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目前孩子們存在的癥狀:</p><p class="ql-block">1. 坐姿不正,握筆姿勢不正確,</p><p class="ql-block">2. 脾胃消化弱,大便不規(guī)律,性狀不健康(一條,偏黃色,懸浮于水中)</p><p class="ql-block">3. 大腦神經緊張,不夠放松</p><p class="ql-block">4. 晚上入睡晚入睡慢</p><p class="ql-block">5. 不愛運動,下肢和核心力量不足,身體協(xié)調性靈活性不足</p><p class="ql-block">6. 鏡像書寫(9寫成?)</p><p class="ql-block">7. 中線不清晰,分左右有困難</p><p class="ql-block">8. 容易看漏,看反,看錯,丟字,落字,偏旁部首顛倒,閱讀慢</p><p class="ql-block">原因:</p><p class="ql-block">1.自然環(huán)境的缺失</p><p class="ql-block">2.游戲環(huán)境的缺失</p><p class="ql-block">3. 身體活動不足</p><p class="ql-block">4.對身體動作發(fā)展的重視度不夠</p><p class="ql-block">5.視覺聽覺的不良刺激過多(非自然的刺激都屬于不良刺激,造成大腦的緊張,如聲光電)</p><p class="ql-block">優(yōu)秀的專注力和學習力需要:</p><p class="ql-block">1. 身體的平衡。身體的平衡是所有平衡包括心理平衡的基礎</p><p class="ql-block">2. 敏銳協(xié)調的感官(視覺、聽覺、前庭覺和本體覺)以及放松的大腦</p><p class="ql-block">3. 松弛同時有力量的身體。上肢:靈活為主,力量為輔。下肢:靈活為輔,力量為主。</p><p class="ql-block">4. 放松的大腦(大腦處于放松狀態(tài)才能有效的處理信息,否則只有維持生存的狹窄通道)</p><p class="ql-block">5. 優(yōu)秀的注意力和學習力。精準的信息處理:坐的住,看得準,聽得準,感覺得準,理解得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為什么會關注身體層面對孩子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進入幼教行業(yè),最初是由于對心理學的興趣,0-6歲是孩子心理人格建構的最重要的階段。這幾乎是一個真理,同時,這也只是人的發(fā)展的一部分,在養(yǎng)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我發(fā)現(xiàn),身體層面的影響對于孩子來說,特別是12歲之前,尤其是7歲以前的孩子來說,也是同樣重要的。比如情緒,比如緊張,除了受心理層面的影響之外,還更睡眠,飲食,運動都有非常重要的關系。如果睡眠不足,飲食消化弱,運動缺乏,那么即使在親子關系上很和諧,心理養(yǎng)育上足夠,孩子仍然可能是容易緊張和情緒化的。又比如安全感,除了親子關系上的安全感外,身體動作的發(fā)展不足,身體控制能力不足,仍然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也是同樣的道理。</p><p class="ql-block">二、身體層面做工作對孩子的影響</p><p class="ql-block"> 女兒在1歲的時候,經過了短暫的且姿勢不標準的爬行之后,就開始走路了。那時候她走路容易向后倒,不愛自己走路。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特教行業(yè)的專家廖老師,老師評估她爬行不足,骨盆力量不足。測評的時候女兒顯得很緊張,不愿意離開我,做了兩個動作就開始哭。老師說女兒是屬于典型的認知發(fā)展先于身體發(fā)展的孩子,如果身體發(fā)展跟不上,那么以后很容易有說得到做不到的現(xiàn)象。回家之后練習了一周的高跪姿,女兒竟然可以用標準的手膝爬姿勢爬行了。大概一個月后再次測評,女兒已經可以離開我開心的和在場圍坐教室一圈的老師互動,老師說她在動作方面發(fā)展方面進步很大。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身體動作姿勢的發(fā)展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三、自己的體會</p><p class="ql-block"> 1歲的測評之后,老師說女兒不太需要再測評了,多和愛動的孩子一起玩就可以了。自從那之后,我就逐漸開始關注孩子身體層面的發(fā)展,我發(fā)現(xiàn)從身體層面支持孩子和從心理層面支持孩子真的同等重要。女兒3歲的時候我參加了整合原始反射的學習,用韻律運動的方式幫助她。我很清楚的看到晚上孩子睡得很晚,要么是白天的運動量不夠,要么是入睡時大腦還特別興奮,放松不下來。</p><p class="ql-block"> 女兒一直不太愛走路,不太愛動,走路運動都容易累。從心理層面是隨了我,我也不愛動。但是和好朋友一起,就可以走很遠的路或者一直跑跑跳跳。我能看出她平時不愛走路容易累是真實的,和好朋友一起因為樂趣忘記了累也是真實的。4歲這一年帶著她參加戶外課程,雖然她剛開始對爬山有一份排斥,但是慢慢的也接受了,我能明顯的看到如果去參加了爬山的活動,半天的時間下來,她的消化就會好很多,大便趨于健康和正常?;貋碇笏谧呗?,爬坡上坎,爬樓梯的時候也顯得輕松很多,自己也很開心。</p><p class="ql-block"> 這一次了解到李洪偉老師的重力沙包游戲和脊柱正姿平衡的游戲,又一次對從身體層面如何支持到孩子更加清晰了。以前覺得只要是運動對孩子的幫助都是差不多的,至于下肢力量和穩(wěn)定的鍛煉主要就是爬山了,只是爬山也有其局限性,最多一周一次算是特別頻繁的了。通過這次學習,我才知道有新的方法和爬山一樣能支持到孩子,甚至更加容易實現(xiàn)。而且對于城市的孩子們,想要在身體層面達到山里娃的狀態(tài),想要在今后的學習生涯中有足夠的身體基礎,需要刻意的進行練習,通過游戲的方式練習。老師說這樣的動作游戲練習,針對兩方面的孩子,一方面是矯正(針對讀寫困難的孩子),一方面是培優(yōu)。目前更多的是矯正,因為只有出了問題才容易被家長重視。至于需要培優(yōu)的孩子都去了各種科目的補習班,但是補習班的模式對于孩子來說太痛苦了,而且讓孩子形成很多的代償模式(為了拿到結果就逼著自己完成,如憋氣,呼吸短淺,容易積累緊張在身體里等等),我希望可以把這件事做在問題發(fā)生之前,更愿意做培優(yōu)。在孩子們還沒有出現(xiàn)學習苦難的時候,就在身體層面給與他們足夠的支持,帶著身體的基礎和資本去學習,一定會更輕松愉快。</p><p class="ql-block"> 這也是我從關注孩子心理到關注孩子身體的一個心路歷程,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關注和用心,而且這份關注和用心需要用在正確的方向上。除了心理層面的支持,孩子在身體層面的支持同樣重要,因為一個身體不平衡的孩子會比較難以達到心理的平衡。身體的發(fā)展是完整的成長中的重要部分。</p><p class="ql-block"> 暑假里我們進行了10次運動游戲課程,有9個孩子參加,通過仿畫的前后測,可以明顯看出孩子的變化。孩子們都是喜歡同伴一起玩耍的氛圍,而且刻意的練習非常需要帶動和堅持,所以這學期我們仍然設置了小班制的運動游戲小教室。讓孩子們可以有一個良好的氛圍和同伴群體一起成長。這一次秋冬季的運動游戲小教室我們設置了一周兩次的課程,一方面孩子們很喜歡游戲,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增加孩子的練習頻率和效果。特別邀請4-6歲的孩子報名參加!期待孩子們的到來!讓我們一起見證孩子的變化和成長!</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