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年的7、8月份,是夏季中最熱的三伏天,驕陽似火。說到“火熱”這個詞,會讓我想起一汽建廠時那個“火熱年代”,以及企業(yè)成長發(fā)展中的那些“火熱場面”。</p> <p class="ql-block"> 當這“火熱”二字闖入我的腦際,忽然想起自己曾為一汽設計過一本《火熱的年代》的圖書封面,并且還畫過一些畫,很值得總結。于是,我就以“火熱年代”為題,開始尋找自己的繪畫記憶。</p> <p class="ql-block"> 在工廠里,職工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是為企業(yè)宣傳服務的,同時也是企業(yè)文化的一部分。作為一汽的美術工作者,我當年曾積極的投身于這“火熱年代”之中。</p><p class="ql-block"> 在一汽,能讓人感受到“熱”的地方很多,然而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鑄造、鍛造、熱處理、熱電”這幾個專門與“熱”打交道的專業(yè)廠。</p> <p class="ql-block"><b> ■ 鑄造廠:革命熔爐火最紅</b></p><p class="ql-block"> 鑄造廠是一汽最艱苦的地方,它是一座熔爐,讓無數工人和干部在這里經受鍛煉。我也曾在灰清車間參加過勞動。</p> <p class="ql-block"> 這幅照片上,我正在畫一幅表現一汽工廠的繪畫作品《爐火正紅》,這是我入廠兩年后留下的影像,它記錄了我最初的美術創(chuàng)作熱情。(照片拍攝于1973年,繪畫原作已無蹤影。)</p> <p class="ql-block"><b> 第一汽車制造廠鑄工 梁福森</b></p><p class="ql-block"> (唐偉 詩 楊梅良 畫)</p><p class="ql-block"> 澆注臺上彩霞升,扎根鑄造學鐵人。</p><p class="ql-block"> 八級歪風吹不動,苦臟熱累煉骨筋。</p><p class="ql-block"> 兩年任務一年完,日夜兼程向前進。</p><p class="ql-block"> 紅心鐵膽忠于黨,青春化鐵獻人民。</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為一汽勞模、鑄造工人 梁福森畫的一幅線描作品,由一汽宣傳部唐偉配詩,發(fā)表在1977年6月12日的《吉林日報》上。</p> <p class="ql-block"><b> ■ 速寫 畫出工人最樸實的神態(tài)</b></p><p class="ql-block"> 速寫是繪畫中的基本技能之一,它要求用最精煉、簡潔的線條快速、準確、生動地描繪對象。</p><p class="ql-block"> 在上個世紀70年代,畫家們熱衷于畫工農兵人物。我也喜歡畫工人,被他們樸實的形象所打動。為了搜集創(chuàng)作素材,我經常深入到車間,特別是那些勞動強度大、工作環(huán)境艱苦的地方,去畫工人們的勞動場面。在鑄造廠,我利用工人們暫短的休息時間,畫了一些工人肖像習作。</p> <p class="ql-block"><b>鑄造工人(速寫)楊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開朗樂觀的鑄造工人形象。為工人畫速寫,我喜歡用流暢的筆道、硬實的線條勾勒涂抹,以突出一種力量感??梢钥闯?,我在作畫時也是充滿了激情。</p> <p class="ql-block"><b>熔化班長(速寫)楊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我在為一個鑄造工人畫像時,得知他是熔化班長。當年,鑄造工人處在一種充滿粉塵的環(huán)境下工作,平時都要戴著口罩,只是在工余,他才會摘下口罩休息片刻。畫中人物是活生生的,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p> <p class="ql-block"><b>爐前工(速寫)楊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我在畫這位爐前工時,選擇畫他的側面像,注重刻畫人物的神態(tài),他的眼睛正緊緊地盯著前面的鐵流,是那種專注的神情。我用寥寥數筆,畫出了爐前工的“精氣神”。</p> <p class="ql-block"><b>型砂工(速寫)楊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速寫中描繪的是鑄造廠的型砂工,我用寥寥數筆就將他那樸實憨厚的形象刻畫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 當年畫稿留筆痕,</p><p class="ql-block"> 鑄造廠里畫工人。</p><p class="ql-block"> 速寫錘煉藝術心,</p><p class="ql-block"> 革命熔爐火最紅。</p><p class="ql-block"> 現在,再看這些當年的人像速寫,似乎仍然能感受到畫中的“熱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 鍛造廠 高溫下的“打鐵人”</b></p><p class="ql-block"> 一汽的鍛工們自稱為“鐵匠”,在車間現場,鍛錘的鍛打聲震耳欲聾,只見“鐵匠們”手持鐵鉗,夾起鍛件,從容地工作著。他們像曼妙的舞者,隨著鏗鏘有力的旋律,把持著高溫,有節(jié)奏地前進、后退、轉身。</p><p class="ql-block"> 在鍛造廠,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這里的工作熱度??崾钐?,出汗最多的是鍛造工人,他們的額前、雙鬢布滿汗珠,厚實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濕,顯現出一片片白色的“汗?jié)n云”。</p><p class="ql-block"> 當夏季高溫來臨,每天能有冰棍、汽水和綠豆湯,已經是最好的獎勵。</p> <p class="ql-block"><b>《熱氣騰騰》(水粉畫)楊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我在1978年創(chuàng)作的水粉畫《熱氣騰騰》,表現了當時“戰(zhàn)高溫、奪高產、天大熱、人大干”的火熱場面。畫的是一個酷夏的中午,鍛造廠食堂的后勤人員到生產線為工人送綠豆水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在創(chuàng)作這幅畫之前,我去鍛造廠畫寫生,觀看工人的勞動,同他們聊天、一起吹風扇,喝鹽汽水,感受到他們的辛苦。</p> <p class="ql-block"><b>《鍛造車間》(水彩畫)楊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陽光從廠房頂部的天窗投射到車間里,形成幾道強烈的光束,渲染了畫面的氣氛。</p><p class="ql-block"> 這幅水彩畫采用的視角是:從高處向下俯瞰車間全貌?;貞洰敃r的作畫過程,我是從鍛造廠房一角,攀登到通往天車的樓臺上,并在那里作畫的。</p> <p class="ql-block"><b>《鍛壓 機械手》(水彩畫)楊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鍛造是一種利用鍛壓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機械性能、一定形狀和尺寸鍛件的加工方法,鍛壓(鍛造與沖壓)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將大毛坯料送進加熱爐中加熱后,變成火紅色,這時,需要大型機械手將火紅的鍛件夾住,放到鍛錘上鍛打。</p><p class="ql-block"> 通過到現場寫生作畫,使我對鍛造廠的各種設備和場景慢慢地熟悉起來。</p> <p class="ql-block"> 我當年在鍛造廠畫寫生時,只是挑選感興趣的場景作畫,還不太熟悉整個鍛造廠的工藝流程。后來,我通過攝影圖像進一步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并將整個鍛造工藝流程做成“九宮格”圖像,存入電腦中。</p> <p class="ql-block"> 炎熱夏季,熱浪蒸騰。</p><p class="ql-block"> 鍛造工人,苦戰(zhàn)高溫。</p><p class="ql-block"> 揮汗如雨,勞動艱辛。</p><p class="ql-block"> 鍛錘鏗鏘,匠心筑夢。</p><p class="ql-block"> 我用畫筆記錄下鍛造工人的勞動現場,表現了一汽熱加工車間里工人們苦戰(zhàn)高溫的感人瞬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 熱電廠 這里有“熱”的幽默</b></p><p class="ql-block"> 熱電廠是一汽工業(yè)風景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地方。在畫家繪制的一汽圖案中,大都以熱電廠廠房上的大煙囪和冷卻塔為標志。</p> <p class="ql-block"><b>《煤氣站》(水彩畫)楊梅良 作</b></p><p class="ql-block"> 熱電廠為一汽提供生產與生活所需熱能,除了熱電廠外,還有煤氣站、氧氣站等許多動力站房。</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在寫生途中來到熱電廠的煤氣站附近,對煤氣發(fā)生爐旁邊冒出的水汽很感興趣,這種彌漫騰空的水汽,也很適合用水彩畫來表現。</p> <p class="ql-block"> 我在《汽車工人報》當美編時,與熱電廠合作,辦了一期“熱”的專題漫畫比賽。我還為當時的熱電廠廠長劉家雄繪制一幅漫像,并請他述說一番“熱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劉家雄廠長這樣說道:久聞熱電廠之“熱”,而未識其“熱”的真面目。陰差陽錯,倏忽間我也成了一名熱電人。置身其中,耳聞目睹,這才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熱”——</p><p class="ql-block"> 為了生產線上鍛錘鏗鏘,馬達飛轉;為了十里車城萬家燈火;為了盛夏時節(jié)讓人們沖上熱水澡;為了數九寒天家家戶戶溫暖如春,熱電人夜以繼日、日以繼夜地向四面八方輻射著熱——</p><p class="ql-block"> 雖然這種單調的輻射近于枯燥,但這里的人們仍不乏“熱”的幽默,因為他們是熱情的一群、熱心的一群、熱烈的一群。</p> <p class="ql-block">《火熱的年代》 圖書封面</p><p class="ql-block"> 1990年,我為一汽團委編撰的《火熱的年代》一書作封面設計。為了表現圖書的主題,我采用了底紋紙剪貼制作方式,畫了一輪太陽和一部解放車,將漸變網點與金黃色調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畫面產生一種光效應的視覺效果。</p><p class="ql-block">(圖書封面攝影:李朝紱)</p> <p class="ql-block"> 在設計《火熱的年代》圖書封面的同時,我正進行著網紋紙剪貼圖案的創(chuàng)新研究。當時,遼寧美術出版社的編輯來信告知,我創(chuàng)作的數百幅圖案被遼寧美術出版社采用,準備編輯出版《藝用刊頭尾花資料》一書,讓我準備一張照片和作者簡介。于是,我請《汽車工人報》攝影記者何頎為我拍攝了這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 火紅年代,火熱生活。</p><p class="ql-block"> 火的激情,火的贊歌。</p><p class="ql-block"> 我將繼續(xù)投入到汽車工業(yè)繪畫的創(chuàng)作之中,永遠用畫筆謳歌一汽,禮贊汽車工人所經歷的“火紅的年代,火熱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b>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 楊梅良,企業(yè)研究雜志美術總監(jiān),一汽報社美術編審。1982年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yè)。吉林省暨長春市美協會員,吉林省漫畫研究會理事。在《經濟日報》等百余家報刊發(fā)表過美術作品。</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原創(chuàng)文字:楊梅良</b></p><p class="ql-block"><b> 美術圖片:楊梅良</b></p><p class="ql-block"><b> 文獻收藏:李朝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本文為原創(chuàng)作品,歡迎點評、點贊,歡迎轉發(fā),如需轉載 請注明來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