大權(quán)。又只過了一年,公元474年,這位外國董卓被手下的大將,外國呂布,蠻族統(tǒng)師奧多亞克殺死。當然這里原因不是為了“美女貂蟬”,表面是因為外國董卓說話不算數(shù),沒有給他下面外國雇傭兵在意大利擁有土地的權(quán)利,動了眾怒,事實上也是這位外國呂布的野心而巳。但是,這位外國呂布還是有點頭腦,他做了老大之后,第一,沒有殺死那個小皇帝,覺得他年輕無辜,放逐他到風景如畫的意大利拿坡里附近的小島上去了(似乎在這點上比中國古代王朝似乎要文明一些)。第二,他不圖西羅馬帝國皇帝這個虛名,實在也是管不了那些日爾曼各路的蠻王,所以寫信給東羅馬帝國的皇帝芝諾說:“這樣吧,我也做蠻王中的一個算了,只管意大利,您老人家給個封號,名義上我屬您管?!睎|部皇帝芝諾也沒辦法,反正這樣面子上還蠻過得去,也就答應(yīng)了。有時想想,真是感慨萬千。盡管以后還有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存在,但是,人類歷史舞臺上如此偉大,如此輝煌的羅馬時代就這樣幾乎無聲無息的落下了幕布,像一顆石子掉進水里連水紋都濺不起來,沒有一丁兒悲壯,轟動性的效應(yīng)。據(jù)說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整個歐洲還不知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慢慢在感覺上沒了西羅馬帝國,地圖上這塊地方變成了奧多亞克王國,不多久又變成了東哥特王國的一部分,下一篇中會再談。更有諷剌意義的,而且是那么湊巧,似乎像冥冥注定的天意所在:最后那個被趕走的小皇帝名叫羅慕路斯.奧古斯都。根據(jù)羅馬傳說,羅馬城是由雙胞胎兄弟羅慕路斯與雷穆斯在公元前753年興建的,也就是象征羅馬雕塑中狼乳餵大的兩個小孩之一,后來羅慕路斯殺了兄弟雷穆斯成了羅馬城的第一個市民。而且在以后的羅馬君王中名叫羅慕路斯還真只有最后這一位。還有奧古斯都.屋大維(公元前63年-公元后19年)是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皇帝。這位最后的小皇帝名帶著這兩位羅馬祖先的名字,就像是來個最后的總結(ji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羅馬的象征:母狼與小孩。</p> <p class="ql-block">奧古斯都.屋大維雕像。</p> <p class="ql-block">最后放幾張西羅馬帝國最后時刻的幾個人物的雕塑與畫像。</p> <p class="ql-block">尼波斯皇帝,他被歐瑞斯特(外國董卓)趕跑,逃到現(xiàn)在的克羅齊亞,阿爾巴尼亞一帶。在公元480年才遭人殺害。所以也有人認為這是羅馬時代的結(jié)束。</p> <p class="ql-block">歐瑞斯特氣焰囂張之時,像不像董卓?</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小皇帝羅慕路斯。</p> <p class="ql-block">奧多亞克,外國呂布。(外面名字記不大牢,找了別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