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大決戰(zhàn):淮海戰(zhàn)役中粟裕為何能全殲黃百韜第七兵團?</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國共內戰(zhàn)期間,國軍將領黃百韜率領的人數多達十二萬人的精銳第七兵團被解放軍全殲的那場戰(zhàn)役是值得載入史冊的。</p> <p class="ql-block"> 黃百韜第7兵團(下轄25、63、64軍,軍長分別為陳士章、陳章、劉鎮(zhèn)湘,其中63、64軍是半嫡系化部隊,其前身是粵軍,作戰(zhàn)比較頑強),25軍是國軍整編精銳主力部隊,<span style="font-size: 18px;">淮海戰(zhàn)役中,</span>44軍(系川軍,軍長王澤?。?00軍(系中央軍,其前身即整83師,軍長周志道)均歸7兵團指揮?;春?zhàn)役爆發(fā)后,7兵團由新安鎮(zhèn)地區(qū)倉皇向徐州撤退,由于其奉命在新安鎮(zhèn)地區(qū)等待由連云港西撤的44軍貽誤了時間,徐州“剿總”遲遲不派工兵在運河上架橋,李彌兵團又先行撤走沒有掩護他撤退,致使黃兵團在撤退過程中損失慘重,其63軍被包圍在運河東岸,后被殲滅,兵團主力奉命在碾莊圩地區(qū)“固守待援”。</p> <p class="ql-block"> 經15天的激戰(zhàn)后黃兵團被全殲,黃與25軍副軍長楊廷宴一起突圍,在途中,黃拔槍自殺身亡。后來黃的副官從揚州乘小船將其尸骨帶回南京。后來,柳碧云將黃百韜的遺體,葬在她的住地-上海徐家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黃百韜</span></p> <p class="ql-block"> 黃百韜作為一名國民黨的高官,具有豐富的作戰(zhàn)經驗,但是作為一個沒有經過黃埔軍校培訓的高官,其雖然是國軍第七兵團的司令,但是其話語權經常受到挑戰(zhàn),并且在一些決策上時常會引發(fā)一些下屬的爭議,在軍隊中的信服力不是很強。首先在大戰(zhàn)即來之際,第七兵團內部高官對于戰(zhàn)略布置竟然,發(fā)生了極大的沖突,然而一向自大的蔣介石,以為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有美國的依靠,解放軍沒有實力跟第七兵團較量,會先找實力弱的部隊下手,但是蔣介石錯了,解放軍打的就是第七兵團。</p> <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24日,我華東野戰(zhàn)軍在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指揮下攻克了山東省會濟南。自此,華東野戰(zhàn)軍結束了區(qū)分為外線兵團和內線兵團的歷程,全部主力集中在一起,有了打更大殲滅戰(zhàn)的能力。華野的注意力開始轉向南面以徐州為中心的國民黨軍重兵集團。</p> <p class="ql-block"> 也就在濟南解放的同一天,粟裕就向中央軍委提出了發(fā)動淮海戰(zhàn)役的設想。按照他的設想,淮海戰(zhàn)役是圍繞著淮陰、淮安和海州進行的(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此次戰(zhàn)役才被命名為淮海戰(zhàn)役)。</p> <p class="ql-block"> 戰(zhàn)役第一階段以華野蘇北兵團并加強1個縱隊攻占淮陰、淮安,并乘勝收復寶應、高郵,而華野主力位于宿遷至運河車站沿線兩岸,以殲滅來援之敵。如敵軍不來增援或被阻,而改經浦口長江至揚州北援,則我于兩淮作戰(zhàn)結束前后,即以3個縱隊攻占海州、連云港,結束戰(zhàn)役并轉入休整。這一方案得到了中原野戰(zhàn)軍劉伯承司令員等人的贊同。</p><p class="ql-block"> 就在此時,本來為了北援濟南而集結起來的徐州方面的國民黨軍主力也開始陸續(xù)返回原駐地。其中黃百韜的第7兵團返回到新安鎮(zhèn)、運河車站地區(qū),李彌的第13兵團退回到徐州以東的碾莊、曹八集地區(qū),邱清泉的第2兵團則回到商丘、碭山地區(qū)。</p><p class="ql-block"> 這樣一來,華野如果想南下攻占兩淮地區(qū),就必須攻擊新安鎮(zhèn)、運河車站地區(qū)的黃百韜兵團,同時又要阻擊來援的其余2個敵軍兵團。毛澤東為此發(fā)電報給粟裕等人,指出“淮海戰(zhàn)役第一個作戰(zhàn)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戰(zhàn)是箝制邱李兩兵團殲滅黃兵團”。就此,淮海戰(zhàn)役中第一個倒霉的就算是輪到了黃百韜的頭上。</p> <p class="ql-block"> 淮海戰(zhàn)役前,國民黨軍受粟裕迷惑,錯判華野打完山東后,下一個目標是徐州,因此決心主力向徐州收縮。</p><p class="ql-block"> 按照其作戰(zhàn)計劃,李延年的第9綏區(qū)撤銷,其下屬的44軍被劃歸黃百韜7兵團指揮。黃百韜率兵團主力掩護44軍撤出海州,會合后一起撤往徐州。</p> <p class="ql-block"> 徐州“剿總”本來希望部署在臺兒莊一帶的第3綏區(qū)部隊能夠阻擋南下的解放軍主力,然而這一切卻隨著該綏區(qū)部隊于11月8日發(fā)動起義而徹底落空。第3綏區(qū)主力部隊在副司令何基灃、張克俠的率領下戰(zhàn)場起義,使得華野部隊長驅南下直逼黃百韜兵團。</p><p class="ql-block"> 恰在此時,被稱為“福將”但又被嘲笑為一頭“豬”的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卻因為原來負責作戰(zhàn)指揮的副司令杜聿明人被調往東北未回而驚慌失措,以為解放軍要直接攻擊徐州,竟不顧從新安鎮(zhèn)撤退的黃百韜兵團而下令位于碾莊、曹八集的李彌兵團撤往徐州。這無異于直接宣布了黃百韜兵團的“死刑”。</p><p class="ql-block"> 除了3綏區(qū)部隊起義和劉峙指揮失誤之外,黃百韜自己也犯了不小的錯誤。他接到撤退命令后因等待劃歸自己指揮的44軍而耽誤了時間,而且又沒有利用這一時間段在運河上架設浮橋,結果被我華野部隊搶得了先機。</p> <p class="ql-block"> 黃百韜兵團在倉皇撤退途中,就有部分部隊被我軍殲滅。其中最慘的就屬63軍了。該軍的任務是掩護兵團部先行撤退,然后從運河邊上的窯灣撤往徐州。但兵團部撤走后,軍長陳章對于情況的嚴重性估計不足,大大延誤了從新安鎮(zhèn)向窯灣鎮(zhèn)撤退的時間。</p><p class="ql-block"> 當該軍到達窯灣鎮(zhèn)時,窯灣鎮(zhèn)西岸已被解放軍占領。陳章得知這一情況后,拒絕了部下向南另尋渡口過河的建議,全力準備在窯灣強渡運河。解放軍1縱很快追到這里,并采取分割圍殲的戰(zhàn)術,僅2天時間就將該軍殲滅。軍長陳章也在混亂中被擊斃。這時已是11月12日了。</p><p class="ql-block"> 與此同時,黃百韜兵團主力于9日渡過運河后集結在碾莊一帶。此時,他卻認為已經進入了安全地帶,面對部下的爭論錯誤地選擇了休整一天,等于又增加了我軍追上他的機會。隨著曹八集于11月11日拂曉被我13縱攻占,且后續(xù)部隊陸續(xù)到達,黃百韜撤往徐州的道路也就被徹底封死了。黃百韜兵團余部共計4個軍被我軍包圍在以碾莊圩為中心南北長約3公里、東西約6公里的區(qū)域內,如果徐州方面不能趕來增援解圍就只能坐以待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華野在組織部分主力部隊頑強阻擊從徐州增援的邱李兩兵團的同時,于11月11日開始向黃百韜兵團發(fā)動攻擊。然而碾莊圩地區(qū)的地形和敵軍部署情況卻使得我方無法達到速決殲滅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碾莊圩地區(qū)地形開闊,到處都是土臺、洼地、水塘和溝壕。為了防止洪水侵襲,這一帶的村子都修在土臺上,四周還有高出地面2、3米的土圍墻。加上這一帶原來是李彌兵團的防區(qū),本來就修有防御工事,使得黃百韜兵團有了很好的陣地依托。更重要的是,該兵團在撤退途中很快集中到一起,我軍無法將其分割,這就大大增強了該部的抵抗力度。華野突擊兵團連續(xù)猛攻3天,雖然攻占了20多個村莊,殲滅了44軍和100軍大部,以及64軍和25軍各一部,但自己傷亡也很大。</p> <p class="ql-block"> 華野后于14日晚召開會議調整戰(zhàn)術,將對立足未穩(wěn)之敵的急攻戰(zhàn)術改為對轉入防御之敵的野戰(zhàn)攻堅戰(zhàn)術,并加強土工作業(yè)和炮火支援,首先殲滅戰(zhàn)斗力較弱的敵44軍和100軍,然后再集中力量殲滅64軍和25軍。戰(zhàn)術的調整很快就見到了效果,我方傷亡開始減少,戰(zhàn)斗進程加快了。在這一階段作戰(zhàn)中,我華野6縱18師彭莊戰(zhàn)斗就非常有代表性。彭莊只有約100戶人家,由4個成前后三排的小村莊組成,中間橫隔著兩個大水塘,四周地形開闊。敵第100軍軍部率領約5000人防守這里。彭莊西面約400米處還有一個叫后呂家的小村子,敵軍1個加強連守在那里,與彭莊形成犄角之勢。</p> <p class="ql-block"> 18師集中52團和53團主力2個營主攻彭莊,而以54團指揮53團1營攻擊后呂家。為了牽制彭莊之敵,我軍決定先攻擊后呂家,并將之作為進攻彭莊的立腳點。</p><p class="ql-block"> 經過對壕作業(yè)后,54團以2營全部和3營7連于11月12日晚對后呂家發(fā)動攻擊。20時5分,5連首先突破了敵軍前沿,并占領莊西頭一角的幾個院子。但7連卻因為爆破未成,不得不轉向5連突破口進入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 這時,敵軍突然進行炮火反擊。在突破口附近的2營營長中彈犧牲,導致失去統(tǒng)一指揮而隊形混亂,突擊分隊傷亡達130余人。而此時后方觀察員卻誤認為我軍已經攻占了整個村子,加上時近天亮,指揮部即下令4連留下鞏固已占陣地,其余部隊后撤休整。</p><p class="ql-block"> 13日晨,敵軍發(fā)現我軍只占了村子一角,即發(fā)動反擊。4連雖經后方2個排增援,但因為工事不強和失去火力支援而傷亡很大,激戰(zhàn)至15時被迫撤出了陣地。經過重新準備,18師于14日晚再次發(fā)起全線攻擊,各部攻擊目標不變。我軍集中4個連猛攻后呂家,因準備充分經20分鐘戰(zhàn)斗將守敵1個加強連全殲。</p><p class="ql-block"> 在彭莊方面,我軍2個團發(fā)起進攻后,52團很快打開了突破口。該團3營部隊向縱深發(fā)展時,遇到水塘阻攔而且失去火力支援受阻。為了守住突破口,該營9連在副營長率領下最終戰(zhàn)至只剩3個人,但最終守住了突破口。與此同時,53團3營從西北角發(fā)動的攻擊因地形限制和敵支援火力攔阻而被迫停止,雙方陷入對峙。</p> <p class="ql-block"> 18師發(fā)現戰(zhàn)斗發(fā)展不順利,隨即調整部署增派了部隊,于15日2時再次發(fā)起攻擊。這次攻擊中,部隊在“沖過水塘就是勝利”的口號鼓舞下猛沖猛打,終于在15日9時將彭莊攻占,共計殲敵3100余人。</p><p class="ql-block"> 13縱方面的賀臺子戰(zhàn)斗同樣困難重重。賀臺子是一個只有不到20戶人家的小村子,房屋多是泥土茅草筑成且很分散,村北側有水溝和池塘,形成了天然障礙。守敵為100軍63師189團的1個營。我軍以38師2個團和39師1個團從三個方向上對該敵發(fā)動攻擊。</p><p class="ql-block"> 經13日夜間的近迫作業(yè)后,我軍于14日18時30分發(fā)動進攻。113團2營在經過200米開闊地時遭到敵交叉火力攔阻,傷亡較大而受挫。其4連1個排突入敵陣地占領一所房子后,因后續(xù)部隊被攔截而被敵人擊退。該團3營8連向敵集團地堡群攻擊時,因運動時間長而傷亡很大,僅攻占1個地堡后即喪失進攻能力。21時以后,部隊再次發(fā)起進攻,但各部隊在運動中即遭到嚴重傷亡。</p><p class="ql-block"> 116團3營攻占村邊1個地堡后,未能及時跟進部隊而又被敵人反擊奪回。112團于24時投入1營在2營左側加入戰(zhàn)斗,但受到敵多方向火力射擊和反擊,最后在拂曉時被迫撤出戰(zhàn)斗。只有113團7連1個排攻占了村子西南角的子母堡集團工事,但在天亮后只能轉為固守。一夜激戰(zhàn)后,我軍未能取得大的進展。但敵軍也傷亡慘重失去了再戰(zhàn)的能力,于15日10時30分撤出賀臺子。我軍隨即展開追擊,但未能取得更大戰(zhàn)果。</p> <p class="ql-block"> 在圍殲黃百韜兵團的十幾個晝夜里,這樣的戰(zhàn)斗在整條戰(zhàn)線上晝夜不停地連續(xù)進行著。從16日開始,我軍改用集中炮火和兵力每個縱隊每晚攻占1到2個村莊,殲敵1個團到1個師的戰(zhàn)法,戰(zhàn)至18日即將敵44軍和100軍全殲。黃兵團主力25軍和64軍也損失過半。</p> <p class="ql-block"> 打到這時黃百韜知道外援無望,對飛臨碾莊上空的老上級顧祝同表示:“我對得起總長,犧牲到底就是了?!焙髞?,他又對25軍軍長陳士章說:“反正是個完,突圍做什么?送狼狽樣子給邱清泉看著快意嗎?不如在此地一個換一個找夠本地打下去,最后不過一死,也對得起黨國和總統(tǒng)、總長,叫黃埔看看,也好鼓勵他們以后不要再勾心斗角地只圖私利。萬一黨國轉危為安,也是我們的貢獻?!边@說明黃百韜還是準備頑抗到底的。</p><p class="ql-block"> 19日晚,解放軍猛攻碾莊。9縱以2個團為主攻部隊,22時開始攻擊后僅用15分鐘就突破第一道土墻。戰(zhàn)至20日2時40分,又突破第二道土墻。此后,9縱部隊即向黃百韜兵團部攻擊,友鄰8縱部隊也突入莊內。</p><p class="ql-block"> 20日拂曉前,黃百韜眼看無法再守,即在64軍一個加強營的接應下撤往64軍大院上陣地。而碾莊就此被解放軍攻占。21日晚,我軍集中兵力向25軍余部尤家湖陣地和64軍余部大小院上陣地發(fā)動最后猛攻。戰(zhàn)至22日黃昏,黃百韜眼見最后時刻已經到來,即率64軍殘部向西北突圍,最后在碾莊西北遭到我9縱和4縱合擊,全部被殲滅。黃百韜本人在這一過程中身亡。我軍也遭到了嚴重損失,僅9縱在這一階段作戰(zhàn)中就傷亡達7008人。</p> <p class="ql-block"> 黃百韜臨死前曾對25軍副軍長楊廷宴說:<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有三不解:一、我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鎮(zhèn)等待第44軍兩天;二、我在新安鎮(zhèn)等兩天之久,為什么不知道在運河上架設浮橋;三、李彌兵團既然以后要向東進攻來援救我,為什么當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護我西撤?!?lt;/b>黃基本上把自己部隊覆滅的己方因素都總結出來了,可惜已經太晚了。</p> <p class="ql-block"> “福將”劉峙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這樣評價黃兵團覆滅的影響:“黃兵團覆沒,所謂徐蚌會戰(zhàn)的命運已經確定了?!倍旤S百韜兵團覆滅的報告?zhèn)鱽頃r,連續(xù)十幾天緊張指揮的粟裕突然放松了神經,居然差一點暈倒在地上。解放軍挺過了全殲黃百韜兵團這一關,表明我軍具備了全殲敵人整個兵團的能力,而這將是淮海戰(zhàn)場上剩下的國民黨軍主力兵團無可挽回的宿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殲黃百韜第七兵團</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戰(zhàn)役總結</b></p> <p class="ql-block"> 粟裕敢于提出和國民黨軍決戰(zhàn),基于如下考慮:一是敵我力量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淮海戰(zhàn)役時,解放軍已上升到300多萬,而國民黨軍下降到290多萬,解放軍在數量、質量、戰(zhàn)術、技術上都超過國民黨軍;二是中原野戰(zhàn)軍和華東野戰(zhàn)軍能夠實現戰(zhàn)役協同;三是遼沈戰(zhàn)役的勝利;四是張克俠、何基灃兩將軍率領2萬多人在戰(zhàn)場起義,讓出了防區(qū),使我軍順利通過,切斷了黃百韜的退路;五是就決戰(zhàn)的地形條件來說,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江北決戰(zhàn),比在江南決戰(zhàn)好,因為背靠解放區(qū),有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援。</p> <p class="ql-block"> 縱觀淮海戰(zhàn)役一、二階段,基本上都是圍繞宿縣展開,而中野在戰(zhàn)役初期先行攻占宿縣,無疑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所在。最根本的原因,直接掐斷了敵賴以生存的交通線,美械裝備優(yōu)勢賴以生存的物質根基被大大弱化,為粟裕全殲黃百韜打下了先決性基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黃百韜失敗原因</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黃百韜</span>第七兵團的全軍覆沒原因,在大軍壓境的情況下,黃百韜沒有明白粟裕完全是沖著自己的部隊來的,而且意識到自己的部隊即將深陷重圍時,撤退已晚了。特別是駐守海州的第44軍的一個電話完全打亂了黃百韜的所有行動計劃,第四十四軍要求和第七兵團一起撤退,希望第七兵團原地等待他們兩天,正是因為這兩天,第七兵團錯過了最佳撤退的時機,并且在駐守原地的兩天,黃百韜還犯了一個致命性的錯誤,由于他在部隊缺乏太過于自大,渡河前沒有提前架好浮橋,12萬人卡在河邊,最終這也是斷送第七兵團很重要的一點原因。</p>